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鼎革 >

第432部分

鼎革-第432部分

小说: 鼎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或许是感觉到口吹的风太小,也不知道是谁想了一个主意,让几名人高马大的大内侍卫手里持着蒲扇,站成一排立在疆域图前,冲着疆域图上上下下一通猛扇,想将那些小灯泡扇灭。
可惜的是,即使疆域图两侧的黄色锦布被那几名大内侍卫扇得在空中乱飘,可是那些小灯泡依旧亮在那里,令现场的人们是啧啧称奇,谁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么大的风势下那些小灯泡还没有熄灭。
那几名大内侍卫扇了一阵后,无奈地拿着蒲扇退下了,在座的人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纷纷谈论着神奇的长明灯。
赵玉昭拍了一下手,长明灯随即缓缓熄灭,四周的宫灯跟着被重新点亮,使得现场重新恢复了光亮。
在人们惊讶的注视中,那几名躲在疆域图背后的黄色锦布里摇着电磁发电机手柄的军士满头大汗地从黄色锦布里出来,并排立在了赵玉昭的身后,大家见状于是纷纷猜测这几名军士与长明灯可能有关联。
“既然无人能吹熄长明灯,那么朕就将这柄玉如意赏赐给昭凝公主。”清平帝对赵玉昭的这个贺礼非常满意,他知道一定是京畿皇庄的杰作,于是举起手中的那柄玉如意,宏声向在场的众人宣布。
一名立在一旁的太监随后躬身从清平帝的手中接过玉如意,走上前,将其交到了赵玉昭的手中。
“儿臣谢过父皇。”赵玉昭双手捧着那柄玉如意,娇声向清平帝道谢。
四周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人们既是祝贺赵玉昭得到了这件御赐之物,同时也是感谢她带来了长明灯这种稀奇的玩意儿,令大家开了眼界。
赵玉昭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谭纵后,意气风发地回到了座位上,这个玉如意的一半要属于谭纵。
谭纵暗地里留意着赵云博,虽然赵云博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好像对长明灯并不怎么关系,但是从他看似淡然的眼神中,谭纵却能感觉到里面有一丝惊讶和不安,很显然电灯的出现给了赵云博极大的震动,别人或许不清楚长明灯的来处,赵云博是绝对知道的,因为他的老爹就是前朝的废太子,肯定知道京畿皇庄里的玄秘。
“自朕登基起,就有一个心愿,准备找时间去五台山礼佛一年,祈求大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惜一直国事缠身,无暇前往。”等赵玉昭落座后,清平帝沉吟了一下,环视了一眼现场众人,宏声说道,“今天借着这个开心的日子,朕决定从皇族的众位王爷之中挑选一人代朕去五台山礼佛,以了却朕的心愿。”
清平帝此言一处,现场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齐刷刷地望向了他,谁都想知道,清平帝会挑选谁去五台山代其礼佛,能代替天子,这可是一项无限的尊荣。
谭纵闻言,心中不由得一声苦笑,望向了蒙在鼓里的赵云安,看来清平帝已经决定出手来化解京城中由于赵云安带来的这一番乱局。
“父皇,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去一趟五台山。”这时,太子忽然站了起身,冲着清平帝躬身行礼,高声说道。
“皇儿有此孝心,朕甚感欣慰,不过皇儿是太子,当朝诸君,岂可轻离京城!”清平帝闻言微微一笑,向太子挥了一下手,示意他坐下。
听闻此言,太子只好作罢,在座位上坐了下来。
谭纵望着太子,眉头微微一皱,他感觉太子刚才的一番话不像是刻意所为,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看来太子果然如外界所传的那样,生性敦厚,为人至孝,这同时也表明了他没有主见,极容易受到别人的干扰。
在现场众人的注视中,清平帝的目光落在了赵云安和赵云博所坐的座位上,这使得赵云安心中不由得大喜,难道父皇要借着这个机会将赵云博赶出京城,虽然能代替清平帝去五台山礼佛是一项荣耀,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例如赵云博,那么无疑就是发配了。
赵云博的心跳也不由得骤然加速,极力使得自己紧张的心情镇定下来,目光坦然地望着清平帝,看来老爷子是要出手了?
在座的人们纷纷看向了赵云安和赵云博,照此情形来看的话,清平帝应该从两人中挑选一个来代替其去五台山,究竟是谁呢?选择赵云安还是选择赵云博,对他们这些官场上的老油条来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第五百三十一章 意外
 第五百三十一章意外
“安王温良恭谦,宅心仁厚,实乃朕心中不二人选。”在众人的等待中,清平帝缓缓开口,微笑着说道。
赵云安闻言,顿时就怔在了那里,愕然望向了清平帝,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父皇竟然让他去五台山待上一年!
