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246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246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国这是以男女之情比喻邦交关系。用青春女子的婉转求告表示鲁国对于晋国“行“妾妇之道意思是:你们晋国大邦应该以仁义抚慰我们诸侯小国,对我们温柔点。
    面对鲁国的谦恭,赵武赋了一首《棠橡》,意思是:咱们还是以兄弟相安吧。
    由此。鲁国君臣大为感激赵武,招待会结束之后,三桓出面,郑重拜谢赵武,执政叔孙豹开口颂扬说:“武子真是仁义呀,对我们鲁国关怀备至,简直让我们鲁国不知道该如何感激
    赵武正在跟田苏与齐策窃窃私语。听到叔孙豹的颂扬,赵武打断对方的话,满脸的不高兴:“谁说我仁义了,我那么凶恶的一个人,怎么会仁义?卫国杀了我三百戎卒,我斩杀了卫国贵族三百家;齐国斩杀了两千晋国士兵,我斩杀了齐国士卒超过五万,我这样凶恶的人 也能算是仁义吗?”
    叔孙豹咳嗽一声,义正言辞:“古之贤人常说“忠、孝、一慈爱,所谓就是履行自只的职责,做事咋涨口只本身的身份职业。晋国是大国,是我们的霸主,盟约说“大母侵小”您作为晋国副帅,帮助我们这些弱小者,维护了我们的尊严。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此外,你忠于自己的国君,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从不牵扯晋国卿大夫之间的内斗,这实在是忠诚的楷模”,
    所谓  “孝”您以弱冠担当起赵氏复兴的任务,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得赵氏家业能够重新崛起,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后裔,这就是最大的孝。
    所谓“礼”您任职多年来,从不逾越自己的本分,坚持按照春秋规则对待自己的上司与部下,对待我们到国也总是谦恭,遵守礼仪接待;至于“仁。  所谓内外有别,武子您是百战百胜的将领,杀场上认真对待自己的敌人,这是你的“忠”不是你的凶恶;是你的“礼”是你遵守为臣之道,是你在履行晋国副帅的职责,我怎么敢用凶恶来指责你?
    武子你征战杀场这么多年,连我鲁国的百姓都知道,跟着赵武子战斗。从来不会吃亏,事后的战利品分割,你总是用功劳大小作为标准,这不就是你的“礼,与“仁。吗?
    至于赵武子你对猜自己的奴隶,对待自己的臣属,那也是充满“仁,啊,我们鲁国就是因为你赵武子的仁义,得以侥幸避过灭国的灾难。也因此获得在齐国面前直起腰来大声说话的机会,全是因为赵武子你的仁慈啊,今后寡君还要多仰仗你的仁慈,才能够使我鲁国得以立足。”
    叔孙豹是谁,是第一个评论“不朽”的人,他确定的“不朽。的标准是中华民族最终的“不朽”标准。此囊得到叔孙豹如此高的评价,赵武子心中没有觉得特别高兴,他只是觉得奇怪,莫非叔孙豹也是一个穿越人士,他比孔夫子提前数年谈到了“忠、孝、仁、礼”。
    赵武子斜着眼睛看了叔孙豹半天。没发觉叔孙豹脸上的表情有什么异样,而对面的叔孙豹看到赵武这番模样,以为这是不胜惶恐的态度。他心中还直感慨:“不骄不躁。赵武子,大仁也!”
