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历史剧同人)汉后人 >

第19部分

(历史剧同人)汉后人-第19部分

小说: (历史剧同人)汉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默然,张承更是不自然的攥了攥袖子,脸上火辣辣的,总感觉每一字都是在说他能力不够一样,但是当初司马良娣死了之后他就说要确定销毁所有他们和司马良娣之间的东西,哪怕是瞒着司马良娣送进去的那些一样,就因为想堵太子发现不了,那些东西可以继续产生作用,否则会把视线引过来吗。头一次张承有些郁闷,说到底如果这种事情是朱河来提醒,或许王爷会更重视一点吧。
  许然岂能不明白濂王这个时候估计也有些下不来台,说话才越来越刺人,这个时候张承还真不好接话,只能站了起来“王爷,现在说这些是没有用的,意外情况不是我们想不这样就不会发生的,现在哪怕我们的粮食紧张,也得发放些粮食,毕竟我们不能一边对内一边对外,而且据属下所知,城内的俞记粮铺的掌柜都已经逃走了,但是但凡是这种粮铺,不可能没有存粮,我们封城比较突然,这些粮食应该没有时间转移,所以,也许我们看看有没有意外收获。”
  濂王的脸顿时就阴转晴了,拍了拍许然的肩膀“办法嘛,果然是想就还是可以有的,就按你所说,查粮铺,对了,张承啊,本王刚才实在是太急了,有些失态,有些失态啊。”
  张承忙站起来拱手,脸上半点都看不出他心里刚才想了什么,只说“许先生此记甚好,但却只能针对那些无主粮行,如果粮行还有人在,就万万不能动,除非我们真的缺粮到了那个地步,不过属下相信殿下一定能够击退鹰扬军,定鼎洛阳。”
  最后这句话算是说道濂王心里去了,刚才还对张承的那点小芥蒂顿时就没了,开心大笑“本王一定要定鼎洛阳,你们都是本王的左膀右臂,到时候,封侯拜相绝不为过。”
  见濂王意气风发,张承和许然压下心里的隐隐的不安,彼此对视一眼,都发现了对方脸色并不好看,不过这个时候谁也不会去触濂王的霉头,齐声应道“殿下必胜。”然后就前后脚离开了,出了殿门,连目光都没有交汇一下。
  濂王本想去城头看一看守备情况如何,虽然濂城墙高城阔,城外还有几道护城河相连,但是鹰扬军这么多年的威名也不是白叫的,在臣子面前自然要信心十足,否则谁会卖命,但是他也清楚,如果不在鹰扬军完成包围之前突围,打开条口子,那么等皇帝调来其他的人,那就真成了缝死的口袋,跑不出去了。但又想起来,自己起兵,还没有檄文,说着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让左右找来城中文笔最好的人,让他来写檄文。
  可惜这个人很少和人打交道,周围一站了好几个人看着他写,他握笔的手都抖,那还写得出什么花团锦簇的文章呢,连找了几个都不行,最后还是许然看不过去了,提笔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张纸,细数什么皇帝软弱,太子无能,对外不敌对内不治,边患未停,灾民饿殍遍野等等,然后又开始往上面追溯濂王的父亲祖父,把濂王往正统的上面靠,最后说天子失道,濂王应取而代之。
  濂王看到许然让人呈上的檄文很满意,让人贴满大街小巷,还让在外面的暗线在其他地方散布这些,京城里他的暗线还有不少并没有被发现,启用了一部分,就是想给皇帝和太子添点乱,延迟些其他军队包围的时间。
  京城里,太子还不知道濂王的动作,从皇上那回来直接进了承慧院,把其他几个人酸的要命。
  政君正看着账册呢,放下书,端过去一杯热茶,等侍女们把太子的外衣换好,两人才在矮榻上坐下。
  政君见太子面无怒色,也不焦急,心就定了一半,看来不是因为濂王的事情过来诉苦的。
  太子的手指在榻上敲了敲“明天你把承侯夫人宣进来一趟,承侯的世子也该‘病愈’了,既然他仪表堂堂,父皇有意让他在御林军中任职。”
  政君马上就明白了太子想让她帮他问什么,御林军和濂王的酒肉朋友,皇帝太子和濂王,承侯究竟会选择哪一边,皇帝和太子已经容不下承侯在中间做墙头草了,必须得选一方站着。
  一旦承侯能够倒向太子,那么在京城里,濂王就休想翻出点什么浪花,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没占到。
  太子这几天都忙的直接在前院睡了,身累,心也累。到了政君这事情一说完,就感觉无事一身轻,一股疲累感涌了上来,眼皮根本就不用催促,自己就往一起跑。
