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首辅 >

第41部分

大明首辅-第41部分

小说: 大明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粮。照这么算,岂不是那些盐商一口就要吃掉一名男子两年的口粮。却不知他们吃的到底是什么鸡蛋,难道都是从火星贩卖来的不成?
    “哈哈,他们养的那些鸡,吃的饲料里头都是掺上了人参和当归之类的药材,产的蛋自然要贵。”郑必昌伸出手指在空中轻点着,脸上不无艳羡之情。
    “噢,原来如此。”萧墨轩又惊叹一声。
    “对了,在下还有一事须得劳烦两位大人。”萧墨轩拱了拱手向翁大立和郑必昌笑道。
    “萧大人但说无妨。”翁大立和郑必昌心里微紧一下,不知道这位翰林老爷要打什么主意。
    “京城里有些大人托在下带了些货物过来,若是要贩卖,恐怕还需得两位大人和下面打个招呼。回头那些税钱,在下一并结算就是。”萧墨轩说完以后便提起筷子,随手夹下一块蟹粉狮子头丢进嘴里,果然是香鲜嫩滑。
    “哦。”郑必昌见萧墨轩不再提赈灾的事情,倒关心起自己带的货物来,心里却是不禁一喜。
    这官和官之间的交往,最怕的就是对方不爱财,不贪色。听他这话,这小子倒也不是不爱财之人,既然爱财,那就好办。
    “哎,两位钦差此次南下是为皇上为百姓办事,何谈税银一事。”郑必昌脸上洋溢起一层笑来,又转头看了看罗龙文,见罗龙文也是在一边笑而颌首。
    “翁大人,明天我们便派人做了文书交给两位钦差,你看如何?”郑必昌抬手扶了扶头上的乌纱帽。
    “应该,应该。”翁大立心里也落下块石头来,“先用饭,先用饭,这些事情等明儿再说。”
    等用了饭,又略听了几段清音评话,萧墨轩借口不胜酒力,先行告辞而去。
    “含章兄,这位萧翰林倒也不似软硬不吃。”等萧墨轩离开以后,郑必昌向罗龙文凑了过去。
    “这做官的人,哪有不爱钱的。不爱钱的,还做什么官。”罗龙文的脑袋跟着曲子的节奏上下摇动着,略等了一会,却又回过头去对郑必昌笑道,“只是这色字,兴许却对他无用。”
    “这是为何?”听谈起这个问题,翁大立也饶有兴趣的凑了过来。
    “你没见他身边那个所谓的表弟,长的简直比女子还要标致。”罗龙文看了看左右,压低了声音说道,“这一路在船上的时候,两人都是共卧一榻呢。”
    “哦,哈哈。”翁大立和郑必昌两人顿时一阵大笑。
    “江南长的标致的小僮也是甚多,他要真有这爱好,我们也寻几个送他便是。”郑必昌笑了一阵,等回过气来,对二人说道。
    “哎,凡有这爱好的人,都不希望别人说出来,何况你们和他也不甚熟,说不定还惹来难堪。”罗龙文连忙摇了摇头,“况且,那萧天驭还指望他这儿子给他萧家续香火,若是知道这事岂不要提刀砍人?”
    三人顿时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扬州驿站。
    萧墨轩等进了房,便恢复了神态。
    “少爷,船上货物都并无损毁。”萧四连忙上前来扶着萧墨轩坐下。
    “嗯。”萧墨轩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事并不太在意。
    “少爷,那些货物是否现在就卸下来?”萧四闻到萧墨轩身上的酒气,沏了壶茶送到萧墨轩面前,给他解酒。