如果搁在以往,赵云安肯定会欣然前往,可是现在正是他扩充实力与赵云博一较高低的关键时刻,他这么一走的话,岂不是前功尽弃,这一个多月来所做的努力全都化为了泡影,天晓得一年后赵云博的势力会变得有多强大。
赵云博闻言先是一怔,随后看向了太子,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看来清平帝为了维护太子,已经开始对赵云安下手了。
清平帝的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虽然使得赵云安和赵云博吃了一惊,但是却令现场的人们刹那间就看清了京城里的局势:看来太子和安王之间有隙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虽说赵云安是清平帝最喜欢的皇子,但毕竟事关大顺的江山社稷,清平帝还是选择了支持太子,进而将赵云安打入了“冷宫”。
随着清平帝的那句话,现场的局势顿时变得诡异了起来,不仅惊愕的赵云安没有向清平帝谢恩,而且在座的人们也没有恭贺赵云安能代清平帝去五台山,谁会在这个时候去触赵云安的霉头,气氛随即变得有些压抑。
“四哥,你去五台山要不要剃光头呀?”正当现场鸦雀无声的时候,一个娇笑声响了起来,坐在公主中间站起了一个娇俏的身影,赵玉兰笑盈盈地望着发呆的赵云安。
“你四哥此番前去代表的是官家,自然是带发修行了。”听闻此言,婉怡皇后笑了起来,看了一眼赵云安,向赵玉兰说道。
“儿臣谢过父皇,能代父皇去五台山,是儿臣天大的福气,儿臣一定尽心礼佛,为我大顺祈福。”经由赵玉兰这么一打岔,愕然的赵云安顿时回过神来,稳定了一下心神后,起身走到清平帝的面前,冲着他一拱手,沉声说道。
“安王心系大顺,朕颇为欣慰。”清平帝微笑着向赵玉安点了一下头,不动声色地说道,“此事事不宜迟,你准备一下,三天后启程。”
“儿臣遵旨。”赵云安想不到清平帝竟然让他如此快离开京城,怔了一下后,一咬牙,冲着清平帝一拱手,沉声说道,心中不由得有些发酸,他就不明白了,清平帝为何要这么对待他,简直就是当众给他难堪。
现场众人默默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清平帝如此果决地将赵云安赶出京城,难道这意味着安王从此以后就要失去皇宠了吗?
“太子,你届时替朕送安王一程。”清平帝随后转向了太子,微笑着说道。
“儿臣知道。”太子冲着清平帝一拱手,答应了下来。
赏月晚宴结束后,赵云安若无其事地和一群人走了,谭纵知道他的心情不好,原本想追上去与赵云安聊聊,可是却被赵玉昭给喊住了。
赵玉昭送谭纵出紫禁城,两人饶有兴致地聊着今晚的龙灯,很显然那些灯泡将全场的人都给镇住了,后面远远地跟着一群侍卫、宫女和太。
“谭大哥,父皇一向是最疼爱四哥的,他怎么能让四哥去五台山一年?”走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时,赵玉昭忽然开口,低声问向谭纵,她对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是怎么看怎么不明白。
“官家这样做,一定有这样做的道理。”谭纵虽然知道事情的内幕,但总不能告诉赵玉昭清平帝这是想给赵云安一个历练,并且解除太子对赵云安的心结,于是冲着赵玉昭微微一笑,轻声安慰着她。
“话虽如此,可是四哥从来也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赵玉昭闻言,心中还是有些担心,于是向谭纵说道,“要不这样,咱们明天去安王府看他。”
“去是要去,不过不是明天。”谭纵想了想,笑着说道,“这几天去看安王的人绝对多,我看不如在大后天吧,那个时候估计人少。”
“好,那就大后天的晚上。”赵玉昭点了点头,自从和谭纵在一起后,不知不觉间她就什么都听谭纵了的。
谭纵闻言笑了笑,继续和赵玉昭谈笑着向前走去,他可以肯定赵云安在这三天里一定会闭门谢客,之所以找了一个人多的理由推迟去见赵云安,是想让赵云安这三天里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前一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这样一来的话,当他将清平帝托自己给赵云安的那本《三国策》给赵云安时,赵云安才能真正地从中体验到宝贵的人生经验。
