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地主婆的发家史 >

第119部分

地主婆的发家史-第119部分

小说: 地主婆的发家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皇后站在坤宁宫的门外,遥遥看着皇帝的车辇不见影儿了,才双腿放酸的回到宫室内。有贴身的嬷嬷小声问,

    “娘娘这是何苦……”

    “多嘴!”

    即便是带进宫廷内的老嬷嬷,安皇后也不肯轻易把心事托盘而出。她的心没有刚刚的愉悦了,反而沉淀下来,慢慢的对着镜子梳妆。暗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己虽然比皇帝大六岁,但从来没忘记过,皇帝是自己的夫!普通百姓有阴盛阳衰的,但帝王之家绝无!她不能通过感情控制皇帝,更不能靠一个夫妻名分就要求皇帝为她如何如何。从嫁到宫廷之中,就注定了她只能走一条路——顺着皇帝!以皇帝为天!

    如果皇帝喜欢顾丫头,那情愿现在就收了。新鲜过两三年,就过去了。她有足够的耐心,帮顾静媛把她所有的棱角。所有吸引人的地方慢慢磨平。可如果放她走了,谁知道以后呢?也许皇帝会想到她,然后淡淡一笑。放在脑后;也许念念不忘怒把花瓶的心情,非要得到……什么都说不准。

    就看皇帝自己的抉择吧。

    总之;她绝对不能做任何日后皇帝想起会抱怨的事!

    ……

    冬季的御花园内,除了特别的温室培育的鲜花,其余也都是空空落落的暗绿,不见缤纷色彩。唯独一处梅林。粉的黄的白的梅花开得正好,幽香阵阵,若有微风吹过,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顾静媛站在梅花树下,一身桃红色猩猩毡,边缘是一圈白色的貂毛。顾盼之间,美眸流盼,此情此景。竟然显出人比花俏的意味。

    小皇帝看得一愣,随后更加不喜——比起一个放肆不敬的人,更让人讨厌的就是虚伪!现在的顾静媛,连她最后一点优点都丢掉了!

    气冲冲的走上前,“你要嫁给谁?我竟不知。顾家好家教!允许你自责夫婿了!你到底看上了谁,哼。想让皇后下旨,也要看朕答应不答应。”

    顾静媛平板板的转过头,刚刚那股已经立马消散了,只见她歪着脖子,“你爱答应不答应,反正我已经求了太后娘娘了。”

    “你!你真当朕拿你没办法是了吧?”

    “嗯。”顾静媛理所当然的点点头,“皇帝讨厌我,但你是讲道理的皇帝,总不会因为讨厌一个人,就把人杀了吧?”

    “你……”小皇帝呕血。

    顾静媛转头看枝头上一朵梅花,随手压弯了,将梅花的花瓣拉倒鼻翼边,轻轻嗅了一口,

    “其实我觉得因为愤怒、讨厌而杀人,还算说得过去。最可怕的是,因为好玩、有趣儿杀人。比如,随随便便派一匹马去接一个小女孩,人家来好呢,还是不来好呢?若是来了,死在路上,死的人固然委屈,可是下令的那个人,才是坏到家了吧?无冤无仇、就平白害了一条性命!纵然他能控制舆论,称不是他的作为,可是非黑白,总在人心。谁对谁错,能防得住悠悠众口,防得住史书如刀吗?”

    小皇帝冷冷的讥讽;“没看出来,你也有说大道理的一天。”

    顾静媛呼吸了一下,彷佛放出浊气似的,调皮的眨眨眼,“谁跟你说大道理了?就是告诉皇上一声,虽然您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可是天下人也不都是傻子!大家都长了眼睛和嘴巴!”

    不知道为何,小皇帝对顾静媛就是百般看不顺眼,“朕从来没当你是瞎子和哑巴!”

    自古忠言逆耳,看来她是没什么劝谏的天分。无聊的耸耸肩,“那就好。现在请允许臣女自辩:皇上一定是没听完臣女跟皇后娘娘的谈话内容。臣女什么时候说要嫁人了?臣女的要求是:请皇后娘娘代为留心;将来为臣女指婚的人选一定要长相端正,家世清白、无不良嗜好,不必读书上有成就,但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同时不能太风流。最好有那种‘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规矩。如果没有怎么办呢,只能请皇后娘娘撑腰了!”

    小皇帝听完,仔细看了一眼顾静媛,“忽然发现你长得很美。”

    “谢谢皇帝赞美。”

    “狗屁,朕在骂你,你听不懂吗?你真以为自己国色天香啊!还四十无子方可纳妾!满京城有这等规矩的只有两家……”

    “哇,真的有?”顾静媛睁大眼睛,“快说,那两家?”

