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靖难天下 >

第70部分

靖难天下-第70部分

小说: 靖难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不能尽得师傅真传,也于医术一道略窥门槛。”语气中甚是不满之意。
    朱植对这个不畏显贵的小大夫产生了些好感,道:“先生误会了,本王没有一丝看不起你的意思,只是不知道姑娘地底细而已。那请问,尊师的医术有何高明之处。”
    白术道:“师傅自称是华佗地传人,专门以切腹开颅为病人医治。其实师傅是为了研究人体的结构,才被迫去坟地偷取无名尸体。切开尸体研究人体内部情况。我从小跟着师傅,才知道这些。师傅古道热肠,悬乎济世。只是世间的人不理解他老人家,称师傅是。是那个。”说到动情处,白术泪珠已经垂垂欲滴。
    朱植道:“姑娘别伤心了,别人不理解,本王理解。在大地地西方,那里国家的医生,就经常以切腹开颅的方式为病人治病,他们把这称为开刀,取用刀切开人体之意;他们把切开尸体研究构造的方法为解剖,取解开剖析之意。”
    白术收了眼泪,琢磨着朱植说出地新鲜词语,眼前一亮道:“殿下说的意思太贴切了,师傅的医术就是这样的。殿下怎么会知道?”说出话后又觉得失礼,脸微微一红又低下了头。
    朱植叹了口气。胸中早已翻滚起伏,想不到,真想不到。在中国地历史中除了华佗,竟然真的还有以外科手术救治病人的医术存在。听在耳中仿佛都不是真的。
    朱植又问:“那开刀时。又是用什么方法让病人不感到疼痛。”
    白术道:“据师傅说,他年轻时曾得到一个方子,仿佛传说中神医华佗的麻沸散。那是用四份曼陀罗干花、一份草乌、半份川乌、两份天南星、一份半的蟾酥、再加一份半番木鳖制成……”
    朱植与白术两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朱植拥有现代医学知识,白术又是当时最先进的医术传人;朱植震惊于她的医术和创新,她也震惊于朱植在医术上的种种“奇思妙想”(当然是现代医学成果)。两人一谈就是半天,仿佛相见恨晚,甚是投机。
    “白先生说的那个位置叫脾吧……”
    “殿下怎么知道?那一次解,解剖是吧,师傅告诉我……”
    在帐外当值地两名侍卫互相看了一眼,乖乖,殿下什么时候成了大夫,侍卫甲道:“厉害,敢情殿下也是华佗转世啊。”
    侍卫乙道:“别胡说,不过啊,殿下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们说的那些反正我是一句也不懂。”……
    朱植发现白术或者说江潜的医术已经涉及了外科中地麻醉、消毒、止血等问题,他们对人体的解剖已经开始揭开人体地奥秘。谈到最后,朱植从案上快步走下对白术道:“白先生,本王刚才多有得罪,还请白先生原谅。军营中现在就有多名重伤伤员,急需大夫医治。不知道先生是否方便。”
    白术也不客气,学着男人拱手一礼道:“殿下吩咐,敢不从命。”朱植立刻带着她去战地医院。只是为了不让大家惊奇,朱植建议白术暂且女扮男装。
    到了医院,朱植给军医们含糊地介绍,白术乃“鬼幽”的传人,现在来军中帮助救治伤兵。那些中医们自然对白术将信将疑,但是朱植带来的人,他们又岂敢无礼。
    白术检查了几名伤口感染发高烧地伤兵,只见一个小病手臂上不过被砍破了一道,但由于伤口一直处理不当,已经被草药捂得红肿化脓,人也发起了高烧,昏迷不醒。
    白术立刻命军医准备热水、盐水、烈酒等物。只见她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包,里面全是各种小刀,虽然造型古朴,但俨然是一套手术刀。她拿出一个小纸包,将其中药粉化在烈酒中送给小兵服下。然后拿出一把大的手术刀先用烈酒消毒,再在烛火上烧了烧,一刀下去……
    白术最后一针将伤口缝合,额头上已经是点点汗水。朱植情不自禁地像协助的护士一样,用旁边一块干净的抹布给白术抹抹汗水。白术抬头道:“谢谢……啊,是殿下,小……的不敢当。”
    朱植微微一笑,也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有些过分,道:“哦,没关系,怎么样,这样他的伤就能好了?”白术道:“恕在下直言,伤口伤得久了,病人烧得也太久了。请军医开一付退烧的药,让他服下,明日一早烧退了就有救,如果烧还没退就……”
