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114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114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扬没有兄弟。父亲去世后,母亲靠给别人洗衣、舂做,养活了扬。扬长大后,便走上了没落公孙经常走向的事业一靠混迹国都街市上打架、以收保护费为生。
    这种活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一般做这种职业。需要有一把好剑、识几个字、记山川、有眼煮。知道什么人该惹,什么人惹不为是公见旧”扬家里有几份竹简  那是他们的传家宝,还有一把父亲留下的青铜剑,于是,扬当上了后世被称为“游侠儿。的市井无赖。
    对于一个没落公孙来说,这份职业没什么丢人的  著名刺客荆柯、秦舞阳在刺杀秦王前,做的也是类似敲诈、勒索、收保护费的工作。
    总的来说,这份职业的收入还不错,毕竟,这是春秋末期,灭亡的国家还不像战国时代那样多,公子王孙也没有繁育到战国时代那么庞大,所以竞争这个无赖岗位的流浪武士还很少。依靠街市老板施舍的残羹冷炙,扬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至少能让母亲吃饱,如果换季的时候,能勒索到一些布匹,还能让母亲做身新衣服。
    那天,扬正向往常一样巡视他的“领地”  这里所谓“他的领地。”不过是由他负责收保护费的街道而已,但扬依然像个领主一样骄傲,他顾盼自雄,幸福的接受店铺老板的恭维”猛然之间,变天了,世界变得不“和谐”了。
    当时,街道边全是东跑乱窜的国人,老板们慌慌张张的关闭店铺。扬不知所以然,他顺手抓住一名路过的国人,凶恶的瞪起眼睛问:“我站在这里。你怎么不行礼。贱民”算了,我不跟你计较,发生了什么事,如此慌张干什么?”
    那名国人只说了四个字,顿时勾起了扬的童年回忆。
    他说的是:“晋军来了。”
    扬想到的是上一次围城的苦难,以及父亲在饥饿中死亡的煎熬。
    扬手中那人直蹦,等扬好不容易从回忆中清醒,此时,扬没有发现自己的脸色变的苍白,声音结结巴巴,他问:“晋军,在哪里?”
    他手中那人蹦跳着想挣脱。急促的回答:“晋军先驱已经抵达离城二十里的一处小邦,听说这次来的是晋国最凶恶的两位领主,赵氏和魏氏”你快放手,晋军近日在附近小邦驻扎了,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围城,现在城门还没有关闭,我得赶紧回家收拾一下,逃出城外,”
    可是,许国国君比国人想象的还要胆那人正说到这儿,街尾已传来一声喊叫,声音透着绝望:“封闭城门了,封城了。”
    这下子,谁都走不了。
    扬的家庭并没有积蓄。他们过着有一天算一天的日子。等扬失魂落魄的返回自己家中,看着母亲哀莫大于心死的面容,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持久的围城战中,将是首先饿死的对象。
    在围城战中,扬这样的青年人也许能活下来,因为军队会征召一部分青少年参加守城。这些人虽然没有薪水,但好歹有一口饭,所以,扬没准能在漫长的守城战中幸存。但扬的母亲就要自生自灭了  当初,扬的父亲省下自己的口粮。养活了老婆孩子,自己却被饿死了,因此,扬的母亲能否活下去,全看孩子的孝心。
    谁不想活着?
