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靖难天下 >

第53部分

靖难天下-第53部分

小说: 靖难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三章 突然袭击(4)解禁


    杨荣把朱植拉到一边小声道:“殿下,难道真要让萨里尼当辽东水师提督吗?”
    朱植道:“是啊,当初我答应过他的。”
    杨荣道:“只是怕,皇上未必会把这么重要的职位交个一个色目人。”
    朱植一想,杨荣的担心也是,大明水师本来就弱,如果自己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恐怕朱元璋也不会放心让非我族类来掌管。朱植问道:“当初我没想到这点,这可如何是好。”
    杨荣道:“不如殿下另选人材出任此位,而他就给一个副提督的位置,这样也好通过皇上那层。”
    朱植道:“只是我当初答应过他了,现在反悔如何能让萨里尼服气。”
    杨荣道:“殿下,你可以让一位置高的人兼任此职,同时向萨里尼说明苦衷,然后实权仍然交给他掌握,依属下观察,他也是率性汉子,一定不会计较这一点名份。”
    朱植道:“好,就按勉仁说的办。”
    当然晚上,朱植属下还有萨里尼一方就在沙滩上升起几十堆篝火庆祝大捷。朱植命士兵从城里牵来十几头牛羊,几十坛烧刀子,好好犒劳了“海盗们”一番。萨里尼也命令部下,钻到海里摸来一大堆海货,什么海参,鲍鱼,扇贝,龙虾,朱植也在回到明朝之后第一次过了一回海鲜瘾,虽然都是在篝火中烤出来的,但天然生长的味道就是鲜美。
    朱植掌下军官在楚智的带领下频频向朱植敬酒,恭贺朱植刚到辽东就对倭寇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朱植海量,照样是来者不拒,他把酒碗举起来道:“今日小胜,一来是大明将士奋勇作战,二来是萨将军海上大胜,本王不过站在高处观战而已,不敢占大伙功劳。本王这一杯先敬牺牲的兄弟们。”说着,把酒倒在地上,众人也把酒倒了,祭奠牺牲的勇士。
    朱植再斟一碗道:“弟兄们,今日之战只是对倭寇的第一场胜利,日后路还长着呢,我要你们和萨将军的水师齐心协力,取得一个又一个更加辉煌的胜利,为国为民清除这些垃圾。”说着一饮而尽。大家这才开始喝了起来,朱植一早就跟将官们交代过萨里尼的水师对辽东的重要,所以羽林卫的兵将并没有把萨部当成海盗相待,而且他们在白天一战中切断倭寇退路,的确立下大功,至少如果他们,明军最多只能看着他们扬长而去,也不能取得全歼之战绩。所以两边人马很快因为酒杯而熟悉,称兄道弟,推杯换盏,吆五喝六地混到了一起。
    大家痛饮一场之后,各自回营帐休息,朱植特地将铁铉、杨荣、萨里尼招入他的帐中。大家一坐定,刚才还笑容满面和部下干杯的朱植已经拉下脸来,道:“各位,今日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虽然是一场胜仗,可是打得的确不怎么样。五百京卫精锐对一百多倭寇,还无法取得压倒胜利。如果不是萨将军及时赶到,鹿死谁手还不好说。鼎石,你掌着辽东军事,说说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铁铉恭敬地一拱手道:“殿下,今日之战,我军一来吃了准备不足的亏,倭寇骤然来袭,我军一时没有防备,才导致进退失据;二来,我军本是骑兵,在海滩混战,也就失去了冲击的威力;三者,倭寇兵刃的确占了很大便宜,而且那些倭人悍不畏死,也给我们带来很大麻烦。臣今日指挥不当,请殿下责罚。”
    朱植道:“我问你,并不是追究责任,而是觉得打起来仗来,我军的确对倭寇没有明显优势。日后跟他们打交道的日子还很多,鼎石要尽快和部下找出对付倭寇的办法。
    铁铉想了想道:“谢殿下,容臣下去和众位将官再好好商量一下,一定能找出对付他们的办法。”
    朱植对萨里尼道:“萨将军多次与倭寇周旋,不知道对倭寇有什么了解?”
    萨里尼道:“倭寇的头领大多是一些汉人而已,他们大都是前朝末年就已经在海上横行。只是自本朝建立以来,他们被官府追杀得紧,就离开了大陆,跑到东海一些海岛上盘踞为寇。最大的一股叫王荣,手下有人马数千,船一百多艘,其他大大小小的也有几十股。他们从最近十年开始购买倭国兵器,雇佣倭国浪人武士,战力也随之日升,也开始胆敢侵入大陆,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由于他们经常抢掠海上商船,这两年东海之上航行的商船日渐减少,贸易几乎停顿,商人们损失惨重。像陈紫星的家族已经被倭寇赶出东海,只能在南海进行贸易。”
