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267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267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向被赵武说的眼角含泪,他把头转过去,拱手说:“关于阅兵的事,很繁琐。执政没有其他事情,我回去处理公务了
    这年冬十二月,晋国军队终于在虎牢城集结。
    晋国这次参与阅兵的兵车数量,稍稍少于上次的阅兵式,战车数目从两千乘降到了一千五百乘,然而列国并没有因此而小看晋国,他们反而更加战战兢兢了,因为这次晋国军队已经全面换装,新的武器,新的铠甲,新的战车。再加上新的指挥体制,以及常备兵制,让晋国的军队显得更加杀气腾腾。
    阅兵式在虎牢关外两座卫城一  “梧。与“制”之间举行。制城当中新建了一座高高的土台,正适合当阅兵台,晋平公站在阅兵台上、最高处的大殿门口。左边是周王室派来观礼的卑:单靖公,右边排列的则是列国诸侯。赵武则在高台的下一层台阶,晋国其余卿,个于更下的台阶,更低级的军官则在军中等候命令。
    军旗一阵摇晃,“士师大法官”士瑕向赵武请示:“先驱已经准备好了。是否准许先驱军通过检阅台?。
    赵武转身向高台上的晋平公复述刚才的话,晋平公正在与季札低声聊着音乐的事情,听到赵武的请示,他随手摆了摆,继续自己的话题。
    赵武回身,向右手的军司马祈午下令:“先驱军整队,通过检阅台。”
    晋国是在虎牢城附近进行检阅的。以前因为齐国的捣乱,晋国检阅的地点都位于北方,比较靠近齐国的盘。这次晋国将检阅地点摆在中原腹心的自由城市:虎牢城。这座城市当初就是为威慑郑国而修建的。它更靠近南方”这样一来,晋国随后的战略意图。谁都明白。
    往常检阅部队,是以上、中、下三军进行编制,然后成建制通过检阅台。但这次赵武排列出来的是冲锋阵列,由各家族选拔出的精锐武士组成的先驱军,首先整队通过检阅。
    整个先驱军拥有一百五十辆战车。每五十辆为一个,攻击梯队,打着一面军旗通过检阅台,军阵当中,普通徒步兵身穿着一身木甲柳树枝编的藤甲,而队列中的军官,无论伍长、两长、组长、旅长、师长。都穿着一身华丽的板式青铜甲。这身铠甲虽然规格形状完全相似,但每位贵族们都不厌其烦的在铠甲上雕复了繁复的花纹。阳光下,他们铠甲上那一道道花纹引得光波跳动。毒个行军队列像是波浪起伏的海水。一拨一拨的向前涌动着,带着不可阻挡的气势,一刻不停的向前涌动。
    子产站在台子的最高处,季札在台上看热闹,他细心观察,发觉了这队士兵的奥秘:“嗯,一样长短的武器,长长的戟矛超过四米,但戟矛上的横枝更短枪头则加长,有大约一米五长短”只是奇怪,为什么戟矛的矛头仿佛一根尖锐的铁棍。”
    子产召唤过叔向问询,叔向在台上担任“行人外交官”的角色,子产问:“过去的长戟,戟头都是扁平的锋刃,为什么这次晋国的戟枪换成了一根尖锐的铁棍。
    叔向咧嘴一笑:“我们的工匠们测算过了,矛尖打造成尖锐的铁棍。成本最低,也最方便。另外。在战斗中,扁平的戟刃虽然能起到了切割作用,但尖锐的棍刺同样也能做到,况且棍刺长度加长了,可以防止对方兵器的砍消,而且挥舞起来,切割的力量更大。”
    子产又问:“我看戟的横枝似乎带有一个鞘套,它安在戟杆上。一头固定木制的枪杆,一头固定上面的铁刺?。
    叔向坦然回答:“没错,工匠们研究了,如果枪杆足够长,战车上的甲士根本无法冲击到戟手面前。所以戟的横枝越来越用途几芋可以废弃。另外,采用铁署做矛尖,制造出来的兵器份量轻了很多,完全可以将矛尖做得更长,直到比楚国兵器长一倍,让楚人根本没法伤害到我们    这样一来,戟的横枝更加无用,完全可以废弃。
