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沙泪 >

第226部分

沙泪-第226部分

小说: 沙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自在。他现在才更了解,为什么总司令会对这种话题噤若寒蝉。现在换成是他自己要亲自面对那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首相,舒密特才顿感压力之大。
  这些明知后果但依然步着先人步伐的军官们,在当天抵达了琥珀堡机场,然后在那里换乘国内航班,回到奥登。由于年底将至,所以首相要留在首都,接见不少外国客人,并且对他们进行周到友好的款待。由于国内一直宣传要支持前线、减少不必要的奢华和浪费,所以在奥登的大街之上,来自前线的军官们并没有见到太多漂亮的装饰或是宣传画,只有在那些居民楼的小区内,才可以见到那些忙着采购货物的男男女女在忙碌着。
  而身为全国的表率,皇宫与首相府也没有过分地装饰。相反,都是出奇的朴素——尤其是后者,除了门前的一些不起眼的饰物外,简直跟平常没有什么区别。而事后舒密特等人才知道,为了让首相府可以进行更多更有效的工作——指挥这场战争——首相下令将一切宴会停止,而招待外国来宾的任务,则落到了皇宫那儿。
  幸运的是,舒密特他们没有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才等来接见,而是在到达奥登的当天下午,就接到办事处的通知:首相要在晚上七点整与他们见面。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都觉得稍稍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样表明了首相起码是十分关心前线的战事,而不是对此不闻不问。可是舒密特却心中忐忑:首相关心前线是件好事,可万一自己这些人的汇报与对方的期望不符,那么他们又该如何是好呢?
  当晚,他们这一行刚从前线回到首都的军官们,换上正式的军礼服,乘车来到首相府门前。此地依然如故,气派、壮丽、而且闲人不得靠近。在被人带入里面之后,舒密特等人面对着一路上众人眼里那好奇猜测的神情,只能装作视而不见。显然,他们的身份,已被众人所了解。他们想知道的是,这些从前线回来的军人,到底是汇报好消息的呢,还是来汇报坏消息的呢?
  首相见到他们的时候,身边还聚集着不少高级将领。国防部部长利亚姆到西岸防线视察去了,而总参谋部部长索罗尔德则应邀与前来的翁波里尼亚、布隆尼亚等国的军事将领进行会餐,所以都无法前来。军中各重要部门的领袖皆不在,而守在首相身边的,则是那些军阶不高但同样深得对方信任的参谋人员。此时舒密特等人看到那些军官,又看看自己,心里想:
  “同样是参谋,这其中可真是差别不小。”
  很明显的,他们也已经看出首相对那些人的绝对信任。而要说服首相,恐怕也得说服那些不曾到过前线的人才行。
  首相在对这些前线的军人们问候了几句后,便开门见山地说:
  “行啦。请告诉我。你们诸位这次回来。所为何事?”
  关键地时候到了。舒密特心里一紧。但他保持着镇静。尽量用和缓地语调向对方回答说:
  “我们是为了请求增援而来地。阁下。”
  出乎舒密特等人地意料。首相微微一笑。“是吗?”
  看样子。对方是早就明白他们地来意了。不过这也是在情理之中地事。所以舒密特没有去细想这一笑背后地含意。而是继续说:
  “阁下。如今我军在科斯佳洛夫城中陷入了胶着战。敌军地兵员一直都没有中断补充。而我军却在里面消耗着有生地力量om揖谀撬鞘兄小6家冻龀奈皇厣送龃邸U庑┦俏颐乔桌隆U舛杂谑兰淙魏我恢Ь永此怠6际浅林氐卮蚧鳌S绕涫窃谝斓氐刈髡街校?br/》
  在说话的间歇中,首相才举起一只手,示意要打断对方一下。之后,他说了一句:
  “那么,就要将更多的兵力运送到那边去?”
  “是的!”
  舒密特大声应着,而与他一同前来的参谋也是相同的神情。海因茨面无表情,他转身看了看那些站在他身后的心腹幕僚们,那神情好像在说:
  “瞧,果然被你们猜中了。”
  之后,他又转过身,与被接见的军官们面对面,说:
  “前线需要兵力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如果因此而进行夸大,那么就真的很成问题了!”
  “夸……”
  舒密特等人说了半个字,就说不下去了。他们没有想到,对方竟会作出如此的反应。舒密特连忙说:
  “阁下,这绝对不是夸张,而是我军在科斯佳洛夫的真实情况!”
  “我能明白你们的心情,”首相依旧不理会他们,在室内来回踱步,一边说着。“毕竟在战事稍稍有点吃紧的时候,就希望增兵,来达到缓解敌人攻势的目的,这我非常清楚。可是你们诸位也要了解,如果我军将更多的兵力派往东方,那么整个大陆的防卫,就会出现削弱。那样一来,海峡对岸的昂尼亚以及艾尼亚那些投机分子,就会感到有机可乘了!这是我们必须要避免出现的局面。”

