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335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335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匠们得利了,农夫也将得利。因为工匠手头钱多了,自然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农夫的粮食,农夫生产的粮食越多,也就越富裕,越有余钱购买更多的消费品。
        农夫们满意了,武士们也满意。因为所有的交易都要付交易税,君主、领主收取了足够的税收,便可以有足够的薪水养活足够的武士。这些武士反过来保护了所有的人。让他们能够在安定的环境下继续现在的生活,继续生产、耕作、交易”如此一来,一个稳定的良性循环便诞生了。”
        稍停,赵武看了看身边的长子赵成,以及随行的晋国大夫张超与祈午,补充说:“当初晋文公变革。全盘采用管仲的理念治理我晋国,文公的臣子们、我晋国的先辈们学的很好,他们一一拟定了我晋国的各项制度,使得我晋国能够迅速取代齐国称霸天下,,但他们只学习了齐国死板的制度,从没来得及完美体现管仲的精神内涵,现在,我来替晋国补上这一课。”
        赵武说的意犹未尽,在场的人屏息倾听,这一刻,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一阵阵心灵激荡。
        管仲是春秋时代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巨匠,连孔子都称赞管仲说:没有这个人,我华夏之徒要跟夷秋一样左衽穿衣服的样式跟夷秋一样了。
        管仲之后,晋国学耸管仲进行社会变革,使得晋国维持了百年霸业。这导致列国纷纷开始研究管仲的治国理念,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赵武一样,明细的揭开经济学理论的面纱,让人看到管仲理论的内核。
        “当初在楚国城下,我曾谈到楚国的弊端,那就是阶层板结,我说阶层板结出于不公正,而管仲的理论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公正,即使是国君,在商品交易当中也需要公正的付款,不能随意的掠夺,更何况中小贵族。楚国现在的僵化源于不公,唯有彻底的公正,整个社会完全建立在契约交易的基础下,这才是管仲学理论最重要的核心
        赵武说完这话,自己也觉得跑为即使按照现代观念,这种彻底追求公平的契约精神也是邪恶的,是西化。
        他怎么就从这场夜宴的奢华。跑题跑到强国之术,    察觉到这点的赵武收住了话题,但在场的人还在意犹未尽,他们随后个个陷入深思一    此时,夜空下的奢华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由赵武的话引申开来,每个人都想到了切身。
        赵成想的是如何继承家族产业,他想得简单,在父幕家臣们的庇荫下。只要按部就班就行了,至于能否超越父亲,他压根没有想到。
        张耀与祈午出身环境相同,两人的想法几乎是一样,由赵武的话马上联想到晋国国内的政治:莫非,晋国家族之间惨烈的争斗也是源于不公。也是源于阶层板结,因此,使得下层社会永远无法跃升到上一阶级。这才有了各大家族之间你死我活、动则灭族的惨烈搏杀?莫非,武子现在的各项改革,是想为我们重新寻找一个公正的基点?,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心。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百六十八章世上唯一的
        张耀与祈午现在想到这些,是因为智氏家族被转封。如此一来,远离国内政治的智氏就兼顾不上国内事务了,那么下一步,赵武必要从中小家族中提拔一人,补充智氏留下的政治空缺,而祈氏与张氏就是当下最好的的选择。这两位家族原本就是大夫阶层,这几年追随赵武出战,要军功有军功,要人脉有人脉。可以说:下一位正卿不是出自祈氏,必定出自于张氏。
        想通了这点,祈午与张耀相互目光一碰。马上又躲避开来,两人心潮动荡不安,充满着阵阵狂喜:我们家族经过这么多年奋斗,终于有望进入卿的行列了。长久以来。晋国的卿位都是当初追随文公出奔的那几个家族把持着,如今,轮也轮到我们家族了。
        此亥,良霄心中也在思索着赵武的话:公平,郑国能够寻求公平吗?
