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吾家卿卿多妩媚 >

第114部分

吾家卿卿多妩媚-第114部分

小说: 吾家卿卿多妩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头的声音一下子把初宁拉回神,伸手去推他,脸颊滚烫滚烫地。徐砚却还缠着她的舌,好一会才气息微乱地松开她,声线低沉地应声。
  绿裳当即跑得比兔子还快。
  初宁羞得拿拳头砸他,徐砚却是笑:“是谁勾着我脖子,让我半天挣不开的。”
  这人强词夺理,不要脸!
  小姑娘拿眼嗔他,眸光潋滟,眼角带着他刚刚怜爱过的媚色。
  徐砚盯着她看了半会,深吸口气,这才去撩了帐子起身。
  外头确实有些冷,帐子一开,凉气叫初宁打了个哆嗦,她也跟着趿上鞋子下床。
  “天还没凉呢,再睡会吧。”
  “不,我伺候您穿衣。”
  他都回来了,哪里还睡得着。
  小姑娘披上外裳,脚下跑得极快,哒哒哒就跑到黑漆雕兰花地柜子前,取出他的朝服。
  她欢快地背影让徐砚恍惚,仿佛又回到以前,她见着自己也总是跑得极快,跟只小兔子似的。
  她抱来衣裳后就围着他打转,踮着脚给他系襟扣,为他系佩绶,最后再整整领口。
  在整领口时正好看到他滚动的喉结,就好奇地拿指尖刮了刮,像是找到新玩具似的。徐砚倒抽口气,被她手指蹭得发酥麻,一把握住她的手:“可不能乱碰。”
  初宁奇怪他这种过于紧张,很乖巧地去给他取帽子。
  绿裳端了一碗清粥过来,还有几块桂花糕,是让徐砚在上朝前垫一垫肚子。
  进宫不能吃味道大的东西,怕在御前失仪,连个腌菜都没有。
  徐砚就坐到炕上,理袖口准备拿筷子的时候余光撇到个不合审美的东西。
  炕边的窗台放着初宁先前喜欢插花的白釉高颈瓷花瓶,兴许是入冬了,没有花枝在上边,但是却插了个面人。
  面人是一个眉开眼笑的小姑娘,怀里捧着只花猫,兴许是放了有些时间,面人上已有开裂。
  他看了两眼,抓起筷子,初宁正好过来,便问:“什么时候买的面人,还放这上头了,都被风吹裂了。”
  他说到面人的时候,初宁眼中闪过茫然,看向窗台心头一跳,忙爬上炕去把面人抽出来交给身后的绿裳:“怎么把它放这儿了,不是让收起来的?”
  绿裳拿着面人也想了会,才想起来历,说道:“那天回来我问夫人收哪儿,您说让我看着收,我就插花瓶里了,左右这些天都没有剪花枝。”
  徐砚看出了她的紧张,边盯着面人看,边喝粥,却没有再问什么。
  等他用饭糕点,初宁给他戴好梁冠,送他出了院门。
  中午齐圳回来一趟说给徐砚拿衣裳,今儿在大殿上,膝裤都跪脏了。初宁惊得忙问是怎么回事,齐圳一板脸说:“都怪那个算错火|药量的主事,平白无故累得三爷跟着挨训,三爷还保他,结果就跪了好一会儿。到底是陛下看在功大于过,没太为难,又下旨嘉奖了三爷一翻。”
  嘉奖,没有赏赐,恐怕也是因为这上头的失误了。
  初宁听完后松了口气。
  齐圳从绿裳手里接过包袱,偷偷问:“前阵子夫人跟谁去买面人儿了,三爷今儿还说挺别致,就是吹裂了,回头再给夫人买一个。”
  绿裳不疑有它,笑道:“夫人可没买,是三少爷买的,大姑娘她们也在,还有吴家小姐。一人一个。”
  齐圳哦了一声,这才再度出了府。
  初宁便再给老夫人禀早朝的事,徐老夫人昨儿半夜就见过儿子,然后他才去的跨院,已经知道今早肯定会要受些委屈。
  老人听到最后还是有嘉奖,心中大安:“总算是没办砸差事,这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分流治水,也算是功德一件!
