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田园小系统 >

第106部分

田园小系统-第106部分

小说: 田园小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洗三过后,人都走了,瑜娘和赵母说了下大堂嫂的事。
  赵母叹口气,“你大堂嫂也是家里娇养惯了的,听说你大堂哥会做饭,就没教闺女做饭,嫁过来后,你二婶让她做顿饭给家里,差点没把厨房烧了,那黑烟都飘到咱家院里来了,你说这娘俩是咋想的,你大堂哥做饭也是在县城里的铺子做,难不成娶了你家闺女就是娶过来当大小姐摆在那的还是就要个会生孩子的。”
  瑜娘听的颇是惊讶,如今谁家闺女连个饭都不会做的,听了也是真信大堂嫂是被家里人娇养的了。
  “原本你二婶还想着娶来个儿媳能在铺子里帮衬下,如今她连个饭都做不明白也算了,留在家教着呢,这要是直接让她去了铺子里,是她伺候你大堂哥,还是你大堂哥伺候她!
  当初成亲前也是说好的,让她直接住县城跟你大哥过,不用再家里服侍公婆,这不,心里就有些气,跟你二婶较着劲儿呢!”
  瑜娘嘴角一抽,她家二婶可跟自家娘不一样,这大堂嫂也是犯傻了,怎能跟自家婆婆较劲儿。
  “二堂哥的亲事不也定了嘛,那家姑娘可好?”
  “你二婶前阵子特意又打听一番,还不错,洗涮缝补样样都会,你二婶那意思,等老二家的嫁进来看看,若是好的,让她去县城里跟着你二堂哥过。”
  瑜娘咋舌,两个媳妇儿肯定要有一个留在家服侍公婆,原本大堂嫂门第比二堂嫂家好上一些,二婶觉得大堂嫂眼见能好上不少,去县城也不会拖后腿,可如今到好,这大堂嫂家务不会也就罢了,为人处事也差了些,可见二婶是不会让她去县城了。
  “这也是爹娘害得,不说与人相处,最起码这家务也该教教不是,你以后若有了闺女可不能这么惯着。”
  瑜娘脸一红,“生那两个祖宗就已经够累的了,可不在生了。”
  赵母没好气的瞪了自家闺女一眼,“怎么就不生了,这过日子就是过孩子呢,能生还得生。”
  瑜娘呵呵的笑了笑,没在这话头上多说,这孩子还是要随缘。
  且说另一边,方氏回了家就把大儿媳留在屋子里问道:“我问你,你今天对瑜娘那是什么态度?”
  什么态度?自然是人家没把她当回事,她又何必热脸贴过去,心里是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说,赵家大堂嫂站在那陪笑道:“娘,我这不也是乐呵呵的嘛!”
  “哼,长个眼睛的都能看出来你那是皮笑肉不笑,阴着脸给谁看脸色呢?”
  大堂嫂被噎的说不出话来。
  方氏无奈叹口气,“我知道你无非是计较着你成亲那日瑜娘没过来,可人家不也是特意随了份大礼,你怎好意思还这小心眼的,要照你这么来,今天老大和老二也没去,人家是不也该跟咱家计较?”
  “娘,这孩子洗三和成亲哪里是一回事!”大堂嫂有些不满道。
  “怎么不一回事?我问问你,你生了孩子,是孩子洗三重要还是你成亲那日重要!”
  孩子洗三是讲究财气福气的,自是亲戚来的越多越好,真换了自个儿,赵家大堂嫂说不出话来了,一时脸红在那!
  “你也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想,芸娘和瑜娘当时都怀了孩子,难不成不顾着孩子过来给你办亲事?这是你,你会咋想?换成你是小姑子,你得怎么想你这样的大嫂?”
  大堂嫂脸一阵红一阵热的,好半天才说出话来,“娘,是我错了,你别气,下回再见到芸娘瑜娘,我陪个不是就是了。”
  方氏没好气的瞪了儿媳一眼,看儿媳话里不含假,这才叹口气,还好,是个知教的,“行了,回屋休息去吧。”
  自打家里有了两孩子,几个丫鬟明显手忙脚乱了起来,顾着迎年那小霸王就顾不到瑜娘这边和迎秋,待出了月子后,张妈妈一走,瑜娘不得又叫了伢婆。
  这回又要了两个十一二岁的丫头,卖的都是死契,一个是家里重男轻女再加上实在穷的揭不开锅这才把闺女给卖了,另一个却是爹娘没了,家里就她这么一个闺女,没有子嗣,族里叔伯收了田产和房产却没人愿意养,小丫头也是倔的,不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一狠心便卖身为奴了。