    “其他的先卸下交给宁义,那一船景泰蓝运到杭州再卖。”萧墨轩摆了摆手。
    “还要再运到杭州?”萧四有些惊愕,这些天他呆在萧墨轩身边,一直听着宁苏儿在念叨,也知道这些货物在扬州和杭州的价差并不大。再运到杭州,岂不是又要多费些船钱。
    “我已经问翁大立和郑必昌要了份文书,等明个儿拿到文书,你就去杭州。”萧墨轩的食指从紫砂茶杯的杯壁上轻轻滑过,又抬眼看了看萧四。
    “可出来的时候夫人吩咐过,叫小的一直跟着少爷呢。”萧四念着萧夫人对他嘱咐过的话。
    “我叫你去,自然也是有吩咐的。”萧墨轩抬了下手,止住了萧四。
    “你去杭州以后,除了卖这些货物外,再帮我去找一个人。”萧墨轩对萧四吩咐说。
    “谁?”萧四看少爷的神情,知道一定不是小事。
    “浙江按察司副使,右参政使,谭纶谭大人。”萧墨轩顺手从怀里取出一封信来,“这份信是张大人亲笔所写,你也一并交给他。等你办完了事,若是我还没到杭州,你便到扬州来找我。”
    “那少爷和宁小姐……”萧四接过了信,仍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我这么大个人,难道还当真不会自己照顾自己?”萧墨轩看了一眼坐在身边的宁苏儿,“苏儿也有我照顾,何况宁义还在这里。”
    “那……那便好吧。四儿去的这几天,就委屈少爷了。”萧四点了点头。
    “早些去歇着吧,明个一早就去码头等着,文书一到就走。”萧墨轩向萧四挥了挥手,让他回房去。
    “是。”萧四应了一声,退出门外,又向房里看了一眼,见萧墨轩和宁苏儿仍是在那坐着,笑了一下,关上了门。
    “难道表哥早就料到他们会在扬州候着?”宁苏儿取下头上的方帽,一拢乌黑的秀发立刻像瀑布一样披了下来。苏儿生性聪明,看这情形,也知道这事有几分不简单了。
    “这我倒是没料到,我只想着来江南只管赈灾,若有什么事,也会在赈灾里现了出来,却没想到他们会把我拦在这里,连受灾的地方都不让我去。”萧墨轩自嘲一笑,“倒是张师傅给了我这份信,说若有什么事情,可以拿了信去找谭大人,那谭大人是他的莫逆之交。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那表哥可能猜到会有什么事?”苏儿又问道。
    “现在还不能,只等萧四去了回来,兴许可得知一二。”萧墨轩摇了摇头。
    “我萧墨轩固然不是铁板一块,但他们这么多人,就更不是铁板一块了。”萧墨轩看着苏儿笑道,“只是,恐怕苏儿你要多费些船钱了。”
    “哎呀。”宁苏儿这才想起那一船景泰兰是自己的货,被萧墨轩这么一折腾,怕是又要多费好几两银钱。
    “不行不行,这一段的船钱可得算到你头上。”苏儿立刻跳了起来。
    天,愈发的黑了。扬州城的花街柳巷里,却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比京城里还要热闹上几分。
    萧墨轩躺在床上翻了个身,却怎么也睡不着。
    这浙江,到底藏着什么事儿,竟然让他们这帮人这么忌惮,况且自己这次是来赈灾,不是来科察的。
    倭寇作乱?不会,这样的事儿他们绝不可能瞒着不报,况且现在有俞大猷和戚继光在那,也已是败少胜多。
    瞒报水灾?就更不可能呢,他们不报,难道把压力全压在自己身上?
    那……到底是什么事,能让严嵩把罗龙文都派了出来。  

