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宫檐 >

第173部分

宫檐-第173部分

小说: 宫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丢下我,你要我怎么办……”
  忍了一整年的眼泪,赫然决堤,大玉儿跪倒在柜门下,哭得蜷缩起了身体。
  “我不要,我不要去北京,你不在那里,我去北京做什么……为什么丢下我……”
  苏麻喇返回永福宫时,乍见这光景,整个儿呆住了,等她疾步跑上来,格格早已哭成了泪人,拉着她的手说:“苏麻喇,我不去,我不要去北京,他凭什么丢下我?”
  “格格?格格……”迟了整整一年的哭泣,却让苏麻喇安心,她抱着瑟瑟发抖地玉儿,“您哭吧,哭吧,哭出来就好了。”
  大玉儿伤心欲绝:“苏麻喇,为什么不是我,为什么他爱的女人不是我……”
  宫苑里,哲哲带着福临归来,却听见从永福宫里传出的哭声,哲哲茫然地看了一会儿,在福临要跑去的时候,拦住了他。
  “皇额娘,我额娘在哭。”福临着急坏了。
  “让她哭吧,福临,你额娘太累了。”哲哲含泪道,“她太委屈了。”


第297章 圣驾入京

  那把戒尺被锁在了永福宫的柜子里,连带大玉儿的眼泪,永远留在了盛京。
  清顺治元年八月,皇帝侍奉两宫皇太后,正式南迁国都。
  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前往北京,车轮马蹄踏过的,是大清八旗将士用血肉开辟的道路,皇太极曾走过但没有走得更远的路,大玉儿带着他们的儿子,走了出来。
  车驾到达通州后,多尔衮率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群臣于行宫朝见皇帝。
  齐齐格带着多铎和阿济格的家眷同行,东莪则一直跟着太后坐马车,此刻跟在玉儿的身边,自然更早地见到了多尔衮。
  阔别数月,东莪想念阿玛,不顾殿上文武百官俱在,她便跑向父亲,往多尔衮的身上挂。
  “没规矩。”多尔衮冷着脸,“皇上在这里,容不得你嬉闹放肆。”
  “福临才不会责备我呢。”东莪毫无顾忌地直呼皇帝名讳,张扬骄傲地问坐在上首的堂弟,“福临,你说是不是?”
  福临倒是稳重,没有言语,苏麻喇上前将东莪格格带开,多尔衮这才收敛心思,继续向皇帝和太后禀告京中事宜。
  圣驾稍事休息后,再次启程,福临独自坐銮舆自正阳门进入北京城,北京城内黄土铺地净水泼街,长街深巷无不戒严,老百姓们虽被允许迎接皇帝,但也只是离得很远很远望一眼,大清天家威严,不可侵犯。
  大玉儿与姑姑一同坐车架随行于皇帝之后,看着威武高大的城门楼从头顶掠过,看着宽敞的街道,精致的房舍,玉儿极力掩饰自己对于北京城繁华的震撼。
  当马车停止,礼官前来相迎,道是已经到了午门前,恭请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下舆换轿。
  走下马车的一瞬,抬眼望见午门,这高高的城楼虽然尚未来得及恢复大火前的巍峨,玉儿也是怔住了。
  她不知道皇太极身前有没有秘密来过北京,有没有亲眼见过紫禁城的恢弘,但这一刻,她真希望自己,是站在丈夫的身边。
  哲哲在一旁感慨:“这么高的城楼……这一块地方,就快赶上十王亭前的宽阔,这……才只是个门面。”
  “姑姑,汉人真的很了不起,而我们,也打下了一个了不起的江山。”大玉儿仰望着午门城楼,“姑姑,我们一定要守住这片江山。”
  哲哲定下心神,傲然挺起胸膛:“玉儿,我们走吧。”
  福临待两宫太后上轿后,便也上轿,自午门正门进入皇宫。
  这午门正门,除帝王出行才可走过外,在明朝时,仅皇后大婚一日进宫时,及科举殿试一日三甲出宫时才能走过。福临自正门过后,玉儿和哲哲的轿子,方从侧门进入。
  过了午门,过内金水桥,过太和门,再到眼前,便是被焚毁的太和殿。
  玉儿坐在轿子里,看着满眼的断壁残垣,想象着昔日的辉煌,但愿她的福临,能在这片土地上,建造更巍峨宏大的宫殿。
  旧明时,太后太妃皆居慈宁宫,但李自成放火烧城时,连内宫也没有放过。
  大玉儿以福临的旨意,请多尔衮先修缮前朝太和殿中路各宫和乾清宫,因此慈宁宫尚未动工,玉儿和哲哲,便分居西路永寿宫和启祥宫。
  十数日的奔波劳累,终于来到了“新家”,玉儿被一路眼中所见的景象震撼,这会儿脑袋里盘踞着无数念头,倒是把自己给蒙住了。
