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鼎宋 >

第145部分

鼎宋-第145部分

小说: 鼎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冲正感慨,那王伦似乎对呵斥他的人颇为忌惮,再没回话。骂骂咧咧地挤出人群,正与王冲照面。

不到二十岁。虽穿着儒衫,却一身市井子弟气息。眼中正喷着凶光,朝取笑自己的人拂袖怒骂。王冲未及避让,他提起拳头就抡了过来,嘴里还骂着“措大让路!”

不等王世义和吴匡出手,王冲手臂微扬,啪的一声捏住了他的拳头。

论年纪,王冲或许比这个王伦小两三岁,可论身高,王冲却已高过他一线。至于拳脚功夫。对日日操练,还在战场上走过一遭的王冲来说,这种泼皮,即便三五个一拥而上,都不放在眼里。

见王冲身形并不壮硕,捏着他拳头的手却格外有力,王伦咦了一声。接着又啊地叫出了声,整个人往上蹿了半尺,是王冲一拳头掏在他胃上。让他眼前发黑。王冲趁他低头抱肚子,又一肘砸在后颈,再一脚踹上膝盖,当下就仆倒在地。

“这是代文正公教训你!休要在外败坏王家门风!”

王冲犹不解恨。一边说着一边再踹了腰眼一脚,不仅同姓王,连表字都差不多。同有一个正字,为人却这般不堪。让他气不打一处来。本也只是骂两声就算了,现在还惹到了头上。自不放过狠狠揍一顿的机会。

“好!打得好!”

王伦在地上一边滚一边大叫,估计后面还有小子你等着之类的话。

“乞丐还不吃嗟来之食,你要学狗一般撒泼讨官,就算讨来,也是当狗的下场!堂堂七尺男儿,要力气有力气,要脑子有脑子,不能走正道?枉自你还表字正道,呸!”

《水浒传》里有个白衣秀才王伦,肯定不是眼前这个王文正的后人。王冲也不是能把整本宋史记在脑子里的历史专家,不觉得这个王伦是何等人物,就只一腔恨铁不成钢之气,朝王伦狠狠喷着。

说来也是王伦倒霉,王冲之前被张叔夜骂作奸邪,本就憋了半肚子气,这是遭了无妄之灾。

再一脚蹬在王伦屁股上,把这家伙踹了好几个滚,王冲骂道:“还不快滚?非要留在这里丢人现眼!?”

鼓掌声喝彩声如雷鸣般响起,落水狗般的王伦仓皇而去,王冲朝衙门去走去,众人的目光也从赞许渐渐变作诧异。

“宗按判,幸亏你来了,不然这泼皮还要闹下去。”

王冲到了门前,司阍正朝一个身材高大,面目沧桑的绿袍老者行礼。

这就是宗泽!?

王冲压住荡动的心绪,平静地朝对方拱手:“下官王冲,见过按判。”

这就是王冲!?

两人也同时看过来,司阍眼中只是讶异,宗泽眼中却多了些什么,王冲一时看不明白,可那疏冷之意却异常明显,让王冲暗叹,果然如此。不仅张叔夜憎恶,宗泽对他也没什么好感。

“按勾失态了,不过用心倒是不错。”

王冲殴打王伦那一幕也被两人看在眼里,宗泽这么淡淡说着,王冲甚至品出了一丝嘲讽之意。

王冲王守正,王伦王正道,这两个名字的确很容易联系在一起,若是王冲没做什么,就这么进了衙门,估计就要被王伦扯在一起,成了众人的笑柄。王冲为什么要暴怒打人?不就是要主动洗脱这层关联?

王冲还没说什么,宗泽再道:“按勾所献这西南策,用心也很不错。”

如果说刚才还可能是王冲误会了,再来这么一句,嘲讽王冲脑子很好用,很会献媚权贵的味道,几乎就是扑面而来。

王冲无奈地叹道:“知面难知心,来日方长,王冲是什么用心,按勾自会看明白。”

宗泽自不会为王冲一句话一个表情动摇成见,冷冷道:“我没有推辞这份差遣,也就是要看个明白,不管是人还是事。”

即便司阍再怎么迟钝,也看出这一老一少不怎么对路,赶紧笑道:“提举和按使都已在里面了,按判和按勾还是赶紧入衙议事吧。”

宗泽在前,王冲在后,默默进了衙门,门外一帮人顿时哗然了,那就是王冲!?

“那就是王冲王守正?”