第十五章 心生二意 

    观音山上,紫竹林中。
    远远的传来梵音阵阵,仿佛要洗尽天下苦难。
    两位俊俏少年迎面走来,一身白衣似雪,竟似不染风尘。
    “萧大人,前面便是圆通宝殿了,这侧面的迷楼,却是当年隋炀帝的行宫。”翁大立呵呵笑着回过身来,向走在后面的萧墨轩招呼道。
    萧墨轩颌首回应,又转过头看了看身边的宁苏儿。明清时期大家的小姐素有缠足的习俗,却不知道为何宁苏儿倒仍留着一双天足,兴许是爹娘溺爱,不忍让她受这份罪吧。
    观音像下,长明灯前,萧墨轩和宁苏儿长身拜下,口中默默祷告。
    “表哥求的是啥?”等出得殿外,宁苏儿回过眼来,偷看了萧墨轩一眼,唇角里,似藏着少女的秘密。
    “当然是求平安。”萧墨轩俯首整了下下襟。
    “哦。”苏儿似乎略有些失望的回过头去。
    “苏儿在想什么?”萧墨轩见宁苏儿想的有些入神。
    “我在想啊。”宁苏儿有些调皮的抬起眼来,“我那一船景泰兰运去了杭州,可有在扬州好卖,若是滞销,又该怎么寻你的事儿。”
    “呵呵,这点倒是不用担心。杭州的拱震渡是京杭大运河最南边的码头,泉州和杭州本地的商人多有在那守侯着的,即使本地的商人不要,也会被贩到泉州,再运到西洋去。”萧墨轩似乎对这点倒是丝毫不担心,“那些器具运到了西洋,每件可都是难得的珍品。”
    “表哥不做商人,倒做了官,倒是可惜呢。”宁苏儿没想到萧墨轩对商业上的东西也会这么了解,不禁钦佩的看了萧墨轩一眼。
    正说话间,只见一个公差从山下跑了上来,走到郑必昌身边停了下来。似乎想说什么,可望了望四周的人,却又没开口。
    “失陪一会。”郑必昌知道来人肯定有要事禀报,向着罗龙文和萧墨轩拱了拱手,带着刚来的公差向殿后转去。
    “大人,乱了。”公差抹了把头上的汗,欠身向郑必昌报道。
    “哪里乱了?”郑必昌心里一惊。
    “杭州附近的几个县全都乱了,还有一帮子百姓冲到了巡抚衙门前,吵着要粮。”公差低着头,不敢去看郑必昌的眼睛。
    “我不是已经叫何大人派人下去征粮了吗?难道那些大户真的敢和官差对着干?”郑必昌的眉头锁成了川字。
    “何大人是派人下去了,可那些大户家里大多也遭了灾,确实存粮不多,存粮多的几家又碰不得。城里的那些米行也早就被买空了,外省来的那些粮船听说官府要强行征粮,连河口都不进,都停在太湖里头不靠岸。灾民人数又太多,从前天晚上开始,各县的粥棚就陆续断了火。”官差继续说道。
    “回去和何大人说,那些个闹事的百姓里,先拣几个领头的抓起来再说。”郑必昌咬了咬牙。
    “抓了,可刚抓了又被放了。”官差吞吞吐吐的说道。
    “是谁这么大胆子?”郑必昌有几分恼怒,脸色也愈加的难看起来。
    “是谭大人,他说这些不是刁民,只是受灾的百姓,等何大人刚一走,他就把人给放了。”官差回道。
    “谭纶,他怎么也搅和进来了?”郑必昌吸了口气,又长长呼出,“他虽然兼着按察副使,可毕竟主要是巡视海道,帮着胡宗宪剿倭,难道……是胡宗宪的意思?”
    “这些小的就不明白了。”官差抬起眼来,讨好似的朝着郑必昌一笑。
    “没叫你明白。”郑必昌狠狠的回瞪了他一眼。
    “是。”官差连忙又低下头去。
    “没用的废物。”郑必昌一拳砸在山墙上,却把自己疼的龇牙咧嘴。
    “是。”官差仍只是低着头。
    “不是说你。”郑必昌回声又骂。
    “老翁。”乘着萧墨轩和宁苏儿走在前面,郑必昌对翁大立小声唤道。
    “嗯?”翁大立放慢了脚步,靠得离郑必昌近些。
    “从你苏州府给浙江调四万石粮食可好?”郑必昌咽了下口水。
    “四万石?”翁大立顿时吃了一惊,“我们南直隶也遭了灾。”
    “那……那两万石。”郑必昌伸出两根手指头,“你们南直隶的存粮怎么也要比我们浙江宽裕。”
    “赈灾的粮不就在河上,为何要问我们南直隶借?”翁大立心里泛起一阵狐疑。
    翁大立身为一省首尊,对于京城里的风向也是颇多关注。
    他这次会到扬州来,除了和罗龙文颇有交情外,也是因为听说那萧墨轩是裕王爷身边的红人。又听说郑必昌都来了,自然也不甘落于人后。
    到了扬州以后,郑必昌一路怂恿款待,他也照做了。
    可眼下郑必昌要借粮,他便犯了疑。
    “若出了什么事儿,严阁老那自然会给你个交代,你怕什么?”郑必昌急得直跺脚。
    “严阁老?”翁大立心里又是一动,怎么连严阁老他们都掺和进来了。
    不对,这事儿不对。翁大立心里一沉。
    平日里朝廷赈灾,历来只有一个赈灾使,从来没听说过会再派个副使。而且一个赈灾使是严阁老的人,一个副使是裕王的人。
    难道,京城里……这浙江……
    “行,我尽力帮你凑。”翁大立定了定神,决定先稳住郑必昌再说。
    杭州,按察使司。
    “谭大人,这臬司衙门里也有你的位子。你放人我不反对,我只想问你,是谁叫你放的。”浙江布政使何贸才双手按在桌上,冷哼一声。
    “臬司衙门抓人自然是常责,可抓了人也得判个是非,在下已经查验过了,那几位确实都是受灾的百姓,放了也是常理。”谭纶似乎早就料到何贸才会来找自己问话,“这,还要有人来教在下吗?”
    “哼。”何贸才被谭纶顶了下,顿时有些语塞。
    “在下倒想问问郑大人和何大人,为何把灾民的粮给断了。”谭纶见何贸才不说话,自个倒开起口来。
    “你也不自个看看,这官仓里还有粮不?”何贸才被谭纶这么一问,顿时急了起来。
    “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