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大特工 >

第13部分

三国大特工-第13部分

小说: 三国大特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畿长舒了口气,拱手道:“公子伸手援助,杜畿还不知公子大名,敢问贵姓?”

“在下王磊!”

王磊话锋一转,问道:“伯侯兄冒雨赶路,要去哪里?”

杜畿说道:“中原战火纷飞,我去辽东避难。”

王磊‘哦’了一声,并未评论,停顿一下就又说道:“从冀州前往辽东,路途遥远,尤其是现在还在巨鹿郡南方,一路往北行驶,接下来要中山国,再进入幽州范阳郡,再走涿郡、蓟县,再往东才能抵达辽东右北平,这不是段路程,相当长远啊!”

杜畿心中惊讶,没想到王磊对前往辽东的路线如此熟悉,他微微一笑,感慨道:“贤弟言之有理,前往辽东的确是路途遥远。”

王磊又转变话题,笑说道:“我北上中山国,能和伯侯兄再走一段路程。反正我有两辆马车,能容得下伯侯兄和老夫人,一道北上吧。”

杜畿连忙推辞道:“这怎么好意思!”

王磊说道:“相见即是有缘,伯侯兄不要再推辞,这事儿定下了。”

杜畿感激道:“恭敬不如从命,多谢贤弟。”

“伯侯兄客气了!”

王磊心中轻笑,能留下杜畿,这是他的机会。老爷子坐在王磊的旁边,睁开眼似笑非笑,那眼中的神色仿佛已经看穿了王磊心中的想法。王磊视而不见,老爷子现在琢磨不透他,但他何尝又不是看不懂老爷子呢?这老爷子相当神秘。

杜畿问道:“贤弟北上中山国,有什么事情吗?”

王磊随意的回答道:“冀州牧韩馥任命我担任毋极县的县令,此番北上中山国,是前往毋极县赴任的。”

“啊!!”

杜畿惊呼一声,脸上满是错愕。

眼前的人,竟是一个县令。

他看到王磊那魁梧精壮的身躯,下意识的把王磊归类为豪侠一类,没把王磊当做有身份的人。杜畿察觉到自己的失态,立即说道:“贤弟的年龄应该不满二十岁,却担任一县之长,当真令人佩服。杜畿自以为二十岁担任郑县县令已经是自傲,但和贤弟相比,真是惭愧。”

一番话,让王磊心中妥妥的舒服。

王磊自谦道:“伯侯兄过奖了,这是州牧大人的器重,否则王磊难以担任一县之长。”

杜老爷子心中嘀咕,这小子贼狡猾啊!

韩馥哪里是器重,分明是借刀杀人,在王磊口中却变成了器重。

这小子,狡猾狡猾滴!

老爷子的眼中,分明露出赞赏之色。做人并不是一定要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换一个角度理解,对自己无疑是更好的。

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个小时后大雨停歇。

艳阳露头,金灿灿的阳光洒落下来,遍地生辉。

两辆马车继续赶路,直奔南和县的县城而去。王磊一行人进入南和县境内,一直没有补充食物,马车上储存的肉干、面饼等等已经消耗得差不多,需要补充食物。傍晚时分,王磊一行八个人抵达南和县,小浩一人去城中采购粮食,福伯在城外找了一处破旧的道观借宿。

夜色将尽,小浩背着满满当当的食物返回。

“噼啪!!”

篝火燃烧,道观中火光明亮。

王磊、杜畿和老爷子三人坐在火堆旁,杜畿母亲、郭昱、郭女王、小浩和福伯坐在不远处。吃了晚饭后,老爷子看向王磊,语气严肃的说道:“虎头,我们抵达了南和县,而巨鹿县在南和县的东面,距离此地不远,我有一位老友在巨鹿县,我得去看看他。”

王磊毫不犹豫的道:“老爷子要去,我们明天就掉头前往巨鹿县,再往北方赶。去巨鹿县的路程并不远,最多耽搁一两天的路程。”

顿了顿,王磊看向杜畿,一脸歉意,“伯侯兄,老爷子要前往巨鹿县,得让伯侯兄多浪费一两日的时间,请伯侯兄多多包涵。”

杜畿摇头道:“无妨,我和母亲不赶时间。”

他跟随王磊一起前往北方,吃的是王磊的,常言道吃人嘴短,自然不好拒绝。

老爷子盯着燃烧的篝火,幽幽说道:“当年大贤良师张角在巨鹿聚众起事,使得巨鹿县蒙受战火,我已经多年没去,不知今昔是什么样子?”