    只是为了连接矛尖与木制戟杆,我们特地设计了这样一个两用装置。它像一个鞘套,又“沛一截没有木柄的镰刀用汝玩意儿小面套铁棍。下田心不叶,如此一来,戟的作用保全了,也连接了杆身,使得整件武器更加牢固。此外,它还有一个作用,元帅称之为“标准件。效应:今后无论战戟哪里坏了,都便于更换佩剑,便于维护保养。”
    子产哦了一声,都囔:“你说那个横枝像镰刀?我看那横枝,短的。像锄头。”
    戟的横枝唯一的作用是当作拒马使用,以抵住战车冲锋中的车厢,阻止战车的冲击力。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春秋人已经有能力生产出五米长枪,甚至七米长枪,所以横枝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最终,战士们的武器将过渡到更简易的枪矛。这就是武器演化的必然结局,赵武只不过提前加速了这一演而。春秋人身在其中,其实并不明白这么做的意义。
    观礼台上,唯一看出晋军这武器奥秘的只有子产,连智者晏婴都没有发觉奥秘,他只顾在台上眯着眼睛。观察晋军的队列,考察晋军的组织体系。
    一声长号吹响,台阶下面,赵武用手一抖,军中司号张君臣立刻将一只牛角号举到嘴边,奋力吹响了这只牛角号。
    台下,晋军阵列里。用铜号尖锐而嘹亮响应,台上,张君臣手中的牛角号雄浑而悠长。
    紧接着,张君臣挥舞着一面军旗,高台底下的军阵也摇旗响应,随即又一声铜号响起。
    晏婴眯着眼睛暗自琢磨:“嗯。五军阵,军分五种颜色的旗帜,每一军阵当中,士兵的铠甲也刷上不同颜色的油漆,指挥者用号音提醒部队注意,而后挥舞不同颜色的旗帜,指挥下面的队伍”现在是青颜色的旗帜,不知道这支队伍是哪支阵式?”
    赵武转身,再度向晋平公请示:“本国上军、左矩所属、上军第一师,请求通过检阅?”
    晋平公无意识的回答了一声:“上军啊,听说他们在曲沃之战中损失惨重,但现在看,队伍满齐整的嘛。”
    晋平公开口了,赵武躬身回答:“上军现在齐装满员,请求通过检阅。”
    季札细心,他插嘴说:“先驱军通过的时候,吹的号角似乎与上军是不同的调子,这不同的调子是因为乐器的不同,还是用同一乐器,吹出来的不同音符?”
    季札无意中的问话,涉及到晋国的指挥秘密。赵武没有回答,他盯着晋平公看。晋平公连忙摆手:“我许可了。让他们过吧。”
    上军司旗手将所属军旗从地上拔起,让旗面向前倾斜。司鼓手见到信号,立玄不紧不慢的擂响了鼓。于是,鼓声中。数十辆战车依次进入出发状态,缓慢有序地排成一横彻。紧接着,彻头里驾驶战车的御戎挥起了鞭子  随着他的动作。台下晋军庞大的上军像是在表演团体操。行是行,彻是彻,整齐有序的缓缓通过检阅台。
    晏婴扭头询问子产:“晋国除了把武器换齐整了,铠甲也采用统一的制式,指挥的乐器由铜器整换成了更响亮的号角”你还看出了什么新变化?”
    子产低声回答:“整齐,更加整齐了。过去士兵都是自备武器,也有部分农兵,由国家统一授甲。但由于铠甲武器款式各异。晋国组成的军队,虽然队列整齐,但终究因为武器高低长短差异,再加上领主们穷富不均,所以,过去的晋军虽然号称齐整,看起来还是有点凌乱。
    但如今,这支军队都采用了制式的铠早,一样的服装,一样的武器。毒个队伍越发齐整了。”
    季札随口说了一句:“齐整有什么用?”
    晏婴翻了个白眼:“吴越之地多山、多河,从来展不开大规模的队伍。所以你们吴人见惯了小部队战斗,但你可曾想像过。一千辆的战车同时向前推进的场面?”
    因为同样是北方的卿大夫,子产跟着帮腔:“队列整齐,则意味着能在同样的时间,同时发动攻击”公子,你稍稍想象一下,一千支枪同时向前刺去,那该将是一个怎样的“排山倒海”
    季札又问:“那么,同样的铠甲。又意味着什么呢?”