第十九章 孤独的守候(1)
  虽然奥登尼亚的首相对于路德尼亚的战事有着很大的必胜决心,但是现实的情况却远远不如他想象中那么乐观。一道又一道的加急电文,都在诉说着同一件事:科斯佳洛夫告急。这样的态势,让卡尔·海因茨也不得不重新调整作战策略,希望将局势扭转。他一方面急电前线,要求加固阵地,拖延敌人;另一方面,则与下属商议研究如何增派一支有力的部队,前往解救围城之危。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势下,海因茨依然拒绝了某些将军的提议:让第一集团军联合城外的第九装甲集团军,进行突围。他觉得,这样一来就等于是主动放弃了科斯佳洛夫,向敌人认输,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在与各主要部门的部长商议过后,海因茨将目光落在了候选名单上的施泰因上将的名字上。这位将官,几年前在奥军研究如何攻打曼尼亚时,就是由于他那出奇制胜的方案,才使得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易地占领了曼尼亚全国。在经过那一次之后,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军官得到了迅速提拔,成为了如今总参谋部的副部长之一。对于他的本领,海因茨不仅信任而且十分赞同。因此,在众多资历老、作战经验丰富的将军之中,海因茨点名提议由施泰因来担任解救第一集团军的部队指挥。
  既然首相都作出这样的表态,况且谁人都知道施泰因也确实是名能征善战的将领。因此,这个提议被获得迅速通过,当天就正式发布命令:从原中央集团军群与北方集团军群中抽调出一支约十二万人的集团军,其司令官是施泰因上将,目标是解救科斯佳洛夫方面的南第一集团军以及在城外的第九装甲集团军。
  施泰因本人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但他依然领命。无他,只为能够尽快解救自己人。创世历1087年的12月,这支匆忙调集起来的集团军向着东部继续进发。在那里,仍然有超过三十万的友军在等待增援。
  如今,整个科斯佳洛夫的形势都变得与数个月前不同。那时候,奥军是这儿的主宰;这时候,换成了它原来的主人——路德尼亚军。路军逐渐占据上风,并且开始调转枪头包围起城中的奥军来。而在城外,科斯佳洛夫那漫长的河岸线原本是被奥登尼亚盟国的友军所驻守。但是作战力远远比不上奥军的他们,却一次又一次在与路军的对峙中败下阵来,阵线也屡屡失守。路德尼亚人反攻的蓝图正一点一点实现,这一次,轮到他们出牌了。
  在离科斯佳洛夫城外不远的一处临时阵地里,原禁卫军旗队装甲师第一装甲轻步营的剩余一些士兵,驻守在那里。他们在存身之地,是一间几乎被大雪掩埋的小木屋。原本驻守在这里的士兵已经全部牺牲,而现在还活着的人,还不知道他们到底能撑多久。
  杰奇受伤的双腿虽然在之前已经止住了血,不过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所以那儿总是散发出一股腐臭的气味。他的战友们,只能用毯子和衣服将那儿包裹起来,同时也尽量让他躺得舒服一点。可怜这个年轻的士兵,生不如死,每天都蜷缩在木屋的角落里,呆呆地看着上方。
  没有受伤的人也好不到哪儿去。除了要应付敌人突然袭击、应付腹中的饥饿感、应付那与去年冬天一样的严寒,还要应付自己心中的恐惧与焦虑。继续有人死亡、继续要抵挡敌军、继续要这样熬……在这种无法言喻的可怕感觉中,他们所有的情感都消失了,唯一剩下的,似乎就只有对求生的强烈欲望。
  在一次防御战中,弗里茨被敌军的炮弹炸中。他没有马上死去,可是胸前却出现了一个大口子。通过那个巨大的伤口,其他人甚至可以看到他的肺部在鼓动着。没有医生、没有药品,甚至连个救护兵也没有,弗里茨痛得直打滚。原本从他那张嘴中经常说出的讨人喜欢的笑话,如今都完全变成了痛苦的惨叫。他的战友们看着他,却无能为力。唯一所能做的,也就只有死死地按住他,一边跟他说些不着边际的安慰话语,一边希望他能赶快安静下来。
  在痛苦之中,弗里茨偶尔也有清醒的时候,他不顾旁人使劲按着自己,昂起头朝战友们说:
  “来呀,快杀了我呀!救命啊!我完蛋了!对准我的脑袋、什么地方都好,快给我一枪吧!”
  弗里茨满嘴都是鲜血。还喷到了别人身上。与他一同参加过曼尼亚战役地亨利希和欣克尔。此时对于朋友地痛苦。都束手无策。他们看着近乎疯狂地弗里茨。转过身去。不愿再看到对方受到这种折磨。杰奇躺在角落里。他混浊地眼睛悄悄看向那个原本自己非常熟悉地老兵。嘴唇抖个不住。他患上了疟疾。最近一直在发烧、晚上睡着了也在颤抖。
  “啊啊。全能地主啊!砍我地脑袋……砍我地头……啊……”
  声音最后变得模糊不清。因为大量出血。所以弗里茨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地嘴唇到喉咙。全被血占据了。挣扎地力量也越来越小。到最后。他几乎不动了。伊格尔和艾吉松开了手。注视着这个曾经给排里带来多少欢乐地士兵。如今他地死相只会让人感受到恐怖与无助。再也看不到那欢快明朗地笑容了。
  大家都知道。他是救不活地了。因此。阵亡也只是迟早地事。可是弗里茨好像还不愿放弃。一直在可怕地哼哼。有时伊格尔以为他已经断气了。想要上前帮他闭目摘铭牌。还会突然听到这个士兵喉咙里发出几声咕哝。
  好像是为了证明自己顽强地生命力似地。弗里茨居然还多熬了两个小时。之后。在众人地注视下。他才微微张开眼睛。死了。这样地坚持。倒不如说是一种令人绝望地折磨。世界上没有人想死。这一点。可以从弗里茨地眼睛可以看出。就算在临死地时候。他那双因为疼痛而发疯地眼睛。似乎还在问身旁地人:
  “为什么不救我?为什么我非得死不可?!”