    小皇帝不爽了,甩了袖子,“别做梦了,连皇家的公主都不能下嫁,就你?”

    “我怎么了?我觉得我很好啊?”

    “你好?你不敬父母、顶撞兄长、妇容妇德,你得了哪一样?听说你在平洲的时候还挖过坟墓……若不是母后再三叮嘱,说你这是不顾小我,一心为民,朕才不会让你这种人进宫哩!”

    从来没这么痛快骂过,小皇帝一口气说完了,得意的瞪了顾静媛一眼,“朕没有冤枉你吧?”

    “没有。”

    “那就好。”小皇帝心头一口郁气发出去了,整个人清爽极了,挥挥手,“除了最后一条难办,上面的,朕会帮你盯着。快滚吧,朕不想看见你啦!”

    小皇帝就这样把顾静媛打发出宫,若干年他回忆起来,彷佛还能闻到当年梅花的香气——可香是香,为什么香中还带额一丝丝的苦涩呢?

    或许,他做得最错的一件事,不是送走了顾静媛,并为她在三年后下了指婚的圣旨,而是千不该万不该接了和顾静媛长相九分相似的顾静妍!

    看着一张面孔、两种心肠,想的是什么,念的是什么,种种酸甜,唯独他自己知道了。

    ……

    当顾静妍趁夜色未亮时,辞别父母,裹紧了斗篷,跟着太后娘娘派来的老嬷嬷一起入宫时,顾静媛也悄然无声的出了宫廷,恢复了自由。

    再见父母,恍若隔世。

    房氏对顾静媛态度好多了——因为小女儿进宫了,小女儿的终身不会被耽误了!而顾祈恩则是听说元元冒犯了皇帝,被皇帝厌恶,终于放下那颗担忧大女儿被玉清道利用,入宫为患的心了。

    父母双方又一次团结一致,对大女儿嘘寒问暖,不再对她的种种言行挑剔。甚至感念大女儿危急时分展现出的顾全大局的情怀;让他们面上增添了许多光辉;拿出关心幼子的心来待她;倒是让顾静媛体会了几分迟到的“父疼母爱”。

    时光悠悠,一转眼,三年过去了…… 

第七十七章 婚姻大事非同儿戏(上)

  永安九年的夏天来得非常的早。入春后连着干旱,天气一日比一日炎热,直到七月才痛痛快快下了一场透透的雨,可惜误了春时,这一年的粮价不知要跌到什么价格。不过,京城的贵妇人们没有谁会操心农田那点事情,她们忙着开宴会,忙着裁剪制服,忙着攀比谁的首饰更精巧,论烦恼,可一点不比农妇们少呢。

    这一天,又发生了一件让京城内所有女眷集中耳目关注的事情——宫里来的传旨太监,骑着快马,直接往顾侍郎府邸,一下马就贺喜:皇上传下圣旨。禧嫔娘娘,也就是三年前入宫的顾嫔,终于升为贵妃了。

    传旨不到一刻。这个小道消息传遍了全京城。也证实了一直以来沸沸扬扬的留言,皇后之下,顾妃最受宠爱!至于前两年冒出来的半夜歌者、捧膳宫女、掌上飞什么,都是虚的,不过吸引了皇帝短暂注意,不到一阵子就没有以后了。皇帝真正喜爱并倚重的,还是大家闺秀。

    顾妃晋升之后,六宫还有不少位置,不少人都在眼巴巴观望着,自家的女儿看着也青春靓丽、聪颖过人,不求占据高位,那其他位份呢?皇帝一天天大了,充盈后、宫已经不是说着玩的,是要实际行动了!

    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新晋升的顾妃忽然邀请各家命妇进宫。以她如今的贵妃之尊,也有足够的资格在宫苑内招待可人了。眼睛盯着六宫其他位置的妇人,不为自己女儿,家里总有侄女、外甥女之类的,不可错过,又掀起了新一轮裁制新衣、制作首饰的高氵朝,在宴请那日打扮得隆重光辉,体体面面的进宫了。

    这当中。三品淑人房氏绝对是最显眼的,从头到脚都被人夸赞了一番。出身庶女是房氏一辈子的心痛,但如今她的女儿身为贵妃,这一段就被人彻底遗忘了似的,人人都只看到她的福气。