☆、第10章 日二更~

  这两个丫头瑜娘其实是为大儿子找的,再过两年大儿子也该搬出屋了,瑜娘想着找两个小丫头伺候他,也不用干什么,做些杂活打水洗涮收拾屋子的活计就成。
  如今十一二岁的丫头也算是大孩子了,这点活计总是会的,瑜娘先留在身边让她们给四个贴身丫头做打杂的,教两年规矩,也好放心她们照顾儿子。
  冷眼看了两日,都是手脚老实的,瑜娘放心了不少,有两个丫头进来,平常一些琐事也不必大丫头们操劳,一时省了不少力气,屋子也不像平时那般慌乱了。
  瑜娘这时才有心里教管自家徒弟和织坊。
  又是一年的秋收,如今自家地扩张了不少,加上去年买的庄子,收成翻了一番,今年粮食换成的银钱瑜娘倒是没动。
  特意让田贵去县城看了看铺子,织坊如今经营了也有一年多了,是该弄个小铺子来卖卖了。
  如今山上不少瓜果熟了,眼见着也开始要酿果酒和酒果还做些果脯什么的,做成了总要卖,卖给铺子反容易被压价,还不如就自家开个铺子,这铺子卖了又不会跑,便是买卖不成,租出去也是钱,瑜娘便让田贵留意,打算买下两间铺子。
  倒还真有不错的铺子,找到时也是半个月后了,山上也开始忙活了起来,两间布铺离着不远正好是对门,价钱还好,一家八十两,一家一百两,这两家地段好,是以算的上县城最好的铺子了。
  瑜娘也不心疼钱,直接给了田贵银钱把铺子卖了下来,房契到手后,瑜娘便回了趟娘家。
  如今老两口还摆摊过活呢,到底是劳累,瑜娘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这次回娘家就是找爹娘商量铺子的事。
  自家铺子,自然自家人打理,瑜娘也不找什么掌柜,意思要爹娘看管铺子,利益得一成,若是觉得不挣钱老两口再回去摆摊就是了。
  如今二老摆了这久的摊子,人情往来做生意颇是有心得,老两口也算是走闹闯过北的人,经营铺子其实也没什么难得,真要是碰到难事,不是还有大堂哥和二堂哥呢么。
  账本不会做老两口可以找二堂哥学不是,谁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
  二老唯一担心的就是王家那边会说什么,瑜娘一笑,“娘,你放心,果铺还得先放着,你们先开着布铺,这织坊布铺都是在我名下,经营也都是我一人之手,王家那边也说不得我,等布铺经营好了,那果铺又在对面,到时候说教给爹管,我公公定然在放心不过了,收一成利已是不错了,若是卖给别家铺子,指不得被怎般压价呢!”
  赵父赵母一听,心下也有了底,说到底,自家闺女不靠人家什么照样能养活自己,这做爹娘的也有底气,赵母想着得为姑娘好好把着钱,这雇了外人做掌柜的不得贪钱那,犹豫了一会儿便拍退答应了。
  想着爹娘不用在外面摆摊,风吹雨打的,瑜娘放心了不少,等把自家弟弟供出来,二老也就可以在家安养天年了,叹口气,到底是嫁出去的闺女,连养活自个儿爹娘还得拐个弯,心里难免酸楚。
  铺子都卖了,装修自然要跟上,不出几日,一匹匹棉布、棉麻、丝绸被牛车运进了布铺里。
  也有布商亲自上门推销自家丝绸的,瑜娘家的布铺如今缺的就是上等布料,普通中等布却是不缺的,赵母得了瑜娘的嘱咐,货比三家的从布商那进了不少上等布料。
  要说这在驿馆摆摊也有好处,十个布商里有九个是赵父赵母认识的,平常吃个饭聊个天关系都颇是不错,老两口如今也算是老道,那些布商也不会轻看了去,价钱给的公道,老两口没吃得一分亏。
  这买卖经营起来更是不得罪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没甚小家子气的,一分一文都不让给客人的,一个月下来,布铺挣了些银钱。
  有道是慢慢来,自古布铺就是个挣钱的地方,只要经营好了,名声打出来了,不愁没银钱挣。
  待果子做出一批果脯来,酒果也酿出了不少来,瑜娘就当着老爷子和几位叔婶面说道:“前阵我买了个铺子,正好买布铺的对面,若是几位叔婶同意,不如咱们直接自个儿开个果铺,让我爹经营,倒是给我爹娘一成利可好?
  自然我这只是提议,若是叔婶觉得不好,你们自行打算便是。”