    朱植把眉毛拧成一股绳,想想道:“依萨将军之见,平倭有什么好办法呢?”
    萨里尼道:“只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老萨愿为殿下将其一一铲平。”
    朱植道:“唔,只是现在我没有那么多钱给你啊。现在辽东百废待举,那里都需要用钱,所以现在对倭寇之能暂时先采取防守态势。今日,萨将军的突然来援倒给了我一些启发,我军长于骑兵,是不是可以把倭寇放到岸上,再找平坦之地利用骑兵突击,予其重创,然后另一方面用水师毁其战船,让他们来多少就留下多少一个也不放走。”
    铁铉想想道:“如此一来,岂非要在金州卫布置大量骑兵。只是我辽东军力重点历来放在北面和西北面。一旦分散兵力,恐怕捉襟见肘。”
    朱植心中叹了口气,是啊,自己现在要钱没钱,要兵没兵,不能四处出击,如何分配兵力,还得从长计议,道:“这个事情等到了辽阳再和叶将军商议,但我要提醒大家,我辽东的生命力在海上,而不在陆地。有朝一日战略中心必然要转移南来,在座众位都是肱股之臣,辽东之事还要拜托大家都想办法。”
    朱植顿了一顿又道:“刚才所说的,是对付倭寇的第一步,我们现在建立水师,就是为了对付倭寇,一开始时力量可能薄弱些,所以需要配合陆上力量和倭寇周旋。第二步,等我水师力量强大之后,则转守为攻,到海里找出这些倭寇的巢穴,予以歼灭性的打击。大家记得,防守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进攻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众人一同起身行礼回答:“殿下差遣定当鞠躬尽瘁。”朱植命铁铉和杨荣二人先回去休息,他和萨里尼继续商议。
    朱植道:“萨将军,上次和本王研究过的战船,一艘两千料(五百吨)的造下来需要多少钱?”
    萨里尼回答:“辽东本就产造船用的木料,可以减少许多运输上的耗费。如此一来,一艘这样的船只要三万两银子就差不多了。”
    朱植道:“好,这就拨给你十万两银子,另外还有一百名船工,你立刻在此地开始造船,一切人员着你自行招募。如有需要,可向王府的典宝郭铭联系,我会授命他全力支持你的差事。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我要参加新船的下水典礼。”
    萨里尼道:“没问题,只要有钱有人,船一定能造出来,而且我的部下也有几位造船的大行家。只是即使船造出来了,也需要建立水师,这水军可非一日之功。没有一年,是训练不出熟练的水手和水军。”
    朱植道:“这更容易,我立刻从金州卫里拨一千人给你,你可用来组建水军。但有一事要和萨将军商量。”
    萨里尼道:“殿下请吩咐。”
    朱植道:“此事实在难以启口,本王恐怕要食言了。”
    萨里尼笑道:“殿下请讲,只要能让老萨去平倭寇,怎么样都能忍受。”
    朱植道:“既然如此,我就直言吧。本朝文臣武官中,还没有色目人担任官职,所以怕奏请你为水师提督时会遭遇困难。我看不如委屈老萨你先当个副职,正职我考虑先让铁长史担任。当然他只是一个挂名的提督,平时都跟着本王在广宁,具体水师事务还是由你全权负责。如此安排不知意下如何?”
    萨里尼哈哈一笑道:“我以为什么事呢,就这个啊,殿下无须多心,老萨本就不是贪图权位的人。殿下的知遇之恩,老萨还无时不想报答,岂会在意这一字之差。殿下请放心,老萨定当竭尽全力为殿下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
    朱植很高兴萨里尼能如此豪爽,捉住他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道:“难得老萨豁达,一切就交给你了。”萨里尼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而且更奇怪,朱植怎么懂得握手礼节。
    第二天一早,朱植和众人一起回城,命韩兵从卫中拨出一千人给萨里尼,加上他手下的三百人,而且加上俘虏的四艘福船,水师已经有了七艘战船,辽东水师的基本力量就算建立起来了。那一百名造船工匠还有二百名船工也一并留给萨里尼,他带着人马,在上岸的地方开始建造船排和码头。
    朱植看着忙得手忙脚乱的萨里尼,脸上不禁泛起一阵笑容,迈向世界的第一步就从这里开始吧。
   