  她暂居永寿宫,姑姑的启祥宫虽然就在边上,可隔着宫门,隔着宫墙,再也不是过去凤凰楼下五宫,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光景。
  玉儿独自站在永寿宫的院子里,看着跟随而来的宫人进进出出的忙碌,呆了好一阵后,她喊过苏麻喇问:“这宫里原先的宫人们呢?”
  “奴婢已经打听了,李自成放火烧城时,逃走了不少,宫里的金银珠宝也被抢劫一空,睿亲王来后,将整座紫禁城搜遍,留下的所有前明宫人现在都在一处看守。王爷说,内宫之事,待您和母后皇太后到京后,有您二位来主持和处置。”
  苏麻喇解释罢,朝永寿宫里忙碌的景象看了眼,谨慎地说:“格格,要掌管这么大一座皇宫,咱们不能着急,要慢慢来。”
  玉儿颔首:“明朝宫里是用太监的,我和姑姑在盛京就商量好了,內监制度可以仿照明朝延续,这么大的皇宫,各种各样的活儿,光是宫女嬷嬷这些女人,如何做的过来。”
  苏麻喇笑道:“您别急,咱们慢慢来。要说这事儿,大总管不肯来北京那会儿就说,来了要变太监了。”
  大玉儿嗔道:“正经的,不许玩笑。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往后这宫里的事,可都在你手里了,苏麻喇,你可不只是我的宫女。”
  苏麻喇自信满满,安慰主子:“您就放心吧,这么多年的本事,奴婢可不是白学的。”
  话音才落,福临来了,他走到哪里,都是跟着一大帮子的人,这会儿都停在永寿宫门外,他一个人走进来。
  “给额娘请安。”福临行礼,满身帝王傲气,可到底还是孩子,这么多天的奔波,把他累坏了,眼睛都泛红。
  “福临啊,这几天,在额娘这里歇着。”大玉儿蹲下来,抚摸儿子的脑袋,温柔地说,“但登基大典之后,额娘就不能留你了。往后你要一个人住在乾清宫,不过福临别怕,你看乾清宫离额娘这儿很近是不是?”
  福临欣喜不已,抱着玉儿问:“额娘,今晚我能跟您睡吗?”
  大玉儿点头:“还有姐姐们,咱们都一道睡,额娘头一天来,没有你们陪着,额娘怕睡不着,要福临哄着才好。”
  小皇帝高兴极了,冲着苏麻喇笑,欢喜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苏麻喇便笑:“皇上,快进去瞧瞧,看看您额娘的屋子,您满意不满意。格格们都在启祥宫呢,过会儿您也过去。”
  福临蹦蹦跳跳地进了屋子,苏麻喇忍不住夸赞:“格格,您今天表现可真好。”
  “没大没小,跟我说话呢?”玉儿嗔道。
  “皇上最喜欢的事儿,就是额娘疼他宠他,您看把皇上乐得。”苏麻喇说,“奴婢心里都跟着甜起来。”
  “初来乍到的,虽说是家,可哪有家的感觉。”大玉儿将四周望了眼,轻叹,“得让我的孩子觉得这里是家了,咱们才能长久地住下去。”
  “额娘,您来看。”福临在屋子里喊她。
  “别嚷嚷,皇上,要稳重些。”大玉儿这般说着,带着苏麻喇进门,一面又想起什么来,吩咐她,“派人到各家王府去照应,齐齐格那儿去问,有没有什么缺的,叫她别客气。”
  这边厢,齐齐格带着两位庶福晋,也到了他们的新家,只是等不及好好看一眼这北京城里的睿亲王府如何豪华气派,东莪一进门,就先挨了顿板子。
  多尔衮从宫里归来,走进内院就听见女儿的哭声,院子里东莪孤零零地站在正中央,小手捂着屁股,哭得梨花带雨,便知道齐齐格对女儿做了规矩。
  “阿玛……”见到父亲,东莪立时哭着跑来。
  多尔衮负手而立,没有抱她,虎着脸问:“为什么挨打,自己知道吗?”
  东莪哭哭啼啼,缠着父亲撒娇,多尔衮到底心软,伸手抱她。
  可女儿却哇哇大叫,小屁股摸不得,一碰就疼得她龇牙咧嘴,多尔衮知道齐齐格下手重了。
  女儿渐渐长大,多尔衮不好再随便脱她的衣裤,喊来乳母抱去上药,转过身,齐齐格已经站在门下,板着脸满身怒气。
  多尔衮走上前道:“今天是好日子,别生气了。”
  齐齐格上下打量他:“你不生气才好,我就怕你一回家,先冲我发脾气,说我没教好女儿。”
  多尔衮嗔道:“怎么可能怪你,她是在太后身边,被惯坏了。”
  齐齐格叹:“就算太后惯的也使不得,东莪不把福临放在眼里,人家就会觉得是你我不把皇帝太后放在眼里,光是嘴上说,她果然是记不住的,打一顿她才能长记性。”
  “你别紧张。”多尔衮搂过齐齐格道,“皇太极死了,不是早些时候了,现在整个大清,我说了算。你把心放回肚子里,把脑袋放回脖子上,咱们过安生日子。”
  齐齐格苦笑:“真的?我能踏踏实实过日子了?”
  多尔衮道:“踏踏实实地过,日子长着呢。”


