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种田之童养媳 >

第15部分

穿越种田之童养媳-第15部分

小说: 穿越种田之童养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十三抱着新嫁衣笑得像朵花一样,一双手不停的抚摸上面栩栩如生的花卉和鸳鸯,扭头问道:“娘,你怎么绣得那么好?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嫁衣。”

    柳四娘也抚着上面的花纹,神色非常伤感,“娘以前是绣坊的绣娘……”柳四娘说到这里就打住了,似乎不愿回忆起过去那些伤心的事情,转而摸着杨十三的头,说:“你才多大点儿,哪见过真的好东西?比娘绣得好的人多了去了。你以后就知道了。”

    杨十三重重的点头,没多问柳四娘,继续抱着那件红嫁衣。杨初月很想挖掘柳四娘的过去,但从刚才的情形看,柳四娘并不愿多说。

    杨初月这才注意到柳四娘说话一直秀秀气气的,就算脸红和人吵架也是如此,这让她想起了上辈子上大学时那位苏州的美女同学,她说话也是柳四娘这般。但她们还是有些区别,大概是年代不同了,柳四娘的话里满含屈辱,谦恭,顺从和认命,不知柳四娘到底是不是苏州的人。

    她来这里那么久了,也没听过大胤朝有苏州这个地方。也许柳四娘已经不想着回家了,杨初月也不想让柳四娘走,否则这个家就不是真的家了。

    杨老三嫁女,没有多余的钱办酒席,他只请了杨老爹夫妇,杨大一家和杨老二一家。出了上次的事后,杨老爹夫妇也无心来,杨大一家更没脸来吃杨十三的喜酒,至于杨老二一家推脱家里忙不来,所以不来了。

    杨十三出嫁那天只有杨老三一家子,不过人多不好吃饭,所以那天柳四娘做的饭让一家子吃了个够。吃过饭后,一家人都去送杨十三。

    邹家在大丘陵外的小丘陵地区,这一去也有三十多里路。邹家那边的喜事办得热闹,乡里乡亲的都来喝喜酒。邹家二老和蔼可亲,对杨老三一家甚是亲热。

    几个孩子见到有肉吃,在喜宴开始的时候都狼吞虎咽的,连杨初月吃起来也形象全无,好久没有这样大口吃肉了。杨兴年也很久没吃饭肥腻的猪肉,尽管很想学着弟弟妹妹们的吃相,但他还是忍住了,吃得相当客气。

    晚饭吃得早,一般乡下办喜宴都会把吃晚饭的时候提前,方便住得远一些的亲戚回家。邹家客套的说要留亲家歇一晚,杨老三笑着推辞说他们留下不好,反正路不远,不多会儿就走回去了。

    杨十三嫁了,现在也不用担心被换婚的事,一家上下都思忖着怎样把日子过好。过年了,杨老三把家里那头猪卖了,得了二两银子,另还有一百来个鸡蛋,一共卖了一百零五文钱。拿了其中的一两银子拿去还债了,那一百文钱拿去买了些颜色稍白的面粉和两斤肥肉回去,说过年那天包饺子吃。因为杨十三出嫁的时候没什么好东西,夫妻两人用剩下的一两银子买了好些东西提到邹家去。

    那日来赶集的杨老三、柳四娘、杨兴年和杨初月,只听到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什么邱家。杨初月在买东西的时候仔细问了卖布的大娘,听到了一个超级大新闻:镇上来了一个超级有钱的贵夫人。

 第21章 镇上八卦事



    她带了大量的银子来,买下了镇里最大最好的一座宅子,她还买下了镇上最好的五十亩水田,把其中的四十五亩租给佃户种,剩下的五亩让府上的下人种。

    听说那位夫人带了一双容貌无双的儿女来,还带了好几个婆子家丁,其中有两个家丁会武,还是高手。至于为什么知道其中两个是高手,是因为有人想去那家里偷东西,结果刚翻上墙壁就被打出来了,听说那个小偷还被打得半死,后来有好些人到那位夫人的府上闹事,结果都被府上那两个武功高强的家丁打了出来。

    那家还放出话来,说要再有人敢来闹事偷东西,就别怪他们不客气,见官后也别想有好日子过,夫人上头可是有人的。后来丰莱镇上的人都知道那位夫人是为官家贵妇,带着一双儿女来镇上小住散心,从此再也没人敢到那家府上闹事。

    不过杨初月不相信,官家夫人哪会到这穷乡僻壤里来散心?京城天子脚下,谁会想着到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来?杨初月想,那位贵妇的脑袋不是被门夹就是家里出了事躲到乡下来避难了。这里山多水不多,风光也不见得有多好,来这里散心,她一百个不相信。