王磊眼眸一眯,瞬间又恢复了平静。

杜畿扔了一截树枝进入火堆,感慨道:“张角聚众起事,各地纷争不断,天下不太平了。正是因为战乱不断,我才带着母亲前往辽东躲避战乱。”

王磊轻轻摇头,并不认同杜畿的说法,“伯侯兄啊,战乱四起,天下便没有净土。你认为辽东好,却不知道辽东也不是净土,时常遭到匈奴、乌桓的袭扰,并非宁静之地。”

杜畿说道:“即使如此,也比呆在中原更好。”

王磊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沉声道:“一味的躲避不是办法,若是伯侯兄带着老夫人前往辽东后遇到匈奴人呢?那时候又当如何,是奋起抵抗?还是离开辽东流亡其余地方。在任何时候,躲避都不是最好的办法,那是懦者才会选择的办法。”

一句话,犹如平地惊雷。

杜畿随之变色,看向王磊的眼神变得不友好。杜畿对王磊的帮助很感激,但并不代表杜畿就默认王磊的看法,他淡淡说道:“王县令的说法,在下不敢苟同。”

王磊嘴角上扬,带着不屑,“伯侯兄,请!”

一句话,已然向杜畿发起论战。

两人达不成共同意见,自然要论一论。杜畿也不是泛泛之辈,他长身而起,撩起衣袍跪坐下来,抬头挺胸,神态严肃,已然是一副战斗准备。

王磊亦如此,两人相对而坐。

第25章 王磊vs杜畿

杜老爷子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眼中满是期待。

他对王磊入狱后的发生变化颇感兴趣,这小子变得能言善辩,而且还认识颍川荀氏一族的荀谌,更认识眼前的京兆杜畿,都让杜老爷子觉得既惊喜又陌生。眼下王磊要和杜畿辩论,又是一个了解王磊的大好机会,他如何不喜?

郭昱、郭女王和老夫人发现情况不对劲儿,眼神焦急。

想开口阻止,却被杜老爷子以眼神制止。

大好机会,焉能错过?

杜畿神态庄严,和王磊隔着篝火相对而坐。他略作沉吟,缓缓说道:“《孟子》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其大意是穷困时独善其身,修身养德,管好自己即可;显达时兼善天下,让万千百姓受益。如今天子无道,朝纲混乱,中原战乱不休,而我自己则是家境贫苦,能在乱世中自保已经不错。依照先贤之言,我带着母亲前往辽东避难,这是最正确的选择,如何是懦夫的选择?莫非王县令认为先贤孟子是懦夫,是一个畏首畏尾之辈吗?”

一番话,掷地有声。

杜老爷子捋着颌下长须,微微颔首。

不愧是饱读诗书的人,一开口就引经据典,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这一下,更让老爷子期待王磊的表现。

王磊轻笑两声,神态从容,不急不躁的说道:“《孟子》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但也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按照先贤孟子的意思,若是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伯侯兄选择尽信孟子一书,在我看来,这是违背了先贤孟子一书的精髓。”

“先贤都敢承认,莫非伯侯兄还不敢承认么?”

“我曾听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之人都有责任捍卫大汉之利益。大汉式微,朝中奸佞当道,正是英雄奋起的时机,正该竭尽所能力挽狂澜。伯侯兄才华卓越,正该奋起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王磊言语愈加犀利,高声说道:“任何一个还有血性的人,鲜血还没有冷的人,都会在这个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焉能独善其身,躲避难道不是懦夫的所作所为吗?”

杜老爷子眼前一亮,这小子,果然给人惊喜啊!

杜畿面色微变,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眼前的人不能以相貌论断,这是一个难缠的人。杜畿深吸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轻笑两声,又开口反击道:“孟子曰‘君子不立于围墙之下’,大意是说要远离危险的地方,不让自己陷入险境。中原战乱纷纷,我带着母亲躲避凶险,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何来懦弱。”

王磊咧嘴一笑,心想,杜畿这一番话开口便落了下风。

第一次的直接交锋,让杜畿受了影响!

