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武当宋青书 >

第159部分

武当宋青书-第159部分

小说: 武当宋青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书慢慢扶起眼前跪倒地师弟。轻叹一声道:“何必如此…你若想当。我让给你便是。你背上冷汗沁出。双臂微颤。无忌。你我真地到了这个地步么?”
    张无忌沉默一会。忽道:“那元惠帝还在?”
    青书叹道:“我不杀他。皆因司马弥卿遗愿。当时你也在场地。”
    张无忌嘴角划过一抹冷冷笑意:“他指使那白发老怪杀我义父。你也在场地。”
    青书默然不语。
    张无忌轻轻叹一口气。道:“师兄,这些事咱们都别提了,你要保他,那我也难杀他。敏敏前几天已经同我说,她已书信一封至燕山王保保处,不敢说能成功劝降。但好歹能让王保保退出中原大地。”
    青书长呼一口气,道:“如此,甚好。”
    张无忌展颜笑道:“咱们师兄弟许久没在一处喝酒了,我听说酒窖里藏着成吉思汗当年搜刮的佳酿,师兄雅量,可有兴致?”说着伸出手来,脸上挡不住的笑意。
    青书笑着一拍他手,道:“才打完胜仗,又去喝酒!什么时候染上的这习惯?也罢。我陪你这遭便是。”
    张无忌眼中阴霾一闪即过。哈哈一笑,袍袖稍卷。身法展开,顷刻间便消失在宫墙之内。青书嘴角微微划起一个弧度,使出武当正宗的轻身功夫,徐徐追上。
    次日,总军师刘伯温,傅友德,罗本等众将齐齐上殿进言,拥戴北靖王称帝。
    北靖王再三谦让,后崇明王引明教众入,俯身延请北靖王承天之命,做这中华大地之主。
    自北靖王上祭台祷告上苍地那一刻起,这华夏江山已然改姓为宋。
    青书立国号为靖,定都北平,年号武定,封赏群臣,崇明王张无忌领柱国大将军衔,俨然群臣之首。封刘基为左丞相,辅国公,领金紫荣禄大;李善长则为右丞相,忠诚公,领金紫荣禄大夫。
    傅友德为龙虎卫上将军,领兵部尚书衔,封江夏公,镇守南疆平叛。
    罗贯中为镇国上将军,领资政大夫,封威北公,震慑北元残余势力。
    何谦为金吾卫上将军,封忠勇公,掌羽林军三万,卫戍京畿要地。
    邓愈为骠骑卫上将军,领荣禄大夫,封奉天侯。
    这一日一干文官武将皆是欢喜不胜,各开国功臣纷纷拜倒直呼万岁,明教诸豪亦无不喜,只是说不得、冷谦二人拒受封赏,只求隐退,青书遂各予之以银钱。
    而后定武当道家以为国教,封张三丰为护国上法师,余者武当七侠,各有虚衔,暂且不提,原欲封宋远桥为武昌王,领三千里辖地,却被父亲婉拒,青书知父亲心思,也就作罢。而后拨钱二十万贯修缮紫霄宫大殿。
    亦敕赐少林空闻方丈为“大慈悲智慧禅师”,空智禅师为“金刚无量护法禅师”,一干出力定鼎江山者,皆有封赏。
    是年为武定元年。
    武定二年初春,骠骑将军邓愈自南归,令喻攻张士诚属地,以常遇春为先锋,所到之处无有不克,张军闻常而丧胆。
    张士诚,张士德兄弟二人领妻小亲兵逃出,至于飘洋过海,不知所踪。
    而后镇国上将军罗本引军西进,铁骑无双,三败王保保于长安,残余七万蒙元铁骑退回草原。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也是时候休养生息了。
    青书殚精竭虑,与刘、李二位丞相商谈半月,颁布了一系列民生新法,是为土地改革   


