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大特工 >

第237部分

三国大特工-第237部分

小说: 三国大特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咚!咚!!”

敲门声,再一次在书房外响起。

“大人,荀大人和小辛大人来访。”

小辛大人,是针对辛毗的称呼,辛评则被称作辛大人。

王磊吩咐道:“请!”

士兵转身离去,时间不长,房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荀谌和辛毗来到书房中,行礼后坐下。

王磊问道:“友若、佐治,你们不是忙着处理书院的事情吗?怎么有时间来州牧府,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荀谌摇头道:“主公,我们没遇到困难。今天来,是书院的大门修建好,只等挂牌匾了。当今世上,主公的字是一绝,所以我们来央求主公,请主公去一趟书院,替我们题字助威。”

“哈,这是我的荣幸啊!”

王磊没有拒绝,起身道:“走吧,去书院看看。”

荀谌和辛毗喜滋滋的,跟在王磊身后,一行三人离开了州牧府,出了县城,往城外书院所在的地方行去。

第471章 传说中的王霸之气

来到书院,王磊站在门口,仔细打量。

书院的大门高约两丈,是花岗岩修筑而成,矗立在书院门口,气势不凡。王磊正打量大门,郑玄、刘洪、庞德公等人,一起赶来,亲自迎接王磊。郑玄走在最前面,拱手道:“王州牧,在场的诸位日盼夜盼,终于把您盼来了。”

王磊笑着回应,和郑玄、荀谌等人来到书院里面。

书院占地多达千亩,外围的围墙已经修好,里面各个学科的区域,还在规划修建中。这样的一座书院,规模庞大,短短时间,不可能全部修好。

来到办公地点,郑玄二话不说,让人拿了笔墨纸砚来,笑吟吟的道:“州牧,书院的大门需要横幅,您题字吧,请!”

王磊摇头道:“康成公,论经学儒学的成就,您才是大宗师。书院的名字,您题字才是最合适的。”

郑玄摆手,坚定的道:“不,得您题字!”

见郑玄一意坚持,王磊点了点头,提起笔,写下‘学海无涯’四个大字。

四个大字,跃然纸上,力透纸背。

“好,好,果然是好字。有了州牧的身份坐镇书院,谁敢来书院造次?”郑玄捋了捋胡须微笑,眼中尽是得意的神色。郑玄笑了笑,又说道:“州牧啊,‘学海无涯’四个字,是挂在大门上的横幅,您想一下,这是书院,门口的左右两侧,总得有字啊。否则,这一座书院,光秃秃的一个横幅牌匾,单调了些。”

刘洪接着道:“州牧的才学,名扬当世。既然来了书院,恳请州牧再写一副墨宝,挂在大门的左右两侧,鼓励求学的学子。”

庞德公点点头,笑眯眯的道:“州牧啊,您来了书院,若是不留下一点东西,恐怕,在座的诸公不会善罢甘休的。”

司马徽大袖一拂,朗声道:“大家都别吵,州牧已经在准备了。”

一个个老家伙,都唯恐天下不乱。

荀谌和辛毗站在旁边,两人的眼中,也浮现出狡黠的神色。这一次把王磊请来,又可以看到王磊题字写诗句了。

王磊嘴角抽搐,看了眼荀谌和辛毗,两人却是一副不知道的模样。

仿佛,两人根本不知道。

王磊心想:这两个家伙,肯定也是同谋者。

不过,这是为了书院的兴盛,王磊责无旁贷,点头道:“也罢,容我想一想。我再写一副字,放在大门的两侧。”

郑玄大喜,道:“州牧,请!”

