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沙泪 >

第241部分

沙泪-第241部分

小说: 沙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那位步兵师师长并不真正感谢尤琛他们的救援行动,相反,还很可能是颇有微词。对于师长所得到的后面那个说法,尤琛依旧是眼望前方、平静地说:
  “如果能有人事先保住那些桥梁,那么我们的部队就不必只靠薄冰面来渡河了。实在可惜!”
  尤琛看似赞同此观点,实际上却是把球踢回给那种提出不切实际建议的人。本来桥梁的情况就不容乐观,甚至无法承载起重型坦克,所以尤琛料到此点,才会使用轻型坦克来作为救援部队的主要作战车辆。他的话还有更深一层意思:要不是148步兵师的师长无能,守不住本该守住的阵地,那么他们原本可以加固桥梁,使得后援部队得以顺利及省时地通过。也就是说,对方责怪尤琛没有使用重型坦克来进行救援,这里面大部分是对方的责任才是。当然,尤琛不会把话在上级面前直接说出口。当他的话外之音,他的师长与团长也是明白的。
  在尤琛离开后,2团团长向师长表示,自己会在报告中提起今次的救援行动,并且打算推荐尤琛·弗莱德晋升。师长泽格中将点点头,表示自己也是同意他这么做,但他随后又说:
  “不过通过地可能性不大。因为弗莱德他啊。还太年轻了一些。要知道。如果他这次得到晋升。那么他地军阶也就跟你一样了。”
  对此。2团团长只是一笑。并不那么介怀。因为他相信自己地目光没有错。况且以尤琛地战绩来看。晋升只是迟早地事。他也只是作好自己地本份、理应推荐有才能地下属而已。目前尤琛·弗莱德仍是少校军衔。而他地团长则是中校。但是两人之间。已经相差了超过十五岁。所以师长才会用这个来打趣尤琛地上级。
  “再这样下去。我军地阵线。可就真地是一溃千里了……”
  说到目前地战况。上层地指挥官都是很不乐观。南第一集团军陷入在了科斯佳洛夫城内。无法脱身。相反。路军地气势却是如日中天。像148步兵师那样地撤退例子。如今可谓是屡见不鲜。
  当回到营地那边时。尤琛一进帐篷。就听到迎面而来“啪”地一声。那是哈根把军用水壶地盖子拧出来扔到地上。好像是在模仿开酒瓶瓶塞似地。在帐篷里。还有好几个军官。他们都在等候尤琛。一见到营长回来。众人都不约而同地拍起手。
  “噢。寿星回来啰!生日快乐!”
  尤琛愣了一愣,这才明白他们原来是在替自己庆祝生日!哈根将装满酒的水壶递给对方,同时挤挤眼睛说:
  “怎么,连自己的生日都记不起来了?还好我们没忘记,不然就让少校你给躲过去了。”
  众人笑闹着,一边替营长祝寿,一边喝着很难得才保存下来的酒。尤琛努力地回想一下,出发是1月26号,而今天已经是29号了。真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回来并且庆祝生日!尤琛苦笑起来,随即板着脸对这些属下说:
  “什么生日?我离那天还远着呢!想要我跨进三十岁的老头行列,没门!”
  他的下属无不大笑起来,看样子,他们彼此之间都已经非常熟悉这种谈话方式了。说归说,但尤琛喝酒还是不含糊。用前线军人的话来说,这么个喝法是不会醉的,因为这“只是用来暖暖身子而已”。
  当下属们散去之后,尤琛坐在帐篷里,吁了口气。三十岁……自己也已经来到这个年龄段了。来到前线已经两年,他差点连自己的生日都忘了。幸好,自己身边还有这样一群同僚部属,也不至于那样孤寂。
  与人生之前的二十多年相比,尤琛这个生日可以说是过得最黯淡的一次。倒不是说他之前的生日过得有多么隆重热闹(相反尤琛并不喜欢把这些日子看得那么重,所以往年在家中的时候,也只是家人一起吃饭了事),而是这一年,年初,奥登尼亚军在前线遭到惨败,所以前线人心不定,尤琛哪里还有什么心思给自己过生日?
  在尤琛的生日仅仅过了三天,位于路德尼亚南部重镇的科斯佳洛夫就传来消息:奥登尼亚南第一集团军向路德尼亚投降,损失超过三十万人。这样的开始,似乎预示着,奥登尼亚在新的一年里,仍然有许多的艰难困苦在等待着它……