    看到母亲那期待的目光。扬紧了紧身上的剑,回答:“我现在就去找大司空报名”我好歹是公孙之后,身上还有剑,抢先报名参加守城,没准能混个小头目,这样就会给母亲多留下一点粮食。”
    说完,扬不忍心看目前绝望的眼神,他匆匆逃出家门。
    事情的安展跟杨料想一样。
    许国是个小国,平常养不起太多的军队,轮到守城战了,便临时征发大量的人手,扬因为身上有剑,认识几个字,身体素质还不错,也懂一点剑术,竟被编入了正卒。成为一名小伍长。
    军队编制完成以后,军官过来讲了一通话,但此时的扬脑袋昏沉沉的,两耳嗡嗡直响,总是不自觉的陷入对父亲的回忆中,军官说了什么他没有听清,只是机械的随着队伍走来走去”这种行军闹腾了彻夜,天亮时刻,扬跟着队伍走出了城。
    在时不时呼啸而过的箭雨当中,扬艰难的漫过一具具倒地尸体,冲出了街巷。他发现自己奇迹般没有丝毫损伤,然而,他们正面迎上了以凶悍闻名列国的魏氏甲士”
    再以后的经历中,扬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他只是记得自己遵从军令,机械的挥动着戈杆,机械的迈动着脚步,机械的前进着”里面而来的魏兵,果然不奂凶悍之名,许国冲击的战车都被他们打翻在地;车上的武士被他们切瓜砍菜一样屠杀者,他们寸步不让的粉碎了所有的战车,然后开始缓缓后退。
    那是一种非常有节奏的退却。
    面对魏兵的退却,扬周围有不少冒失鬼冲动冒进,但他们马上被魏兵分割开来,乱刃分尸。好在那时的扬,身体僵硬,像一个机械的木偶一样,只知道听从军令行动。结果是:扬自己没有犯下致命错误。
    而后,不知怎么的,扬发现自己投降了!当时,他坐在地上,空着双手,左右全是他的同伴。军官们则垂着头,跪在投向士兵前面,神情沮丧。
    倾听身边同伴的低声交谈后。扬才知道,当他们与魏家士兵交战的时候,晋军的另一位领主趁机攻打城门,当时,城中正源源不断的向外面调遣军队,晋军的突击速度太快,以至于呆在城门口指挥的军司马来不及关闭城门就阵亡,随后,晋军连续攻破两道城门,包围了国君居住的宫城。
    一获得国都被攻破的消息,出战城外的许国将领立刻下令投降,残余的两万许兵丢下了武器。脱下了铠甲,被晋再甲士押送到这里  这是扬清醒后所弄清的一切。
    傍晚时分,后续的消息传来:国君投降了,他同执政愿意一起去晋国都城请罪,新任的代理执政,立刻宣布参与:许国将参与由霸主晋国主持的维和行动,被俘的两万许兵作为许国出动兵力,加入到晋国新军的战斗序列。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又是新的一天,新的开始。
    以:求票,恳请读者投票支持,拜谢了!
    第九十七章 扬眼中的“大国军人”
    第九十七章 扬眼中的“大国军人”
    就这么一华丽地转身。许国成为了晋国的盟军,这个消息让被俘的许国士兵大大松了一口气。此时,扬的神志也略为清晰,虽然他在野地里跪了一夜,身体极为疲惫,但思维却活跃起来,心里正琢磨如何跟家中的母亲联系上。
    果然,晋军对许军的态度好了一点,天亮时分,被俘的许兵被容许站起来,虽然还被禁止随意走动,但晋人却不禁止交头接耳……随后,许国的军官被挑选出来,前去晋国的军营接受命令;稍后,返回的许国军官带来了晋国的伙夫,后者抬着浓浓的热汤,飘荡出浓浓的香气,让饥肠辘辘的许国士兵忍不住喉头蠕动,只咽吐沫。
    早听说晋国军队规矩大,这天早晨扬算是领教了——见到汤锅端过来,许国的士兵顿时骚动起来。他们三五成群扑向了汤锅,以为,晋国人也是按照许国规矩发放士兵的食物:即“谁先抢到是谁的”。
    没想到,那群晋国人杀人不眨眼,他们毫不犹豫的砍到了最先扑来的许国士兵,然后用皮鞭抽的后续士兵满地打滚。
    等许国人平静下来后,许国的军官被要求上前领出自己的士兵,而后排队领取自己的食物,如有搅乱队列者(乱行),晋国人一律以军法斩杀——这群晋国人,连吃饭都要排队。
    扬的顶头上司还在,他上前认领了扬所在的“卒”。但许多失去军官的士兵则被抛弃在原地,他们眼巴巴的看着同伴上前领取食物,而后,晋国人来了,他们严厉地声称,按照晋军军法,丧失军官的“卒”、“旅”,所属士兵要被抽签斩杀(据《司马法》记载),但此前许人不归晋军官,他们暂且绕过许人一次……随后,晋人随意的在剩下的士兵里指定几名军官。
    于是,所有许国人都开始排队就餐。
    轮到扬了,扬像梦游一样迈动着脚步,快走到汤锅前的时候,不知什么人往他怀中塞了一节竹筒、一个木碗、一个木盘,扬昏昏糊糊的走到晋国伙夫面前。只见那伙夫瞪着眼睛,冲他嚷:“端起来,怎么不端起来?”
