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悍戚 >

第111部分

悍戚-第111部分

小说: 悍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闯画出独轮车的图形后,又画了一辆两轮车。
不过,与这个时代普遍的两轮车不同,他在两个轮子之间,增加了一个螺旋杠。也就是在轮轴增添了一个螺旋形状的纹路,可以把轮轴固定在车轮上,这样可以避免车轮脱离车轴。
这种小东西的出现,想必不会引起太大的变动。
可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刘闯把图纸画好后,便收起来,放在一个竹筒当中。
哪怕不能引起诸葛亮的兴趣,也可以自己使用。这种灵感不是说来就能来,必须要随时记录。
从峥嵘谷到东武,路程并不算远。
刘闯等人走的也不算太快,在第三天凌晨时分,抵达东武县城。
许褚和步骘,已经在东武县城外等候多时,见刘闯到达,连忙上前行礼……
“仲康,子山,一切可还顺利?”
许褚笑道:“公子怎说得话,小小东武县城,某欲取之,易如反掌。
不过,得子山之谋,我不但拿下了东武。连带着将诸县夺取,而今公子手中,已握有两县。”
“啊?”
刘闯闻听,顿时吃惊不小。
他扭头向步骘看去,却见步骘微微一笑,点头承认。
诸县,位于东武县城西,不足六十里。
潍水自萁屋山出,北入莱州湾。由潍水一路向东北走。诸县和东武,就在这条河水旁边……
“我们在来的路上,便已经想好对策。
我率一支人马,佯攻诸县,而后仲康率部埋伏在东武城外。待东武城派出援兵救援诸县的时候。仲康顺势攻陷东武。而我则命人在潍水河畔伏击,将东武援兵击溃之后,诸县不战自降。”
步骘,说的是轻描淡写。
一旁诸葛亮,也不禁暗自点头。
诸县不大,其规模甚至比琅琊县还小,人口甚至不足两万。
其兵备废弛。完全是依靠东武县城保护。若东武县城的援兵被击溃,则诸县便无力再抵挡。
关键是,许褚只带了一千兵马。
凭这一千兵马,连取两县……看起来。这位刘公子手下人才济济,包括这步骘,也非等闲。
他已经相信了刘闯的身世,因为麋缳曾在不经意间。拿出刘闯的族谱,以及刘陶留下来的一些奏疏草本。有这些东西。足以证明刘闯那中陵侯之子的身份不是冒名顶替。这也使得诸葛亮对刘闯的态度,在不经意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琅琊诸葛氏,怎比得皇亲国戚荣耀?
+++++++++++++++++++++++++++++++++++++++++++++++++是夜,东武县衙,灯火通明。
步骘在夺取了东武县城的当天,便下令出榜安民,稳定民心。
算起来,东武县城也有许多年没有遭遇过兵祸。故而乍闻东武被流寇占领之后,百姓们也非常紧张。不过,他们旋即便得到消息,占领东武县城的人并非流寇,而是正经的皇亲国戚。
这也让东武县城的百姓,安心许多。
“攻取东武,可曾遭遇抵抗?”
许褚连忙道:“东武兵马并未抵抗太甚,不过在攻占县衙的时候,倒是遇到了一些麻烦。”
“哦?”
“没想到,这小小东武县城里,也是藏龙卧虎。
我在攻打县衙的时候,遇到东武兵曹阻拦……说来惭愧,那厮是个残废,居然能抵挡了五个回合我才把他拿下。我见他身手不俗,也就不忍杀害,如今把他关在大牢中,等候公子发落。”