    朱植道:“本王明白,军医,开方。”退烧的药那是所有大夫都知道的,军医笔走龙蛇迅速开好了药方。朱植拿过来看了看,什么柴胡、姜半夏、黄芩甚至连他都知道……朱植下意识把方子递给白术,白术看了看,点点头。
    朱植把方子交给军医对白术道:“白先生随本王去用饭吧,”
    翌日一早,伤兵烧退,辽王待白术为上宾,封为辽王府医官,抚顺关军中伤兵皆由其医治,伤者再无一人殒命。
    PS(免费):忙碌的二月终于过去了,骑兵在春节期间仅仅休息两天,更新超过30节,十万余字。在春节这样忙碌的日子里,骑兵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如果读者仍觉得不过瘾,只能说句抱歉,那是骑兵能力有限。
    这期间因为赶进度,小说情节难免出现不妥之处,敬请兄弟们多多包涵。明后两天,骑兵要向大家请个假,停更两日。好好整理一下思路,也安静下来仔细构思一下后面的情节,匆忙赶活如何能出精品?这是你们对我的鞭策,也是骑兵对自己的要求。骑兵保证这个月仍将每日一更,每更四千字,周六或周日休息一天。不便之处,请读者们理解。
    最好一定要感谢大家的推荐票,你们从二月第一天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天不懈地支持下,骑兵终于如愿以偿冲上了新书推荐票第三,骑兵真诚地向大家说一句:谢谢啦!
    还是那句话——骑兵仍在努力中!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十八章 心事重重(2)


    北平,燕王府。层层叠叠的屋檐之下,是座座宏伟的的宫殿,太阳照射下琉璃瓦的反光,让整个宫殿光芒四射。这里曾经是前元的皇宫所在,在众多藩王中也许就数这燕王的宫殿巍峨壮观。
    镜头拉到某座宫殿的深处,阳光从窗棱洒在房内,投射出地面班驳的格影。一只脚踏在上面破坏了精美的图案,脚的主人面朝屋内而站,阳光撒在他背后,伟岸的身躯勾勒出一圈光芒。光芒中发出浑厚的中音:“依斯道看,老十五到底知道多少?”
    在伟岸身躯的阴影里,一名光头和尚闭眼而坐,手中佛珠不停地转动。听见光芒中发出的问话,佛珠骤然而停,声音沙哑尖细:“知是不知,不知是知。”
    窗前之人正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植的四哥——燕王朱棣;而阴影之中唇上无须的正是燕王幕中首席谋士,姓姚名广孝,字斯道,有的人也称其为道衍和尚。
    朱棣道:“斯道,别跟我打哑谜了,老十五的信你也看过了,他这不分明是上门叫板吗。”
    姚广孝道:“殿下,您只要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换作是您,您会怎么办?”
    朱棣道:“如果我有证据就到父皇那参他一本,如果没有就会尽力去找证据。”
    姚广孝道:“殿下,您不能站在燕王的角度上,而应该站在辽王的角度上。”
    朱棣深吸一口气,缓缓走到桌边坐下。喝了口茶道:“你是说,朱植未必会想扳倒我?”
    姚广孝道:“殿下明鉴,殿下之于辽王与辽王之于殿下是不一样地。辽王是太子埋伏在您背后的一颗棋子,殿下不动。辽王永远不会动;然殿下一动,辽王立刻可兵出山海关,直驱北平。所以辽王之于殿下,如匕顶背。殿下必欲除之而后快。
    但殿下之于辽王呢?遮阳之大树也!在众多藩王中殿下实力最强,也最遭皇太孙忌恨,假如他日皇上西去,太孙即位之后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殿下,而不是他辽王;但一旦殿下倒了,辽王首先没有了大树遮荫,二则成为兔死之烹狗。贫僧以为凭杨荣之能,如果还看不到这一点,就枉称为杨勉仁了。所以这就是知为不知,不知为知。”
    朱棣道:“斯道是说。老十五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但他宁愿糊涂也不肯明白?”
    姚广孝道:“正是!辽王不管手里有多少证据,他也不会而且是不能扳倒殿下。所以对于辽王来说只能知为不知。而这封书信却是不知为知,明知道不会扳倒殿下。却故意向殿下透露他知道此事,就是为了让殿下担心,让殿下对其投鼠忌器。也是在警告殿下。不要试图与他为敌,他会时刻抛出这颗棋子。”
    朱棣道:“以我对老十五的了解,这一定不会是他地主意。”
    姚广孝道:“当然是杨荣的主意,上次朝中太子之争,就是他一张字条坏的殿下好事。此人为辽王羽翼,为我大敌,殿下不得不防。”
    朱棣道:“我说老十五本是轻浮之徒,什么时候会有如此深的城府?”