第二章 火炬营(1)
  “……承全能之神的洪恩,奥登尼亚神圣帝国在重重磨难中崛起,才得到了今天的地位。这一切,全是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任何人也无法否定、任何人也无法抹杀!帝国遭遇到那些不公平的对待与指责,全因敌人的嫉妒与仇恨!帝国绝对不能倒下!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我深爱的帝国子民们啊!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守护帝国,击退外敌的野心!”
  在远离奥登尼亚的路德尼亚土地上,在奥军士兵们的耳边,依然传来了那个令人无比熟悉的声音。只要大后方有重要讲话,那么前线这儿也可能通过广播传送。现在,奥登尼亚首相卡尔·海因茨的声音,就透过那竖立在杆子上的大喇叭,向他的士兵们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如今已是创世历1088年的2月中旬,这里的雪越下越少了,冰也开始融化。但与冰雪消融的场景不同,在奥登尼亚前线军人们的心里,恐怕仍然是被寒冷的冰雪所覆盖。由于科斯佳洛夫的大败,使得奥登尼亚的南方集团军群大受打击,被迫从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御。而这其中的转变,如果不是身历其境者,恐怕都不会有那么深的体会。而首相以及大后方高官最近的讲话,也在不断强调要“全民一致团结抵抗”“一心保卫国家”。试想想,如果前线战事顺利,就算没有进一步扩大领土但能保持原有阵线,那还有必要作出这样的指示和讲话吗?因此,奥军的官兵们了解到,现在轮到他们处于劣势了。
  如今,由于科斯佳洛夫方面的南第一集团军投降、残军撤退、所以也使得在第一集团军后方的南方集团军群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其实也就是变相的撤退了,只是名义上好听一些。现在,南方集团军群总部,已经撤退到离原来的驻地超过四百公里的地区,重新驻扎下来。因为在它的面前,是来势汹汹的路德尼亚方面军。科斯佳洛夫的惨败,不仅使得奥登尼亚丧失了一支多达数十万人的主力部队,制造了奥登尼亚军队自有历史以来头一次被敌人俘虏该国元帅的先例,更使得两国在战场上情势逆转。这样的结果,不仅是之前信心满满的帝国首相、军政高官没有料到,同时身在前线的众多高层将领也是始料未及。
  作为南方集团军群的总司令,埃塞尔里德元帅虽然并未亲自指挥过科斯佳洛夫方面的战斗。但由于自己是已向敌人变节投诚的保罗·瓦尔斯特元帅的上级,所以他也不得不暂时放下沉重的军务,亲自到大后方,向首相作出说明述职。首相没有宣布要撤除他的职务或作出一些不利于他的消息,但是埃塞尔里德本人,却是如坐针毡。他深知首相的性情,也了解对方由于此次战败而何等暴怒,所以与其赖着不走,倒不如自己先主动让对方找个台阶下。于是,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也向首相表示自己愿意辞去军职,绝不留恋权位之意。但没想到,首相并不同意他的辞职,还向他表示:
  “此次战事不利,与你们无关。这完全是由于保罗·瓦尔斯特的无能所致!各位若要真的体谅帝国,那么就更应该化悲愤为动力,继续在前线为帝国争取更多的胜利才是!”
  虽然辞职没有成功,但埃塞尔里德心里始终忐忑不安。在同年六月,在检查出心脏及肠胃的严重毛病后,这位元帅终于请辞成功,离开了他关心的前线,回到后方安静地养老去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大后方对前线的战况不了解——这里是指那些老百姓们——而前线这里,也不知此时在他们的家乡中,依然是一派士气高昂。男女老少,不管老的小的,只要还能走动,都要加入义务民兵团中,学习如何进行射击、行军等作战练习。为的,就是等某一天可以真正地“保卫国家”。要是让前线的官兵们知道,他们在后方的家人也得像他们那样,每天都得跟枪支打交道,恐怕他们都不知是想哭还是想笑好。因为他们上战场的原因,不正是为了保卫国家、保卫自己的人民吗?可是现在看来,这个愿望,随着战况的改变,也有落空的可能了。
  与大后方那股全民皆兵的热潮不同,前线的官兵们,无不希望这股战火可以终结在阿斯加尔德大陆。可是现在,科斯佳洛夫方面的失利,让他们的士气颇受打击。这其中,以南方集团军群为最。失去了一个集团军,一名元帅及多名将领集体向敌人无条件投降、三四十万自己人战死、十余万人被俘、更重要的是,在路德尼亚南方,原本他们辛辛苦苦夺取回来的阵地,如今一下子都拱手送回给了敌人,这怎么不让奥军官兵感到沮丧呢?
  不过气恼归气恼、不服归不服,如今前线失利这已经是奥军军内公开的秘密,这些军人们现在所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要继续与敌人争一长短。一场战役,只能代表局部的胜利;但要说到完全取胜,那么双方都离这个目标有着颇远的距离。
  由于保罗·瓦尔斯特变节的风波未息,在南方集团军群内,也有不少将领因这件事遭到牵连,而不得不丢了军职,以各种各样的名义被扫地出门。对此,禁卫军部队所受到的波及还相对算少——与陆军中的人事变动相比,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了——只是也有过类似情况出现。每当上头消失了一位原本正坐镇前线指挥的将军、取而代之换上一位新指挥官时,底下的官兵们总不禁要猜测:是不是之前的指挥官与投降的军官团有关联呢?不过,他们的猜测,往往都得不到任何确凿的答案。军队内部的人事风波,越来越具备了政治化的浓厚意味。

