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首辅 >

第53部分

大明首辅-第53部分

小说: 大明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不就是为了糊口饭吃嘛。”戚继光猛得站起身来,“那些拼得最凶的,却也是糊口最难的。本将军这就向胡部堂上书,让他准我在这里就地招兵。没了这些最凶恶的,这些乡民们相斗的心,也就淡了许多。剿倭的军中,却可以多一些勇猛的士卒。”
    “他们可愿意做军户?”萧墨轩有些迟疑的问道,从前曾经在书上看过,明朝的士兵大多是世袭的,叫做军户,军户家里虽然有分得的官田,却世世代代只能当兵,连科举也不能参加,社会地位并不高,所以人人以脱离军户为荣。
    “萧大人有所不知。“戚继光微微一笑,“当兵并非一定要做军户,我大明朝除了‘卫所制’外却还有‘选丁制’,按照‘选丁制’入的军,除去军中的吃用外,每年还可分得稻谷五石。只是没有大战之时,很少用到‘选丁制’罢了。”
    永康县,方岩山。
    山间绝壁陡起,孤峰独峙,势急峰危,峥嵘峻险;一块块或红或紫的绝壁,节里纵横,皴法皱迭。四周洞奇石怪,瀑美水秀,置身丹霞峰林,顿生飘然欲仙之感。
    一名男子在沟壑和绝壁间不停的跋涉着,丝毫没有留恋四周美景的意思,也全然不顾自己身上被荆棘划出的道道血痕。
    这名男子,便是从杭州城里逃出来的周牛山。因为各处城里和驿站都贴满了自己的丹青画像,所以他并不敢选大路走,而是专拣难走的山间小路。他想过回苏州,可是如果向北走,便多是人口密集的地方,而且官府的缉报肯定已经传到了沿途和苏州府。
    所以他选择了向南,他要去福建的横屿岛,听说那里有数千的倭寇,既然已经被定成了倭寇,他便要去做了真,只等有朝一日带人杀回浙江,将郑家和何家杀个干净。而且向南边走,多山少人,不容易被发现。
    到这时止,周牛山已经在山间走了有三天了。好在此时天气并不寒冷,林间刚长出来的果子虽然仍是青涩,却也可以果腹,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困了就找个草甸子窝上一会。
    不过周牛山再强壮,毕竟也只是个人,等走到了第四天,便就双腿发沉,脚步不稳了。脚上的一双布鞋,也已经磨了好几个口子,脚上起了好大一片的血泡。摇摇晃晃的想扶着一棵小树坐下,却不禁一个踉跄,跌在地上,昏了过去。
    “这里是谁家的郎官?”迷迷糊糊的,周牛山感觉自己被人放平到了地上,又拣了块石头给他垫到了脑袋下面当作枕头。
    在一番又是掐人中,又是捏虎口的折腾下,周牛山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转动着眼珠看了看四周,却是几张陌生的面孔。
    “醒啦。”旁边几位郎官,看起来年纪也不大,二十多岁的样子,见周牛山醒了过来,立刻将他扶起身来,又拿出饭团和水袋递了给他。
    “多谢。”周牛山此时确实已经饿极了,也顾不得客气了,接过递过来的饭团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虽然从前吃饭从来就离不了酒肉,可眼下这两个饭团却感觉比吃过的任何东西都香。
    “这位郎官是要去哪呢?怎么作成这副模样?”拿饭团给周牛山的那人,好奇的看着周牛山。
    “哦,我是从南直隶来的商人,办了些货物想贩去福建,路上却遇见了倭寇,夺去了财物,亏我跑的快,才留了一条命下来。”周牛山听他问起自己的来历,心里不禁抖了一下,连忙编了个理由。
    “这倭寇倒是该天杀的。”见提起了倭寇,几个年轻郎官的脸上纷纷现出几分愤色,看得周牛山心里也是一凛。
    “那我们便把你送到驿站,你看看能不能找到个老乡带你回去。”郎官们热情的要将周牛山扶将起来。
    “唉……”周牛山听说他们要把自己送到驿站,顿时慌了神,“在下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倾尽家财办了货物,眼下财物尽失,几个随从也被倭寇所杀,若是回去,难免被他们家里人纠缠,哪里还敢回去。”
    “那倒是难了,我们却也不能陪你在这里。”一个郎官颇有些无奈的挠了挠脑袋。
    “不若这般。”另外一个郎官忽得心里一计,“你既然没得去处,不若和我们一起投军去罢,若杀得几个倭寇,不但报了仇,还可得些封赏,日后回去也好有个交代。”
    “投军?”周牛山诧异的看了他们一眼,“我便又不是军户,如何从军?”
    “朝廷来的萧御使和省里的戚将军眼下正在义乌城外的八宝山招兵剿倭,这回招兵却不需是军户。”那郎官见周牛山是个外地人,所以也不怪他不知道,“只要身强力壮,有心杀倭便可从军,我看郎官你是个好身板,定然可以报上。”
    “萧御使?”周牛山心里忽得腾起一个念头,“莫不是那个赈灾的钦差?”
    “这个却是不清楚,如果你也有这念头,去了便是知道。”郎官们开口回道。
    “好,我跟你们走。”周牛山这时身上已经渐渐恢复了力气,扶着旁边的小树站起身来。  

