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文宗 >

第3部分

大文宗-第3部分

小说: 大文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位考生躬身行礼,“谢院君。”

考生入考房,需根据自己考牌上的号码进入,众位考生纷纷根据自己的考牌找寻房间。张林的房间是“地四乙九”,跟张易的考牌上写着“天三丙四”相距甚远,打了一声招呼就自己去寻考房了。

张易站在原地良久,脑海中的波澜四起。长出一口气,提起书箱进入自己的考房。

考房是一排排的小屋子,屋高不过两米,四方紧闭,头顶有四处窗孔,能够保证屋内的光线明亮。

屋内只有一副桌椅和一副草席,桌子上已经放好了一卷白纸,这是用来答题的考卷。除了这些,其余任何设施都没有。草席是用来中途休息的,考生就算在桌上进食也需要铺开草席,不得将桌上的考卷染上污秽。

张易坐在椅子上,背靠椅背,眼睛看向一处窗孔,茫然无助。

“夫子去哪儿了?”

“为何春秋书会出现在此?”

“圣院天罚之时,夫子携本命神物春秋书春秋笔力抗天罚,我原本以为夫子已经陨落。没想到竟然能在这文院内看到春秋书的虚影,那么夫子恐怕并未在天罚下陨落。可是,夫子如果不曾陨落,他去哪儿了呢?”

“这普天之下,谁能困住夫子?”

一道道紊乱的情绪在张易的脑海里翻涌不停,他透过窗孔看向太阳,眼中竟是迷茫。

“不想了,既然春秋书还在,待我找到春秋笔,两宝合一之时,必会找到夫子的踪迹。到时候,张易重归夫子门下,为重建圣院奉献自己的力量。”

打定主意,张易眼神回归清明,摆好书箱,取出毛笔、墨锭、砚台、笔筒、笔架、镇纸等一应物品,开始作答。

乡试第一轮的题目自拟,只需文字通顺,不违背大义即可。当然,若是考生文章华美,自然能够加分不少,为第二轮先做好了保障。

张易花了半个时辰磨好墨汁,将毛笔浸湿,铺好纸张,直接开始答题。

这种程度的考题对他来说算不得难,他需要做的不是答好题,而是要做到怎样让自己答的更好,给自己一份什么答卷。

自己重生成为张易,那么自己两世做出的第一份答卷,就从自己来寻吧。

那个张易一世繁华,到头来沦为寒门子弟,受不了天地两重的打击,魂飞魄散,着实可悲可叹。

而他的奴仆张林,却能在豪门张府倾覆之后,依旧对自己的少爷不离不弃,以礼待之,可谓忠心不二。

那么,就这般答题吧。

张易微微一笑,挥笔作答。



PS:本来想在作者的话聊聊……不过写不了多少字。反正是免费章节,就在这聊聊吧。发书半天,几位盆友支持了一百多人民币的打赏,还有两位发了一百五十块的红包,,十分感谢。

这本书准备好几年,今年才沉下心来认真写,拾花肯定会努力的!

这几天连绵春雨……家里的网线迟迟没有拉好,更新最多保持一章。等网线拉好后,每天保持六千字以上更新。

第四章天降童生,院君召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张易不曾读过万卷书,但在夫子座下,听过的书何止万卷?

方才磨墨之时,夫子曾经讲述的事情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再结合自己这具身体记忆中这十万年来的大事,张易已经想到了破题之策。

大夏皇朝传承数百万年,出现过百位君王,其中以最早的五帝最为尊贵。出生之时,便自带异象,犹如天帝之子,受天地黎民眷顾,尊为大帝。

张易提笔写道:“大夏五帝,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此谓之,神灵天定,皇朝兴盛。”

而张易重生十万年之后,这十万年间发生的事情他已经大致了解。三大皇朝中最重文运的大周皇朝如今最为强大,而其开国帝王却只是一个生于丘壑的放牛郎,跟大夏皇朝的百位帝王出生根本无法相比,可谓是寒门出帝王。

“然太祖生于丘壑之中,崛起于蓬蒿之间。帝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宫中苇帘,缘用青布;常服之衣,干濯至再。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太平;治定功成,治礼作乐……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彼与五帝,盖无让焉。”