王磊看着刚才写了的四个大字,计上心来,说道:“既然书院的名字名叫‘学海无涯’,就以学海无涯为题。”

说着话,王磊提笔写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郑玄仔细的呢喃两声,眼中光彩愈发明亮。

“好一个书山有路勤为径,好一个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句话,当浮人生一大白。天下士子,当以此为榜样。”

郑玄抚掌称赞,捋着颌下的胡须,眼神自得。

这次请王磊来题字,事实上,是郑玄的主意。书院的名字由王磊定下,等书院的大门修建好后,书院的大儒和儒生,都一致认为郑玄是一代儒宗,应该让郑玄题字。但是,郑玄固执的要让王磊题字,众人拗不过,才让人请了荀谌和辛毗,让两人去请王磊。

如此,才有了今日的一句话。

刘洪看向王磊,眼眸中,也浮现出钦佩的神色,称赞道:“州牧啊,你如此年纪,却写了这一手好字,脑中也有万卷诗书,若是沉下心来做学问,必定是一代宗师。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未来数十年,绝对没有超过州牧的人。”

王磊知道自己的斤两,连忙摆手道:“元卓公,我就是一个俗人,心思沉不下来。让我呆在书院,肯定不行。”

庞德公瞅准机会,说道:“贤侄啊,书院开设了道学、算术、法学、儒学、机关等,分门别类,各有不同。我和康成公是教导儒学的,你得再写一幅字,挂在我们儒学的讲堂中,以告诫弟子。”

王磊兴致颇高,豪迈的说道:“好,再写一副字。”

若是做诗,王磊肯定不奉陪。

可是,要给书院的学子写一些名言警句,王磊的脑海里,那是一摞一摞的。

“快,让一让,我给贤侄磨墨。”

庞德公凑过来,直接霸占了最好的位置,甚至郑玄都被挤到后面。若是平时,郑玄肯定要和庞德公争一争,但庞德公为了儒家的学子,郑玄不能和庞德公抢。

王磊铺好了纸,仔细的思考一番。

“有了!”

王磊嘴角一笑,已经想好了改写什么。

笔尖蘸满了墨汁,王磊运笔如风。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一副对联,是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作。当时的东林书院,也把这一幅对联挂在讲堂中,用来激励东林书院中的学生。王磊把这一幅对联赠给书院的学子,毫无疑问,是抱着极大的期望的。

天下武将出冀州,对王磊而言,并不难!然而,天下儒士出冀州,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联一出,房间中,一片惊呼声。

郑玄掐着颌下的胡须,感慨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若是天下的学子,都能有这样的情怀,天下就太平了。”

荀谌咽了口唾沫,像是看着妖孽一样,死死盯着王磊。

被王磊震惊,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这一次,更是震撼。

房间中的一个个大儒,目光都落在王磊的身上。

那眼神,仿佛是看着神人一样。

庞德公先是愣住,然后,麻利的收起这幅字。他已经决定了,这就是儒学弟子的精神传承,必须挂在讲堂中。

王磊看了眼周围的人,心想: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王霸之气。

一群人,全都呆住。

“贤侄啊,老夫的医学门可罗雀,来的人太少了。你不能偏心,得给我写一幅字,有了你的字压场,才有人报名。”

华佗不声不响的挤过来,一脸期待的神情。

第472章 对联大放送

事实上,华佗门下的弟子并不少,医学科招的人也非常多。只是学医的人良莠不齐,大多数都不是读书人,都是些贫苦的人,甚至许多都不识字。

这时代,读书是王道,都想读书出仕。

故此,读书人,很少学医。

不过,也有许多的人无法读书,所有会选择偏门的类别。华佗是天下的神医,悬壶济世,名传天下,他留在书院的消息传出,也有无数的人想来报名参加。

王磊说道:“华神医,想要一副什么样的字?”

华佗挠了挠头,说道:“没什么要求,您随便发挥就行。我是拿来挂在讲堂中的,到时候,学医的人知道州牧大人重视,也能努力学医。”

一番话,王磊摇头一笑。

这位老先生是真性情,说话一点都不含蓄。

王磊正襟危坐,仔细的思考。

既然要做,就必须要做好,不能随便的敷衍。王磊回忆着脑海中的对联,仔细思考。王磊的脑中,并不是没有关于医学方面的对联,但要切合场景,还得具备专业性,必须仔细遴选。

对联是挂在讲堂上的,更不能含糊。

王磊陷入了沉思,周围的人,都是大气儿都不敢出,凝神屏息。

一个个,眼神期待的望着王磊。

好半响后,王磊终于想到了一副对联,脸上有了笑容,提笔蘸墨。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一副药物的工整对联,从王磊笔下显现出来。只是,这一幅对联写出来后,郑玄、刘洪、庞德公等人读了一遍,全部傻眼。

读了一遍,感觉不错。

里面的韵味,却远远比不上刚才写的一副字。

众人,茫然的看向王磊。

郑玄花白的眉头皱起,问道:“州牧,这一幅字,有什么意义吗?”