第一第两百三十九章 三计

    这一日深夜,宋青书与刘、李二人商榷一应事宜完毕,独独留下刘基。
    三天前得到消息,前元惠帝险些逃出深宫。青书又收到内史府中尉欧阳玄奏折,他心里已清楚,这番算是自己失算了。
    这几天里收集消息,倚仗强大的信息网,青书已大致把握整个脉络。
    谁会想到赵敏迫不及待的偷偷去见了惠帝,又巧言问出了关于遣司马弥卿杀人之事。
    然后崇明王张无忌北征,回来时,常遇春便拜访了内史府中尉。想是他不大清楚司马弥卿之事,只是奉命糊里糊涂云里雾里的说了两句话,喝了口茶水,便唱个喏告退了。
    第一句话是:哈哈,瞧大人是个风流俊雅的人物,老常以前要是见了,绝对是要跟您喝上几杯的。
    第二句话是:听说先生以前是鞑子的翰林编修,弃暗投明,可真真慧眼独炬,咱们皇上可是一等一的圣明之主,这不,这就给您提到三品的官儿了。
    这两句话明面上听起来都只像是唠嗑寒暄,第二句话更像常遇春口没遮拦的性儿,一个不好就把人得罪了。但欧阳玄何等人物?听完并不着恼,见招拆招谈笑自若的歌功颂德一番,应付过常某人后,仔细琢磨着和这他并无交情,当即就密奏一折,将这两句话都写了进去,口气惟妙惟肖,绝然是武人大大咧咧的个性。
    青书听了之后更无怀疑,那常遇春是一等一的狂人,打仗冲锋在前,虽说并无看不起读书人的习惯,但他自个儿本身大字不识多少,是绝对不会刻意结交文官的。
    身着龙袍的宋青书又是另一番威仪,并指翻开茶盖。抿了一口,道:“先生妙策安出?”
    刘基道:“天下方定,崇明王手握半数兵权。军中各中层阶级官员泰半为明教弟子,便是威勇侯,也多半向着他,现在……削权之事,只怕难行。”
    威勇侯。是常遇春地封爵。常某人以战功彪炳。锐不可挡。威勇二字。倒也不虚。
    “难行”二字一出。青书不由苦笑。
    刘基笑道:“我有三计。可供陛下参考。第一。蜀中叛乱未休。可撤回龙虎卫大军。着崇明王平定战乱。而后顺势封为蜀王。将四川、云南二省划作蜀王藩地。”
    青书摇头道:“非长久之计。”
    刘基又道:“第二。武当七侠虽拒受封爵。但可再下一道旨意。名曰杨妃待产。请宋大侠进京探望。顺便延请张五侠入京。敕赐府第……”
    这话说地隐晦。但青书何等聪明。才听到一般。便喝道:“伤我同门之义。此举教朕如何见容于武当?莫在说了!”
    刘伯温好似料准了青书不会答应,嘴角挂着笑意,道:“第三,遣一大将领三十万大军进伐草原,务必生擒前元将军王保保,而后软禁于北平,而后设计安谋反之罪,因崇明王妃之故,名曰避嫌。顺势削其兵权……”
    青书也不想听后续如何。只打断他道:“生擒王保保并非不可,只是非朕亲政不可。此计劳民伤财,耗时亦久,不可。”
    刘基叹道:“其实要说削权什么地,都不是长久之计。”顿了顿又道:“若崇明王武功极弱,此事倒也不难为。”说罢灼灼目光逼向微现愁眉的大靖开国之主。
    宋青书闻得此语,目光转厉,双眼瞪圆,一拍桌案,喝道:“刘基,你好大的胆子!”身上腾上一股极强气势来,收乎穹庐,放诸太微,泰山压顶般让人躲无可躲。
    刘伯温面不改色,额上却渗出丝丝汗渍来,半步不退。他刚才那话显然是怂恿宋青书亲自动手斩杀张无忌。以武定帝绝世武功,除张三丰外,天下何人能敌?这一来做地干干净净,在栽赃给前朝余孽,比如司马弥卿之徒,而后再演一出好戏,瞒过明教诸豪,而后再徐徐应对,把钉子一个一个的拔出。
    至于有没有人会怀疑到当朝皇帝身上,这可想而知。当初克下大都,还是北靖王的宋青书迟迟不登大宝,还是崇明王几次三番传书明教,再三进谏,方使这新帝登基,做这中华之主。
    何况两人同出一门,武当以侠义为先,第一条大忌便是同门相残,武定帝之前又大有侠名,若张无忌身死,天下人没有一个会认为宋青书是凶手。
    这条除其首脑之计,委实简单之至,一切的条件都如此契合,万事俱备,只待青书心里那一道轻柔的东风刮过了。
    左丞相、辅国公刘基双膝战栗,却强撑着站起,拱手行礼,满头大汗一字一句的道:“如何做为,望陛下决断。”而后匍匐在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
    青书一怔,身子一晃收回气势,道:“丞相…罢了,你先下去吧。”
    刘伯温一揽衣襟,喘了一口气,道声:“微臣告退。”缓缓退去。
    宋青书手握书卷,轻轻踱了几步,望着明月高悬,半晌不语。
    忽有小太监快步奔来,大声道:“皇上,喜讯,喜讯!”
    青书皱眉道:“何事喧哗?”他已明令入夜后上书房需保持肃静,这小太监仍是如此,不啻公然违令。
    小太监微显稚嫩地声音极为兴奋:“皇上,皇上…周贵妃有喜了!”
    大靖皇帝手微微一抖,脸上神色几变,终是笑出声来。伸手摘下身上一块墨玉环佩,哈哈笑道:“赏!”   