第三十六章 春暖

    义乌城外,刚搭起了几座临时的营帐。
    “叫什么名字?”负责记名的百户连眼皮也不抬一下。这回胡部堂批了选丁三千人,可来报名的起码有七八千。
    “吴……吴子牛。”周牛山手心暗暗捏了一把冷汗。
    “哪个地方的?”那百户依旧耷拉着眼睛。
    “永康。”周牛山略想了一下,开口回道。
    “永康?”记名的百户有些疑惑的抬起头来,“怎么听口音不像呢?”
    “哦,小的是在永康生的,后来跟着家里去了南直隶。”周牛山连忙解释。
    “那可不行呢。”那百户把手里的笔一丢,“上头说了,一定得是永康和义乌籍的才行。”
    “军……军爷。”周牛山听他这么说,顿时急了,“小的家里和倭寇有仇,您老就开开恩,让小的从军吧。”
    “这是上头的意思,咱也没法子。”那百户把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
    “去去去,一边去,下一个。”那百户挥着手,颇有些不耐烦。后面的人听见说话,也嚷嚷着把周牛山朝外面挤去。
    “军爷,军爷。”周牛山一边被推着向外走去,一边不甘心的回头叫着。可是转眼之间,记名的百户身边就又围上了一大圈人。
    “娘的。”周牛山愤愤的抬起一脚,将一块石头向前踢去。
    萧墨轩,萧大御使,正背着手从营帐门前经过。一边走着,一边斜过头来,看着围在报名处的人群。
    忽然,目光所及,只见一块碗底大的石头从地上飞起,直向自己飞来。萧墨轩顿时吓了一跳,身形急闪,恰恰的躲过了石头。头上的官帽却歪到了一边,显得有几分狼狈。
    周牛山见自己踢出的石头差点砸到了一位大人,也是吓了一跳,被训一顿或者挨个几杖事小。若是被拿住,仔细盘问起来,自己的身份难免泄露出来,那可就要掉脑袋了。
    “你这人且长了眼没?”萧墨轩没出声,他身边的萧四却怒了,握着拳头,就冲周牛山骂道。旁边正站着几个军士,见有人差点砸伤了御使大人,举着长矛就冲了过来,想把周牛山揪翻在地。
    “小的该死,小的该死。”周牛山连忙陪着笑脸,“大人恕罪。”
    “哎。”萧墨轩见状,伸手把萧四和那几个军士拦到了身后,看了一眼周牛山,开口问道,“这位仁兄,莫不是有什么心事?”
    周牛山听萧墨轩这么一问,心里忽得一亮,又生出几分希望来。几步走上前去,“啪”的一声在萧墨轩身前跪了下来。
    “求大人开恩。”周牛山把额头重重的磕在地上。
    “咦……”萧墨轩有些诧异的看着周牛山的举动,“我便也没说要责罚你。”
    “求大人开恩,留小的在军中做个走卒。”周牛山趴在地上,不肯直起腰来。
    “哦。”萧墨轩这才明白他的意思,指着报登的地方说,“那你且先去那里记个名才是。”
    “回大人,小的不是义乌和永康的乡民,那里的军爷却是不让报。”周牛山两手撑在地上,抬起头来。
    “不是本地的乡民……”萧墨轩略皱了下眉头。
    “大人,小的和倭寇有不共同戴天之仇,您就让小的从军吧。”周牛山又一次重重的磕下头去,额头矸在地上的石子上,渗出了丝丝血痕。
    不管受多大的委屈,自己也要为惨死的三十三个弟兄报仇。而想为弟兄们报仇,最好的法子便是找到那位赈灾钦差萧大人,把郑必定昌和何茂才的阴谋和盘托出。郑必昌和何茂才既然如此忌惮这位萧大人,此人来头定然不小。
    “这当兵打战却不比寻常,保得了命不算本事,却要能杀敌立功才是真汉子。”萧墨轩见周牛山苦苦哀求,也不禁有些心软。
    “小的不怕死。”周牛山听萧墨轩这么说,知道事情有个希望,从地上腾的跳了起来,拍着胸脯说道。
    死,他确实不怕。在杭州南门外刑场的时候,他已经死过一回了。在那一刻,他恨不得被砍掉脑袋的是他自己。眼下他想保住性命,却也不是怕死。他要活着,活着才能为三十三个弟兄报仇。
