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鼎宋 >

第146部分

鼎宋-第146部分

小说: 鼎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在京,也就是王黼一说,就算能有缺,估计也只是跑腿之类的活计。

早年路司中的机宜文字,其实就是专门给主官子侄用的,毕竟主官与朝廷书信来往,以及事务安排,多有涉机密,不好用外人掌文字,只能用亲属,朝廷就将这种职事纳入体制中。

而后机宜文字渐渐成了路司帅司的幕僚之职,就再多出了书写机宜文字,容主官子侄。但时间推移,书写机宜文字也步机宜文字后尘,成了正式职官,就如王冲一样。孙羲叟的儿子也任着书写机宜文字,但职权就不如王冲贵重。

王冲当然也不会推辞,王黼有大算盘,他也有小算盘,跟宗泽一样,推说要考虑人选。

接下来就是议定部门划分和人员分工,边事司在汴梁设进报房,铜事房,泸州房、戎州房以及若干后勤部门。其中泸州房主管推动罗氏鬼国内附之事,戎州房主管交通大理事务。按理说嘉州离大理更近,但嘉州属成都府路,估计被蔡京顶了回去,边事司实际只能立足于梓州路,尤其是泸州展开工作。

唐恪这个缺席副使被安排亲领戎州房,宗泽亲领泸州房,王冲也被委了一个泸州房主案的差使,作为宗泽的直属部下。

宗泽还要知蔺州,这不仅是着眼于推动罗氏鬼国内附,还是官场通例。王黼要驱策宗泽,就不能亏待了人家,虽然给宗泽提了一级本官,但去蜀地近于贬罚,得从待遇上补回来。不兼地方职务,就没职田收入。就如唐恪,虽改任副使,也兼知戎州。王冲的知兴文寨之职没有变,也源于此理。

这事的确有些乱地方治务,更插手了吏部乃至政事堂的人事权。不过不管是戎州,还是更小的蔺州,都是荒僻之地,蔡京也不好力阻到底。

分责也是分肥,管着哪一摊,就吃哪一摊。戎州房和泸州房的人员安排都没什么争的,被分到房中的人有些沮丧,不管是大理国还是罗氏鬼国,都只有事功,难见实利。分到铜事房的估计离王黼更近,说到工作时,个个踊跃发言,毕竟这才是亲手沾钱的部门。

西南有铜,但要怎么把这事作出来,争论还颇多。有说直接借铜本,由边事司执行专榷的,但动静太大,王黼虽然得宠,还没到可以从蔡京手里夺来百万贯国用的地步,蔡京也不容他由铜事入手,掌握川峡的专榷权。也有说就由边事司出政策,推动夷人卖铜,由转运司所掌数字作为功绩,可这么一来,边事司的功劳又显不出来。

看来王黼心中也没底,王冲在上书和《西南夷志》中又没写明该怎么操作,这事还有得时间酝酿。

“此事只能劳烦守正尽快回泸州拿出章程了,宗按判还需留到徐边使到任……”

王黼一副委以重任的架势,迫不及待地要将王冲赶出汴梁,而留宗泽,自是再花时间和精力拉拢,王冲和宗泽同时扯扯嘴角。

“如果在汴梁有人就好了……”

散会已是黄昏时分,王黼还拉着王冲和宗泽赴宴,王冲和宗泽都拒了。步出边事司衙门,王冲忽然觉得,边事司在汴梁这么折腾,若是没人通消息,还真有些被动。

吴匡迎了上来,随口道:“官人不放松放松吗?来了汴梁,桑家瓦子都还没去过。”

王冲看看吴匡,心中一动,“不,去去你家吧。”

吴匡讶然,即便他伶俐,也想不到,王冲本着随手抓来用用的心思,打起了他的主意,所谓机缘,不外如此。

第一百五十五章临别汴梁析心变

“大郎,你说……王按勾这人究竟如何?”

夜色已深,深巷小院里,吴近的心神就如油灯上的豆大火苗般摇曳不定。跟浑家计较了小半夜,依旧没得出主意,只好把儿子找来,以寻常少有的商量语气相问。

傍晚王冲来了他家,一点也不见外地在家中吃了晚饭。说是即将离京,特地来答谢吴匡这几日随侍的辛劳,可除了三十贯钱引之外,王冲还留下了一个机会,一个让他一家三口苦乐相煎的机会。