    姚广孝道:“殿下,彼一时此一时也,贫僧仔细研究过这两年辽王地全部情报,发现他似乎比以往变了一个人似的。3…Z中文网;电脑站www;z…z…z…c…n.c…o…m更新最快。先是暗保太孙,交好天下士子;接着收买人心掌握京城兵权;最后平定蓝玉叛乱获得皇上宠信;现在在辽东大刀阔斧改革赋税军事,又不给殿下面子将张廉清除。自从封辽之后,在杨荣的辅佐下,广移民,扶商业,修战船,势力节节上涨。还有一事,到辽东两年,辽王把皇上赐与的建府之银全部用在政事军队上,自己只住了最简陋的住所。表面上是生性简朴,可背地里节省出来的银子都哪去了?辽王没有野心,贫僧死也不信。此时辽王羽翼已成,文有杨荣、姚善;武有铁铉、瞿能。在贫僧看来,辽王的势力不在殿下之左。”
    朱棣皱着眉头,敲着桌子道:“那我该如何应付?”姚广孝道:“殿下不必着急,既然辽王励精图治,那么殿下不如韬光养晦。木秀于林,风避摧之,辽王毕竟年轻,不懂得掩饰野心,此时他还得皇上信任,是因为太孙一党还没感觉到他的野心,否则自然有人在皇上那里搬弄是非。所以殿下不必担心,反而殿下应该积极寻找辽王的野心证据,一但朝中太孙一党发动,也就是殿下发动之时。”
    朱棣边听边点头道:“斯道所说极是,但这证据毕竟被他掌握,我始终心有忌惮。”
    姚广孝道:“殿下,你想过没,为什么辽王修书与您,正说明他现在羽翼未丰,真正是他心中忌惮殿下才对。反过来只要朝中有人构陷,殿下再对他动手,他必定已无还手之力。”
    朱棣展颜而笑:“斯道好计策,本王受教了。只是这刘恒与我有用,他的侄子刘爽该如何处置?”
    姚广孝闭上眼睛,重新开始转动佛珠:“阿弥陀佛,永生轮回,超度极乐。”
    朱棣靠在椅子上,一半身躯撒着阳光,半张脸晴,半张脸阴,一丝凶光在眼中一闪,嗖地已经不见踪影。
    “走水啦,走水啦。”北平西关街一处门房着起了大火。不知道从哪里钻出一大批拿着水桶地百姓,围着此房,左临右舍想来救火之人根本无法接近。火势朝四周蔓延,西关街共有五处院子被烧为白地。
    典膳正刘恒早上一起床,就听到前厅哭喊着。刘恒长得胖,下得地来。正要出去,老婆已经进了屋:“官人啊,不好啦,刘爽大侄子他。他死啦。”
    刘恒给这句话吓得脸都白了,颤巍巍道:“怎,怎么死的?”
    老婆嚎着道:“呜呜呜,烧死地。昨夜里一把火把西关街烧成了白地,大侄子他,他们全家都给烧死啦,快去吧,小叔在外面呢,呜……”
    刘恒脑子一下乱成糨糊,怎么会这样。刘爽是干什么,他当然知道,当年就是他得了燕王地秘密差使,找了刘爽开办这个米铺。一直都是见不得光的生意。如今骤发意外,刘恒第一时间就想到与此有关。他安顿好家人赶紧穿好衣服入王府求见燕王。
    朱棣打着哈欠接见了刘恒:“长玉,这么早就来找本王。到底什么事啊?”
    刘恒呜咽着道:“殿下,给小臣做主啊。昨天夜里一场大火将西关街刘家米铺烧成了白地,小臣侄子他一家人身陷大火无一生还,呜呜……”
    朱棣装作惊讶地样子。霍地站起来:“什么?!竟然有这样地事!!”
    刘恒道:“是啊,今日小臣的弟弟来报地丧,殿下,此事必有蹊跷,请殿下明查!”
    朱棣哦了一声,坐下道:“依你之见,其中有什么蹊跷。”
    刘恒夺口而出:“肯定是和私……”
    朱棣眼睛突然精光四射,狠狠瞪了他一眼:“恩!可是私人恩怨?”
    刘恒才意识到自己失言道:“哦,对,对,是私人恩怨。只是着一家人全数死于大火实在不正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