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173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173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  许国君臣都是瞎子,需要他赵武来给大家引路。
    许国君臣确实是瞎子一按现代的意思表述,那就是:既得利益者总是不肯放弃特权。所以,许国虽然国内的生活水平逐步上升,百姓衷心拥护赵武这名许国的“引路者”但许国国中的公族总看不清大势所趋,总要时不时出来跳腾一下,这种行为与其说是“自不量力。”不如说是“盲傻呆痴。”他们已经彻底的辨不清时代的发展方向了。
    这次,晋国的大军全体南下,许国中只留下少量的军队守卫,有资格继承许国君位的公子咎一现任国君公子黄的弟弟。便找到许国“军司马军事法庭大法官、军法裁判官”孙辛,两人一起商议。公子咎表示:“晋国已经很虚弱了,去年要动用我们许国的军队保卫本土,才能避免入侵。但晋国对我们的压迫,越来越深重,我们许国的公子、公孙现在都靠边站了,再这样长期发展下去,要不了多少年,我们许国还是许国吗?我看,我们要成为赵氏的附属领地附庸了。
    现在,晋国的大军全部出击了,赵武子也不在国内,不如我们发动一场驱逐行动,驱逐国相大人。而后,我们许国自己任命自己的国相,再去请求晋国的许可。晋国如果战胜楚国,我们可以谦卑向晋国国君请求,申诉我们遭受的屈辱    我们是君主。君权至上呀,晋国国君听到我们经常受到国相欺负,政令全部出于国相,一定会同情我
    。
    这样,我们许国将能恢复君权,公子公孙们继续享受应有的贵族待遇,你也可以真正的单独领军,不用尊从赵氏军官的指挥棒转悠
    。
    孙辛虽然是赵氏提拔起来的将领,但他终究是春秋人。生在在这个春秋大环境中,千百年来,脑海中形成的君权观念已经成了惯性思维。他默默思虑片囊。认同了公子咎的说法:“公子,我不知道晋国军队这次南下,能用多长时间取得胜利。但我亲自跟随赵武出战数次,知道赵武子的性格。赵氏是老牌断后者,这次武子不带一兵一卒南下,恐怕晋国已不需要一兵一卒断后了。
    胜利属于晋国。这已经无可置疑。我不知道晋国取得胜利需要多久时间,我也不知道能否有时间私下运作,但,既然公子请求,我公孙辛愿意粉身碎骨,联络军中伙伴,扶持君上恢复权利    但愿我们还能有时间”。
    孙辛立刻私下联络军中同胞,商讨驱逐赵氏军队。恢复许国君权但他没想到。赵武在许国黎人城郊户口人士、野人外省户口人士、敞人边疆人士里的威望超出他的想象。他第一天的私下活动就被人告发。公子黄听到后,立刻招来自己的弟弟公子咎,斥责说:“我们许国过去在大国夹缝里求生存,好不容易搬迁到赵氏附近,能够睡几天安稳觉。百年了,我们许国渴求一个安稳觉,容易吗?
    人要知道感恩。人不知感恩,今后有谁愿意帮助你    你以为我们今天
第一百三十八章 叛乱是种传染
    话百三十八章叛乱是种传染病           司法官这么一说,公子咎叛乱的原因,许君这次切身领教到了。
    国君尚且要尊崇法律,依法从事,这在晋国是平常事。而且这也是晋国得以以守秩序著名,得以称霸天下的根本基础。但在许国,这就是“西化”众所周知,他们的国相恰好来自“西方”的晋国。
    但许国国君毕竟还有理智,所以他忍下了这口气。三日后,等赵武赶到。许君亲自恳求:“寡人只有这个弟弟。虽然他发动了一场小叛乱,可这叛乱并没有给国内造成什么损失,大家不是该干什么,依旧在干什么吗?公子咎叛乱,只是小孩子闹一点小脾气。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还请国相予以宽恕。”
    赵武笑着反问:“我听说公子咎叛乱之后,只想着驱逐我这位国相一一你以为我这位国相走了,他还会做什么。准备自己担任县相,继续仿照我那样治理许国吗?”…噢,他叫公子咎,凡是被称为“公子。的人,都是有资格继承君主位置的人啊。”
    许君哑然。紧接着。他一头冷汗。
    赵武继续不客气的说:“我如今把许国治理的仅仅有条,许国朝野之间全是我的势力。公子咎驱逐了我,不再把我的势力驱逐干净,他能放心吗?等我的势力驱逐干净了,他会只甘心做一位国相吗?”