    “那你却有什么本事。”萧墨轩见周牛山倒似真是条汉子,微微颌首而笑。
    “小的别的没什么,就是力气大。”周牛山听萧墨轩问起他来,立奔到了一块大石头边。
    “大人,您看。”周牛山冲着萧墨轩一笑,接着弯下腰来,大吼一声,将那块比磨盘还大上一号的巨石举过头顶。
    “好!”一边的萧四和旁边围观的人,齐声发出一阵赞叹。
    “好汉子。”萧墨轩也不禁拍手称道,心里却已经给周牛山安排好了一个位子,便是做军中的狼筅手,狼筅沉重,非力大之人不可执,可看面前这男子的力气,即使狼筅再重上几分也照样可以舞得风生水起。
    “带他去换双鞋,再换身衣服,我大明的军士,怎可赤脚袒背而行。”萧墨轩一低头,看见了周牛山脚上已经磨破了,露出脚趾的鞋子,转身对着一名士兵说道。
    “是。”一边的士兵连忙应道。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周牛山听萧墨轩这么说,知道他愿意收留自己了。顿时满心欢喜,又要跪下磕头。
    “免了免了。”萧墨轩连忙摆了摆手,“日后多杀几个倭寇,报效朝廷便是。”
    “是是是。”周牛山欢喜的搓着手掌,舔着嘴唇。从前在打行的时候,即使一次拿到手几百两银子也没这般欢喜过。
    “走吧。”一边的士兵见萧墨轩准了周牛山从军的意思,顿时对他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走上前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嗨。”周牛山咧着嘴点了点头,“那就有劳各位了。”
    “客气啥呢,以后都是自家弟兄了。”士兵们哈哈笑着,“只是你小子命也真好,御使大人不但不怪你的罪,还准你从军。”
    “御使大人?”周牛山诧异的看了士兵们一眼,又回头向萧墨轩离开的方向望去,“可是那位赈灾的钦差,萧大人?”
    “可不是嘛。”士兵们点头回道,“不过现在已经升了监察御使了,奉旨宣谕省里的军事,便是胡部堂,也得让他三分。”
    原来周牛山虽然按照郑必昌和何茂才的吩咐设计算计过萧墨轩,可并没有和这位萧大人照过面。在富阳湾底村的时候虽然照过面,可萧墨轩被护在诸军后面,周牛山也不知道自己遇上的就是萧墨轩带的人。等萧墨轩和戚继光见面的时候,他也早就逃走了。
    “原来这位萧大人这么年轻。”周牛山轻叹一声,没想到这位令省里大人寝食难安的萧大人,居然生得这么一副书生模样,看年纪,兴许二十岁还不到。
    “你可别看萧大人年轻。”一个军士略压低了声音,“萧大人可是皇上和裕王爷面前的红人,他爹便也是当朝刑部尚书,适才说了胡部堂让他三分,若真究起来,就连朝里的严阁老他们也轻易动不得他。”
    “哦。”周牛山听他一说,心里更是明白了几分。难怪郑必昌和何茂才要使这般卑劣的手段来对付他,自己猜得没错,这位萧大人果然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又转头向萧墨轩离开的方向看了一眼,不知怎得,周牛山心里却生出几分愧意来,还有几分暖暖的,像是春天的阳光照在了心窝里。  

第三十七章 东海之波

    周牛山终于如愿从了军,被编入了戚继光的“新军”,做了一名狼筅手。
    虽然入了军,可是见到萧墨轩的机会并不多,萧墨轩是监察御使,平日里的作训,他管不着,一般也不会出现。
    周牛山自己心里也有忌惮,自己现在不过是个小小的士卒,要去控诉省里的大员,即使自己敢说出,人家信不信还是另外回事儿。弄个不好,自己报仇不成,还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