第十四章 百废待举(1)解禁


    人说大连是避暑圣地,如今正是盛夏,但金州卫温度却保持在二十度左右,每天凉爽的海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在萨里尼开工之后,朱植也给自己放了三天假,在金州卫疗养一下。
    他还画了个摸样,让下面人照着做了个吊床,到军营里找了两棵书,把吊床拉了起来。
    阳光普照的下午在树荫之间,舒服地睡个午觉也是人生一大乐事。这天他睡得正香,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殿下,属下杨荣求见。”
    朱植最讨厌被人骚扰与周公的会面,但杨荣求见,朱植不得不起身应付:“哦,勉仁来啦,有什么事吗?”
    杨荣报告说:“属下吃过中饭在海边散步,发现一艘海船正在岸边装货,属下过去一看,民夫正在往船上扛盐包。属下很奇怪,因为听叶将军说过辽东盐场灶丁已经逃散,这盐又是从何而来?属下正要上去询问,那些民夫一见,立刻扔下包四散跑了,此事颇有蹊跷。属下立刻命人追赶民夫,扣押海船,结果有总共抓住十二个人,其中民夫三人,船上的九人。属下立刻讯问,方知这是一批从山东登州府过来贩盐的商人。他们所购海盐乃此地盐户见倭寇没来骚扰,又回到盐场,私自煎制的。”
    听杨荣这么一说,朱植懒洋洋的样子一扫而光,从吊床上蹦起来道:“走,带我去看看。”在杨荣的带领下,朱植来到海边,他心里一路盘算着这个事情。为什么海盐能让朱植如此在意,无它的,食盐专卖是明朝除了田赋之外对大的一笔收入,到了十六世纪开始每年都能给帝国带来四百万两银子的收入。但这个买卖在明朝又是一件超级麻烦的工程,围绕食盐专卖发生的故事贯穿帝国全部历史。
    朱植一路走一路咒骂着这个食盐制度,直到杨荣提醒他已经到了海边,他才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一艘不大的海船停在岸边,几名士兵手持兵刃看守着民夫和船工。朱植见几名民夫衣衫褴褛,相貌可怜,就让士兵把他们放了,这些人有什么错,不过是想卖个苦力混口饭吃呢。
    朱植走上船,只见几个人被绑在一起,其他人都面容沮丧沉默低头。只有一个青衣人皮肤黝黑,眯缝着一双小眼珠盯着朱植上下打量。看管的兵士见他如此无礼,已经一脚踹了过去道:“看什么看,辽王殿下是随便看的吗,还不快快行礼。”
    一伙“犯人”才跪倒,那青衣人大声道:“辽王殿下在上,千岁千千岁。”
    朱植找张椅子坐下道:“你是他们的头?”
    青衣人道:“小民钱贯,求殿下放了这些人,他们都是被小民招来辽东的,有什么罪过就处罚小民吧。”
    朱植觉得奇怪,贩私盐在明朝可是杀头的大罪。这个私盐贩子倒还有点义气,没有给自己求饶,反而请求放过自己的手下。
    朱植道:“放过他们,你一个人扛?贩私盐可是杀头的大罪,你一个人扛得起吗?”
    钱贯眼睛黯淡,慢慢低下头道:“要杀要剐全凭殿下,只是他们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只是受小民的诱惑才铤而走险。小民自知罪责难逃,只是,只是……”
    这样一个讲义气的私盐贩子,引起了朱植的好感,他很想了解为什么此人甘愿冒着杀头的危险还要渡海贩盐。朱植吩咐士兵把捆着他的绳子解开,带其他人出去,舱内就剩下朱植、杨荣还有钱贯三人。
    朱植道:“起来吧,既然知道是死罪,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
    钱贯一脸戚然道:“如果能正常从官府兑换盐引,谁愿意冒险贩私盐。小民前年见贩盐有利可图,也学着人家卖掉家里土地,再管别人借了一千两银子,置办了些粮草送到开平府,谁知道等仓钞就等了三个月,等拿到仓钞再兑换盐引的时候又拖了两个月,好不容易拿到了盐引到长卢盐场提盐的时候,又被告知无盐可兑,这一等又是一年,后来好不容易打听到辽东有盐,又疏通了半天换了几张辽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