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华夏文圣 >

第114部分

重生之华夏文圣-第114部分

小说: 重生之华夏文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想想看,这诗句影响力再大,这个时代哪里比得上一部家喻户晓影视剧推广力度呢,毕竟电视剧是可以把景点直接在电视上播出来的……难道会比我光题诗效果要差吗?”

    郭淮听到这个胆大包天的想法,也是目瞪口呆,我的天,这苏老师不仅仅是要帮他啊,更是要为了他拍一个电视剧来提升他们镇的旅游产业,这可比提几句诗花的心思要多千倍,万倍了。

    只是……苏怀要拍电视剧……这效果如何?郭维心里一点谱都没有。

    不过……仔细想想溪湖废旧公园,原本就是废弃工程,要重新翻修,绝对是一笔政绩,他反正也是穷途末路了,不如试一试,也未可知。

    纪巧巧在旁听着心中暗惊,她这小苏哥哥也太实诚了,为了帮自己的这个学生,竟然冒这么大风险要拍摄一部电视剧,而且竟然是古装题材吗?

    钱呢?他哪里来的资金呢?

    “你不用急着答应。”苏怀平静道:“等我回去让巧巧写出剧本来,您与镇里其他领导沟通一下可行性,再做决定吧,资金方面我会想办法。”

    “老师您真是我的再生父母!!我郭维下辈子一定做牛做马为您效力,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这事要是我办不下来了,我郭维就不活了,我现在就去找人~!”

    郭维没想到他这个新老师竟然会这么全心全意帮他,也是感动不已,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成。

    “等等,你先别急。”苏怀招呼他回来道:

    “我还没说完,你把其他人喊进来吧,我有话要说。”说着就对郭维耳边轻声说了他要做什么。

    郭维听着越发惊讶,连连道:“苏老师,这么说不好吧……搞得咱们苏门太现实了。”

    “人都是现实的。”苏怀笑着拍了拍郭维的肩膀:“你去办吧,你现在是我的正式门生了。”

    郭维大喜,出门去召集那一群苏门学生。

    趁着郭维喊人的时候,纪巧巧就跳到了苏怀前面,瞪大水灵的眼睛,新奇地望着苏怀:

    “小苏哥哥,你要拍古装电视剧啊?怎么没跟我说过?可你要我写本子,我可写不出来啊,我只擅长时装剧。”

    这写电视剧本,可不那么简单,如果苏怀只是用一个民间故事口述给她,让她改编几十集电视剧,那无疑是天方夜谭。

    苏怀却是道:“放心吧,主要剧本我已经画好了一些,你帮我搞搞一些剧本细节就好了,你不是知名的剧才子吗?”

    “你画的剧本?”纪巧巧俏目连眨,越发觉得不可思议的样子,这苏怀之前的诗,和那些史料,恐怕都是他老爹台长留下来的资料。

    可剧本……这剧本是哪里来的?还是画出来的?

    纪巧巧此刻也有些糊涂了,难道苏怀因为获得泰山诗会冠军就目空一切了,希望自己能搞创新了?连连摇头道:

    “不可能,不可能……就算有本子,我们拍不好古代剧的,曰本的大河剧,朝鲜的历史剧,可都不单单只是故事精彩而已……”

    与现代剧不同,在这个时空里,古装剧可不是哪个国家都拍得好的,里面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

    除开新欧洲,日朝三大文化强国之外,各个国家的历史文献淹没了太多,那些上古时的风俗传统,器具,人文,都已经失传。

    那不是一个细节失落,而是一个体系,文化……整个道统的失传。

    所以除了三大文化强国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拍摄过古装剧,华夏也不例外。

    如果华夏要第一次拍摄古装剧的剧组,就需要历史,建筑,服饰,道具……音乐……起码需要一叠专家,来考证创造出这些东西。

    可华夏历史都失传了,谁又能搞得出这些东西来?

    “曰本朝鲜……?”苏怀听着不由嗤之以鼻:“他们那算什么文化背景,山野村夫的玩意而已。”

    纪巧巧听着心里都深吸了一口气,这话……也只有你苏圣人敢说了。

    不过就算你是曲圣,诗圣,这拍电视剧又是一门学问了,可没你说的那么简单。

    苏怀突然想起什么道:“小狐狸,如果这本子说是我写的,只怕别人不信,就当我是联合写作吧,省得我要去说服那些骂是我外行的人呢,你有意见吗?”