第二天早朝结束的时候,清平帝让太监宣读了一份关于谭纵的圣旨,由于谭纵在杖毙毕时节一事上处置失当,因此责令他在京畿皇庄面壁思过。
换话来说,谭纵被清平帝给幽禁了,如果没有清平帝的旨意,他无法离开京畿皇庄半步。
圣旨里只说了对谭纵的惩罚,至于谭纵在江南立下的那些功劳则只字未提,令满朝文武大为意外,再怎么说谭纵在江南也是有功的,单凭一个处置失当就抹杀了他的那些功劳,也确实是有些不公平。
不公平是不公平,不过官家所下的圣旨谁敢质疑,联想到昨天晚上赵云安被赶出京城,那些朝廷的大员们不由得猜测清平帝这是要对赵云安下狠手,将他在外部的唯一一个忠实助力给铲除了,以绝了他东山再起的心思:既然连谭纵都被清平帝挥泪斩马谡给废了,那么就别提其他人了,谁要是再敢跟谭纵走的近的话,那么就是纯粹找死。
根据宫里面传来的消息,清平帝之所以将谭纵幽禁起来,是因为清平帝对谭纵十分器重,希望他能借此事静下心来,专心为朝廷效力,言外之意就是与赵云安划清关系,至于幽禁谭纵的地方选择京畿皇庄,则是因为赵玉昭在那里,从侧面印证了清平帝对谭纵有着很高的期望。
当宣旨的太监宣读完对谭纵惩处的旨意后,又拿出了另外一道圣旨大声宣读了起来,结果同样令人大感意外,清平帝准备委任游洪升为钦差大臣,去江南对扬州和苏州一事的有功人员进行嘉奖。
游洪升就恭立在金銮殿殿外的走廊里,他今天早朝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就被人通知到殿外候着,心中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
好不容易挨到退朝的时候,正当游洪升以为没事儿的时候,猛然听到了谭纵被幽禁的圣旨,眼前顿时就是一黑,身体晃了几晃后差点摔倒在地上。
党争!谭纵牵涉到了太子和安王的党争里了,而官家为了维护太子不仅将安王给“逐”出了京城,而且连谭纵这个安王的密友也不放过,谭纵要是倒了的话,那么他又该何去何从呢?他好不容易有了现今这么一个大好的局面,难道就要这么失去了?
正当游洪升满头大汗地站在那里,脑子里一片空白的时候,猛然间听见了第二道圣旨,整个人顿时傻了,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宣旨的太监喊他上殿前去谢恩,他这才反应了过来,擦干了额头上的汗水,又整理了一下朝袍,稀里糊涂地就上了大殿,迷迷糊糊地接过了圣旨。
直到退朝后被一些官员围起来祝贺,脑子里嗡嗡作响的游洪升这才反应了过来,自己竟然成了去江南的钦差大臣,这也意味着谭纵并没有从清平帝那里失势:很显然,朝廷里能当钦差大臣的官员多了去了,怎么也轮不上他这么一个闲职的翰林侍读,而他能成为钦差大臣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谭纵的人。
当第二道圣旨宣读以后,朝堂上的人们顿时就明白了过来,清平帝在找寻一种平衡来维护谭纵的利益,也就是说谭纵吃点苦头只是暂时的。
直到拿着圣旨回到驿馆,游洪升还觉得自己是在做梦,结识谭纵短短两三个月,他就从一个扑街的候补官员一跃成为了官家钦定的钦差大臣,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搁在以往他想都不敢想。
说来也凑巧,宫里面给谭纵宣读惩处圣旨的太监几乎与游洪升同时到达驿馆,当谭纵跪接了圣旨后,他连忙将自己成为钦差的事情告诉谭纵,希望谭纵明白清平帝的意思。
果然,当那名太监宣读完惩处谭纵的圣旨后,沈三和秦羽等人都在为谭纵打抱不平,谭纵在江南这么大的功劳竟然说没就没了,要知道这可是谭纵用命换来了的。
不过得知了游洪升成为钦差后,激动的人们于是就平静了下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清平帝对谭纵的补偿,谁都知道这游洪升是谭纵的人。
作为当事人,谭纵倒显得不以为意,所有的一切都是清平帝布下的一个局,看来清平帝为了稳住赵云博和赵云兆,可是很下了一番工夫。
只不过,清平帝这样对自己的话,传到了赵云安那里,想必赵云安承受的压力将更大了,情绪也会更加低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