“此谓之,寒门之子,一飞冲天。”

张易提笔挥毫,片刻间就完成了这篇文章。

这一篇文章,自然不只是说两代皇朝的帝王之事,而是印证天地大道命数,表述寒门亦可出贵子,麻雀也可变凤凰之礼。

再次检查了一遍文章,张易提起毛笔,在稿子最前方书写了四个大字。

“寒门贵子。”

四字落成,文院中心的那座竹简小山上,盈盈光辉闪动,一股文运从中分离而出,瞬间进入了张易的身体。

张易微笑着检查自己的身体,这股文运入体,自己这具虚弱的身体瞬间就被强化不少,身体变得健壮了不少。

“这便是天降童生么?果然十分有用。”

天降童生,就是未曾经过文院评选,而被天下文运洗礼成就的童生。这样成就童生文位之人,比童生第一名案首还来得风光不少,一般说来,在一届乡试中,除非出现两个以上的天降童生,案首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属于这一名天降童生。

风重楼和乔居正有秀才的实力,却是借助别的修行方法,而不是单纯依靠文运洗礼,算不得天降童生以及天降秀才。

“天降童生,文运洗礼,这是哪位考生?”

文院内负责监考的考官们,都发现这一股文运洗礼产生的波动。

有考官立刻道:“还愣着干嘛,快去禀告院君大人。”

“嘘,噤声,不要打扰到这些考生作答。”院君淡定的声音传入考官们的耳朵,“天降童生,我已经知晓,你们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让此次考试出现纰漏就好。”

“谨遵院君吩咐。”众位考官齐齐朝着院君所在的房间行礼。

院君身处县文院最重要的书库,平日里办公也是在此,只不过此刻他的脸上满是兴奋,跟他刚刚冷静淡定的声音完全不同。

“天降童生,我白马郡可是超过五十年未曾出现过了。这一次,我长弓城可是长脸了,下次跟另外几个家伙碰面,我这张老脸都要增色不少。只不过这事情,得立即上报州文院。”

院君心中拿定主意,掏出一方印鉴,印鉴上面铭刻着一个“贡”字。这印鉴就是大周皇朝通用的官印,只要有文位在身,都可以使用官印。这官印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传递信息,院君手中打出一道晶莹光辉进入印鉴中,信息就已经被传递出去。

片刻之后,印鉴震动,一道信息返回。

院君看过之后,咧嘴微笑,唤来一名待命的考官,吩咐道:“将那位天降童生带来书库。”

考官领命而去。

……

张易将草席铺开,盘腿坐在上面,正好奇的打量自己身体的变化。

一般来说,读书人成就童生文位之后,便能够获得文气,开启修行之路。而其中的佼佼者,则能够荣获文运洗礼,提前拥有文气,被称为天降童生。

大秦皇朝和大楚皇朝不兴科举,鲜少有读书修行之道。一旦出现儒生狂士,则皆为天资聪颖之辈,与大周皇朝所谓的天降童生天降秀才等一个级别的怪才,同样会受到两大皇朝和五大宗门的重视。