王冲在新设的边事司里虽只是个勾当公事,却管着泸州方面的实务,手里急缺人才,不仅文武不论,还想在汴梁安插个能通消息的人手。

吴匡办事伶俐,如果愿意的话,王冲能荐入汴梁边事司里作事,当然只是跑腿之类的活计,而且报酬也不高。但这终究是在衙门里办事,出路光鲜,事办得好,王冲自不会吝于提拔。这比在汴梁混日子,等着父亲老了,顶替父亲入禁军,从小兵开始干强多了。

不止吴匡,吴近也有份,吴近未及四十,正当壮年,勇武有力,却无一展身手之地。不管泸南安抚司,还是边事司泸州房,王冲都能找着位置安顿下来,只要沾了事功,两年下来怎么也能得个承信郎官身。现在的吴近,职为副都头,官为进武副尉,离不入流武官最高一阶进武校尉还差三级。

父子都得了机会,看似好事,可问题就在于。王冲是把父子俩绑在一起算的。如果分开位置分开人算,对吴家来说。最好的法子是吴近留京,吴匡去蜀地。可王冲以委婉言辞道明。只能照这么办。

待王冲走了,吴近的浑家就抱怨王冲不近人情,哪有把儿子丢在京城,老子拉去荒瘴之地的道理?这不是把一个家拆散了么?这也正是吴近没有一口应承下来,推说第二天答复的原因。

不过浑家这话吴近却是呵斥回去了,人家王按勾又不是开善斋的,用人自然要照他心意,何况这事你情我愿,不愿去人家也没拿朝廷调令逼着去。

吴近自己也不舍汴梁的日子。还有正牙牙学语的小女儿,当然更不舍浑家,心一横说只能拒了,浑家冷静下来,却又拦住了。苦个两三年,就能挣出前程,还不是去战场作生死斗,真拒了这好事,她怕丈夫悔一辈子。

吴近终于动了心。但心头还是虚的,只好找来儿子商量。

“王按勾……很厉害,这么年轻,不管是王学士还是蔡太师。都拿他没辙。而且跟好些个贵人都有来往,便是官家,好像也见过。”

吴匡这几天跟着王冲。眼界立时高了一层,别说留了王冲吃饭的宇文舍人。天宁观遇上的贵人,不是官家还是谁?王冲却对此事笑而不语。让他觉得王冲更高深莫测,境界不是他这种小人物能理解的。

只是他心头也有些不舒服,王冲不带他去蜀地,而要带他老子,话里话外,总有股拿他老子作人质,压他办事的味道。有那么一刻,他还真不想让父亲应下来。

不过再一想,人家与自己非亲非故,却愿意给机会,还要有怨气,这就近于“升米恩斗米仇”,自己可不想作这种人。暗责之后,吴匡还是拐着弯地劝说父亲。

“横竖就赌一把了!”

吴近一拍大腿,咬牙定了下来。

城南驿馆一间厢房里,也有一株豆大的火苗燃着。宗泽正借着灯光,伏案看一本书,他的儿子宗颖嘟哝道:“那个王冲,该是蔡太师的人没错了。”

他一说话,灯火摇曳,宗泽眼前顿时一片模糊,不得不掩了书卷,揉起发涩的眼睛,书卷封皮上正写着《西南夷志》四字。这本书已是边事司用作定策的必备参考书,王黼组织大批人手紧急抄录,几天下来也只有几本而已,还错漏字不断。不是被王黼刻意笼络,宗泽还拿不到这本书。

“王将明力举西南策,蔡太师才在王冲身上用力,就这一点来看,蔡太师与他事前并没有通过声气,说他是蔡太师的人,太过武断。”

宗泽指节无意识地叩着这本书,答着儿子话的时候还在品味书里的内容,好些字他已认定是抄写错误,不由有些后悔白日对王冲的态度太冲,连登门去求原本的机会都没了。

宗颖再道:“不是蔡太师的人,那还会是谁?就算他生而知之,也不可能写出这样一本书吧,他才多少岁!?”

宗泽点头:“传闻他有过目不忘之能,在泸州接触夷事颇深,未尝写不出这书。不过那份札子,真不可能是他写的。札子所言西南事,看起来是要大兴边事,求取边功,却有导国家根本之义,未历朝堂,未知天下大势,天资再怎么聪颖,也不可能拟出此策。”

宗颖感慨地道:“大人不就是觉得此策有固国鼎,挽大势于危崖的可能,才不顾声名受损,接下这份差使的吗?”

宗泽叹道:“能不能挽大势于危崖,还得看此策到底怎么行啊。王守正此子……只能等到泸州共事时,才能看个明白了。”

看向窗外,远处喧哗之地,正是王冲所住的一片独院。离王冲其实也就百丈不到的距离,但宗泽却觉得,王冲就像是飘在天上,被一层雾霾遮着,怎么也看不清。

“二郎,吴匡父子,为何要这么用?”