  这有自家铺子和卖给别人的铺子上可不一样,再傻都知道,那铺子是挣大头的,这会儿听赵家老两口经营铺子经营的不错,二话没说就全都同意了。
  于是,对面的铺子也开始经营起来,新鲜瓜果每日送上半车过去,酿好的果酒和酒果还有果脯也一一的送到铺子里。
  当天放着鞭炮,不少过来看热闹的,赵母挨个分了一块果脯,酒果,县城里的过日子不像村里人那般精打细算,没事时也会买些吃食给家中的孩子,有的白尝不好意思也会进店尝尝,有的尝着好吃,直接买了一包回家给孩子。
  自然也有些大户人家的采买婆子出来,赵母赵父一看穿着就差不多猜的出来,上前笑呵呵的打着招呼,把人拉进铺子里。
  酒果和果酒这会儿也算新鲜物,有的采买尝了确实不错,问了价钱也买了两坛回府。
  府上主子吃着不错,况且这东西分精品和普通的,平常人家十几文一小坛子,配方用的是买来的做的,精品的几百文一坛子,配方用的是小系统里的,有了高等贵贱之分,大户人家也愿意买,这东西吃着好吃又有体面。
  铺子一时下来到比布铺弄得红火,果然民以食为天,这倒什么时候,吃食都比别的铺子经营的快一些。
  入了冬,铺子也开了有两个月了,这会儿,山上的瓜果硬是全被做成了吃食,却也累的几家人在家歇了半个月都没觉得缓过来。
  瑜娘和王家柱看了,便劝着老爷子,明年不行雇几个短工,这摘果子切果片晒果干没什么技术活的事交给他们,配方这些留着自家人做。
  老爷子想了想,还真的这么来,不然在这么弄几年,非得要老命不可。
  到了年前几天,赵父赵母收了铺子,布铺这几个月收成可观,也有一百二十两银子,倒是超过瑜娘的预期。
  给了自家爹娘十二两,倒是果铺收成不少,瑜娘这边五成,剩下老爷子、三叔、四叔和赵母四家人,赵父赵母得一成,剩下四成利息三家分。
  原本是这个分法,可私下瑜娘两口子把自家的分成又给了老爷子一半,奈何王老爷子固执,死活不肯儿子吃亏,最后好说好劝,老爷子才要了瑜娘两口子的一成利。
  这几个月果铺卖下来也有一百八十两银子,瑜娘得了九十两,赵父赵母得了十八两,其他三家一家二十四两。
  一下子拿了二十四两银子,喜得四婶直乐,这下家里可以过个好年,孙子孙女能做件像样的衣服了,不禁眼红,“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王老爷子作为老大带着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自然高兴,说道:“老四家的,咱在果园还有一仓库存货哪,过几个月还有钱进来!”
  这话一说,赵父和赵母都颇是激动,更别说知道有多少存货的叔婶了,。各个眼里激动万分,四叔更是乐呵的说道:“今年给家里人一人做身衣裳。”
  四叔一家上上下下就有十八口人,真都做一身衣裳怎也要买两匹布,就算便宜些的棉布也要十四五来文一丈,一匹就是一百四五十来文,两匹就三百多文钱没了,一年种地也不过一两银子,要不说,一家人都做一身衣裳算是奢侈的了。
  “等再进了钱,再给孩子们做件春天穿的。”王老爷子大气的说道。
  四婶差点就掉出眼泪来。
  待人都散了,老爷子把四叔留了下来,王家四叔疑惑的看着自家大哥,“大哥,还有啥事?”
  老爷子掏出六两银子给自家弟弟,“以后我就拿一成利,多出来的给你家,可别让老三知道了!”
  王家四叔没接过银子,反倒觉得那银子烫手似的说道:“大哥,你这是干啥呢。”
  “拿着,你们家人多出的力也多,当时不知道能不能挣钱,也就大概说了个分成的事,却没想到这出力的事,要说,倒是你家吃亏了,我这做大哥的咋能让你们小的吃亏,听哥的,拿着!”
  王家四叔一时不说话了,心下感动,老爷子又劝了两句,这才拿着银子踹到怀里。
  待回了家,四婶得知感动了好一会儿。
  没一会儿,王家二婶就去了四叔家,看四婶眼睛红彤彤的,就说道:“这是咋了?像是哭过呢,听说你和老三两口子去大哥那了,咋了,可是生意赔了钱?”
  四婶性子一向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