  初宁也跟着点头,心落到实处。
  徐砚在衙门听到齐圳说东西是三侄子送的,剑眉微蹙,这边还没有深想,外头就传来喊阁老的声音。
  宋霖直接就到他的班房,看着明间没人,直接就坐到徐砚的案前,等着他。
  徐砚听到脚步声,自然是快步出来,果然是见到宋霖。
  齐圳已经被宋霖示意出去,看着他就有股来者不善的错觉。
  “阁老怎么过来了,有什么事,喊我过去一趟就是。”
  “怕是喊不动我们的侍郎大人。”宋霖抬抬眼皮,不怒而威。
  他在官场混了几十年,身上积威不小,淡淡地语气就能听得人心头直跳。
  徐砚虽是熟知他,但越是熟知,却知道自己可能摊上事了。
  “阁老这话说的,折煞我了。”
  宋霖这个时候朝他扯扯嘴角笑。
  这女婿现在认怂了?
  可是晚了!
  他猛然收了笑,一拍桌案:“徐嘉珩!你究竟还瞒了我什么!”
  徐砚被他这一拍,就有种在三堂会审的压迫力,心间惊疑不定,琢磨着他的话。
  宋霖又压低了声道:“我也不与你多分辩,你把有关惠娘的事都说来,若是与我查的一字不符,你且给我等着!”
  徐砚被这番话又惊了再惊。
  这个意思是宋霖知道小姑娘母亲的事了?还真是逼供来了。
  徐砚张了张嘴,可是下刻想到什么,又闭上,只无辜地看着他。
  宋霖等了半天,只见徐砚跟只锯嘴葫芦似,心里更加恼火。就在他准备再施压的时候,徐砚终于说话了:“您真要知道,小婿觉得,您该找公主殿下。”
  公主殿下?
  哪个公主殿下,安成?!
  宋霖神色几变,怎么和安成又扯上关系?
  就这一瞬间的情绪,徐砚已经知道自己赌对了,宋霖查来查去也没能查个明白,不过是诈自己的!
  险此就被诓了。
  徐砚微微一笑,朝他再是铿锵地说:“我知道的,只有您现在知道的那些,更多的,您得找安成公主。”
  说话是门艺术,徐砚身为文官,最会迂回和钻字眼。只不过平素他不爱用这样一套套的,如今面对岳父,却不得不用了。
  他可不想面对岳父的怒火。
  宋霖也是关心则有失心细,粗略一想安成和妻子的关系,好到几乎是形影不离,确实是有异。
  所以可能是安成先知道了什么?
  但宋霖也不是那么好唬的,将信将疑地又问:“你为什么说安成公主还知道别的,你怎么知道还有别的。”
  “是因为我带初宁回京后,也问过公主殿下,但殿下就是告诉,多的我不必要问。所以才会这么说。”
  听起来,一切又都合理了。
  宋霖站起身,匆忙要离开,但才迈了一步,转头就一巴掌拍在徐砚脑后:“臭小子,和你的帐晚点再算!”
  徐砚被拍得咝一声,等他手里摸摸后脑,然后也离开衙门。
  工部还有一堆事儿呢,他现在就走,齐圳以为他另有什么急事,忙问:“三爷这是上哪儿?”
  “回家,找夫人!”
  齐圳一愣。
  什么意思?
  这才不见多长时间,就着急得把工务也丢下,要回去和夫人耳鬓厮磨了吗?!
  而徐砚一路回到府里,却是扑了个空。说是初宁突然得到安成公主的急召,进宫去了,似乎是太后那儿晕了过去。
  来请人的侍女也没有说多清楚,只是简单这两三句,徐砚只能再折返衙门。
  安成公主进了宫去见太后,这说明宋霖也得扑空,那就等到小姑娘出宫以后再说。
  能迟一些面对岳父的怒火,徐砚便又想到重要的事情:“你刚才说那面人是徐立安买的?你派人查查他这几个月都干了些什么事。”
  齐圳应是,给自家主子调查情敌去了。
  徐砚回到衙门,听到同僚聚在一起说边陲近来的战事,便顺耳知道了程锦在一战中失踪的事。
  工部的人说什么的都有,有说他是受了重伤,有的说他可能被敌方暗中抓走了,就跟亲眼在战场看见了一样。
  徐砚思索着往自己的班房走,觉得程锦失踪得古怪。
  初宁那头跟着安成公主焦急进了宫,终于知道太后昏过的原因——
  土默特部传来消息,庆贤长公主去世了。
  作者有话要说:  徐砚:夫人救命!
  宋霖:混账东西,又耍老子!