王磊不会有丝毫退让的想法,傲然说道:“刚才我就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论断姑且抛之不用,以免伯侯兄说我老是用一个事儿缠着不放,妨碍伯侯兄引经据典。我曾经听一个种地的老农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个田间老农尚且有如此见识,何况是才学出众的杜伯侯呢?国家处于危难,杜伯侯却以‘君子不立于围墙之下’推脱,令我大失所望。”

他长叹了一声,仿佛真的是对杜畿大失所望。

一开口,王磊以大势压迫。

若要真的论情理之事,人家去躲避再难,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王磊显然没有理由反驳杜畿。但王磊把杜畿竖立在一个才华出众的地位上,再以国家大势压迫,杜畿难以应对。

国家大事,是王磊占据的制高点。

杜畿也不是省油的灯,并不认输,又继续说道:“《诗经》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大意是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无穷,怎么报答得完呢!古人尚且有如此孝心,我作为儿子的,焉能不报母恩。”

杜畿神情认真的看了眼老夫人,言语诚挚的说道:“留在中原,母亲便多一分危险,我欲尽孝道,这难道也有错?”

他冷哼了一声,眼神凌厉,等着王磊答复。

“哈哈哈……”

王磊放声大笑,轻轻摇头。

杜畿心中咯噔一下,立即问道:“王县令为何发笑?”

王磊笑声停止,摇头说道:“我笑的是杜伯侯尽的是小孝之道,却忘记了大孝之道。别着急,别着急,且听我一一道来。”

杜老爷子好笑,这小子倒学会卖关子了。

杜畿皱眉,心情沉重。

却见王磊从原地站起身,真臂一挥,朗声说道:“第一,你尽的小孝之道,自以为照顾母亲安危,想让老夫人颐养天年,却忘记了老夫人已经上了岁数。君岂不闻落叶归根么?你带着老夫人远赴辽东,十年八载回来不了,到那时老夫人客死他乡,你于心何忍?”

“第二,小孝之道,孝敬父母长辈;大孝之道,孝敬君王社稷。你带着老夫人远赴他乡,客居异地,不管君王死活,不顾国家社稷,这是一个为人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吗?”

王磊言语诛心,气势汹汹。

杜伯侯身子一晃,脸上面无血色。

他望向王磊,眼中满是惊诧。

王磊察言观色,自然不会放过眼下说服对方的机会,继续说道:“朝纲不振,中原战乱纷纷,值此时,我辈之人当奋起拼搏,乘风破浪,为自己、为家人、为国家竭尽所能。伯侯兄带着老夫人远赴他乡,老夫人能心甘情愿么?能习惯客居异地的寂寞么?”

“为了老夫人,伯侯兄也当留下。”

“同时,一个有才华的人也应该在这个关键时刻留下。”

“诚于自己!”

“孝于母亲!”

“忠于君王!”

“此三事,是我认为伯侯兄该走的路。”

王磊转过身,面对着杜畿,拱手长揖了一礼,歉声说道:“适才王磊鲁莽,冲撞伯侯兄之处,还请伯侯兄多多谅解。”

杜畿嘴角抽搐,已经被王磊说得无话反驳。

“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好一个诚于自己、孝于母亲、忠于君王,听君一席话,当浮人生一大白。若有美酒一杯,大醉一场,夫复何求!”

洒脱洪亮的声音传来,一个青年大步走进来。

第26章 天生郭奉孝

邺县,县衙。

入夜后,县衙中灯光明亮。大厅中油灯摇曳,邺县县令沮授和几个好友小聚。沮授坐在正上方,左侧首位坐着刚从中山国赶回邺县的荀谌。他头戴高冠,腰缠玉带,身着一袭白袍,面如冠玉,坐在大厅中,便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令人自惭形秽。

右侧首位坐着的一个五短身材,国字脸,八字眉,眼神凌厉的中年人。此人名叫田丰,字元皓,人如其脸,刚正严格,处处顶撞韩馥,以至于不受韩馥器重。

左侧第二人是长史辛评,右侧第二位是韩馥幕僚辛毗,两兄弟也列席。

五个人,都是知交好友。

沮授目光落在荀谌身上,拿起手中酒樽,遥敬荀谌,“诸位,友若兄自中山国返回,舟车劳顿,这一杯酒敬友若,给他接风洗尘。”

“多谢公与兄!”

荀谌微微一笑,端起酒樽向在场的人敬酒。

他仰头一饮而尽,放下酒樽后双手放在双膝上,不急不缓的说道:“这一次前往中山国,去的路上没遇到有趣的事儿。回来的路上,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