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靖难天下 >

第30部分

靖难天下-第30部分

小说: 靖难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铉和杨荣进屋,一起跪道问安,朱植叫二人起来,坐在凳子上说话。朱植道:“殿上的事后来怎么样了?”
    铁铉道:“傅将军自刎之后,皇上大怒未歇,一直在骂他乱臣贼子。宴会当场就结束了,之后下旨查抄傅将军家,不过还好,没有定谋逆罪名,傅府所有男女只是全部发配云南。只留了已故寿春公主的的儿子在京。”
    朱植低头不语,朱元璋还算有点人性,没有把傅友德一家斩尽杀绝。朱植想到今日殿上,傅友德本来可以做博浪一拼和朱元璋来个鱼死网破,但他始终没这么做。可能他在最后的时候还是顾及了身边的亲人。否则傅府就是满门抄斩了。今日之事,除非找出确凿的证据,否则朱元璋再不讲礼也不能把谋逆的帽子扣在他头上。
    杨荣突然跪下道:“荣请殿下日后不要再做此卤莽之事。”
    朱植哦了一声道:“勉仁快快起来,坐下说话,怎么你也反对本王这么做?”
    杨荣道:“荣自进府以来,殿下对荣言听计从,荣颇感知遇之恩。然今日之事,殿下可知冒了多大的风险,今日皇上已动杀机,殿下如此做无异于火中取栗。既救不了傅将军,又可能引火烧身。如果皇上不是念着骨肉之情,可能可能,荣不敢再说。荣素知殿下‘义’字当头,也打心眼里敬佩殿下为人。可是此情此景,日后殿下千万不可再强自出头。殿下,请听荣一言吧。”
    这边铁铉也道:“殿下仁义千古,铉跟随之日虽短,但今日一见,铉对殿下之义深感佩服。然铉亦同意勉仁的意见,有些时候,殿下必须忍耐,不能强自出头。”
    二人说得情真意切,朱植颇为感动。对于这些臣下,朱植心里的确有些愧疚,他们日后的前程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自己手中,自己要是再这么不顾后果,最终受害的除了自己还有这些自己倚重的心腹大臣。
    来到这个复杂的大时代已经大半年了,到底该如何保持性格,还是老实去按照它的潜规则行事,始终让他很难把握。朱植长叹一口气道:“二位请起,我想问二位一句,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谁能回答我?”
    铁铉和杨荣被这一问,怔在当场。其实同样是爹生娘养的,他们怎能不知道今日喋血奉天殿的是非曲直。傅友德之死完完全全是被朱元璋逼出来的。但是作为人臣,谁又敢说皇帝一个不字。
    朱植道:“皇上是本王的父亲,按理说本王应该站在父皇一边。谁惹了父皇,儿子应该上去与他拼命。但今日之情况,二位也见到了,到底是傅将军惹了父皇,还是父皇置傅将军于不伦之地。本王只是不希望见到父亲手刃儿子的人伦悲剧发生在奉天殿内而已。作为臣下,即使是父皇做出了有违道理的事,也该出来匡正。”
    虽然朱植已经把话说得很委婉,但在铁铉和杨荣两个一辈子读圣贤书,一辈子接受封建礼教教育的儒生来说,已经是有违君臣之礼的话了。两人面面相觑呆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植又道:“君待臣以仁,臣事君以忠,这本是君臣大义,其实这是君臣之间的一种契约,是维护着朝廷安定发展的根本。但今日本王并没有看到这些,傅将军自刎也是被迫无奈,他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尊严。父皇今日盛怒之下做出这样的事,可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人敢冒死之谏,我朱植就要出来说话,朝有诤臣,国家才有希望啊。”
    君臣之间的契约,铁铉和杨荣只感到如雷轰顶,辽王是不是给打糊涂了,不然怎么有这样奇怪的说法!不过仔细地品味着朱植的话,两人又觉得有些道理。
    昔日商汤伐夏桀,文王伐纣,都可以说是上者无道的情况下,下面的贵族替天行道推翻暴政。朱植做得也对,如果没有人出来匡正皇上的做法,万一遇到一个昏君,国家将不堪设想。但这个时候谁敢说朱洪武是无道昏君!而且他许多做法又体现出一个名君本色,这个,两人真是打破脑袋都想不明白其中关窍。
    朱植看着二人迷茫的样子,也觉得一下子给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也接受不了,以后慢慢来吧,太着急了容易引起误会。朱植话题一转道:“依二位之见,父皇今日为何如此恼怒。”
    杨荣想了想道:“上次殿下说过,傅将军请定远田千亩,可能已经触犯了皇上的忌讳。但即使如此也不应该有罪致此,恐怕皇上如此恼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旁边铁铉也点头称是。
    杨荣道:“当时宴会过程中,皇上赐功臣酒,可是几位将领竟然没动,最后还是蓝大将军一声令下,几人才喝了酒。殿下,蓝大将军这样做是功高镇主啊。以荣之见,皇上如此就是做给蓝大将军看的。”
    铁铉道:“难道皇上不怕逼反了蓝玉吗?”
    铁铉这么一提醒,倒勾起了朱植不祥的预感,道:“依二位之见,蓝大将军可能反吗?”
    铁铉道:“这个难说,这就要看皇上如何收拾这个局面。”
    杨荣道:“三天之内见分晓,假如蓝将军交回大将军印,则还有退路;如果三日之内蓝将军不交印,那就肯定是抱有反心,不肯放兵权。”
    朱植心中掂量着两个人的话,历史上对蓝玉是否真的要反一直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明史为尊者讳,所以诬蓝玉谋反;但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这不是诬蔑,一定是确有其事。因为朱元璋杀诸如冯胜、傅友德这些武将时连借口都没有,证明老朱杀人还需要诬陷吗?
    朱植想想道:“这个事情,咱们要密切关注,虽然父皇既然能这么做,也应该有所准备。但,咱们心里应该有个底。无事最好,有起事来,咱们好有个对策。鼎石,最近军中的事一定要抓起来,拜托了。”
    铁铉心领神会道:“臣领命,定当尽力而为。”
    ****************************
    接受大家的建议,今日双更,日后尽量一日双更。
   