    有钱有势的高门府邸不是她这穷人家的女娃儿可以了解的,她还是帮着家里提东西回去。柳四娘带着杨初月去镇上富户区去捡破布头和烂衣服,拿回去洗了还能做一件新衣裳。现在杨初月兄弟姐妹四个身上穿的终于不再是烂布巾,虽然现在穿的衣裳上满是补丁,但好过衣不蔽体好。而且柳四娘的活计也拿得出手,经过她的缝补修剪后,衣裳上的补丁也不那么难看了。

    自从上次柳四娘给杨十三做了一套嫁衣后,她似乎对自己的手艺突然来了兴致,开始接绣坊里的活计,例如绣个手帕,帮忙绣一些花样什么的。

    去了绣坊交了几次手帕和花样,绣坊的老板对柳四娘颇为赏识,就想请她留在绣坊里做活,每个月给她一百个铜板的工钱。但杨老三一口拒绝了,他还是怕自己的媳妇跑了,得自己看着才安心。为此绣坊的老板只得作罢,只让柳四娘帮着绣些手帕。

    现在过年了,柳四娘做的手帕也换回了一些钱,可以买上一些好吃的回家给四个孩子解解馋。过年的时候,家里包了白菜猪肉饺子,杨初月拿着鱼竿在河里调了三只半斤多的鱼,过年家里也吃上了鱼。

    除夕那夜,全家人一起守岁,在午夜的时候,一家子还奢侈了一回,放了鞭炮。晚上,杨初月睡在木板床上想,也许明天会更好。

    杨初月上辈子常听外婆讲,技多不压身,多学一门手艺多一条活路。这句话同样适合这个历史上没有的大胤朝,杨初月知道柳四娘从前是绣娘后,就想跟她学刺绣儿。

    从前看穿越小说的时候,看到那些穿越女也常学刺绣,一件上好的绣品还能卖钱,以后可以用这个法子挣钱。而且柳四娘在镇上的红绸绣坊交了几次绣品后换回了一些钱,更坚定了跟着柳四娘学刺绣的决心。但家里没有学习工具,杨初月也犯难。

    柳四娘很高兴杨初月愿意跟着她学,但也有些无奈,家里没有多余的针线和布头拿来给她实践用,只先教她一些刺绣方面的理论知识。柳四娘讲得十分专业,杨初月记得很认真,恨不得把上辈子做笔记的习惯用到这上面。不过家里没笔,杨初月不能做笔记把听到的理论背下来,只得一遍又一遍的记。

    柳四娘把家里的一些碎布集中到一起,再拿了一些针线,先教杨初月一些最简单的针法,杨初月本着为以后多一条出路着想,所以学得非常认真。

    又到春耕时节,杨初月也没多的时间跟着柳四娘学刺绣,家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她已经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儿包揽了。

    家里地多,杨老三和柳四娘夫妇忙着地里的活儿,杨兴年得挖田除草,杨十九和杨宝弟也跟着去地里做活了。刚把稻子种到地里,杨老三家里来了一个穿着上等布衣的中年女人,一个看着像算命先生的老头儿,还有一个穿着麻布衣裳的乡下村妇。

    那村妇说:“到了到了,就是这里了。”

    那个穿着打扮颇为考究的中年妇女打量了一下这座房子,这房子比起京城乞丐住的破庙还烂,四面漏风不说,简直就是要倒塌的那种类型,看来这家确实够穷,不过收拾得还算干净。

    中年妇人打量了房子过后,又看到不远处晾在太阳底下的衣裳,没有一件是没有补丁的,而且那些衣裳上的布料很杂,像是各种不同的碎布连着缝成的,衣裳上的补丁一个重着一个。

    她和她家夫人经过多方打听,才打听到这家人。那名带路的中年村妇说:“大姐,就是这家里,这是桐安村最穷的一家人了。他家小女儿出生那年,家里没吃的,就把刚出生不到三天的闺女抱给别人养了。后来当家的腿残了,家里又要添娃儿了,日子过不下去,还把女儿卖了。他大哥一家欺负他家穷,逼着他把大闺女拿去换大儿媳妇了。他家的娃儿多,几乎都吃不饱饭。”

    中年妇女看着这个破败不堪的家,心里想着,这家人确实够穷的。也不知这家的孩子怎样?但无论怎样,都是这家的闺女有福气。

    套在猪圈里的两条大黑狗家闻到陌生的气味,扯着链子不停的吠叫。中年妇人下了一跳,带路的村妇忙挡在她面前,从房檐下的柴堆里捡了一根干柴棍儿对着两条狗要喝:“再叫,再叫就把你杀了吃肉!”不过两只大黑狗依旧不停的狂叫。

    杨初月正在家里做午饭,木耳炒蘑菇,七个野韭菜馅儿的粗面包子和红苕稀饭。听到敲门的声音,杨初月正在蒸包子,心想门开着,家里的人回来怎会敲门?还有,那两条大狗怎会这样狂叫不止?