能抵挡许褚五个回合,而且还是个残废?
刘闯不禁暗自称奇,这至少也是个养气级别的高手。
不过,没等他来得及询问具体情况,步骘便又道:“另外,公刘在萁屋山遇到了一些麻烦。”
“什么麻烦?”
“萁屋山正西,有一山名为公来山。
山中更有一伙山贼,号公来大盗,极为凶残。萁屋山山贼,似与公来大盗有些往来。故而公刘平定了萁屋山之后,公来山山贼便出兵前来报仇,据说足足有三千兵马。公刘派人送信,有意和这伙公来山贼一战,顺便演练战阵之法……他派人前来送信,请求公子能批准。”
史涣,要野战?
刘闯想了想,问道:“那子山怎么看?”
“公刘所部,正需战阵搏杀……向那公来大盗,也不过一帮乌合之众,定非公刘之敌。
我倒是以为,此公子练兵的最佳时机。若能够经此一战,公刘所部与仲康所部也就相差不大。”
“那就是说,同意?”
步骘点点头,意思是同意史涣这一战。
“孔明,你怎么看?”
诸葛亮就坐在东武县县衙的大堂上,捧着刘闯所绘的手稿,正看得津津有味。
听到刘闯突然喊他的名字,诸葛亮抬起头。
他虽然在看图纸,不过也听了方才刘闯等人的谈话。只不过,诸葛亮没想到刘闯会突然问他的意见,一时间就愣住了。
太史慈、许褚、徐盛、吕岱和步骘,五个人,十道目光一下子集中在诸葛亮身上。
他顿时紧张起来,犹豫片刻后,轻声道:“单足行进,总比不得两条腿走路来的文档。
这位许将军固然勇猛,他麾下儿郎也很凶悍。但公子将来入北海,恐怕会战事不断。总不成都让许将军出手……步先生说的没错,既然有这么一个机会,那干脆就把另一只脚练好。”
除了刚开始有些紧张,诸葛亮后来倒很快平静下来。
虽然脸上还带着几分稚嫩,但是那侃侃而谈的气度,就算是步骘和吕岱,也不禁是啧啧称奇。
“既然如此,传令公刘,让他给我全歼公来大盗。”
“喏!”
“另外,我等既然已经攻占东武,何时向黔陬和琅琊动手?”
“这个……最好不要太急。”
步骘沉吟片刻,轻声道:“我们虽然已经拿下东武,但尚未完全掌控。
而且公刘兵马尚未返回,冒然出击,只怕会造成兵力分散。同时,我以为还是先观察一下,看看北海方面的反应,而后再做计较。夺取北海,非旦夕可成,公子不必太过于心急。”
刘闯想想,似乎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他手中一共四营兵马,辎重营的战斗力基本上不必去考虑,而太史慈的丹阳铁骑,也要谨慎使用。剩下就是许褚和史涣两人的兵马。史涣在郓亭练兵,单凭许褚一营兵马,似乎的确是有些不足。此外,诸县也要派人守卫……同样也需要兵马。所以,在史涣所部没有回转之前,刘闯也认为,不适合分散兵力。
“既然如此,那就暂缓黔陬与琅琊用兵。
子山,你认为,派谁镇守诸县为好?总不成空在那里。”
步骘沉吟片刻道:“诸县倒是不必有太多兵马,只需一营驻守足矣。
今文向掌辎重营,不可轻动;所以我推荐萧凌萧子升,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让萧凌镇守诸县?
嗯,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刘闯笑道:“却不知子义可否割爱?”
太史慈大笑道:“独挡一面,此子升所愿,某怎会阻挠他立功?”
“既然如此,便让子升出镇诸县!”刘闯说完,站起身来。他突然向许褚看去,“老虎哥,你俘虏的那人,叫什么名字?”