    “小苏哥哥事,就是我的事,我怎么会有意见呢?”纪巧巧俏生生地捂住嘴,噗哧一声,说不尽的娇媚可人:

    “这老前辈带新人,都是用这种方式,小苏哥哥,这可是要委屈你这苏圣人当我的晚辈了。”

    “唔……”苏怀无语对苍天,你丫根本没明白,不是我要沾你的光啊,我是给你机会跟我一起创造华夏古装电视史啊。

    此刻,并没有人意识到,这两位年轻才俊,正从这天开始,不仅仅白手开创华夏古装剧的先河,更是把上古华夏辉煌璀璨文化体系慢慢重现于这个世界……

    这时,郭维已经带着十几名苏门学生进来了,众人都神色各异,都对于这么新老师感到陌生而忐忑。

    苏怀等人都到齐,对郭维点了点头,郭维就扬声道:

    “我知道,大家对于今天突然加入苏老师的门下,虽然有人真心仰慕苏老师的才学,但大部分人心中有疑惑,也有不服~

    很多人只是想利用苏老师的名声,为你们各自工作做点有利的事情,也有些人是想为了自己前途,加入这个一个利益团体,这苏老师都是知道的。“

    众人听着心中都是一慌同时,郭维继续道:

    “可你们放心,苏老师对于苏门学子,一定会特别照顾,奖励制度分为三种。”

    “奖励制度?”

    “三类门生?”

    凝神听郭维说话的年轻干部们都迷惑了。

    这种文化团体直接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是老师一般精神领袖,怎么会直接把利益放在台面上说的?

    不过说到奖励,苏怀的诗可是价值千金,能得到他送诗,或者教诗,那可是人人梦寐已久的事情。

    各个都仰着脖子,等郭维进一步的说明。

第二百二十九章 苏门门规

    郭维略做等待,待众人的注意力集中过来,才继续开口道:

    “只要你们成为正式门生,也就是入门的丙级门生,苏老师每年都会亲自出席一次你的重要宴会,为你念祝词。

    而成为乙级门生的,可以在苏老师身边跟随学诗学字,并每年应你的要求提诗一首。

    最后,要是你成为甲级门生的,苏老师将亲自担任顾问,来帮助指导你的工作。”

    说着郭维就提高音量道:“打个比方,比如我现在镇开发旅游工作出现了瓶颈,如果我是乙级学生,就可以邀请苏老师来我的景区提诗,参加一些商业活动,提升景区的名声,增加我的工作业绩~!“

    郭维说到这里,突然提高语调,自豪地道:

    ”但是,现在我已经是苏门第一个甲级门生了,所以苏老师决定帮助我这个学生,直接亲自招商,并出资在我的景区拍摄一部电视剧,创立为一个崭新的景区拉动我镇的旅游!”

    这话一说,众人都一阵惊呼,苏怀这终极奖励政策,是非常惊人的,首先是他动用了电视台的资源,其次是他要招商引资。

    这证明了两个重要的事情!

    第一,苏老师不单单有名有才华,更有关系,有媒体资源。

    第二,苏老师有资本运作的能力。

    这对于他们这种小干部,绝对是贵人中的贵人。

    很多动心的门生,都舔着嘴唇问起来了:

    “敢问苏老师,这门生的评级是怎么提升的呢?“

    郭维朗声解释:“想提升为甲,乙两级,由苏老师来观察门生的品行与天赋,这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升级为正式丙级门生很简单,那就是考试~”

    “考试?”这下子众人都有些凌乱了。

    考什么,考诗词?还是考政论?

    很多不擅长诗词文章的门生门都有些慌了,好容易加入小团体了,让他们考试……他们怎么考……

    “都安静,别急,听我说完。”郭维一压手,让众人安静后才道:

    “我们苏门考试不是别的,而是考咱们苏门的门规苏语,只要你们写下来,背熟,能解释其中的意思,通过甲级门生的面试,那就可以正式入苏门了。”

    纪巧巧听着这话,也是暗自讶异,这苏怀明明是今天才知道,有人要给他拜师的,哪里去搞什么门规呢?