第八章 蓝大将军(2)


    “欺人太甚!”砰的一声,桌上的茶水被震得四散分飞,蓝玉的脸涨得通红,在屋子里来回走着。
    密室之中,四人分坐周围,其中三人分别是景川侯曹震、府军前卫指挥使庄成,临江卫指挥使孙让,另外一名头戴方巾,留着两撇八字胡的文士小心道:“凉公息怒。”
    蓝玉道:“息怒?!让我如何息怒。今日是我庆功的大好日子,皇上他,他是怎样对我的,一点面子不给,还当场逼死老傅,这是指桑骂槐,这是敲山震虎。他是要给点颜色我看看。”
    八字胡文士道:“今日皇上给您庆功,凉公有些托大了,从入城到大宴,凉公一些所为可能颇为皇上忌讳。”
    蓝玉一拍桌子道:“自徐达和我姐夫之外,大明朝数得着的将军还有几个,冯胜勇夫尔,王弼不过一刀斧手,老傅勉强算半个,沐英不错,可是皇上把他放在云南。这些年要不是老夫给大明南征北战,他们这些人如何能在这京城中享受着莺歌燕舞。前年平定蒙古而还,居庸关那匹夫不让老夫进关,老夫不过一时意气,可皇上因此而取消了说好的献俘大典。还把我的封号从梁变成凉,这一字之差,荣耀差得远了。难道老夫的功劳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关卒吗?今日之大典是老夫应得的,晚来了足足两年。”
    八字胡文士叹了口气道:“唯今之计,凉公不如立刻上一奏本,辞掉大将军之职,交回印信,韬光养晦或能回乡做得一富家翁。”
    蓝玉停在书案前道:“富家翁?像汤和一样,流着口水求皇上手下留情?还是像老傅那样请一千亩田就被逼得家破人亡?”说着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
    日间在大殿里得皇帝赐酒的孙让“虎”地站起来道:“这又不行,那又不行,缩头一刀,伸头一刀,不如反了,我孙让这条命是凉公给的,做不做,就等你凉公一句话。”
    蓝玉道:“给我坐下,还轮不到你说话。公俊,你倒是说说现在局势如何?”孙让悻悻地坐了下来。
    这位被叫公俊的八字胡的人,是蓝玉幕府中的首席谋士姓程名士美,号称“赛仲德”,自比三国时著名的谋士“程昱”。程士美摸摸胡子道:“凉公想要听真话,想听假话。”
    蓝玉道:“公峻有话直说,这个时候还卖什么关子,当然是说实话。”
    程士美道:“目前朝中局势对凉公非常不利,月前,凉公上书请召集建昌当地土人,就近征服朵甘百夷(青海的黄河源一带),皇上驳回了本子。自拜大将军之后皇上对凉公从来是言听计从,这是皇上第一次驳回凉公的奏本。其次,这次平定西番并不算多大的功劳,可皇上为什么要摆如此大的排场迎接凉公?表面原因是天下平定,再无刀兵,但以士美之见,这是皇上在暗示大将军,应该自觉封还大将军印,交还兵权。今日大殿之上,庄成、孙让、毛海三位将军,太不给皇上面子了,正是这事成为了逼杀傅友德的导火索,皇上这么做的确有敲山震虎的意思。而且有一个事情凉公也应注意,皇上将羽林右卫和神机营前营封给辽王。此中颇有深意,现在朝中能战的王爷,不过辽、宁二王,皇上能相信的也就是他们,在凉公回朝之前,现在把这些部队划归辽王统领,难道不是防着凉公的伏笔吗?所以现在形式虽不说十万火急,但凉公也应早作打算。”
