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君临大唐 >

第87部分

君临大唐-第87部分

小说: 君临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朝廷养着他们有什么用?李渊呢,他不是很厉害吗,太原就在北疆,相信他们一定会突厥打败的吧。”
    (昨天没有更新很抱歉,下周要考试,很多时间都在复习,不过更新还是会保持的,怎么说也在四阁上,不能断了)
    萧策看着杨楝,却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说,突厥虽然强大,但是大隋也不弱,北疆的军事实力明显的摆在那里的,这么庞大的军队绵绵不断地摆在了北疆延绵不断的战线上,全部消灭突厥不敢说,但是要说拦截突厥这样的事情都不能做到的话,显然也有些说不过去。
    然而战场之上诡橘多变,一日三变,突厥又是举族前来,包括可汗和国师在内的全体高层这一次全部达到北疆,显然野心勃勃,想要一次性的在北疆获得一次大收获,要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得东西他们是不会罢休的。
    突厥方面是以这样一种势如破竹的强悍气势汹涌而来,反观大隋方面,虽然北疆空有兵马几十万,但是这些军队却是分属各方,而且其中有着各样的派系,甚至有一些就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存在。
    要想凭借着这样的力量打败突厥,这个解决还真的不是这么好说的。胜负还是在五五之间,不,甚至这场战争大隋北疆军赢得机会甚至不多,和这样的突厥大军相比,隋军的气势显然落入了下风,未战,气势上便已然落败,这样的战争胜算几何?
    这样打击杨楝的话萧策却不怎么说的出口,自己这个表弟意气风发,现在突然面临着这样巨大的困难,有些不知所措时很正常的。
    萧策沉声道:  “殿下不用担心,虽然北疆局面不容乐观,但是就像是殿下所说得那样,北疆方面有我大隋精锐数万,靠南方更有李大人的太原郡数万精锐在,相信北疆局势不会太困难的。”
    杨楝一听见萧策的话,顿时展开了笑容,哈哈大笑道:  “哈哈,我就知道这群家伙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北疆这么多的军队在,定要让他们这一次有来无回。”
    萧策闻言苦笑,这个大隋未来的储君看样子不是什么坚忍之人啊,突厥大军来是这么凶猛,自己都有点害怕,刚才的话不过是安慰他而已,真的打起来很有可能又是一个九原郡。萧策轻轻咳嗽一声道:  “殿下,请听臣一语。”
    杨楝现在心中充满了斗志,一扫刚才的颓废之色,朗声道:  “表哥有话胆请直言,你我份属兄弟,母后时常说表哥是这个天下间最为杰出的人才,要我们兄弟好好的相处,为了大隋的江山的安定而努力,表哥请讲。”
    萧皇后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萧策无从得知,但是这个时候于情于礼萧策都应该杨楝点名时势,不然以自己这个表弟的性格,说不;隹就会下些荒唐命令。
    萧策哭笑不得的道:  “殿下,形势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你我也就不用这么愁眉苦脸了。”
    杨楝一听萧策这话就知道他接下来的话必然不是什么好事,北疆的局势他也知道没有刚才说得这么简单,刚才他也不过是想要给自己一份安慰而已。
    理智上杨楝知道事情的复杂,可是感情上杨楝却是宁愿相信刚才那种简单粗陋的分析,或许那种意见更加的能够安慰自己的急躁的心灵吧。
    杨楝急道:  “可是表哥,你刚才不是说北疆政局会稳定的嘛,北疆有这么多的军队摆在那里难道还会怕他突厥区区二十万人马?”
    是啊,突厥来犯的兵马满打满算也不过就是二十万,而且这二十万之中究竞实际上会有多少参战也是一个问题,然而就是这曲曲的二十万大军却像是一块巨石一般压在他们的心头,让他们动弹不得。
    萧策苦涩的道:  “殿下,没错,突厥方面是只有区区二十万人马,而观我北疆,各路人马加起来少说也有四、五十万,可是殿下你想过没有。突厥的军队虽然不多,但是他们却是一条心,他们是属于一个系统的,是来势汹汹,目标明确的。
    而我大隋方面呢?九原郡,溯方郡,定扬郡,榆林郡,太原郡,渔阳郡,这大隋最大的延边六郡却是分属不同的势力,想必不用我说殿下也应该清楚,如今这六郡之中又有几郡是听从朝廷号令的,又有几郡是割据一方的,又有几郡对朝廷是阳奉阴违的,真正忠心于朝廷的又有几人?