王冲居处,王世义正在请教,来了汴梁一趟,他隐隐觉得王冲有些变了。不是说到汴梁才变,而是本存于王冲心中的某些东西,换了环境就发了芽。嘴里是问吴匡,真意却是想看看王冲的心思。

“世义哥,别想得那么复杂,我只想在京城留个耳目。吴匡心思灵巧,会察言观色。正合适。不过就这么放吴匡在京里,半年还好说。一年两年,别说是帮我做事,说不定还会被人当了棋子来坑我。把他爹拉去蜀地,也算是多一层关系压着。反正吴近也有可用之处,倒能人尽其用。”

王冲随口解说着,他对吴近父子有什么用心,自不会隐瞒王世义。

王世义点头:“吴近在弓箭上真有些本事,他家里的两石强弓不是样子货,看弓臂的痕迹。是经常在拉的。”

他还是有些担忧:“可到以后,他们父子会不会把二郎此举看作是押人质,心生嫌怨?”

王冲淡淡一笑:“这就是押人质,不然为何我会把话说得那么死?让他们心中嫌怨先显出来也好,用人就不能指望手中全是珍宝,得当是一捧泥沙,自己去作那糯米浆,才能造出坚若磐石的地基。”

品着王冲这话,王世义暗道。二郎是变了,变得更有信心,视野和胸襟更开阔了。

王冲倒是没什么感觉,回到房中。由李银月伺候着准备入睡,这才觉得有些不对。

寻常李银月替他更衣收拾,都是唠叨不停。手里还不老实,总要掐一把拧两下。作为白日调戏取笑她的回报。而王冲也要还回去,当然手落的地方就不对了。变作一番亲昵,这几乎已是两人的小习惯。

眼下少女却沉默不语,手上的动作极轻,不是嗅着熟悉的清香,王冲还以为换了人。

“怎么了?”

王冲揉着少女的发髻,两下就揉乱了。长发如瀑般披洒而下,衬出一股空灵美感,让王冲心头一荡,伸手环住了少女的腰肢。李银月在山野里长大,小蛮腰不像其他女子那般绵软,而是柔韧有力,此时只隔着中衣和亵衣,手感异常舒适。

原本很习惯的亲昵却让少女微微抖了一下,似乎在犹豫着是不是挣开,却又不敢用力。

“没、没什么……”

少女低垂着脑袋,神色也有些不对,王冲也分不清是郁郁不乐,还是恭谨畏怯。

“官人,该就寝了,明日不是还要去舍人府上吗?”

接着这话让王冲确认了,是后者。少女寻常唤他官人,都是扬着声调,不像现在,重音落在“官”字上。

王冲不怀好意地道:“明日是赴午宴,可以睡到日上三竿,银月,干脆跟我一起睡吧。”

少女沉默了片刻,回答里带着丝鼻音:“好的……官人。”

王冲终于忍不住了,一个暴栗敲上去:“好你个头!说吧,到底是怎么了?”

“官人!?”

这下少女正常了,捂着脑袋,瞪圆了眼睛,喜意盈盈,泪水却在脸上拉出长长痕迹。

她哽咽着道:“我还以为官人……再不是以前的官人了!”

这话从何说起?

“官人从衙门里出来,就完全变了个样,在吴家也跟那些大官人没什么不同,那一家子诚惶诚恐地伺候着官人,官人却没了往日的亲切,像生来就是那样自然。”

王冲挠头,他真没注意,在边事司里见识了一番贪官分肥的恶景,心头自然沉重。而后去吴家,也揣着上位者的用心,当然没了在兴文寨与寨人的亲切作派。

“再想到前日,在天宁观里遇着的是官家吧?那些小妹妹其实都是公主,官人以后、以后会作驸马吧?我这样的,只能给公主端茶送水,伺候得不好,还要被赶出门,我、我害怕……”

少女语无伦次地说着,原本跳脱的性子,却变得如深闺惊兔,在汴梁一番见识,结果全用在了自怨自艾上。

王冲倒是理解她身世凄苦,很缺安全感,已跟她说起过纳妾之事,都计划好了回兴文寨后办事,不再自视为飘萍。正敏感之时,王冲有了变化,自然让她有些惊慌。不过,一下拐到什么公主驸马上面,姑娘你这思维跳得也太乱了吧。

“官人不是可怜那些公主吗?觉得她们就像金丝笼里的鸟儿,不得自由,官人若是作了驸马,娶了公主,也算是救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