    其实,是赵武误会了,在现代社会。中山国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里,用它的鸟篆文字,铭文都是“天命、忠、孝、仁、礼、慈爱”之类不合时宜的东西。这说明,在春秋时代已经有了“忠、孝、仁、礼”的说法,孔夫子不过是总结了春秋时代的主流观念。
    据说,赵武灵王灭中山国前,派侦察员刺探中山,回来之后这样描述中山王:“中山王喜欢跟知识分子交朋友,见到读书人就平等行礼。他经常送温暖下乡,到穷巷陋房里拜访离退休的老教授,问寒问暖。至于那些找不到工作的穴居之士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专家教授,亦即:专门对领导的主张进行学术性赞赏。及“职业举手同意者。,也都奉为上宾,简直就像侍奉爹一样侍奉他们。”
    史书记载,赵武灵王听到侦察者如此说,大惊失色,感慨说:“完啦。这不是贤君吗,这样的贤君,我肯定打不过他了。”
    侦察员说:“不然。以我之见,中山王喜欢让专家教授营造自己喜欢的舆论氛围,并召到朝堂上奉为显贵,他已经不知道事情的真假。只知道沉醉于自己制造的虚假气氛当中,结果将士们就没有漏*点在外杀敌。
    他上尊那些听他话、帮他编造事实的学专家者,那么农夫就不肯老老实实修理地球,都想着酸文假醋地跟学者学习拍马屁,说一些虚假颂扬的话,农田于是荒怠了,国家就贫穷了。这样的国家,不亡国才怪呢。您赶紧打它吧。”
    赵武灵王听从了侦查员的建议。轻轻松松灭了中山国”,
    此时的赵武不知道原来时宴的玄虚。他盯着叔孙豹看了半天,没发现任何异样,便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一  叔孙豹以为我赵武从不参与家族争斗,他错了。
    告别鲁国君臣后,赵武进入戚的。在孙林父的领地登上了战船,逆流而上,向晋国进发    真实的历史上。赵武父辈、叔叔举家罹难,自幼幽闭山中,从他步入翻覆无定的政坛以后,人生惊涛骇浪,几度荣辱起伏,仅仅四十岁的他突然厌倦了险恶的官场。
    岁月跪跳,人生虚妄,这今年纪的赵武多想高翔远引,羽化登升。但他一度拥有的殉烂梦想,却建功太 晋平公不是励志图精的开明君主,谗邪图私的各家族同僚也不是他的知音。回首往事,他人生一场。蝇营狗芶,“蛆虫相争于粪土,满头白发来偏早,到手黄金去已多。”
    所以,赵武与齐国交战后,大获全胜的他面对范自的私欲膨胀,极度心灰意懒地,同年冬天,再返回晋国途中他去河南温县冬祭了祖爷爷赵衰,此后便如垂死老人般,颓废地消耗完了自己梦中寄客般的俗世生涯。不久带着极度精神抑郁症死去了。    此时,整个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的大旱,,
    此时,现在的赵武怀着一肚子阴谋。行进在归国的路上。。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全是音乐惹的祸
    嘉一百九十五章全是音乐惹的祸
    以:求票。恳求月票支持。拜托了!
    关于晋国这一年的大旱,史书上还有另一种记载:传说卫国国君被拘捕押送晋国时,曾在濮水边打尖休息。半夜听到美妙的琴声,就让他的乐师师消把旋律记了下来。到了晋都,晋平公在施夷台款待,酒过三巡,卫献公站起来祝祷说:“我在濮水边上得了首新曲子,请允许为您弹奏。”
    爱好音乐的晋平公听了很快乐,不错啊,卫君要用音乐颂扬我,这简直是”太客气了。
    于是卫献公请来卫国乐师师消。让他坐在师况身旁演奏。
    一曲未终,师况随即制止道:“这是亡国之音,千万不要奏完它!”
    平公问:“这个曲子是怎么来的?”
    师况回答:“这曲子是商朝的乐师“师延,作的,是给商纣王创作的靡靡之音。后来周武王伐纣,师延从朝歌向东逃命,跑到濮水就投河自尽了。这曲子一定是他们在濮水边听到的。凡是听过这曲子的,他的国家必将削弱,所以您千万不要听完它。”
    师旷如此说,一个千古疑问产生 古代没有录音带、没有电台。生活在春秋末的师旷,是怎么知道这首音乐是几百年前的商代音乐?音乐这东西,可不是口传心授能熟悉的。除非师旷亲耳听过一  那么。最后的问题是:谁会演奏这首绝传的商代音乐,并把他演奏给师旷?
    当时在场的人,没有在意师况话里的漏洞。晋平公最喜欢声色,便要求师消把曲子演奏完了。
    琴声缠绵凄婉,平公听罢,十分喜欢。
    音乐平息。平公问:“这曲子叫什备名字?”
    师况回答:“这就是《清商》
    平卑好奇的再问:“这清商该是世上凄美的曲子了吧?”
    师况:“不如《清徵》
    比。,  石比北
    平公:“我可以听听吗?”
    师况:“不可以。古来只有德义之君才可以听《清徵》,您的德行衰薄,听不得。”
    平公:“寡人只是喜欢音乐艺术罢了。您还是弹弹吧!”
    不得已,师况接过琴来弹奏《清徵》。弹罢一段,只见十六只黑色的仙鹤从南方飞来。聚集在宫殿门口;弹罢二段,黑鹤排列成行;弹罢三段,群鹤纷纷昂首鸣叫,展翅起舞,鸣声曼妙悦耳,上达于天”
    在座者无不惊叹,平公更是大喜不已。举筋而起,为师况敬酒献寿。
    重新坐下,平公又问:“这《清徵》该是世上最凄美的曲子了吧?”