第二章 火炬营(2)
  虽然奥军中暗流不断,可是在外人看来,它依然是一支无比强大的军队。这支曾经在米德加尔德大陆上难逢敌手的军队,之前在路德尼亚上绊了个跟头。现在,为了挽回之前的失利,它的脚步不仅没有因为那次打击而停下,相反,它已经作好打算,准备再次将自己曾经丢失的东西要回来。
  在创世历1088年2月至3月份,奥军最高统帅部下达命令,要求前线部队集中兵力,对路军刚刚占领的位于首都与南部乌拉尔河之间的阵地进攻。根据奥军总参谋部的想法,这段漫长的防御阵线,是路德尼亚军新建立起来的防线,防御力量有限,因此如果我方集中大部队进行强攻,那么就有可能撕破这条新防线,从而达到瓦解敌人领地及士气的作用。为此,奥登尼亚最高统帅部以首相卡尔·海因茨的名义向中央集团军群以及南方集团军群同时发出命令,要求两部汇集主要兵力,向该防线上的图拉、卡尔科夫、达沃斯卡等要点进攻。奥军的设想是:通过集中兵力以及猛攻夺下这些据点,然后通过这些据点的有利位置和便利交通,迅速扩大战果,从而达到将整个路军阵线押后的目的。至于能不能让首相及奥军的最高统帅部达到愿望,现在依然要看那些前线将士们的努力了。
  南第一集团军已是名存实亡,虽然主力大部队不是成了路军手下的俘虏、就是地狱中的游魂,不过也有一些部队幸运地逃脱了包围,重新加入到作战之中。禁卫军旗队装甲师及协助第一集团军的第九装甲集团军就是一例。虽然该师的步兵已经几乎全军覆灭在科斯佳洛夫中,但值得庆幸的是,在陷入包围圈之前,由于第九装甲集团军的要求,旗队装甲师的主力——坦克部队——都已离开科斯佳洛夫,与装甲集团军汇合,这才逃过一劫。所以旗队装甲师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实力,而这次进攻任务,它当然也榜上有名。
  当旗队装甲师出现在南方集团军群的先锋部队中时,该集团军群司令部对于它的到来可是非常欢欣鼓舞的。因为这就表明最高统帅部是将这支原本隶属中央集团军群的精英部队正式划编到他们的麾下来。在奥登尼亚军中,能够得到禁卫军这样勇猛善战的部队,就好比如虎添翼,而且还不是任何指挥官都要得到的有力增援。而且禁卫军本身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的战意,更是令上级赞赏、同袍钦佩。
  尤琛所在的幽灵装甲师,也是备受集团军群司令部器重的精锐部队——当然,这个精锐就意味着打苦仗、打硬仗,这可是许多军人的噩梦。他们得知兄弟部队也要即将加入此次战役时,有的人就开玩笑说:
  “难道他们在科斯佳洛夫还没打够吗?”
  “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脑袋被人夹了!”
  虽然是说笑,但不少士兵都清楚,旗队装甲师只是损失了并非主力的步兵队伍,至于那支令它成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坦克主力,依然无损。号称禁卫军中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