    难不成现场瞎编?

    苏怀这时候才站起来,微笑道:“大家愿意记就记,不愿意记也可以继续留在我门下,不升级为正式门生,也不影响你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众人都互相看了看,心想不就是背些条条款款,我们都是团员,背团规不知道背了多少遍了,多背一种规矩也没什么,想着有苏怀这种贵人当靠山,总是有些好处的,都朗声道:

    “愿听老师教诲。”

    “以后我们会以苏门门规严格约束自己。”

    “老师尽管说就是,我们一定谨记。”

    苏怀知道这些门生并非真心,但是也不以为意,一个组织,要有凝聚力,必须要有两种东西。

    第一是利益,你要先让大家看到加入的好处,大家才愿意集合在一起。

    而第二比第一更重要,那就是精神信仰,有利益能团结众人,但是一旦利益瓜分遇到危机,就会产生分裂,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信仰才是一个组织凝聚力最大保障。

    这也就是人们说的“主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邓主席理论,八耻八荣,都是为了凝聚一种信仰。

    而他现在,就要确立“苏门”的信仰“苏语”

    郭维赶紧拿出纸笔,分发下去,让众人端坐等苏老师念出门规,念一条写一条。

    苏怀悠悠念道:“人问‘以德报怨,何如?’我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台下的众人都是听着一愣,有人面露惊讶,举手问道:“老师,这第一句‘以德抱怨’朝鲜儒家的训诫啊?这后面两句我却没听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倒是新奇~”

    这个时空里,朝鲜方面得到了一百五十七句的《论语》与《孟子》残句,剔除孔孟和相关华夏人物之后编绘为《高丽国经》,奉为儒家经典,以儒学为国学,人人奉为礼仪之邦,却往往只有半句,没头没尾,是把儒家歪曲成腐朽顽固的流派。

    比如这“以德抱怨”就是典型的朝鲜《高丽国经》的论调。

    苏怀淡淡地道:“谁说这儒家是朝鲜的,朝鲜儒家根本是狗屁不通,这是华夏祖训,回去好好领悟,对你们自有好处。”

    以德抱怨个头!别人打我,我就打回去的‘以直抱怨’,才是咱们儒家的风格!

    苏怀虽然是中文硕士,但是并没有完全领悟《论语》,要他当老师来教学生,是非常勉强的。

    但有一点是确信的,这《论语》是圣人之道,当中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么多,当作他苏子的教门生的信条,总不会有错吧。

    他苏怀想自己开山立派,可不能误人子弟,别的他不懂,这论语华夏奉行了几千年,培育了那么多华夏人才,总不至于把人教坏吧。

    北宋名相赵普说“半本论语治天下”,他这一本论语加孟子都教出去了,总有人能从中学到一些吧。

    苏怀没有能力把所有儒家的精神,在全华夏推广下去,但是要塑造一批有理想的政治人才,还是能起到点作用的。

    苏怀念一句,众人写一句,当中不懂的字苏怀逐一解释,一下午的时间,就恍然过去,可时间还是不够,众人也只能约定下次由郭维当代表来抄录下半,先把这半本叫做“苏语”门规的印刷成册,各自去复习

    郭维原本是懵懵懂懂,可听了苏怀解释几遍,竟然有种为人处事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本心中那些纠结疑惑,竟然在这短短对话句子中,都有解答,心里也觉得神奇无比。

    没想到啊,他这小老师真是学究天人啊……不单单是诗才无双,就连哲学都有这么高的研究成果。

    不过郭维还是思索一会儿,忍不住问道:“老师,咱们这《苏语》与朝鲜的《高丽国经》有些类似,华夏国内很多人批判这《高丽国经》是封建思维,忠孝义都是奴才思想……我怕我那些同学有些会不认同。“

    苏怀要给自己这位首席门生传道解惑,也是耐心解释道:

    “任何主义与理论,最终是都是人来解读的,咱们的苏语中是一个体系,并非单纯讲为子,为下属的忠孝义,还有为君,为父,为上级的标准。

    比如何谓人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