    许国国君明白了。但他还是说:“虽然是这样,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够赦免公子咎。他毕竟是我的弟弟。”
    赵武摇头:“不经审判,谁都没有权力判别人的罪,或者赦免。
    公子咎有没有罪。我说了不算,法庭说了算,他该不该赦免,法官说了算。”
    许国国君瞪大眼睛反驳:“刑不上大夫  一自古以来,贵族不接受审判,我的弟弟不能上法庭出丑。”
    赵武毫不在意的回答:“那就审判他的车右。审判他的御戎,审判时要求公子咎旁听,等确定车右御戎罪行后,再由法官做出裁决。”
    贵族有罪,不惩罚贵族而惩罚贵族的家臣。这是春秋时代的惯例,比如悼公的弟弟杨干驾车在军营里乱走,当时的军司马巍修处死了杨干的车夫。
    赵武的理由充足,许国国君勉强接受了赵武的说法。稍后,赵武的这番谈话传播出去,听到的人不免同时揣测:所谓清除国相的势力,是不是还包括变更国相的一系列富民政策呢?
    这个想法一出来,就像瘟疲一样立刻扩散到许国全国。原本没引起什么动静的公子咎叛乱事件,立刻引起许国国民的同仇敌忾。
    在这种浓厚的仇视气氛下,许国的审判开庭了,公子咎作为指定旁听者,旁听审判全过程。赵武与许国国君虽然回避了审判,但他俩都各自在距法庭不远的地方租下了一间房子,不时的派人打探审判情况。
    不一会儿。审判结果出来了,公子咎被判有罪。驱逐出许国,并且永远不准归国。他的御戎与车右则没尽到劝谏作用,被判斩首  ,法庭对面,赵武拿着这份审判结果,自言自语:“这将是一场世纪审判,历史必将会记录下这一刻,因为连国君的弟弟也必须走上法庭,接受法官的质询。而且法官并不因为他的身份而有所顾忌,就直接宣判了,今后,这将是后世人仰望的春秋典范。
    不过,典范不应该有瑕疵,虽然这份判决符合春秋惯例,但它惩罚了忠诚一一忠诚不应该受到惩罚。公子咎的车右与御戎忠实地执行了主君的命令。他们俩没有罪…”我已国相的名义赦免他们,容许他们继续留在国内当然,如果他们想继续追随公子咎流亡,那就是执迷不悟  杀了他们!”
    赵武说“御戎与车右无罪”那么,有罪的是何人,昭然若揭。
    审判结果被赵武这么一干涉,虽然公子咎依据春秋习接并没有做到被告席上,但其实,满许国的人都知道,唯一坐在被告席上的是国君的弟弟。贵族公子、咎。
    赵武是用预言家的口吻说出这番话的,这是春秋时代第一次让贵族受审,赵武窝言这一判决结果将影响后人”当时,没人知道赵武的话是否能应验。但与此同时,卫国的预言家,定美夫人的预言应验了
    晋国大军解散后。孙林父带领大军回国。卫献公一一就是曾经叫嚷着”刺啊。刺啊”怂恿赵武刺杀胥童的那位许国国君,也是前任国君夫人定姜预言“这个人是要败坏卫国”的家 按规定,他要损赏出征归国的统帅,于是,孙林父与大臣宁殖宁惠子,在卫国素有贤能的名声,穿好朝服在朝堂待命。
    不幸。两位国家功臣一直到太阳落山,也不见国君传膳。
    宁殖非常纳闷,转身问孙林父:“你我二人坐在此处一天,君上不是说搞赏我们吗?有何等重要的大事,让君上忘了招待你我?”
    孙林父也很纳闷:“你我二人坐在此处。有什么重要的国事不告诉我们,需要国君亲自处理”唔,看来这事很棘手,君上处理了一天都没处理好,以至于忘记了你我在此枯我既为正副执政,君上的烦恼就是我们的烦恼,我们去帮帮君上吧。”
    宁殖招手唤过一名寺人太监,问:“君上在哪里?”
    寺人脸上的表情很古怪,他犹犹豫豫不想说,孙林父与宁殖两大功臣只想着找点领取奖励,不以为然地催促:“快说!”
    奔人很古怪的回答:“在后院!”
