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庶女生存手册 >

第76部分

庶女生存手册-第76部分

小说: 庶女生存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你要多和立春姐走动走动,互通有无。”

    七娘子根本没有打算给白露和立春拒绝的机会。

    与二太太的战争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二太太身为翰林府主母,手底下大把人马可以差遣。七娘子至少也要有一两个可用的人吧?

    立夏还太小了些,上元中元更是稚嫩得厉害,她手里的筹码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几个人,如果在这时候还搞什么假惺惺的自由意志,那才叫做作。

    白露先惊后惧,又有些说不清的喜悦。

    七娘子已经把她视为自己人,说话才会这样直白。

    还要细思这里头的利害关系。

    七娘子已是道,“白露姐,我手头能用的人,也只有你了。”

    她的声音很平静,也很有尊严。清冷脆亮,好像山涧里的泉水。

    白露一个激灵。“我是西偏院的人,当然听七娘子的话!”

    七娘子就满意地笑了起来。

    “我就知道白露姐是信得过的!”她罕见地露出了少许童真。

    白露就望着七娘子笑了起来。“嗯!我怎么敢让姑娘失望呢。”

    #

    过了十多天,大太太对七娘子、九哥的态度也没有什么变化。

    就好像不知道七娘子乘她出门偷偷探望九哥的事一样。

    七娘子就有些诧异。

    她一向长于察言观色,杨家除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大老爷,很少有人能瞒过她的眼睛。

    以大太太的性子,就算一时按捺住了,面对自己和九哥时,也难免会有少许淡淡的不悦,这她是一定可以看出来的。

    看来大太太是还不知道这件事了?

    五娘子平时来来去去,也没有露出多少特别的神色。

    对七娘子还是不冷不热,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一时也想不到她,倒是先紧着九哥。

    七娘子也就索性当作没这回事,自若地继续平静的生活。

    二太太三四天总要找个借口上门一次,自从八娘子进了家学,就更是见天往大房跑,拉着大太太东拉西扯,大太太也乐于和她应酬。

    进了七月,又和大太太商量许愿放河灯、放焰口,好好操办一个中元节。

    大太太就有些懒怠动了,倒是四姨娘挺热心,忽闪着大眼睛听二太太与大太太商量,回头问了大老爷,也写了几本佛经预备烧给去世的亲人。

    古人很重视阴阳之间的联系,总惦记阴间的亲人。

    中元节一早二太太就进了正院,几姐妹才刚请过安,都没有回自己的院子。

    七娘子笑着和六娘子议论黄绣娘新教的珠针绣,五娘子意兴阑珊,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

    三娘子正奉承大太太的装束,大太太就同亲生女儿一样,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也不大搭理三娘子。四娘子都默不做声,只是低头看自己的脚背,满脸的无聊都要扑出来了。

    见到二太太,众人都起身问好,大太太也多了几分精神。

    “二婶坐。”让二太太坐到她身侧,“今晚就在假山上看着放焰口吧。”

    又嘱咐王妈妈,“务必要小心,天干物燥,若是走了水,可不是闹着玩的。”

    两姐妹就说起了家长里短的话。

    二太太觑了个空问七娘子,“打算给九姨娘烧些什么?”

    屋里的气氛,顿时为之一顿。

    去年的中元节,大太太人还在路上,杨家也就草草祭祀了先祖,便没有什么别的动静。

    七娘子私底下也给九姨娘放了几盏河灯。倒是九哥正被关着禁闭,没能出幽篁里的大门。

    大太太望向七娘子的眼神不由得就深沉起来。

    七娘子心下暗恼。二太太也实在是太喜欢煽风点火了。

    就连大太太身边的九哥都冷了脸,瞅着二太太不言语。

    七娘子一扬眉,就要村二太太几句。

    五娘子却忽然笑了起来。

    “二婶这话说得有意思,都是行九,我倒是想起去世的九妹妹!二婶今年也做个拨浪鼓给九妹妹吧!”

