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14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14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过来,赵武的表态等于委婉拒绝了陪嫁团的存在,他说的虽然婉转,但态度坚决。
    不过赵武毕竟不是春秋人,他说的话没有齐策说的有力,齐策只轻轻一句话,就让其余二位做出了决定。齐策说:“赵氏此次入国都,国君并没有接见,虽然国君在接见卫公,但此种态度,仍令我主心中忐忑。故此,我等不敢承受中行氏、荀氏厚爱。”
    中行庚(荀庚)还没有来得及表态,他的儿子荀偃马上插嘴了:“赵城确实残破,但好在离新田并不远,武子也是本国人,不存在言语不通、起居不便的情况,所以,陪嫁之人到无需与娇娇多么密切……既然武子辞谢,我中行氏就不强人所难了。”
    荀家也马上附和。荀罂仰脸叹息:“你们二位,日后必会后悔今日所为。”
    荀家与中行氏似乎也有点羞愧,因为他们不更换身份高的陪嫁女,意味着没把赵武当做卿大夫之类的贵族看待,这种行为很无理,故此两家不敢久待,匆匆起身告辞。荀罂怏怏送走那二位,叹了口气:“武,今日你忙来忙去,也该歇一会儿了,我去西园唤娇娇来,你们两位也该见见面了。”
    荀罂刚走,一直神色自若的赵武突然觉得怒不可遏,他顺手操起几案狠狠摔在地上,几案从地上弹跳而起,碎片从齐策与师修二人中间飞过,使得两人急忙躲避。
    摔完几案,赵武一言不发,转身向后堂走去。
    齐策望着赵武的背影,觉得不可思议:“我约略听说过赵氏孤儿的遭遇,原来你们真把他在深山里藏了多年,他简直……简直像一块白绢!”
    师修反驳:“小主人虽然什么事也不懂,但他并不是白痴,只是很多事情他不了解,所以无法做出判断。”
    齐策理所当然的点点头:“当然,能绘制出《百器谱》的人,怎能是白痴?”
    师修马上拱手,请求说:“既然如此,就请足下为小主人解释一番。”
    齐策赶紧郑重回礼,口中连说感谢的话——他这一感谢是有原因的,程婴要走的态度十分明显,程婴走后,谁成为赵氏第一家臣,就是个疑问。原本应该由负责教导赵武的两位老师——师偃、师修顺利接班,但师修这一辞让,等于承认了齐策的才能,把程婴接班人的位置让给了他。因为向赵武介绍整件事情的由来,解释其中的奥秘,正可以显示自己的智慧,赢取赵武的信任。
    两人你谦我让的走完了该走的礼节程序,齐策指了指后堂,轻声问:“主上怒不可遏,该怎么找个理由进去?”
    师修轻笑:“看我的,你且在这里稍后,我去拿盘烤肉来。”
    烤肉拿来了,师修就在屋里架起了炭堆,现场烘烤鹿肉,香味才起,赵武已怒气冲冲的从后堂走出来,他不由分说挤到炭堆前面,风卷残云般将架子上所有的烤肉抢到手中,大口吞咽起来。
    齐策殷勤的递上一壶酒,赵武尝了一口,皱了皱眉头放到一边,师修赶紧递上一壶清水,赵武仰脖畅饮,等喝完,他狠狠的将壶扔在地上,水花四溅中,他喘着粗气说:“我不喜欢这种被人操纵的感觉。”
    齐策马上询问:“主(上)还记得我们都送出什么礼物?”
    师修赶紧插话:“策,恭敬点。”
    齐策本来打算采用启发式教育,用一个个设问句让赵武明白当时的情景,但师修跟赵武相处久了,他知道赵武现在的怒火已经到了嗓子眼,再采用那种诘问的手法,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让赵武怒气更甚。
    齐策马上明白了师修的暗示,他禁不住感慨:“我以为,栾书之后定是韩厥,看他今日邀请来的客人,真是老谋深算,意图深远。”
    栾书现在是执政,齐策以为接任者一定是韩厥,赵武被勾起了好奇心,马上问:“为什么这么说?哦,我明白了,你当初投入韩大人门下,就是看好韩大人,是吧?”