王磊看向华佗,道:“华先生,这一幅字,怎么样?”

华佗仔细的品读,眼中,渐渐有了神采。

华佗和大多数学医的人不一样,他出身并不差,生长在一个望族家庭中,自幼学习了《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是有着不凡文化底蕴的医者。念着念着,华佗恍然大悟,连忙道:“明白了,明白了!”

“怎么回事?”司马徽看向华佗。

华佗微微一笑,指着第一幅字,解释道:“红娘子、金银花、牡丹皮、芍药、五倍子等都是药物名字,后面的一句,从白头翁开始,也是一连串的药名,所有的药名联合起来,上下两句,异常的工整。好,好,好……有了这幅字,谁敢轻视学医的人。”

这一解释,在场的人纷纷明白了过来。

众人看向王磊的眼神,再次震惊。

上一幅字,重点在于其中蕴含的韵味和意境。这一幅字,重点在于其中的专业药名。两幅字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华佗喜不自禁,赶忙收起来。

“还有老夫,老夫也不能少!老夫的算术科目,比医学更生僻。州牧也给老夫写一幅字,免得算术被人轻视。”

刘洪也按捺不住,请王磊写一副字。

王磊脑中灵光一闪,有了主意,问道:“元卓公,你真的想要?”

“必须要!”

刘洪想都不想,直接就说道。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必须把握机会。

王磊点点头,笑吟吟的说道:“也罢,我给元卓公写一幅字。不过事先声明,这是元卓公你自己要的,别怪我啊!”

说着话,王磊提起笔开始写。

“二二三三四四五!”

“六六七七八八九!”

“横幅:二四七三”

和之前的不同,之前写的都只有对联,没有加上横批(横幅)。这一幅对联,王磊加上了横幅,因为横幅也有着寓意。刘洪是当世的算术大宗师,更被后世的人尊称‘算圣’,但看了王磊的这一幅字后,完全迷糊了。

郑玄问道:“这一下,老夫又迷糊了。”

庞德公点头道:“这一幅字,实在古怪,搞不明白啊。”

一个个人,全都看向王磊。

王磊微微一笑,解释道:“这一幅字,重点不在数字上,隐藏了意思的。第一句,只有二三四五,缺少一。第二句,只有六七八九,缺少十。合起来,意思是缺衣少食。一、十,对应的是衣食父母的两字。”

在座的人闻言,全部恍然大悟。

刘洪嘴角轻轻抽搐,缺衣少食,这怎么好挂在讲堂中呢?

深吸口气,刘洪又问道:“二四七三呢?”

王磊说道:“二,对应儿子的儿;四,对应死亡的死;七,对应妻子的妻;三,对应妻离子散的散。合起来,儿死妻散。”

刷的一下,刘洪老脸变了颜色,气哼哼的。看看庞德公、华佗得到的字,挂在讲堂里面,倍儿有面子。

他得到的,偏偏是这样。

刘洪哼了声,道:“贤侄,这不行,你得给我换一副字。”

王磊摇头,笑说道:“元卓公,这一幅字,是你自己要的啊。其实,对学习算术的人来说,这幅字也有意境。希望士子们不要只想着钻研学问,得考虑天下的百姓。天下大治,百姓安宁,才能静下心来钻研学问。事实上,这一幅字,和之前庞德公求取的一副字,意境都差不多,都要告诫学子,要勤奋学习,要有为国为民的心思。”

刘洪听了后,想了想,才喜笑颜开。

似乎,是这个道理。

王磊看了眼其余的人,一个个都颇为意动,连忙摆手道:“都别说了,我写就是。趁着这个机会,我再写几幅字,挂在书院其余科目的讲堂中。”

当即,王磊提起笔,不假思索的书写脑中的经典对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一句句励志的经典对联,从王磊的笔下写出来。

房间中,鸦雀无声。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王磊的才华折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