    蓝玉阴沉着脸听完程士美的话,手指在书案上“哒哒”地敲着,缓缓道:“依公俊之见,本公应该如何行事?”
    程士美道:“士美有三策供凉公选择,这下策是退,急流勇退,封印赐官,交回兵权,学着汤公的做法,韬光养晦,回乡做个富家翁,安渡晚年。但有傅将军的前车之鉴,此策无异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主动权抓在皇上手中,届时没有了兵权,皇上拿下凉公不过需一皂隶尔。”他边说边观察着蓝玉的神色,只见蓝玉听此计策时,脸色更加阴沉。
    程士美又道:“中策是走,请旨到陕西练兵,一旦到了军中那就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甚至可以拿手中军队作为本钱,挟皇上封陕甘给凉公作封地。昔日冯公和傅公都曾在河南山西练兵。只是他们蠢就蠢在皇上召他们回京就回了,一旦失去兵权就什么都不是了。届时凉公割据西北,座拥雄兵二十万,皇上也不得不让你三分。只是这条路,现在的主动权也在皇上手中,如果皇上不为所请,那凉公仍然没有办法。”
    蓝玉听到这条计策,不住地点头,考虑片刻又问道:“那上策呢?”
    程士美瞳孔收缩道:“上策是反,趁城外有三万西征之军,举兵入大内,以清君侧之命,入大内取而代之。如实行此策宜早不宜迟,最快可在三日内发动。凉公可先放出风声,言欲于三日内交还兵权,然后在三日后突然发动,调府军前卫和羽林右卫杀入内城,只要控制住京城,控制住皇上,西北东北各地皆凉公旧部,传檄可定矣。其他云南沐氏,北平燕王都不足为惧。”
    程士美注意到,此番话一出,蓝玉眼中闪过一道不经意的寒光。为了说动蓝玉,他又道:“如今京城之中,只有一个人足惧。”
    孙让道:“谁?李景隆吗?”听到这个名字蓝玉表情流露着一丝轻蔑。
    程士美道:“李景隆,赵括尔,不足为惧;冯胜,行将就木,亦不足为惧。只有辽王才是凉公的心头大患。听凉公说过多次,太子在世时,辽王是他最看得上的弟弟。士美对他了解不多,但有两件事,士美已知其必非池中之物。太子薨时,辽王孤身送三贤,尽得天下士子之心;今日他又在殿上,冒着失宠的危险,为傅友德死谏皇上,这一来又将争取到天下兵将的心。人们都说辽王是‘义王’,如果辽王仅仅是出自本心的一个义字这么做的,那还不足为惧;假如他是出于招揽天下人心为目的的话,那辽王的心计就太可怕了。”
    蓝玉道:“唉,太子也曾跟本公说过,辽王小时曾被燕王欺负,他为了不受欺负,楞是拜师学武,十年如一日,练得一身好武艺。这份毅力,在龙子龙孙中也算少有。”
    程士美道:“如果真如凉公所说,那辽王的心思可不仅仅是义薄云天了。今日大殿之上如何凶险,他敢出头,万一皇上一怒之下,士美实在不敢多想。可见辽王是有十分把握,皇上绝不会对他不利,他才敢走出这一步。这份胆识放眼我大明上下,只怕连燕王都没有啊。此人目前还没有完全控制住羽林右卫,凉公应及早图之。”
    蓝玉脸色深沉道:“太子看好的人,必不会错。如果说老四是一代枭雄,这老十五恐怕也是一时无两啊。在京诸王,惟有他与宁王二人知兵,而现在又只有他掌握着兵权。老夫也在踌躇,老十五是太子的人,太子待老夫不薄,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