  政君轻声叫太子“殿下,去床上休息吧。”
  太子半梦半醒的被政君扶上床,没一会就睡着了。
  政君走出房门,见红丹候在门外,也没出声,挥挥手让红丹跟着她去镜堂,这里是她专门收拾出来的房间,毕竟平时云姝她们有事情都会直接到正房去禀报她,但是那些六司的宫女女官以及其他殿的宫女们来回事,总不能让她们在内院里来回走动吧。
  进了镜堂,政君问道“怎么了。”
  红丹回道“娘娘,您还记得你让我查的陈美人之死吗,这回算是看到了条不小的鱼呢。”
  “你这丫头,还卖起关子了,说吧,怎么回事?”政君抬抬手,把刚泡好的茶往红丹那推了推“真是好消息的话,这杯茶就赏你了,说的详细点,回头我的那一两上贡春茶就给你留着了。”
  红丹装作惊喜的样子“哎呀,娘娘今天可真大方,您的那一两茶叶,女婢就留定了。”
  政君被红丹的样子逗笑了“你个小促狭鬼,还不快说。”
  “是,娘娘。”红丹忙说“前两天,原本伺候陈顺常的宫女月珠不是染了风寒重病嘛,奴婢觉得虽然陈顺常死的时候,月珠并不在,但是她肯定知道些什么,只不过怕是因为什么原因不敢开口,就让人悄悄的盯着月珠。没想到一场风寒月珠居然就去了。虽然宫女生病是用不到太医院,但是像她这样有些门路的宫女拿些首饰打点求几服药还是可以的,不过没想到这药越喝越要命,奴婢让人验过药渣,这药材中都参杂了些热性的药材熬煮,冷热冲撞,加上思虑过重,这才要了她的命。”
  政君若有所思“这么说来,这是非常明显的杀人灭口,这月珠显然知道些什么,否则幕后之人不会急急忙忙的使出这种手段,因为他们根本顾不得会不会引起我的注意了。”
  “不止如此,月珠的东西应该也被动过了,只不过少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而且盯着月珠的人来回报说,好像看到了兰雨轩的人和月珠见过,是个小宫女,叫小菊,所以奴婢让人查了查小菊,查到了……”红丹顿了顿,颇有些不可思议的接着说道“是冯顺常。”
  政君有些吃惊,手指不自觉的攥住袖角,揉成了团,轻声自语道“没想到她也扯了进来,看起来透明,让我也大意了,好一条美女蛇,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咬上一口,难道就只有她一个么,她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红丹不敢打断政君的思路,见政君渐渐回过神来,才轻声问道“娘娘想到了什么。”
  政君有些头疼的揉揉额角“就是因为没想到什么才有些郁闷,这件事情毫无疑问和冯顺常有关,但是她家里的关系简单至极,所以很有可能这件事她有帮凶或者她干脆就只是个从犯,只是不知道她后面还有多少能挖出来的,你继续查吧,盯紧了她,只要她动,总能找出破绽来的,最近太子的经历都在前朝,这点事怕是顾不上了,但是我决不允许在这东宫里有我不知道的风吹草动发生,给我往深查,谁让我不舒服,我就让她也不痛快。”
  红丹去安排人手,政君让小宫女把那两贡茶放到红丹那去,三个大宫女每人都赏了匹绢布裁制新衣,这段时间,事情多,周围的人从上到下都跟着她绷的紧紧的,总不能少了打赏,小宫女和小太监们的赏赐自有红丹和苏胜安排,用不着她来操心。
  刚才想的太多,她也有些疲惫,事情都赶到了一块,今天还得让人去通知承侯夫人,让她明天进宫,一晚上的时间,想必够承侯一家商量出个结果了。
  想到这,政君突然想起了个合适的人选,被她从承庆院带过来的那个小宫女玉儿,现在就是二等的宫女,比起其他小宫女来说,够机灵,够忠诚,想来应该能够应付应付承侯夫人的试探。
  让人把玉儿叫了过来,满意的看着玉儿一身沉稳的气度,是个好苗子,等再把紫冉找到,身边的宫女短时间内就不需要太操心了。
  “你拿着出宫的牌子,去承侯府,就说,让承侯夫人明日入宫。”政君把牌子递给玉儿,玉儿伸手接过。
  “那娘娘,如果承侯夫人问原因的话,奴婢如何回答?”玉儿退回原地。
  政君想了想“不用正面说,假装猜测,悄悄透给她,就说,我欲给承侯世子安排个前程就可以,如果她给你什么东西,差不多你就收着吧,不用给我了。”见玉儿想要拒绝“即使你用不上,给你弟弟留着便是,如今他也算是读书人了,太寒酸了,总是抬不起头不是。”
  玉儿只得答应,如果是她自己,她一定不会要,但是一说到弟弟身上,她就只能应下政君的话,决定这次的事情一定要给太子妃办的圆圆满满才是。