人群背后,一个满身灰尘的身影挣扎着站直了,喃喃自语道。

揉揉腰眼和肚皮,这个年轻人脸上的痞气消去了大半,颓唐地叹道:“这顿打是白挨了。”

接着眼中又闪起精芒:“都是姓王,我字正道,他字守正,既然他这般见不得我丢人,未尝不是个机会……”

第一百五十四章群盗分赃国作私

宅中正准备整修,开封府的匠师们来来往往,四处测量尺寸,画下墨线,就只正堂没动,不过匾额也取了下来,里面熙熙攘攘,宛如集市。

“以边事司提举西南兵事,在蜀地推将兵法!陛下既定名按察川峡边事,不止西南夷,吐蕃之事也要纳入司中,由此而视,至少要编十将百指挥!”

“边事司既掌西南事,交连大理和西南诸夷国之事亦该握住。而后大理及诸国朝贡,令当出自边事司,沿边榷事也当由边事司独掌。”

“边事司以铜事为先,当设榷铜务,向朝廷请铜本,最少一百万贯!”

王冲跟在宗泽身后跨进正堂,裹着热气的话语迎面扑来,渲染出一片大干快上的热腾景象。正堂里挤着百多号人,纷纷献策,兵事、外交、商事,不仅什么事都要揽,还生怕把事弄小了,起劲地往大里鼓捣。

扫视这些干劲十足的同僚,王冲暗道,怪不得自己要被看作奸邪。自己所献这一策,就是给贪婪之辈又搭起了一口新锅。钱财、权势、名望,都在这口锅里煮着,眼下这些人鼓噪,就是想把这口锅造得更大,能从国家身上割下更多肉炖煮。

边事司衙门新立,除了正副使和判官,以及被蔡京推进来恶心王黼的王冲这个小小勾当之外,其他差遣都由王黼这个提举一言而定。这百来人里,还有权同判官,管勾机宜文字。管勾书写机宜文字,勾当公事。准备使唤等等官员。规模直逼一路帅司,王黼还真是一朝权得手。上不得台面的心腹亲信全都塞了进来。

“汝霖来啦,还有守正!来来,大家都来见见守正,亏得守正,大家才有伸展抱负之地。”

一个俊逸紫袍中年端坐堂上,见两人进门,起身热情地招呼着。

这就是王黼,不得不说,相貌气度真是万里挑一。风流倜傥,宇文黄中与之相比,都要相形见绌。尤其是那双眼睛,精芒四射,王冲一见,才明白史书里为什么说此人“目晴如金”,不是说像金子,而是说像金铁一般熠熠生辉。

没有格外热络的挽臂拍肩,也没有预想中的疏离冷落。王黼的语气就像是给众人介绍自家子侄一般自然而恬淡。堂中一帮老少也都笑意盈盈,甚至带着点巴结地迎上来,多不称“按勾”,而是直直唤着“守正”。让王冲肉麻不已。

“这座宅子本是王文正家宅,文正公次子王仲和也名王冲,我向官家讨来这处宅子。是借文正公余泽、王仲和之德,还有守正之才……”

王黼再叭啦叭啦一顿唠叨。由王旦次子也叫王冲扯起,将王冲好一番抬举。王冲淡淡笑着。不卑不亢地回礼,心头是郁闷和爽快齐飞。

郁闷的是王黼如此作态,就是在昭告众人王冲是王黼的人,这一策是通过王冲提出来的。这一屋子狗腿子怎么想无所谓,宗泽的脸色越发阴沉,不仅意味着自己的名声又向小人奸党迈进了一步,之后与宗泽共事怕也有不小麻烦。

不过比起爽快来,这郁闷也能忍下。别看王黼姿态摆得足,肚子里却该是在骂娘。王冲的安抚司差遣是王黼保下的,他却没给王黼一点面子,生生甩了一耳光。虽然有西南策和边事司转开大多数人视线,可稍稍聪明一些的人,都能从蔡京把王冲推入边事司这事里看出,王冲与他泾渭分明的姿态,并不是故意作给外人看的。

对这么一个不给他面子的小人物,还不得不笑脸相迎,大肆吹捧,王黼的郁闷该不亚于自己。

意气终究是意气,王黼之所以能丢开这意气,也在于边事司能给他带来大利。能把心腹亲信都塞进来,待个一两年,就有了资历,跻身朝堂顺理成章。从这点来看,王冲与王黼倒是心境相同。

“汝霖没有辞掉此差,倒真出乎在下所料,边事司既名边事,就得有人在边地亲事,能得汝霖,如得臂膀,西南事无忧啊。”