第一第两百四十章 屠龙

    想到周芷若又怀有身孕,青书心里咯噔一下,仿佛有不详预感,但转念间便摒去,心道杨汐晴待产,周芷若有孕,岂非双喜临门?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来报讯的小太监慌忙趋上两步,方要伸臂接住抛来的墨玉环佩,手上却已多出一物。这一掷的劲力四平八稳又恰到好处,断然不致伤了他,依他修为原能轻易办到,但那一掷全凭本来腕力,绝无半分内功修为。这拿捏分寸之学,却是青书近来读《论语》有悟。
    小太监得了宝贝,乐得眉开眼笑,跪下咚咚咚连连磕头。靖武定帝笑道:“还不去昭和宫通报?”
    小太监闻言一愣,随即赶忙站起,一溜小跑顺着长廊往昭和宫方向去。
    侍奉天子的太监汪振东召来随驾宫女后,却早不见宋青书踪影,原来他坐居深宫数月,久未动筋劳骨,此番难得心情大佳,轻功施展开来,谁能追得上他?
    北平外宫,崇明王府。
    赵敏头挽高髻,华服锦衣,一派汉人贵妇打扮,傲人曲线显露无余。
    她轻轻端起雕龙琉璃玉壶,缓缓沏出一线细细的水注,晶莹剔透,泛着腾腾热气,正是刚刚煮好的最上乘的雨前龙井。
    张无忌手指敲打的红木桌面,眉头不舒。多年来的征战让他脸上线条更加刚毅俊朗,豪迈慷慨之下。也多了几分阴鸷。
    但凡谋主,皆无决断之能,决断之权,在于行军主将,七年纵横天下。少逢败绩,不得不说,这位当朝王爷、明教尊主在战火洗礼之中。成长地不是一星半点。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何人敢不俯首帖耳待我天兵?
    但这样地征战。真地能令自己快乐么?
    张无忌伸出食指揉了揉太阳穴。
    “无忌哥哥。喝一杯茶水。缓缓神。”赵敏巧笑盈盈。端着茶盏奉上。纤纤十指如嫩白葱尖。袖口地缎子滑下。露出一段白皙腕节。隐隐可见淡紫色地血管。端地是柔弱无骨。
    赵敏自嫁了张无忌以来。对于汉学便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会儿研究禅学。一会儿又读《孟子》。这时候却是钻进《陆羽茶经》里头去了。
    对于泡茶沏茶。依她手段做来。别有一番风韵风味。
    然而张无忌却显然没心思去品味弥漫着淡淡清香地上好龙井。只敷衍似地抿了一小口。强笑道:“敏敏。这茶可真好喝。”
    华服地美妇人柔柔的弯下腰来,轻轻在丈夫嘴上一啄,香滑的舌尖掠过他的唇,看着男人稍显迷离的目光,笑道:“这茶呀,只有在心情宁定的时候喝,才能真正品出味儿来。但它本身又有提神宁心的功效。可真是一等一的妙物。无怪我爹爹当年老喜欢咂摸咂摸。”
    提到“我爹爹”三字地时候。赵敏目中寒光一闪,嘴角划过地笑意云淡风轻。
    张无忌听到这三字。不由又是身子一震,目光已不自觉的投向墙上悬挂着的屠龙宝刀。
    宝刀未有配鞘,黝黑黝黑,若非刃口透着隐隐血光,任拿给哪个百姓瞧,都只会以为是一块顽铁,谁又能想到,这么不起眼的一柄刀,竟是天下罕有的神兵!
    赵敏循着他的目光去看,脸上挂起莫名的笑意来,似嘲弄似悲哀:“宝刀屠龙,宝刀屠龙,也未必就名符其实了。”
    张无忌本就心烦意乱,闻言拍案而起,喝道:“你想杀他?”见妻子冷冷的目光投来,崇明王又颓然坐下,苦笑道:“便是我不挡着,屠龙?谁有这个本事?”
    赵敏轻轻叹口气,伸手抚着丈夫宽厚的肩膀,浅浅笑道:“无忌哥哥,你是天下第一地老实人,不会耍阴谋诡计。所以我这个做妻子的才要好好谋划,当年的那些翰林编修,哪个不是心高气傲之徒?那欧阳玄若勃然大怒的斥责老常,或是脸色不渝的挥手送客,我都不会如何疑心,可他却偏偏故作镇静,谈笑自若。养气功夫了得也还罢了,可偏偏修习的是你武当的轻功内功,修为还不低。啧啧,无忌哥哥,你爹爹和几位师叔伯有收过这样一个弟子么?”
    张无忌默然不语。这欧阳玄上朝时,他多有留心,步伐稳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