    就凭这样的军队想要和突厥坑衡,其中的结局相信不用臣说殿下也能够想得到。而且,最重要的一点,突厥虽然只有这曲曲二十万,但是他们却都是骑兵,是草原上的精英,而北疆的这些军队呢,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步兵。
    拿一支不管是人心还是地盘都分散的步兵去和一支凝成一个拳头的突厥骑兵对抗,殿下,这其中的后果,你可要好好的思量啊。”
    杨楝已经愣住了,他虽然也没有多少指望北疆军能够踢朝庭拦下突厥,但是却也没有好好的算过其中的利益得失,或者说是因为这其中的关系太过复杂,自己已经难以算得清楚,所以也就懒得去结算,现在萧策这么一说,杨楝当即冷汗淋漓,脸色发白。
    杨楝不可置信的摇摇头,摆脱这些纷乱的思绪,忽然间,他像是抓住了什么,道:  “表哥,不对啊,虽然突厥方面是占据了某些方面的优势,但是想要进军中原的话想必他们也还没有这个能力,至少北疆这些军队都是会抵抗的吧,这么一番仗打下来,要是突厥还有能力到达京城那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萧策摇头,道:  “殿下,你可能太过高看这些地方官僚了,突厥大军一旦到达,他们真的会抵抗吗?九原郡的陷落以臣的看法绝对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么简单,不管怎么说九原郡也是北方六大郡之一,可是殿下不觉得他的陷落太快了一些吗?甚至根本就是还没有什么抵抗就已经陷落了。”杨楝眉心一跳,似乎是想到了些什么,迟疑的道:  “表哥,你是说?”
    萧策点点头,道:  “不错,我在北疆的消息来源不够准确现在还不能很准确地知道九原郡陷落的当天究竞发生了什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九原郡这么快的陷落和奸细以及他们的高层分不开关系,要么是奸细,要么是高层投降,否则一郡十几万的军队怎么会这么快的没有什么抵抗之声辩已经陷落了。”
    杨楝也不是扶不起的刘阿斗,萧策这么一说他也立即明白了过来,有些难以置信的道:  “那他们为了什么呢?朝廷对4也4r'不差啊?其他的郡县呢?就算是割据的政权,他们也总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吧,突厥这么一来可是会枪走他们的一切的,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后果?”
    萧策冷声道:  “后果?4也4r'当然想过。突厥势强,朝廷势弱,4也4r'是主动投降,突厥是游牧民族,不可能长期占据这些郡县,只要4也4r'在突厥离开之后依靠突厥的支持,很容易就能在战后的郡县上占据一片势力,重新组建属于自己独立掌控的势力。到时候哪怕是朝廷要征讨,可是4也4r'的背后站着突厥,弄不好就又是一场大战,而朝廷现在自顾不暇,中原尚且乱成一锅粥,根本就没有能力远征北疆。
    可是北疆是朝廷的根本,我们不可能丢弃,如果放任北疆遗弃,朝廷随时变要面临着突厥的长驱直入,这点我们是绝对不能忍受的。所以哪怕是在困难,这一场战争我们也是要打得,但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气候已经养成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又有突厥作后盾,臣问殿下,到那个时候你要怎么做?”