    晏婴回答:“便于组织一  哪怕队伍被打散了也不怕,立刻可以根据服装识别,组织起一支军队进行反攻,而且这支军队因为服装完全一样。还可以迷惑攻击者,让他们分不清究竟遭到了谁的攻击,更分不清我军兵力的转换。”
    季札想了想,他想明白了:“我听说魏氏、韩氏、赵氏的军队各有特色  ,如果大家都穿同样的铠甲,那么,想必敌对者摸不清攻击自己的是哪支部队,无法针对性做出相应防御举动。”
    晏婴、子产一头。
    稍停,子产走到台阶边,心不在焉的说:“轮到赵氏的部队了。我听说赵氏这次舍弃了车兵,将纯粹用骑兵参加阅兵。”
    这是春秋时代、大规模集团式骑兵队伍首次在阅兵式上出现。,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似 ,章节更多,支持作
第二百一十三章饕餮盛宴
    第二百十兰章篡餐盛宴:中华第一菜心…一
    由一万名骑兵排列成的大方阵。最外沿的一千名骑兵是重甲骑兵,他们全身穿着板式铠甲,连战马身上都披挂着薄甲,隆隆的走过了检阅台。子产在高高的检阅台上仔细观察:这个万骑大方阵,仿佛是由一个个同心圆组成的,最外层是重甲骑兵。再里层换成了轻甲,再往里,他们手中的武器由长矛换成了短弓与马刀。这一圈圈士兵层次分明。武器与铠甲的设置彼此差别明显。
    于是,整个万骑方阵仿佛一朵盛开的菊花,花中心则是军旗与指
    车。
    子产琢磨了半天,想不出这支骑兵该如耸战斗,他扭头望向晏婴,问:“齐国人曾经遭遇过骑兵突袭。那场战斗是一个什么情景?”
    晏婴摇摇头:“我对军事并不擅长,那次赵武用骑兵围困我们,但似乎骑兵并没有发挥威力”不过,从我道听途说的一些内容来看,赵氏的骑兵战术在快速发展,每运用一次便成熟一次,这次赵武直接舍弃了战车,想必骑兵战术已经成形了。但我却推测不出他们如何与战车交手。”
    子产笑了笑,充满信心的说:“或许不久,天下人都能看见了。”
    晏婴轻声问:“晋国与楚国的交战。会在多久爆发?”
    子产轻笑:“今年是不成了,他们国君要大婚,晋国又刚刚度过了灾荒,所以这次阅兵,吓唬南方诸国的成分比较重,我猜,战火真正爆发,至少应该在明年。”
    现在是年底,晏婴说的“明年。”不是转过头去的第二年,他的意思是说:晋楚吴国再次交战,双方都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筹备。
    晏婴轻声说:“我刚才得到一个消息,听说晋国前往秦国求聘的正卿程郑,病逝于路上。这是否意味着:晋国又要重新更换六卿?”
    子产笑着反问:“你说呐?。
    晏婴答:“武子悉心培育智氏遗孤多年,该轮到智盈上位了
    晏婴跟季札讨论到这,他们已经失去了继续观看晋国雄兵的兴趣。晋国的兵事再强劲,与他们有行么关系?反正这两个人也不想跟晋国争夺霸主。
    于是,两个人凑在一边聊起了各自欣赏的音乐,聊得热火朝毛
    晋**队一队队通过检阅台。也许是连番的视觉冲击让列国诸侯失去了震撼感,等到晋国唯一的常备士武卫军上场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在意武卫军长得啥样
    当夜,诸侯在虎牢城歇宿下来,虎牢城的大殿上,摆放着三只巨大的铜炉,这;只铜炉是赵氏发明的新妾壁挂烤炉,它实际上是一个套炉。外圈是四处通风的铜制网栅。内圈则是一个全封闭的烤炉,炭火在炉底下熊熊燃烧,由于外圈网栅的作用三只巨大的烤炉虽然架在大殿中,众人却没有感到丝毫的烟火气。
    这是盟会过后的正式宴会,在这场宴会上,霸主国的执政将向各位诸侯呈现“割献礼”三只烤炉里烤着三牲,春秋时的三牲多数是一些现代社会无法说出的奇怪牲畜,或许是古代对动物的叫法不同,反正那些动物叫什么,赵武连读法都不懂。
    于是,赵武决定不完全遵守周礼规定的割献猎物,那三只烤炉里,分别烤着梅花鹿、龙、以及野猪。
    春秋时所说的“龙。”实际上是鳄鱼。阅兵式的大殿,谁坐在哪个座个上。也是有讲究的。霸主晋平公是“伯君(方伯之伯,而不是伯爵之伯)。”他坐在最上首,周王的家冢(宰相)单靖公与他比肩而坐。列国诸侯分坐在右侧,晋国的卿分座大殿左侧。而列国诸侯当中,鲁国国君、宋国国是公爵,爵位最高,坐在下面第一第二的席位上,郑国国君(伯爵)则坐在第三位置。接下来才是卫国国君(侯爵,替周王室防卫北方戎人)、齐国国君(偻爵。替周王室防卫东夷)”,
    这么排座位也是有讲究的,鲁国与宋国的国君是公爵,郑国国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