    师况:“不如《清角》”
    平公:“我可以听听吗?”
    师况:“不可以。从前黄帝在泰山之颠召集鬼神,他乘着象辇,六条蛟龙一同牵引。毕方驾车,黄尤在前开道,风伯呼风净道,雨师降雨洒道,虎狼跑在车前;鬼神跟在车后,地上匍匐着灵蛇,天上飞舞着凤凰。就在这次大会鬼神的时候。皇帝创作了清角这支曲子。
    现在您的德行衰薄,听不得。听了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平公:“寡人只是喜欢音乐艺术罢了。您还是弹弹吧!”
    不得已,师况操琴弹奏《清角》。
    弹罢一段,只见一片黑云从西方逼来;
    弹罢二段,狂风突起,暴雨骤降。席上,帷幕裂了,杯盘破了。房瓦掉落,满座人一哄逃散,平公被吓得爬在廊室里不敢动弹”,
    于是,晋国大早三年,赤地千里,平公本人也身染重病,”
    在这场赤地千里的旱灾当中。赵武的战船缓缓驶过旧都待城,绎城城边,齐国人堆砌的武军依旧在那,赵武见到这一耻辱的标志,转身询问前来迎接的女齐:“怎么,这个武军还没有拆除?”
    女齐躬身回答:“元帅自从曲沃回来后,除了他的儿子范鞍外,元帅再不愿意见其他外人。而范鞍目前正忙于瓜分曲沃,与魏氏、韩氏争的不可开交,故此忘了下命令拆除“武军。此外,如今国内士卒连番征战,武卫军三个师已经打残。再也征召不起来响应赋税的人,所以这座武军一直未能拆除。”
    稍停,女齐松了一口气。说:“如今副帅回来了,那就好了。这段时间国内一切军务与政事都陷于瘫痪。副帅回来了,网好可以让我晋国恢复元气。”
    赵武忽然间想到,女齐真是当初押解卫献公回国的人,早听说卫献公将被释放,可是赵武回国的时候,卫国依旧没有君主存在,卫献公的踪迹似乎彻底消失了,赵武忍不住问:“卫国国君如今在哪里?”
    女齐咧开嘴一笑:“原本君上打算释放卫国国君,但卫国国君却替宁喜与北宫遗求情,你想,如果宁喜与北宫遗若是无罪,那么谁有罪?究竟谁该替我晋国被杀的三百戎卒承担责任?所以君上改了主意,把他们继续囚禁在士弱的府上。”
    赵武拍了拍船舷,大声赞赏:“很好,君上做得很好,扣留卫国国君。正方便孙林父巩固自己的领地,也方便我晋国稳固在卫国获得的领
    另外,卫国国君也做得很好,没想到。这个从不肯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卫国国君,这次居然肯为自己的执政求情,居然肯承担这个责任!”
    稍停,赵武指了指绎都城外的武军:“把这座武军留下也很好,我们晋国百余年来,不曾被人攻入国内。但这几年,却三次被人入侵,留下这座耻辱的纪念碑,可以让国内的人都警惧,我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也有庇护不了自己国民的时候,让后世子孙永远警惕呀。”
    赵武这么说,女齐在心中补充了一句:“我晋国也有庇护不了自己国民的时候    当我晋国大夫陷于内斗的时候,那时,即使我们很强大。也免不了被人欺负到头上。”
    女齐思索着,把目光转向赵武。他嘴唇蠕动着,想说点什么。眼角突然瞥见两三只战船离开船队,在黄河北岸靠了岸,紧接着,一队士兵匆匆的走下了战船。向着远处奔去  所谓“远处”指的是赵氏领地方向。
    那队奔向远方的士兵打着齐策的旗帜,女齐嘴唇动了动,马上又装作若无其事,转过脸去望着河岸。
    河岸上,赤地千里。
    女齐叹息了一声,感慨说:“自开春以来,今年滴雨未降,许多河水已经干涸,露出了河床,河里的鱼鳖躲在烂泥里头芶延残喘,原先韩氏、魏氏、智氏以及曲沃杂氏,拥有的土地都是良田,如今这些人的土地上,田地大块大块的龟裂,种下去的粮食多数旱死,今年粮食减产已经成了定局。
    粮食还则罢了,今年我们国内的青壮要么在征讨曲沃,要么随你出战国外。由于井水枯竭,河水断流。我们连战马都纷纷渴死,牛群更是大面积死讧,而山中的野兽由于青草都已经干枯,也无法获得食物,连道路两边都可以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