    宴会的气氛轻松温馨,不同于拜见朝贺皇后娘娘,须得谨言慎行、亦步亦趋,贵妃年轻不大,笑起来更如佛前的龙女,叫人一看就心生亲近。这一亲。距离就拉近了,各式各样的恭维如流水一般流淌出来。房氏在一旁听了,都觉得脸上发烫。

    但转头看大女儿一脸淡然如水的模样。她的心才渐渐安定。

    她的眼睛一时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小女儿,若不是顾静妍色如春晓之花,气色好极了,一看就知道过的很不错,她都要后悔了——后悔不该把小女儿送到咫尺天涯的宫廷内。明明同出一座城市,母女相见都彷佛隔着千山万水。

    顾静妍为什么要在晋升之后立刻举办宴会呢?刷新存在感?有这层的考虑,但更多的是为另一个目的!她要为亲姐姐尽快找一个夫君,嫁出去!

    至于原因……

    趁着气氛正欢的时候,她轻声问母亲,“元元最近女红进益了吗?”

    等房氏点点头。她故意感觉非常“欣慰”,“那就放心了!”

    这一番表演,自然引起其他贵妇人的注意。纷纷问及“元元是何人”。很快得到答案,元元是房氏的另一个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既然贵妃娘娘一直牵挂娘家姐妹,肯定有人乐得凑热闹,

    “不知为何不见那位顾氏千金?想来娘娘在宫里思念妹妹。房夫人若是携着幼女一道进宫,岂不是圆了娘娘的期盼。”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句“妹妹”。戳中了两个人的心。

    房氏勉强敷衍的笑了笑,而顾静妍笑容不改,可惜眼神就意味深长了。

    是的,这就是她一定要把顾静媛尽快嫁出门的原因。

    她竟然跟胞姐的身份弄颠倒了。

    起因如何,已经无法追究了,到底是她冒了姐姐的名,还是姐姐替了她的,怎么演变成如今的局面,说不清楚。顾静妍只知道,当她趁夜偷偷进宫而不是光明正大,就无法理直气壮的告诉旁人,她的姓名。否则,等于昭告天下她是何等的卑劣——利用亲姐姐冒着生命危险骑马进宫,然后她坐享其成。何况再往前数,似乎进宫的名额,也是姐姐让给她的!

    现在已经不是纠正错误的时候了,顾静妍想的是尽快把危险降到最低。女人出嫁了,之前的闺名少有人用,多半就是某某氏了。那时候谁会介意她在家是姐姐是妹妹?

    “呵呵,她年纪小,性子不定。母亲定时怕她疏于礼仪贻笑,才未带进宫。哎,其实细说起来,她年纪也不小了,却总是贪玩,不知道为父母分忧。本宫在宫内,总是担忧……”

    性子不定、疏于礼仪,可都是贬低的话。顾静妍也不知怎么想的,急迫的希望姐姐嫁掉,却又在人前如此描述……只能说,女人的心思都是复杂的。

    不过在场的贵妇,那么阿谀谄媚的话都说出口了,看见顾妃娘娘那么关注“妹妹”,有心思活动的,已经向着加深联系的可能。

    话说一半即可,顾静妍今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剩下的就看之后的结果。

    地位不同身份也不同说出的话意义也不同。

    房氏回到府邸,细细向着小女儿的意思,略有所得。其实她现在也比较着急了,不知道大女儿的归宿怎么样?经过三年的相处,像豪猪那样找到了最合适的距离,倒不像以前那样针锋相对了。

    哦,主要是她对你大女儿的要求,降得非常低。只要大女儿不捣乱,不言语诡异,保持表面上的尊重。偶尔有一些小关心、甜言蜜语,就感到十分惊喜了。平时,她不去浪费心思管教,大女儿反倒多几分敬重。

    房氏细心的跟顾祈恩说了进宫的见闻,然后提到大女儿的婚事。毕竟是亲生的,再怎么也是关心。恰好,顾祈恩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想的是,不要大女儿高嫁了。

    嫁女儿不是做买卖。一个女儿送进宫嫁给了皇帝,另外一个女儿若他想做权臣,自然是可以加到另外的权势世家,强强联合。可如今的形势……陆家虎视眈眈,顾氏却因顾太后、顾贵妃烈火烹油,过犹不及。所以,只能牺牲大女儿了。

    顾祈恩用“小人之心”推断顾静媛,他从来没觉得大女儿的心智、手腕、见识,会敢于平凡。但形势如此,大女儿只能低嫁了。

    为了补偿,他定了几条规定:家世清白,门风不能有任何指责的地方;其次未来女婿不求功名,但至少通晓四书、人品一定要端正;最后才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不是怕大女儿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