  第二十七章

  玉儿拿着出宫的令牌,让苏胜找了个小太监郑严和她一起出宫。宫内的规矩就是宫女不允许单独出宫,如果需要出宫办事,得有小太监陪同才行,不过这个小太监完全不用担心,苏胜好不容易才调、教出这么个明白事的。
  到了承侯府,玉儿抬头向上忘,牌匾上承侯府三个字,刚劲有力,即使是不懂得什么叫做书法的玉儿也能看出来这几个字相当的有气势,这是初代承侯的笔记,从中就能看出初代承侯的风采。
  玉儿让郑严去敲门,角门出来个门房,看见两人有些纳闷,但是作为门房,眼力见还是有的,两人的衣服一看就是属于宫内的,忙出来,恭敬的问道“二位上差,请问来此有何贵干。”
  郑严侧了侧身子好让门房看见玉儿“我二人奉太子妃娘娘的命令,见承侯夫人一面,代为通传吧。”
  门房点头应是,进门后忙让人替他看下们,匆匆禀报承侯府人正院的管事。
  管事吓了一跳“你说什么,宫里来人了?”
  门房应是“是的,是宫里的打扮,小人别的不好说,这份眼力见您是知道的,可从来没认错过人的。”
  管事点点头“你在这里等我,我去禀报夫人。”
  管事进了正院,正好承侯夫人的婢女翠竹就在正房门外,见管事过来,走了过来“李管家,你怎么过来了,有什么事要禀报夫人吗。”
  “宫里来人了,就在大门外,说是奉太子妃娘娘的命令见夫人,姑娘还是快告诉夫人一声吧,莫怠慢了宫里的人。”
  翠竹点点头,推门进去。眼看着要过年了,承侯夫人正在清点送各家的礼单,这种事情半点都不能马虎。
  见翠竹推门进来,承侯夫人放下手里账册“怎么了。”
  承侯夫人今年已过四十,但保养的好,看起来就像是未到三十的样子,脸上皮肤依旧莹润,配着金镶玉蝠纹钗,更显得年轻。
  翠竹近前“宫里来人了,就在大门外呢,夫人,莫不是宫里知道了世子的事情,这是来问罪的?”
  承侯夫人摇摇头“不会,宫里知道世子的事情不是没这个可能,但是如果问罪,今天来的就不会只是两个人了,看来这种选择终究是躲不过去的,都怪我没教好世子,否则侯爷哪会面临两难之选呢。速速通知侯爷,等我送走宫内来使,再和侯爷商议。”
  玉儿在门外等了一小会,侯府侧门大开。侯府的门开哪个也是有讲究的,正门只有达官显贵来了才能开,角门只能走杂役,后门走的是更不如流的婆子之流,侧门才是供家人进出的。玉儿与郑严虽然是宫内来使,但身份不过是小宫女小太监,开正门的话岂不是把他们和有品级的官员挂钩了吗,所以侧门是最合适的,既不自贬身价又不委屈了他们宫中的身份。由此可见,承侯夫人治家有方,府内的下人也都训练有素。
  承侯夫人自然不会来迎她们,来的是大管家。
  大管家将玉儿和郑严带到正院,承侯夫人正在等着她们呢。
  承侯夫人招呼道“二位是东宫的,不知太子妃有何事,可否告知一二。”翠竹笑着给两个人倒茶,手里的东西都分别给了他们,玉儿一模厚度,看来不是银子是珍珠。
  玉儿按着规矩行了一礼,郑严跟在身后默默的也行了一礼,浅笑了下“夫人,太子妃也是听太子殿下说,濂王谋反,周围几个州府收到了波及,情况不是很明白,有人说承侯世子在濂城呆过几日,想必对周围的地理等诸多情况都有所了解,想让世子给太子提供些参考,若是让皇上看在眼里,少说也是个郎中吧,这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