第298章 叔父摄政王

  往后的日子能否过得安生,齐齐格心里实则比谁都明白,是以才严格要求东莪对福临遵守君臣之道,她不能让自己和孩子在任何方面拖了多尔衮的后腿。
  她曾经是盛京城里人人敬佩的十四福晋,将来能不能做皇后她没准,但北京城睿亲王府的门庭,她也会好好地为多尔衮撑起来。
  不多久,东莪上了药后被抱回来,被齐齐格的震怒吓的老老实实,伏在额娘怀里又乖又软和。也叫齐齐格不忍心再责备她,带着女儿跟随多尔衮一道,将整座睿亲王府逛了一圈。
  这本是前明亲王所住的宅邸,如今成了他们的家,气派豪华之余,心里总有些膈应。
  多尔衮说将来有时间,从大门起一点一点改装修缮,做出齐齐格喜欢的模样,但精明聪慧的妻子却道:“又要花精力,又落人口实,我才不稀罕呢,住哪儿不是住,要紧的你在这个家里。眼下最该修缮的是皇宫,皇上住的地方还散着焦味儿,没道理我们先享受起来。”
  多尔衮欣慰地说:“这个家有你在,我什么都不必担心。不过,齐齐格,不必再像从前那样憋着,放开些过日子,这大清如今……”
  齐齐格捂着他的嘴:“小心叫女儿听见,她还不懂事,学了到外头去说,就是祸了。”
  她抚摸丈夫的胸膛,眼波婉转,温柔妩媚地说:“你是我的男人啊,你心里想什么,我当然都知道,不用说出来。”
  多尔衮心口一热,咽喉缓缓滚动。
  分离数月,他惦念玉儿,自然也放不下齐齐格,不论如何,一个是心头求而不得的人,身边的,却是相伴二十年,把自己放在心窝上的女人。
  初到北京的这夜,对齐齐格而言是小别胜新婚的缠绵,是销魂蚀骨让她不得不在丈夫身下求饶的旖旎,齐齐格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座繁华富饶的北京城。
  但同一片夜色下,大玉儿守着熟睡的儿女,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孩子在母亲的怀里,就能找到家的感觉,可是她要如何在这偌大的皇宫里,找到自己的归属?
  玉儿一夜无眠,看着窗外的天色,从暗到明,听着鸟鸣婉转,将所有人的唤醒,一天又开始了。
  福临虽小,终究是皇帝,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事要他去做,如今做了汉家的主,更是不得懈怠,在大清朝廷、军队、民生一切安定之前,他身下的龙椅,注定是要硌着屁股的。
  到北京的第二天,皇帝便奉安太祖武皇帝、孝慈高皇后、太宗文皇帝神主于太庙。仿照盛京清宁宫之制,定坤宁宫祭萨满礼,定朝会乐章,定赐宴群臣朝贺大典。
  内宫之中,哲哲和玉儿忙着清点安排宫女內监,制定未成年皇子格格们的起居制度,以及贵太妃、淑太妃和庶福晋们的住处,加紧修缮后宫宫规,用哲哲的话来说,一个家就该有个家的样子。
  整个九月,前朝和后宫都忙得脚不沾地,玉儿根本无暇悲伤感怀。当终于松口气,宫里一切都有了规矩模样,抬头看日子,已经到了十月。
  这一日,福临率众臣赴南郊祭告天地,遣官祭告太庙、社稷。在太和门,举行入关后的登基典礼,大赦天下。
  皇帝奉两宫皇太后懿旨,以睿亲王多尔衮居功最高,命礼部建碑纪绩,加封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此外,济尔哈朗、多铎等人皆受封,皇帝更出人意料地,复封了兄长豪格为和硕肃亲王。
  然而豪格这辈子起起落落,八旗上下已见怪不怪,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