张易的体内有一股微弱的文气正在运行,而且他此刻就能感受到空气中浓郁的文气,与自己体内这股微弱的文气相互碰撞,仿佛自己轻微一用力,就能吸收周围的文气。

张易紧闭双眼,用心感受自己体内文气的变化,一瞬间,他仿佛进入了一件密室。

这密室四四方方,不过十余平米,房顶黝黑,张易探眼望去,发现眼神一接触到黝黑房顶,就会迅速迷失其中。

张易连忙收回目光,看向别处。干枯的地面和破碎的墙壁上,一道微弱的白色文气正在上面运行,每当这道文气过后,地面就会湿润一些,墙壁上的破损就会稍微完好一些。

若是院君此时在张易身边,眼珠子都会惊掉在地上,张易这种情况,正是开启了心房的征兆。

童生炼文气,秀才燃心火。

一般来讲,读书人成为童生之后,就能掌握文气,开始锻炼自身。等到成就秀才之后,方能够开启心房,点燃心火。

张易前世身受数十万年的文运洗礼,每日在夫子座下听讲,早已经对文气十分熟悉,成就天降童生这一刻,他便能够进入心房了。

童生只是读书人修行的启蒙,秀才则是读书人修行的起点。童生若是不能开启心房,就算文气锻炼的再怎么粗壮有力,也不能让文气融汇在一起,只是在体力上比普通人强一些。

童生若不能点燃心火,就不算走上真正的修行之路。

有的天资聪颖的读书人,能够连续通过乡试和县试,取得秀才文位。但这并不说明,通过县试,达到秀才文位,就能够打开了心房。

通过文位考试,说明受到文运认可和眷顾,比自行修炼的读书人更为快捷,开启心房也更加容易一些,但有些读书人受天资影响,数十年也不一定能够开启心房,空有秀才文位,而没有秀才之能。

而只有开启心房,点燃心火的秀才,才具有参加科举考试第三轮府试的资格。

所以,开启心房点燃心火,是读书人真正走上修行路的标志。

张易并不清楚,毕竟这具身子的主人死去之时,都还没有成就童生,对读书修行其中的隐晦之事,并不清楚。

若是像文院院君这等人物在他身边,定然会震惊的大叫出来,这比张易天降童生还来得可怕。如果张易能够在三日后的县试前点燃心火,则是十足的天降秀才,比天降童生更难得十倍。

就算是整个大周皇朝数百国家,也有十余年没有出现过天降秀才了。

……

“地四乙九,请出来一下。”

一名考官的声音传了进来,张易连忙站了起来,打开房门。

这名中年考官站在门口,脸上带着微笑的表情。张易淡淡一笑,“先生,找学生有何事?”

“院君大人吩咐在下,请张易贤弟与我同去。”

张易一愣,院君地位崇高,为何要见自己?不过想来不是坏事。

考官最低都是举人文位,张易见这名考官称呼自己为贤弟,说明自己的身份跟此人相差不远。难道一个天降童生,都能跟一般举人的地位相提并论?恐怕这跟院君邀请自己脱不开关系。

“理当如此,请兄台带路。”张易侧身,顺水推舟的将这名考官称为兄长。这人已经称呼自己为贤弟,若是自己再称呼他为先生,恐怕两人的脸上都不太好看了。

“稍等,我需要将贤弟的文章取走,一并呈给院君大人。”

“好。”

张易跟着这名叫陈亮的举人考官进入书库,一举一动都合乎情理,他知道自己在拜书山之时已经让院君有些不快了,自己猜测他是看重自己才邀请自己前来,不过还是谨慎言行,唯恐引起他的反感。

“竟然是你?”

院君看见张易,脱口而出了这四个字。

那名叫陈亮的考官见到院君这种神色,顿时为身旁的张易担心起来。

张易猜得不错,院君的确记得他。数千人祭拜书山,唯有张易一人独身而立,院君贡士修为,过目不忘,自然将他记得清清楚楚。

张易长身而立,抱拳行礼,脸上带着宠辱不惊的神色,淡然道:“学生张易,见过院君先生。”

“哦,为何不叫我大人?”院君瞪着眼珠问道。

张易笑着道:“学生并非文院之人,跟先生都是读书人,称呼先生为大人,实为不妥。”

院君抚须而笑,道:“妙哉妙哉!”



PS:新书成绩颇好,谢谢大家……请大家多多投票收藏加打赏!

第五章步履蹒跚的案首大人

“妙哉妙哉!”

院君放下抚须的手,没有再度计较张易的行为,招手让考官呈上张易的考卷。

陈亮躬身递上考卷,院君挥手让他退下,他连忙转身走出书库,走出书库之时,还向张易隐晦的做了一个眼神,表示担心。

张易笑着回礼,示意他不用担心。

“大夏五帝,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此句平淡,但很写实,算是不错。”

院君接过考卷,开始阅读考卷,看到第一句,直接开口点评。他不避讳张易,张易倒觉得他心襟宽阔,对他有些另眼相看了。

“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

“这句好,简而有力的说出了五帝的事迹,非常不错。”

院君拍桌称赞,果然如张易所想,是个真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