    杨初月狐疑的走出去看,就看到一个中年穿着打扮得体的婆子、一个清瘦的头发花白的老头和一个一脸谄媚的村妇。杨初月把两条大狗喝住后,对三个陌生人说道:“你们找谁?”

    中年妇女上下打量了杨初月一眼,只见眼前的姑娘个子很高,兴许是多年吃不饱吃不好的关系,身子瘦瘦的没多少肉,皮肤也黑黑的,脸上的一双眼睛大得出奇,不过看起来干净朴实,没狡诈算计的不好神色。她身上的衣裳虽然全是补丁,但一身看起来干干净净的。至于模样长得还不算差,能看得过去,有头有脸的人见了不会嫌她丑。她见到陌生人也不害怕畏缩,很大方很坦然。把杨初月上上下下的看了个仔细,才问道:“这里是杨老三家吧。”

    杨初月回答:“是,我爹出去干活儿了还没回来,你找他有啥事?”

    中年妇人说:“说来事件好事,你先去把你爹叫回来可行?我有事找他商量。”

    杨初月奇怪的看着中年妇人,心想她不像穷人,而且看她的衣着打扮,更不想是小偷小摸之人,刚才她说话的口气不像是征询意见,更像是在不容拒绝的命令。这夫人说话的口音和桐安村的完全不同,杨初月猜不出她的来头,只得老实的去请杨老三回来。

    杨老三一听有三个陌生人到了自己家,忙问杨初月是怎么回事,杨初月说她也不知道。杨初月一开始怀疑是柳四娘的娘家人找来了,但听口音也不像,倒有些像她上辈子听到过的西安那边的口音。

    杨老三不解的回到家,看到一个端庄的妇人在他家门前徘徊,走过去问道:“我就是杨老三,你是哪个?我好像不认识你,你找我有啥事?”

    中年妇人客气而疏远的说道:“我是丰莱镇邱府伺候夫人的韩启家的,这次来找你是有事要商量。不过说来也是你家姑娘的福气。”韩启家的神色倨傲没有颐指气使的高贵模样,虽然她习惯了命令别人,但还是会让人情不自禁的要服从她。

    杨老三不知道有什么好事找上门,先把这位贵妇请进们坐下再说:“我家里穷,没啥好东西可以招待贵人的,贵人不要嫌弃才好。”杨老三让杨初月用粗碗倒了些开水,请韩启家的和另两位喝。

    韩启家的不看那个粗碗里还有些许烟灰的温开水,说道:“我就直说了吧。咱们邱府是京城的百年世家,但家里出了点儿事,夫人就带着少爷和小姐到乡下来散散心。因为我家少爷现在不小心染上风寒,治了三个月还不见好。夫人就请了这位东方先生来算了一卦,东方先生说我家少爷生在富贵乡里久了,不知贫寒为何物,要让乡下贫家的贫穷之气给少爷冲一冲身上富贵和糜烂之气,这病才能好。东方先生还说了,我家少爷命里得有一位贫苦人家出生的少夫人,年纪最好比少爷小上八岁。于是我家夫人就派人多方打听,就选中了你家的姑娘。现在到你家来找你这个当家的商量商量。”

 第22章 富贵从天降



    韩启家的把话说得很明白,一路跟回来的杨初月大概知道了这位侯府夫人的贴身婢女来做什么了。原来邱家的少爷得了重病,到乡下来找一个命硬的贫家女去冲喜。

    杨老三还是有些不明白,问道:“啥子用贫家的贫苦之气冲散你家少爷身上的富贵糜烂之气?难道要让我家卖闺女?”想起当年卖掉的杨小雨,杨老三立马不同意:“这事不成,我家再穷也不卖闺女。”

    东方先生捋着胡子说道:“此言差矣,不是叫你卖女儿,是把你的女儿嫁到邱家当童养媳。若是将来少爷病好了,发达了,你家闺女就是邱家的少夫人了。”

    一旁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村妇说:“杨老三,这可是求也求不来的好事啊!你不晓得,这位邱夫人就是丰莱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