    孙林父站起身,掸了掉集上的土,吩咐:“头前带路。”
    一路上。寺人的动作都很小心,俩正副执政才进入献公的后园,立刻明白寺人表情古怪的原因一献公不是在处理难以解决的国家大事,因此把俩位功臣凉在空无一人的朝堂上,他故意的。只见献公带着猎帽,悠悠闲闲的在园中射雁,见二人来了,也不摘下猎帽就与二人说话:“二位执政。看看寡人的战绩如何寡人射了两只雁。”
    献公身边。一名手持弓箭的武士咳嗽一身。难堪地向两位执政点点;“出是卫国神社手,与南方养由基齐名的卫国神箭手公孙仇一牺现在担任国君的御戎。
    一股热血涌上俩位执政脸庞,孙林父嘴唇哆嗦,宁殖手在发抖,与此同时,满院子的寺人,以及国君身边武士都低下了头,回避两位执政的目光,  满院子人都知道,按春秋规矩,臣子穿着正式的朝服,君主也应该穿正式点,至少要脱下不正式的皮猎冠。与臣子交谈,才能显示出应有的尊重。
    身为老板。你不能穿着拖鞋,光着膀子,跟一身西装革履的办公室主人说话吧?那就农民,不叫君主!
    满院子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都感觉到羞愧感觉难以面对二个国家执政。但卫献公不知道,见到二位正副执政不回答。他继续嘲笑:“二位执政在前线厘战数月,寡人也没闲着,寡人在公孙丁的教导下,在院中收获了许多战利品,来,分给二位执政一点”
    孙林父暴怒。他生怕自己一发火,当场撕了面前这小孩。为了防止失礼。他赶紧一转身,冲出宫城。
    宁殖一直在喘气,他喘着粗气,冷眼看着依旧笑嘻嘻的卫献公,勉强让自己行了个礼。默默走出宫城,而后在宫城门口仰天长叹,随即回家召集武士,闭门自守。
    孙林父怒气大,他出了宫城,没有回家,直接奔回自己的封地戚邑,但想一想又觉得不安心,再派儿子孙刻到都城探风。卫献公像没事人一样,怀着玩闹的心理招待孙削喝酒,酒喝到一半,孙削觉得气氛足够了,便想开口打探国君的态度,谁知卫献公放下酒杯,嬉皮笑脸的说:“光是饮酒。有点乏味,不如来点音乐吧。乐师,上前来奏
    。
    乐师刊敲了个调子,卫献公摇头:“不好听,不好听,换一个。”
    太师首席乐师上前来询问:“君上想听什么调子?”
    卫献心因下嘴里的酒,回答:“《巧言》。”
    稍停了一下,卫献公补充:“不用演奏全部章节,就演奏《巧言》的末章。”
    卫国乐师瞥了一眼旁边的孙刻”惶恐的回答:“请君上收回这个命令,臣不能演奏这个。”
    《诗经7巧言》的末章内有“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这句,用现代话就是说:你孙林父没啥本事,干涉了我行使职权。超越了自己的本分。
    卫献公这是抱怨孙林父执政过于霸道,把自己完全架空了,把自己完全“代表”了。
    乐师的恐慌并没有让卫献公觉悟,他不以为然的、笑嘻嘻,反问:“为啥?凭啥你不演奏《巧言》,难道寡人连这个权力都没有了?”
    乐师低下了头,保持沉默。
    稍停,另一位卫国乐师师曹马上跳出来,冷笑着说:“太师首席乐师不愿意演奏《巧言》,臣愿意代替他演奏。”
    师曹跳出来不是想帮助卫献公,他是想陷害这位爱玩闹的国君原来,献公曾让师曹教自己的一个爱妾弹琴,师曹因为这爱妾学习不经心,鞭责了这位爱妾,爱妾向献公告状,发怒的卫献公打了师曹三百鞭,此后。师曹恨上了是非不分的国君,巴不得献公君臣不和。
    太师退了一步,向众乐师下令:“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准弹奏乐器进行伴奏。”
    师曹笑着看着国君:“没有伴奏,请国君容许我清唱。”
    孙削面色阴沉的看着国君与他的乐师讨论断一没有伴奏,不是歌唱。然而,单独朗诵《巧言》上的诗句,那是加倍的侮辱,是更无理的挑衅。
    师曹把诗句吟唱了三遍。一边唱一边斜着眼睛瞪孙荆。孙俐默默听完师曹的吟诵。等师曹稍稍停顿,他举起酒杯,面色平静的向国君祝酒:“孙割率领大军刚刚从南线返回,又被父亲指使奔波,身体实在疲乏了,想必国君也很疲乏,不如我们就此安歇。”
    献公兴致勃勃:“天色还早,我们再喝一会儿。舞姬上来,跳几个曲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