        这场夜宴在众人各怀心思中接近尾声,智盈在舞蹈结束后,恭敬的上前向赵武行礼:“姑父,我智氏感谢姑父的照顾,能够获封于这块土地,诚如姑父所言,这块土地肥沃的令人难以想象,先不说稻谷两年三熟使得粮产丰富,光是做为南下货物的中转地,我智氏的商业交易税。这一年就收取的让我感到震惊,,侄儿在此拜谢姑父的照顾,还请姑父对智氏今后的发展做出指导。”
        所谓“做出指导”是婉转的说法。实际的意思是请求帮助。
        智氏的领地孤悬于晋国之外小虽然楚国一二十年内无法再发动战争。但作为一个小小的领主,要独自面对庞然大物般的楚国,想到这点,智盈心里就发怵。
        赵武微笑的摆摆手,家臣东郭离得到赵武暗示,从怀中取出一个木匣。随即招呼仆人用琉璃盏盛过来几碗清水。在高台跳动的灯火下,琉璃盏内的水呈现出琥珀色,赵武端起碗来。稍微端详了一阵,将碗端到唇边,举手示意其余的人共饮。
        碗中的水很甜蜜,众人喝了之后,神情疑惑。智盈知道赵武的耸惯,赶紧打开东郭离递上的木匣,端详着匣内那说不出的物体。
        一名智氏家臣凑上来,小声解释:“这是安国的拓,原来我们刚才喝的是拓浆(甘蔗榨出来的甜汁)。”
        赵武点头:“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啊,怎能缺少其中一项。昔日管仲把持了一个咸字,搞了个“食盐专卖。控制了各国的钱袋。我这次南征,最大的收获不是土地与俘虏,而是发现了拓。诸位还记得管仲是如何利用收购鹿皮的击楚国的吗?”
        等智盈回味一番后,赵武继续说:“甜也是人生一味,目前这种植物只有在南方生长,十根甘蔗里面榨出的甜汁,几乎相当于一窝蜜蜂一年的产量但一亩农田不止能收获十根甘蔗。所以栽培甘蔗控制天下甜味输出,就是一项大利益,你这片新领地邻近南方,原本就是楚地。所以我建议你,不妨钻研一下对甘蔗汁的提纯与利用手段,然后向天下销售你的“甜蜜”一切源于技术,我赵氏的兴起源于技术的进步。一旦你能够掌握了甘蔗汁的提纯手段,你甚至无需自己去栽种甘蔗,只管收购楚人种植的甘蔗树,就能像管仲一样控制楚国的生产方向,并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我给你提个醒,我听说木炭能吸附杂物,你试着将节浆稀释后,用木炭过滤一下,”
        明清时代,中再曾经研究出用黄泥水吸附杂物的方法,制作出洁白如雪的“霜糖但黄泥水并不是最好的吸附物,现代工艺认为。活性炭才是最好的吸附物。
        木炭制备工艺这时代已经有了。赵武提出的这一技术,直接跳过了黄泥水的阶段,让甘蔗水的提纯进入了近代化,,当然,他对具体提纯方法说的很含糊,只是指出方向,剩下的,就靠智氏自己研究了。
        智盈脸上惊喜交加,停了一会儿。他想起一件事小心的问:“姑父搜集这截甘蔗,是不是也想自己动手栽培?”
        赵武点头:“没错,我打算试着在我的领地栽培这些植物,为此我特地搜罗了一些知道甘蔗栽培技术的楚国农夫,但我听说甘蔗这东西,只适合在炎热湿润的南方生长”这样吧。我把那些楚国蔗农给你留下一半,你我同时研究栽培技术。”
        赵武的东西从来没有白给的。智盈想了想,咬牙说:“这样啊?那么我智氏留在国内的小块领地,以及留在国内的部分店铺,就拜托姑父的照顾了。”
        良霄嚅嗫的插嘴:“甘蔗、南方,,执政,不知这东西我郑国能否栽培?”
        良霄现在才后悔,虽然郑国在这场战争中也掠夺了不少财富,但他们邻楚国,怎就忘了搜集一些南方的植物,也顺手发财呐?刚才赵武点明管仲的食盐专售,如果糖类也想盐类一样采取专售措施,那么郑国还用为缺钱而发愁吗?