第八十八章 诸县之战(二)

刘闯也只是随口一问。
毕竟,能够和许褚战五个回合才落败,足以说明此人的武艺不俗。
如果有人要问刘闯他现在最需要什么?
刘闯的回答一定会非常简单:“人才!”
是啊,人才。
人都说三国时代,人才辈出。
可是能够为他所用的人才,却屈指可数。
之前他还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甚至觉得,他手底下的人才已经不少。是啊,太史慈,许褚,管亥,徐盛……这些人哪个不是在三国时代鼎鼎有名?可真到用的时候,他就发现,手底下可用的人其实不多。没错,太史慈他们都很厉害,但你总不成总让这些人,去冲锋陷阵。
这就等于是让一个团长,跑去做班长的活儿。…
也就是说,刘闯现在很缺人,缺少那种在基层或者是在中层做事的人!
就比如刚才委派诸县防务,满打满算,手里似乎也只有萧凌和徐盛可用。将来若夺取了黔陬和琅琊,甚至进而攻占北海、东莱……那么多地盘,那么多事务,难不成都要事必亲躬?
特别是当刘闯看到诸葛亮的时候,更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后世人说诸葛亮失败在哪里?
不就是他事无巨细,事必亲躬的缺点吗?
顶级武将?就目前而言,刘闯已不需要……或者说,他也找不来。他需要那种能够独当一面的中层将领。此前,他在彭城俘虏了一个魏越,可惜这家伙死脑筋。宁可为俘虏。也不愿意为刘闯效力。
若不是这样。他又怎会让萧凌前往诸县?
萧凌武艺高强,枪马纯熟,而且跟着太史慈这段时间,也学了不少东西。
可他毕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让他驻守诸县,也是瘸子里挑将军,不得已而为之的决定。如果魏越肯投降的话,那么刘闯会毫不犹豫让他镇守诸县。至少从目前看。他比萧凌靠谱。
“那厮复姓武安,单名一个国字。
他右手好像受过重伤,以至于使不出气力。但是单凭左手,他就能抵挡我五个回合……若他双手完好,至少能敌我二十个回合。实在是可惜了!不过虽然如此,这厮倒也的确是好汉。”
复姓武安,单名国。
刘闯闻听顿时一怔,那不就是武安国吗?
对这个名字,刘闯可是一点都不陌生。
武安国……三国演义当中,虎牢关前吕布挑战。各路诸侯出面迎敌。
书中记载:张扬军马阵中手下将穆顺,出马挺枪去迎。被吕布手起一戟,刺穆顺与马下……北海太守孔融部下一将出曰:吾受文举恩已十年,何不以死报知?“融视之,乃门下勇士武安国也,使铁锤,重五十斤。安国飞马而出,吕布挥戟相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
毫无疑问,三国演义中的武安国,姓武名安国。
三英战吕布的事情似乎并没有出现,孔融手下也没有武安国这么一个人物。
许褚所说的武安国,是复姓武安,单名一个国字。从这一点来看,两者之间,好像没有关系。
武安是复姓,若追溯其祖,可至白起。
秦将白起因功受封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
中国人常说‘姓氏’,实则在先秦时期,姓氏相分,并非一体。直到有汉以来,姓氏才逐渐成为一个意思。
武安国,莫非是白起后人?
可他的手是怎么受伤?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武安国,境遇如此相似?
刘闯顿时来了兴趣,疑惑问道:“老虎哥怎知他是好汉?”
许褚一笑,“我听人说,此人本有机会逃离,可是因东武县令不肯弃城,故而留在县衙,欲与那东武令一同赴死。此等忠义人物,若不是好汉,这天下间,又有几个人,能称之为好汉?”
东武令?有奸情!
刘闯立刻反应过来,这武安国和东武令之间,必有干系。
“那东武令,可还活着?”
“呵呵,我见此人忠义,便不想大开杀戒。
而今东武令极其家眷,被我看押在驿馆之中,并未加害。孟彦,莫不是对这武安国感兴趣?”
“武安,乃秦将白起之后,想来此人也有些故事。
我倒是突然有些兴趣,不禁是武安国,还有那个东武令!老虎哥,可否陪我一同前去探望?”
“哪个?”
“自然是东武令!”刘闯说完,又问道:“东武令叫什么名字?”
“黄珍!”
这个名字,可是真的很陌生,刘闯从未听说过。
步骘忙道:“此人为东莱郡长广县人,不过具体情况却不太清楚。
只知道这个人官声不错,任东武令以来,颇有赞誉,本地百姓对他也非常敬重。”
“原来如此!”
刘闯闻听,点点头,便要出去。
可走了两步,他突然又停下脚步,回身向太史慈看去。
太史慈愕然道:“公子莫要看我,我祖籍黄县,并非长广人氏。少年时虽做过郡奏曹史,那已经是很多年以前。况且我十年前离家避难辽东,对东莱郡的人物,知者甚少,故而未曾听闻。”
刘闯大笑,“子义莫解释,我想你也可能不知此人。
不过,既然你是东莱人,他也是东莱人,而且他如今为阶下囚,若见到同乡,必感亲切……子山也说了,他是个好官,我无意取他性命。所以,不如你走上一遭,代我劝他归降,如何?”
“这个……”
太史慈想了想,便点头答应。
“此事并不太难,慈愿前往一行。”
许褚道:“公子。那可还要去探望武安国?”
刘闯想了想。突然回身问道:“孔明。你以为呢?”
诸葛亮一怔,疑惑看着刘闯,实在不明白,这个胖乎乎的家伙,为什么总喜欢询问他的主意。
不过,这心里面还是有些欢喜。
说到底,诸葛亮虽遭逢家难,但毕竟不似当初在豫章时那般举目无亲。不得不一个人扛起家中重担。如今,虽然也是孤苦伶仃,可毕竟有刘闯这么一个靠山,暂时不必担心rì后生活。
也正是这个原因,诸葛亮始终还存着些少年习性。
刘闯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他的主意,也使得诸葛亮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他沉吟片刻,便轻声道:“依老虎叔所言,武安国此人很执拗,而且颇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