接着王黼又转而抬举宗泽,态度虽不如对王冲亲近,却更为尊重,甚至觉出几分真诚。原因王冲也能猜到,王黼手中没有可用之人,宗泽估计是他随手乱抓的。毕竟此人脾性太硬,不好相与,蔡京和郑居中都不愿用,又正好在京城,是他唯一能马上安插到边事司掌握实务的人选。

宗泽拱手道:“下官与提举同为国家分劳,不敢言私。”

一句话打散王黼以私相近之意,王黼却没在意,笑道:“汝霖啊汝霖,公心若此,我是无虑了。”

王冲也不太明白宗泽为什么会接受这个差使,不过此时听宗泽的话,倒是赤诚心语,估计在西南事上也有一番考虑,觉得此事可为,即便要沾染上王黼一党的恶名,宗泽也不在乎了。

预定的边事使徐处仁和副使唐恪眼下都来不了汴梁,他们也不是王黼的人,客套过后,众人纷纷落座,非正式的按察川峡边事司第一次全体大会就这么召开了。

依照官样文章,徐处仁和唐恪的座位空了出来,宗泽作为亲事判官,在左首次席就座。接下来是两个要留在汴梁的权同判官,再次是机宜、书写机宜。十多位勾当公事里,王冲被排在头前,离宗泽就只两个位置。他们这些人都有席位,勾当公事之下的准备使唤只有一张椅子,而更次的房曹文吏就要站着了。

王黼在讲,王冲在想,依稀就觉得与九百年的官僚会议没多大不同,也就是文气更重,说话更隐晦一些。而作为新设衙门的第一次大会,部门怎么分,职司怎么分派,工作目标怎么定,由这些话题而引出的。是一股股炽热的臭气,就如强盗分赃一般。

王黼否定了诸如推行将兵法。总揽榷事,大请铜本等宏大目标。他当然也想。不过这些事,每一桩都是对蔡京和郑居中所握权力的极大挑战,他现在还没能量走得那么远,赵佶也不可能支持他搅乱西南。

“边事司越年要务在于三点,一是榷铜,一是推动罗氏鬼国内附,一是拿住交通大理之事……”

王黼道出边事司的年度工作目标,不得不说,他的幕僚还是有才的。能抓住事情关键,当然是借边事司往上爬的关键。

西南有铜,这是王冲西南策的立足点,边事司要在这事上证明自己的价值,否则就会被人质疑是否有必要存在。尽管边事司不可能夺路司榷权,也不可能一下就请来百万贯铜本让大家分肥,但设立一些部门,推行一些政策,让西南边地入铜猛增。这些基础工作还是要去做。

光在铜事上有了表现还不行,只要政策被证明为可行,朝堂完全可以将相关事务交给沿边路司。因此边事司还得有一件大功,来证明由自己专责西南事是正确的。比如已经有所酝酿的罗氏鬼国内附。王冲猜想,这件事才是王黼最关心的。能不战而收一藩国,这功劳足以把他推入两府。

而第三点就是边事司的长远目标了。越年不过是为此事作准备。大理已经朝贡,如果边事司能主导两国来往事务。这就撬动了朝堂格局。不管之后边事司是废是立,只要跟此事沾边的人。都能跻身朝堂。

总而言之,这三点都是奔着王黼在朝堂建立“王党”而去。王冲偷瞄宗泽,见他脸色阴沉,应该也明白了王黼的布局。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西南事大,需集众人之智嘛。在场诸位若是未能言尽,还可举荐贤良,官家为边事司定了一月三千贯的添支,现在还余不少。”

王黼话题一转,透了这个部门的财政底子,让众人抽了口凉气,热气再升三分。这个衙门的编制竟然这么大?这三千贯是什么概念?是不算本官料钱,只算差遣添支的奉给,也不计边事司办公费用,总额三千贯。

一个没有官身的准备使唤,一月只拿三贯添支,这就意味着边事司可以养一千人……当然实际不可能这么多,王黼塞进来的心腹亲信,大多都有官身,至少得拿五贯。还得分不少名额给关系户,用作不厘务的人情官,整个边事司,规模应该不超过五百人,而实际办事的,估计不超过百人。

王黼特意点了名:“汝霖,守正,你们亲友中若有贤能,也不必避嫌,一并举荐。除了在蜀地亲事,也希望能有在京办事的,边事司新立,门户广开!”

这就是分赃,而且还只是最基本的,王黼也得施恩于下,留一些坑给大家分。不管真假,宗泽和王冲是他重视之人,他必须做足姿态。

宗泽沉吟片刻,拱手道:“容下官斟酌”。这也是常情,宗泽肯定要带子侄去蜀地,子侄挂个司中差遣,既能补贴家用,帮着做事也名正言顺。至于在京,也就是王黼一说,就算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