    齐策回答:“我原来看好韩大人,但今日过后,我已经确信:韩大人一定会接掌栾书的位置。”
    没等赵武继续问,齐策嘴不停地解释:“今天邀请的客人虽然少,但个个都至关重要——魏氏家有俊才,魏相将来一定会崛起,而魏相之子与栾氏是从小玩伴,两人关系深厚非常人想象。而范匄与栾氏是姻亲,故此,今日之会,虽然是在祝贺主上的冠礼,其实是在为三郤掘坟,我以为,三郤的坟墓已经掘好了,反三郤的联盟已经完全成形,这一切都在今日之会上。”
    赵武撇了撇嘴:“齐策,你说的那么玄乎,我怎么看不出来其中奥秘?你详细解释一下……”
    ps:感谢读者支持,厚颜继续求票,求收藏,求推荐啊!多谢了!
第十二章 吓死人不偿命(下)
    第十二章吓死人不偿命(下)
    齐策躬身:“主上看不出,是因为主上不清楚其中的关系——现在执政是栾书,可三郤依旧霸占着最重要的职位,栾书会乐意吗?所以,双方今后必然要起纷争。
    那么谁在其中能够获利,我以为,今日的安排,一定会让主上成为最大的获利者,因为主上就像一根线,串起了所有的线索。
    比如荀氏——栾书有今日的位置,多亏当日执政荀林父的提拔,故此荀家、荀偃是栾氏的铁杆盟友,而主上是智家女婿,今后栾书自然会与主上亲近。
    通过主上,栾书又拉拢了范家、魏家,而支持主上复起的韩氏也会对栾书采取支持的态度——这就是今日南街之会的奥秘,这南街之会,必然会奠定今后二十年的世家格局。”
    赵武催促:“说明白点,我对今天妓馆发生的事一窍不通,你给我说清楚点。”
    齐策听命,继续解释:“主上今日送出的三份礼物,意义深远,比如韩氏擅长制弓,故此韩兵擅射——主上送出的是弓箭;魏家甲兵称雄晋国——主上送出的是一柄罕见宝剑;而范家把持制陶业,主上送出的是一只绝世的陶爵……”
    赵武打断齐策的话:“那不是陶器,是瓷器?”
    齐策诧异的反问:“瓷,这个字怎么写?”
    赵武愣了一下,心中想:“难道‘瓷’这个词还没有出现?”
    抓起用来拨炭的铜筷子,赵武就手在地上写了个“瓷”字,师修赶紧掩饰:“主上幼年待在山中,闲闷无聊便日日琢磨一些应用器物,这都是主上在山中琢磨出来的,我看这个词好,今后那种玩意就叫瓷了。”
    “瓷器的瓷字从瓦,这说明它依旧是一种陶器,但不同于陶器”,齐策看着这个字琢磨:“这种东西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数量多吗?”
    师修继续掩饰:“主上在山中发现一种黑石,燃烧时能比干柴发出更高的温度,用这种石炭烧出的陶,质量非常好,叩之有金石之音,可制作瓷的手艺我们还在摸索,偶尔成功烧出来的几个瓷,但都不如那只瓷杯优美,我们将瓷杯送给范家,也是想着与范家合伙研究。”
    齐策沉吟:“也就是说,那种瓷杯当世无二?”
    师修点头,齐策想了想,马上又建议:“主上,如果真还有同样的瓷杯,我建议你送给范家,这种瓷杯虽然举世无双,但既然送给他们一只,何不凑成一套?若主上舍不得,事后范家得知赵氏另有私藏,弄不好会因怨成恨。”
    赵武有点舍不得,因为这两只瓷杯确实是举世无双,也是他跟原来世界的联系之一。
    另一边,师修听了这话,变了脸色:“妙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漏洞呢?”
    齐策见赵武迟迟不表态,马上又劝解:“主上,赵氏现在需要的不是树敌,而是广结良友,瓷杯虽然珍贵,但对整个家族来说,却又算不上什么,策请主上舍弃财物,保存家族。”
    赵武一咬牙:“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有‘得’——行,等范氏派来陶工,我会把另一只瓷杯让他们的陶匠转交范氏。”
    齐策马上离席而起,郑重拜谢:“策得英主矣!”
    赵武毫不在意的挥挥手:“我就不明白,这三件礼物为何能拉拢三个家族?”
    齐策不答反问:“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策倒想问问,主上送给韩氏的那张弓到底有什么奥秘?使得韩氏立刻变了脸色。”
    赵武想了想,随口答:“很平常啊,也就是一张桑木弓,弓臂上雕了一点花……对了,盒子里应该还有几支箭,是铁箭头。”
    齐策扭脸问师修:“师修,还是你来说。”
    师修伸出两根指头,又比了比,做出另一个数字,他表情故意装出淡淡然,但还是掩饰不住骄傲:“六个人,用一天功夫做出了两张弓,剩下的都是雕花功夫;匣子里还有十二支箭,最好的箭,不是蒲草做的,是桑木箭。”
    齐策抽了口冷气:“两支弓,六个人一天做了两张弓,还有十二支箭,果真?”