第十八章 裂缝(4)
  接下来的将近半个小时内,首相一直在阐述着关于大陆的防卫以及对东线战事的看法。舒密特等人出于身份以及礼貌,不能打断对方,只能听着。在首相的话语中,舒密特感觉到,对方根本不相信在科斯佳洛夫奥军是糟糕情况,他认为这只是前线将领的托辞,只是为了求得更多的兵力好早日获胜、减少自己的负担。对此,数十小时前还身在前线如今才赶回来的军官们,都大感惊讶。他们不明白,首相这种看法是从何而来。
  好不容易,卡尔·海因茨总算停了下来,拿起早已为他准备好的淡咖啡喝了五大口。舒密特赶紧向对方表明:前线的情况更加恶劣,他们都是身历其境的人,绝对没有夸大。他还说:
  “在我军的前沿阵地,每个小时、每一分钟,战士们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防范敌人的来袭。而每一次战斗,他们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为了一个工厂、一条街道,更多的时候他们甚至是为了一间小小的房屋,就有花去上百人的伤亡。每次看到那些从前沿阵地被抬回来的伤员,我们就恨不得将一切火力都对准城里轰。可是这样不行,因为我军与敌军太过靠近了,有时双方就混杂在一起战斗,所以不管是如何强大先进的火炮,都在那儿派不上用场。只有更多的增援,才能压制路德尼亚人的进攻势头、守住科斯佳洛夫。这些都是我们亲眼目睹的,我们可以向全能之神起誓!”
  “亲眼目睹?当然,诸位都是从前线刚刚回来的,当然是目睹了那一切。这一点,用不着反复向我提起吧?”
  在看到首相脸色一沉后,那些原本站在一旁没有发言的首相府幕僚们,都向舒密特他们投来责难的眼光。可是他们现在根本顾不上这些,因为他们在心怀不好预感的情况下,还要试着努力去说服奥登尼亚的首相。首相对前线的成见之深,是他们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即使曾经猜想过会因为增兵请求而被对方斥责,他们也绝没想到是因为这样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