    二太太的脸色立刻难看了下来。

    六娘子目光一闪,看了看五娘子,又看了看七姨娘。

    七姨娘微微对六娘子一点头。

    三娘子想插口,四姨娘横了她一眼,她便盯住了手边的沉口杯,好像这甜白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五娘子一脸的自然,“九妹妹如果还活着,怕也有五六岁了!还记得二叔那时候,恨不得把九妹妹放在手心里,十二个时辰看着……”

    六娘子也天真无邪地接口,“倒是可惜了!谁知道夭折得那样早。”

    九娘子是二房香姨娘的女儿,出世后倒比八娘子刚讨父亲的喜欢。小囡囡生得也很可爱,连大老爷这么多女儿的人,看了都忍不住抱过来疼一疼。

    可惜命薄,才过了周岁就糊里糊涂地夭折了。二老爷都痛哭了一场。

    自此对二太太就冷淡了下来。

    这段公案,两府都知道得很清楚。

    五娘子的意思很明白:谁家都有丑事,翰林府里的丑事,只会比大房更多。你二太太也不是没有痛处。

    七娘子也忍住心底的快意,正正经经地回答二太太,“二婶,我想给九姨娘写盏河灯,给她报报平安,府里的大家都很好,父亲好、母亲好,姐姐们好,连九哥都好!”

    最后一句话,她咬得特别清晰,几乎一字一顿。

    九哥再也忍不住,嬉笑了起来,回头晃大太太,“娘,娘,我们也放河灯!给祖父祖母放!给外祖母放!”

    大太太就笑着答应九哥,“好,好,放,都放,都报平安。”

    二太太转了转眼珠,又露出了笑容,就要说话。

    五娘子又大声和六娘子回忆,“还记得九妹妹那时候,哦哟哟,雪团一样的小人,真是可爱煞人,连我都想抱一抱,偏偏二叔看得和眼珠子一样,十二个时辰带在身边,放都不肯放!”

    二太太就再也坐不住,没有多久,就起身告辞。

    七娘子看了五娘子一眼,再也忍耐不住唇边的笑意。




暗潮

    日子像水一样流了过去。

    进了八月,大姑爷来杨家小住苦读,预备九月去杭州乡试。。

    中秋节就热闹了起来,大姑爷红了脸吃吃艾艾,一杯酒没喝完就醉了,扑在桌子上睡了起来。

    大太太啼笑皆非,“也太老实了些。”到底还是命人把大姑爷扶进了余容苑。

    “说起来,我们家二少爷也是这个性子。”二太太不失时机地数落自己的儿子,“自小就是个耙耳朵,从来没有自己的主意,老实得几棍子都打不出来一个屁。年纪越大话越少……怕是这辈子都机灵不起来了。和九哥比,差远了。”

    大太太看了看九哥,又对二太太客套地笑了笑,“老实点好,我们家的孩子,也用不着太机灵。”

    七娘子微微皱眉。

    九哥就站起来给二太太敬酒,“代三个哥哥敬二婶一杯!来年就能团圆了,二婶不必挂念得太苦。”

    大老爷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夸奖九哥,“越来越会说话了。”

    五娘子也问二太太,“二婶打算什么时候上京?我还有好些话要带给京里的姐姐妹妹。”

    二太太就很不自在起来,吃吃艾艾,也不知道说了什么。

    大太太岔开话题,“吃酒吃酒。”

    不免惦念起二娘子,“也不知道二娘子是不是也正在赏月,真个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众人也都惦记起了不在身边的亲人。

    就连二太太都没有乘势在大太太跟前卖好,而是黯然低头,摆弄起了眼前的筷箸。

    七娘子也惦记起了封锦。

    在这世界上,除了杨家人之外,也只有封家人与她有那么一星半点的联系了。

    封锦此时应该也在赏月吧?据说封太太的眼疾越发沉重了,一家三口的赏月宴,是一定没有杨家热闹的。

    还有杨家村里的亲戚们,此时又在做什么呢?