    扬还在发呆,晋国伙夫旁边一名晋国士兵,手脚麻利的抓起他的双手,让他的双手平托,把不怎么回事出现在他手中的木盘托起,又快手快脚的拧开竹筒的盖子,将木碗、竹筒摆放在盘子上,吆喝:“记着,以后这就是你吃饭的家伙,打饭之前,自己将竹筒的盖子拧开,在盘子上,一一摆好。”
    扬答应着,发觉他身边有人听了这话,已经手脚麻利的按照晋国伙夫的要求,整理自己的托盘。但还是有些人,想自己刚才一样,沉浸在梦游状态中。对晋人的要求一无所知。
    接下来,扬觉得双手一沉。他赶紧望向手中的托盘,一只铜勺正在离开他的腕,碗里多了一坨稠糊糊的菜粥,只听那伙夫大喊:“下一个。”
    身后的人一推,扬顺势挪动脚步离开了饭桶,他边走边悄悄观察周围情况。发觉晋军的伙食供应似乎是以“卒”为单位,每个卒面前都排着三个大桶,每个桶边都站着一名伙夫负责打饭,所有桶前,还有一个晋国闲人,负责指点士兵遵循打饭的规则。
    经过第一个桶的时候,士兵的碗里会多一坨稠粥,第二个桶后的伙夫则往士兵的竹筒里灌一勺热汤,第三个伙夫会往士兵的托盘上放两个热饼……
    晋国人规矩严,打上饭的士兵都回到自己的队列,蹲在地上保持队形,继续就餐。扬端着食物,回到自己的队列里,只听士兵悄悄议论:“是肉汤,竟然是肉汤。”
    扬赶紧喝了一口汤,发觉滋味果然鲜美,他有点感动,才脱离俘虏地位就能吃上肉汤,果然像传说中一样,晋国这个老牌霸主国做事很仁义。恍惚中,他想起不久前听说的一个故事,据说在齐鲁交战中,鲁国的贤人曹刿曾愤懑的说:“肉食者鄙。”
    这句话中充满了酸溜溜的味道,连曹刿这样生活优裕的人都为产不能吃上肉而充满怨气。这晋国人居然给刚才的俘虏、几秒钟前才变成友军的许国人分肉汤,这未免太离谱了吧。
    身边继续传来低低的耳语:“呲——我们这吃的还算好吗?你看看那些军官吃的,他们盘子里还有一条鸡腿呢。”
    扬赶紧抬头张望,发觉他们所在“卒”的军官,也回到了士兵群中,同样蹲在那里,端着盘子吃饭,果不其然,军官的盘子里多了一条鸡腿……等等——军官不止多吃了一条鸡腿,他们还多了一双筷子:一双闪着金属光泽、青亮亮的金属筷子(食箸)。
    晋军虽然发给许军士兵盘子、碗与竹筒,但似乎忘了给大家发筷子,很多士兵只好用手抓,唯有军官,却获得了全套的餐具。他们手中的盘子碗,明显比士兵们高档。居然全是用金属做的,只是那种金属材质模糊。扬的见识略高一点,他只能肯定:那些餐具的材质不是青铜,但也不是恶金(铁)。
    军官发觉士兵望向他的目光充满委屈,他停止咀嚼,努力做着缓和工作:“你们看我吃得好——狗!刚才我去见晋国人,他们已经说了,给予我们的是辅助兵待遇——辅助兵待遇,与正卒相差一级。我这名军官最多跟晋国普通正卒待遇一样。我可是贵族啊,竟让我跟羡余(辅助兵)一样待遇,晋国真是瞧不起人。”
    士兵的脸色稍微平和了一点,那军官又抱怨:“论起来,那些长官死了的卒真是幸运,一个普通小卒,随便被晋人一指就成了军官,和我等‘公孙’享受一样待遇,真是气死人。”
    看到士兵眼中露出羡慕的神情,那军官抓紧吃了两口,马上说:“咱们既然是友军了。晋军许诺照顾我们家人——昨晚城内厮杀,城中百姓多有逃出城外的,向我们这个方向逃跑的百姓被晋军拦截了,所以我们不知情。据晋军说,城里的百姓已经完全逃散,只剩下几位公子及其家人。
    等会儿晋军会来几名书记官,登记士兵的家属。你们谁家里还有亲人,赶紧告诉书记官,书记官会派人出去查找……不过晋人也说了,这是乱世,这是战争,能找得到亲人,是各位的幸运;找不到亲人也没有办法,不要怨天尤人。”
    听到军官交代,许国士兵顿时想起了城中的家人。心中挂念家人的安危,许国士兵匆匆结束了就食。不一会儿,晋国书记官果然来了,他们拿着一种很奇怪的叫做纸的东西,用铅条在上面记录着每个士兵的家庭住址——春秋时代就这样,大多数人没有名字。想寻找士兵的家眷,也许只能向难民嚷嚷:“某街、某巷、某男的家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