        想当初,赵武派出人手,四处搜寻南方植物以及矿物,他和宋国八川汇一次的背地偷笑,认为赵武众纯粹是下雨天打孩子。聊
        没想到,植物当中蕴含着如此大的利益。
        赵武摇了摇头,难以确定的回答良霄说:“谁知道呢,我也只是想试一试,,如果郑国有兴趣,回头再说吧。”
        赵武想试一试种植甘蔗,是因为他隐约记得,仿佛春秋时代。齐国、秦国也有种植甘蔗的记录,但这段记忆很模糊了,他不确定是否正确。
        古人没有气候变迁的概念,赵武现在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地球气候正处于大变迁的转折点,几年前遭遇的千年大旱就是预兆。而历史上,每次气候大变迁都伴随着朝代变迁,伴随着大屠杀以及连绵不断的生存战争一这或许就是季札所说的“末世”吧。
        在这个气候大变迁中,或许赵武还能赶上一个温暖季节的尾巴,在北方成功栽培甘蔗。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方甘蔗种植的历史一定不会长久,甘蔗的生长必将逐渐移向南方。
        赵武的态度勉强,良霄级别低,不好再三要求。于是,这场夜宴在众人意犹未尽当中落幕,此后若干年,智氏的领地里都流传着这场夜宴的传说,当然,这场夜宴的流传,也因为在宴会上,赵武对管仲学理论进行了发挥,由此影响深远。世人记录赵武的治国之术时,就不得不提这场宴会。
        这场宴会的另一个意外好处是:赵氏生产的琉璃盏也因此名声大振。销遍南方各国数十年。
        数日后,赵武抵达郑国。郑国重臣都出来欢迎元帅,所谓郑国的重臣,就是“郑国七穆。”它是指:郑穆公姬兰(前办前燃年在位)的七咋小公子的家族,即罕氏、脑氏、丰氏、游氏、印氏、国氏、良氏七个大家族。
        现在的“七穆”已经是公子们的儿子了。当时的执政是贤臣子展。一代名臣子产位列第四,子大叔个列第五。
        此时,郑国的形势正在由混乱走向稳定。但七大家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在这次宴会,赵武邀请郑国的七位重臣一一赋诗(就是吟唱《诗三百》中的篇章)明志。一是增进宴会气氛,更是要借以考察“七穆”的为人。结果。子展(罕氏)、子西(脑氏)、子产(国氏)、子大叔(游氏)、印段(印氏)、公孙段(丰氏)六人得到赵武的当场夸奖。
        宴会结束,赵武继续前行,转向了周王室的领地。新王周景王派卿士刘定公在颖(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慰劳,刘定公一见面,首先向赵武告丧周王的冢宰、赵武的岳父单靖公辞世了,现在周王的管家(宰相)是刘定公。
        周景王是新继位的,先周灵王在赵武与楚国交战中途辞世,赵武曾经因为吊丧问题,犹豫着回不回国。但现在,一切问题已经解决了:他取得了罕见的胜利,楚王国第一次俯首称臣,愿意去掉“王”的尊号。准备向周王室纳贡称臣。带着这样的胜利回国。让赵武更加无可指责了,因为不管怎么说,他替王室增加了声望,也增加了贡赋来源,所以先王的葬礼他没有参加,就成了为国事操劳误了钟点都是无关紧要的小节了。
        周王室现在很困窘了,局促在狭小的领地上,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以前依靠单靖公,在虎牢城做一些转手倒卖的活儿,挣一点小钱,如今单靖公去世了,虽然王室新增加了楚国的贡赋,但刘定公还是希望重新拉上赵氏的线,继续做一些转手贸易。
        洛水河边,赵武恭敬地献上楚国战俘。同时将与楚国达成的协议内容转告给周王。这份协议虽然是晋楚之间的协议,但其中牵扯到楚国的臣服、去王号,所以周王室也能在其中获益。因此,周王室上下非常感谢赵武。刘定公为此举行了盛大的酒宴,在洛水河边款待赵武一春秋人认为洛水是神圣的,唯有大的祭祀活动,才在水边举行欢宴。所以刘定公举行的宴会,粗粗一看非常简陋,只是在洛水边铺上几张席子。摆上酒宴就算是典礼了,但这个典礼在春秋时代,却是最高级别的接待规格。
        刚刚登位的周景王很年幼,而日薄的山的周王室这次成了整个华夏唯一的“王”更加自矜自己的身份。他没有像周灵王一样亲自出面接待赵武,而是按照春秋礼法,派自己的宰相接见就这样,已经是超常待遇了。
        赵武的国君是周王的封君;周王的承相,其级别应该等同于各国国君。刘定公是公爵,是对王位有继承权的王室公爵,由他出面接待晋平公,都已经是超常待遇了,更何况他接待的是晋平公的承相赵武。
        乐声响起,”其实,这一童周景王离酒宴场所并不远,他的仪仗远远的停留在一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