    在另一个时代的朋友们,恐怕也正隔着遥远的时空,与她共望这一轮明月吧。

    就连大老爷都望着那一轮皎皎的月轮,发出了淡淡的叹息。

    中秋节是团圆节,可是又有哪一年中秋,能真正团圆。

    #

    过了中秋,很快就进了冬。

    大姑爷这一科没能中榜,却也并不如何失意。

    科考可不是过家家,尤其在苏杭一带,读书风气极盛,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少有秀才第一科就能中举。

    大太太就更谈不上失望了,好声好气地写信回去,请大姑爷不要气馁,好生读书预备明年的正科,又带话请初娘子常回娘家,也就把这事搁到了脑后。

    七娘子暗地里也托立夏去问问封锦的成绩,周嫂子过了三四天,进来接立夏回家休息了半日,回来立夏告诉七娘子:封锦这一科就没有应试。张先生嫌他底子太差,让他多读三年书再来考。

    七娘子虽然有些遗憾,却也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二太太正愁没有地方可以做文章呢……若是这当口封锦又中了榜,大太太那头会有什么反应,她可就真说不清了。

    很快又过了一年春夏,七娘子与九哥已经九岁了。

    朝中的风云更加诡谲,二老爷几次想回家探亲,都被大老爷去信止住了。二太太自然乐得不提上京的事,好像已经把香姨娘抛诸脑后。

    大太太却也似乎忘了催二太太上京。

    两家重新回复了亲密的来往,二太太也再不提过继的事,对九哥和气得不得了,见了面,恨不得把他揉碎到怀里。

    进了九月,二娘子来信报喜,说是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

    大太太顿时欢欣鼓舞,只恨不能亲身到京城去陪着二娘子生产,精精细细地挑了四个身家清白,老实能干的妈妈送进京照料二娘子。

    连着几日,看谁都是一脸的笑。

    大老爷也很高兴,“最好是一举得男,那就没什么好操心的了!”

    定国侯这几年身子骨越发不好,若是二娘子能够生下嫡孙,小侯爷在老人家心中的地位,自然就更稳固了。

    大太太就想去寒山寺上香,为二娘子许愿,还大发慈悲,准许府里想去的女眷,都跟着过去。

    一早众人来请安的时候,大太太就问几个姨娘,“可有想跟去的?”

    大姨娘和五姨娘对视了一眼,都笑道,“倒是想到寒山寺抄抄经。”

    四姨娘咬了咬唇,没有说话,七姨娘也是一脸的不热衷。

    寒山寺是众女眷常去的地方,如果心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要到佛前上香,仅仅是去浏览风景的话,那地儿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

    三娘子倒是很踊跃,“我倒是想跟着太太上一炷香。”

    四娘子就笑话三娘子,“别是求佛祖保佑你的姻缘吧!”

    大老爷目光一闪:三娘子今年已经十五岁了。

    是说婆家的年纪了。

    大太太心情倒真的不错,非但没有介意四娘子的调侃,还点了点头。“有敬佛的心思,是好事!”又问五娘子,“小五去不去?”

    五娘子眼神有些迷蒙,也点了点头,“想去来着。”

    “五姐心里又有什么事?”大姨娘就笑着打趣五娘子,“难道也是要求姻缘?”

    “就我们五姐的这点城府,有了心事,还能瞒得了人?”大老爷也笑话五娘子。

    五娘子红了脸背过身,“不和你们说了!”一脸的小儿女状。

    众人都笑了,六娘子也想出去走走,七娘子见众人都去,倒不好不去,也点了点头,“出门散散也好,进了十月天气冷下来,就不想出门了。”

    九哥却是一脸的兴味索然,“先生布置的功课太多了,我就不去了,在家好生念书吧。”

    大太太与大老爷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欣慰。

    九哥渐渐长大,也知道自己给自己加功课了。

    大太太看着九哥的眼神一片温存,“也别累着了,时不时,要起来松散松散!”又问立春,“九哥最近食量有增吧?”

    九哥与七娘子都苦夏,一进夏天就不思饮食,一不留神就会中暑。只能靠汤药来调节着,勉强吃些米饭。

    立春忙笑着回答,“昨天倒是吃了两三碗饭,夜里还叫了一次点心。”

    大老爷的视线掠过了立春,顿了顿,抚须不语。

    一家人请过安,各自都有事忙。

    孩子们赶着去上课,大老爷衙门里也有无数的事,大太太更是要发配家务,一上午都不可开交。

    进了下午,二太太上门了。

    “新下来的红心柚,前儿漳州知县上门来问好,送了两大筐子。”她笑着和大太太对行了礼,“倒是个大味甜,我和八娘子哪里吃得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