    赵武难以理解:“这有什么?如果工匠们熟练点,他们会做的更多,更好!”
    齐策马上又问:“弓弦是什么做的?”
    师修答:“羊毛,是羊毛搓成的绳子。”
    齐策点头:“我明白了,难怪韩起要变了脸色。”
    赵武不耐烦:“怎么啦,不就是一张弓,十二根箭吗?”
    齐策转身解释:“主上不知道,我们且不说这制弓的速度,就说这弓弦——向来弓弦都是用牛筋做的,用牛筋坚韧,但使用前要烘烤,等烤软了之后,再给弓绑上弓弦……
    韩氏是擅射,韩族的家丁多是弓兵,这弓兵在没挂上弦的时候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遭到突击毫无反抗之力,而挂上弦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至少要三两个人舞弄大半天。主上送给韩氏一张随时挂弦的弓,如此一来,韩兵随时可以保持待射击状态,此举可以让韩兵的战斗力提高数倍。
    另外还有箭,主上知道吗,向来箭杆都是用蒲柳做成的,天下蒲柳以董泽(在今山西省闻喜县)的蒲草做箭最为精良,但蒲草杆直且匀的很少见。
    举个例子来说,晋楚邲之战,以楚国之大,举国才找出三支最好的箭,楚王平时将这三支箭放在太庙里,临到开战时,才将这箭交给神射手养由基,还特别叮嘱养由基不可乱射。那场大战晋国战败了,养由基只射了两箭,剩下那支箭换给了楚王,楚王将之重新祭放太庙——”
    齐策说完,又轻声补充:“养由基两箭射杀了晋国数一数二的两位勇士,直接俘虏了你岳父智罂,随后他在楚国做了九年俘虏。”
    紧接着齐策有点失态的大喊:“千乘之国楚国,以倾国之力才找到三支好箭,你箭匣中居然一次性装了十二支好箭,如果楚王听了这个消息,一定会气的去跳河。”
    赵武完全没有想到,在他眼中十分普通的东西,居然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嗯,貌似那些箭不是用树的枝节做的,所以箭身笔直而均匀——它们不过是像做铅笔杆一样,用锯子将整根树木锯成一段一段的,而后再用砂轮抛光打磨。
    但锯子……砂轮……
    ps:继续求收藏,求推荐。继续感谢中!
第十三章 原来是春秋第一骂手(上)
    第十三章原来是春秋第一骂手(上)
    想到锯子,赵武顿时明白了:在没有锯子的时代,要想纯用斧子砍出一根均匀笔直的木棍,似乎不可想象,而砂轮更不是这个时代的东西。难怪整个楚国只能找到三根好箭。
    “可我还是不明白,送出这三样东西,怎么就引得那些人愿意结盟?难道是《百器谱》的功劳?”赵武想了想,自以为是的说:“没错,制作这些东西的工具,在《百器谱》中都有标注。”
    齐策马上建议:“那么《百器谱》更不应该轻易交出去,主上可以取部分残章送给那三家,这也是各家惯用手段,想必三家明知道是残章,也不敢抱怨。”
    赵武皱了皱眉头:“齐策,说了半天,你还是没说出原因——为什么是为三郤掘坟。”
    齐策笑了笑:“这个计划很庞大,当时的情景虽然简单,但要说明这个计划,就不得不解释许多——主上,韩起收起了弓箭后,曾要求派人到赵氏学习,当时你答应了,随后魏氏、范氏也各自看清了手中礼物的价值。
    他们手中的礼物表明,赵氏已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赵氏却并没有大动作,没有利用手上的东西与他们争利,所以其余两家马上露出了学习的意愿……”
    赵武点点头:“这我明白,我赵家若是动手了,就挤占他们的市场份额了,所以他们担心……难怪,难怪当时那些人拼命冲韩起使眼色,而后韩起要我向他们索要礼物,原来如此。”
    齐策点头:“赵氏要崛起,就必须获得三郤之外其余家族的支持,当时韩起替你做主了,表明赵氏愿意将各家擅长的技术送给各家,而主上当时的回答也妙不可言,主上当时张口要织工,说明赵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