第102章 
  太后寝殿门窗紧闭着; 汤药的涩苦味散不去; 又烧着地龙; 这一蒸之下竟有些憋闷。
  初宁跟着安成公主来到室内; 明德帝也在,正听着太医絮絮叨叨说着什么。她左右瞅了瞅了; 走到关得严实的菱窗前; 将一扇推开丝缝隙。
  有宫人看见忙上前要阻止,被她比了个噤声的手势止在当前。
  她再走回原位,太医正好说到室内要通风的事情。说太后是受惊过度,不是惊风; 透气无碍,又说了要养神固元气的一些话。
  此时又有一名太医面有喜色前来:“陛下,娘娘醒来了。”
  原是先前施了针,刚刚起针,便见人醒来。在场的太医都松口气。
  明德帝顾不上说别的,匆忙来到太后床边,轻声唤母后。
  太后得知庆贤长公主去世的消息,一惊之下; 没提上一口气来,直接就倒下了。如今睁开的双眼,眼珠子浑浊; 像是蒙上了霾,盯着帐顶良久没有作声。
  明德帝又唤了几声,安成也带着初宁上前; 太后见到初宁终于有了反应,一下子就伸手拽住了她袖子。
  小姑娘忙跪在跟前,靠近她身边,想听她说什么。可是太后拉着她的袖子,张了张嘴,又再度闭上,半天也没有说出一个字。眼中是愧是哀,神色复杂得初宁看不懂。
  明德帝和安成公主大约是知道母亲想说什么的,无外乎初宁是庆贤长公主那支的亲人,但太后无言,是不能说,所以才又愧又悲伤。
  安成公主安慰了太后几句,带着小姑娘跟着去太医院看煎药,初宁被那一抓抓得疑惑,满腹心事。
  待两人走后,久久没说话的太后开口便是先咽呜了两声,但眼中干涩,竟是一滴泪也流不出来了。
  她声音沙哑得厉害,就像是破了洞的窗纸,被风倒灌进来的那种嘶哑。
  “皇帝!庆贤都去了!你就真忍心她连个明正言顺服孝的后人都没有吗!!”
  明德帝心中亦哀,他知道边陲稳固有着姑母的功劳,他这皇帝才当得顺心一些。可眼下。。。。。。。
  “母后!朕亦想昭告天下,但如今鞑子那盘散沙已经开始拧成一股绳在犯我边界,土默特部是大部。若是朕昭告了,如何跟那边交待?”
  太后闻言闭上眼,想到当年先帝将庆贤嫁过去的一幕幕,想到庆贤远去时都咬紧牙关没说已育有一女的事。
  是朝廷欠了庆贤啊!!
  太后酸涩的双眸终于泪涌如决堤,明德帝跪在边上,拿着帕子不断为她拭泪。
  初宁回来的时候,明德帝已经走了。皇后领着一众嫔妃在跟前侍疾,安成公主亲自喂的药,初宁在边上端着清水,随时服侍。
  而周贵妃那里端了个痰痰罐子在边上,拧拧巴巴的一脸菜色,被皇后推前了一步。等着太后漱口后去接。
  周贵妃心里怄得要死,可她在这个时刻是不敢有一丝怨言的。
  上回周氏子弟犯了大错,明德帝眼都没眨一下,直接就让人给砍了。兵部近日听说调兵上有疏漏,她父亲被猛批一顿,三皇子如今是在朝里,可被改了封地后更加是夹着尾巴做人。
  现在的周贵妃可一点错也不能犯,她在这个时候终于看明白枕边人的心。
  二皇子都放走了,为什么独独留着她儿子,以前她还会傻傻以为这是特别疼爱她儿子,但其实明德帝一直在防着他们!
  留着她儿子在京城,不过是更好监视!
  明德帝心里能继承正统的,自此自终就只有太子一个,谁也乱不了他的心!
  周氏遭了几翻变故之后,明白自己和儿子都只是别人的垫脚石,大病一场。病过之后,她的跋扈也收敛了。
  初宁见周贵妃如今敢怒不敢言的,只能感慨帝王家里的恩宠真是虚幻。
  庆贤长公主去世的事情很快就满朝皆知,明德帝下旨让百官服丧一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仪制。礼部尚书是想问清楚服制的名目,却被明德帝僻头盖脸一阵骂,骂他们文官如今还能站在这里问东问西,当年是靠的谁去联姻。
  一句话把快要消失在众人记忆里的庆贤长公主又给鲜活起来。想到几十年前边陲危及,连吃数场败仗,士气低落,庆贤长公主回京三震来使,结果却被土默特部的王看中了。
  两邦结亲,虽不至于说一个政局完全靠女儿回旋,但庆贤长公主嫁给当时最强的土默特部,也算是压制了鞑子的气焰。后面才慢慢掰回战局,从而大战没有,边陲迎击的也是不成气候的骚扰战,这才得已休养生息。
  有了礼部尚书挨骂一事,谁还敢说不符合礼制,乖乖地就回家都去了鲜艳的东西,换上素缟。
  初宁进宫一趟回徐家,家里已经收到消息,统一换了东西。而初宁也是一身素色从宫中回来的,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