    杨楝被萧策说的哑口无言,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事情的可怕之处,杨楝惶恐的道:  “表哥,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上书房中,禁军总管萧策和大隋的未来储君杨楝在细细的探讨着突厥大军南侵后产生的种种后果,结果随着他们分析的漫漫深入,他们发现这个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越想事情就变得越复杂,乃至于最后杨楝都有些失神,想想这种可怕的后果不惊毛骨悚然。
    一想到一旦北疆失陷以后突厥随时可以自由的南下,杨楝心中就爬起了无数的毛毛虫,这就像是一柄利剑玄在自己的脑门上,随时都有可能回落下,但是他叉不落下,就是这般的悬在头顶上,让人不敢轻易的掉以轻心。
    突厥的狼子野心所有人都知道,北疆大好河山要是就这么的沦陷在他们的手上,按么以后北疆人民的生活可想而知。百年前五胡乱华的历史教训犹然在耳,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让北疆落入突厥的手中,无论如何都不行。
    不然,他们这一代掌权的皇族就是华夏的罪人,杨楝可不希望自己百年以后还要遭受着后世子孙的唾弃,所以,哪怕是倾尽所有,这场战争都要打下去,而且不但要打,大隋还要大胜仗,不然也没有意义。
    杨楝一脸谦逊的问着萧策道:  “表哥,如轮如何,北疆都不允许落入突厥的手中,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萧策抬头,看见杨楝眼中闪烁着的精光,他知道自己的这个表弟已经下定决心了,宁可牺牲一些东西也要打胜这一场战争,既然如此,萧策也不是矫情之人,他自然要帮助自己的表弟,不管是出于哪一方面的考虑。
    萧策肃容沉声道:  “殿下,为今之爷,我们和突厥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了,大隋现在处于劣势,大隋要是想要打赢这场战争的话,牺牲是在所难免的,这一点还请殿下要心中有数。”
    杨楝也不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战争的残酷他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这么多年来陆陆续续的战争这么多,即便是听着这些战报杨楝也知道战争绝对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要使这场战争真的打下来的话,很有可能大隋的精锐就要损失一大半了。
    可是现在这个天下还处在战乱之中,到处都是暴民,那些无知的愚夫到处都是,除却长安和洛阳之外,除了少数一些地方还是在大隋自己的控制中以外,其他的郡县竟然都在其他的势力手中。
    这如何不叫杨楝心惊,自己是大隋未来的储君,可是自己面临的江山却是这般的破烂,自己的父皇昏聩几十年,导致河山崩裂,现在躲在皇宫之中的某处阴暗角落悄悄练功,却将偌大的烂摊子交给自己。
    杨楝也是有野心的,或者说是有志气的,毕竞是年轻人,朝气蓬勃,这些割据势力杨楝相信在自己的打压下最后都是会被消灭的,只要自己坚定信念,合理调节,没有什么乱民最终还能够安然的占地为王,最后都要乖乖的缴械投降。
    可是现在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突厥来了,这个问题大发了。打肯定是要打的,不然这个后果不是杨楝所能都承担的起的。但是打得话,这个后果同样是相当的严重,最起码这个损失就不是杨楝心中所能够承受的。
    杨楝定了定心,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的渴了一口,最后下定决心道:  “表哥,你直接说该怎么做吧,后果不管怎样的严峻,都比放任突厥进关来的轻松,眼下还是全心全意地对外吧。”
    杨楝也是明理之人,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明知的选择了付出一定的代价重伤突厥的决定,毕竟内战和外族入侵比起来,还是抵抗外族重要一些。
    萧策看见杨楝已经下定决心,也不拖沓,直接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他站起身来,道:  “殿下,眼下突厥方面是强势,而我们则是处于相对弱小的一方,当然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这种弱小是相对而言的,不然的话北疆这么多的军队压也压死它们了。
    可是我们也说过了,虽然我们在人数上是占优势的,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实际上我们却是处于劣势的。所以要战胜突厥,紧紧凭借着北疆的那些势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打赢这场战争,援军是必须要有的。”杨楝对于军事不甚了解,因此萧策怎么说他就怎么记,顺着萧策的话杨楝道:“恩,那我们应该从哪一方面抽取军队呢?”
    萧策分析道:  “殿下,眼下中原纷战四起,河北窦建德和山东的瓦岗寨这一次是彻底打起来了,他们这两家的实力相近,尽管眼下他们打得热火朝天,但是以我的看法它们之间的战争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一旦他们发现这样打下去没有什么收获的话,他们自然会停下来的。
    他们这里要是停下来的话,再加上南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杜伏威,扬州城的安危就要放在心上了,所以扬州城的驻军我们不能够调集,而南边的天下虽然现在还是一片太平之色,但是要是依靠现在这样的速度下去,北方一乱南方想要保持平静也很困难,因此南方的军队最好也不要随便动。”
    东方和南方的军队都不能够调集,这样一来朝廷手中可自由调度的军队没有多少了,整个大隋王朝,眼下也就只剩下了西方和关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