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大特工 >

第83部分

三国大特工-第83部分

小说: 三国大特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豫的眉头蹙起,王磊的一番话,冲击了他的认知。

但是,田豫赞同王磊的观点。袁绍出身世家大族,眼光的确是放在高处的,不会关注他这样的寒门子弟。

相比较来说,王磊更有可塑性。

田豫深吸口气,拱手道:“大人一番话鞭辟入里,非常精彩。请大人继续,田豫洗耳恭听。”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田豫对王磊的看法,已经悄悄的发生变化。

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

王磊稍作停顿,继续说道:“再说袁绍本身的能力,你说袁绍有大谋略大胆魄,这我只能一笑置之。我问国让一个问题,国让和袁绍相处过么?了解袁绍么?”

田豫摇头道:“没见过,耳闻而已!”

“君不闻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么?名不符其实说的就是袁绍。”

“此人看似有胆魄,其实是一个胆怯之人。”

王磊一脸轻蔑的神情,说道:“袁绍担任渤海郡太守之初,曾率军攻打中山国,我带兵和袁绍的军队交战,和袁绍打过交道。不久前诸侯讨董,我更和袁绍在同一座军营中共事,经常能见面,更亲眼见识了袁绍的为人处事。”

王磊问道:“国让了解天下的局势,应该知道诸侯讨董吧?”

田豫点头道:“知道!”

王磊一脸愤慨的神情,道:“讨伐董卓的形势一片大好,而袁绍和袁术在关键时候,突然带着军队退出联军。而袁绍撤军回冀州后,悍然发动叛乱,造成州牧的军队不得不撤退。”

“正因为袁氏兄弟出身袁家,影响大。两人带兵撤出联军后,其余的诸侯纷纷效仿,很快走了个精光,只剩下极少数的人留守。”

王磊恨恨道:“讨董失败,都是袁绍和袁术的错。”

田豫脸色苍白,眼中浮现出不可思议的神态。

袁绍,竟是这种人!

田豫一脸不可置信的神情,但心底却选择了相信王磊的话。

王磊继续道:“除此外,袁绍看起来接纳天下的名士,但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而且他任人唯亲戚子弟。遇到大事的时候,袁绍又没有自己的主见,优柔寡断。”

“不可否认,袁绍很聪明,有能力,但成大事者,心胸和行事果断是必须具备的特点。心胸狭窄难以容人,麾下的官员难以尽展所长,无法竭尽所能;做事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在关键时刻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错失良机。”

“这样的性格,难以成事。”

王磊语气肯定,给袁绍下了判断。

旋即,王磊又说道:“我评点袁绍,国让可能认为不真实。但接下来还有很长的时间,国让肯定会有和袁绍打交道的机会,你会一一发现的。”

田豫摇头道:“我相信大人!”

对王磊的人品,田豫是非常相信的。

王磊笑了笑,继续道:“最后,再说你提及的‘顺天应人’。你对韩馥的分析没有错,韩馥的确不是治理一州的人才,但韩馥有一个优点,他不喜欢战争,不会轻易的发起战争。”

“同时,你提及冀州的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这也是韩馥能力不足,但不是韩馥造成的。韩馥担任冀州牧之前,黄巾贼和现在的黑山军肆虐,造成了现在的情况,只是韩馥能力不足,无法扭转局面,只能维持现状。”

田豫点头道:“身处在韩馥的位置,无能也是一种罪过!”

“你说得没有错,但袁绍未必就合适。”

王磊话锋一转,又说道:“你说的天时,六月时节,不仅是袁绍的天时,也是我麾下大军的天时;袁绍只有渤海郡一地,韩馥却拥有冀州各地的支持,双方实力悬殊,袁绍难以长久的维持下去;最后,袁绍‘顺天应人’的说法,依我看,袁绍在冀州本就满目疮痍的基础上再起战火,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而我平定袁绍的叛乱,让百姓安居乐业,那才是民心所向,顺天应人。”

“所谓的天时、地利、任何,不值一提!”

王磊一脸不屑,那神情自信,仿佛袁绍真的不堪一击。

田豫长长的喟叹一声,道:“听了大人的一席话,田豫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大人的才学和眼界,令田豫望尘莫及。”

王磊轻笑道:“你满腹韬略,有令人惊艳的才学,只是身处的位置和接触的人物限制了你的眼界。”

旋即,王磊再次问道:“平定袁绍后,愿意来我麾下做事吗?”

“愿意!”

田豫毫不犹豫的点头,眼中充满了期待。

第168章 卑劣的激将法

元城县,县衙。

大厅中汇聚了诸多将领,有平恩县的带兵将领,也有清渊县的带兵主将,还有馆陶县的主将,再加上元城县的官员,一众人聚在一起,足有几十号人。

说得上话的只有几个,大多数是打酱油的。

此刻,所有官员脸色都难看。

元城县的县令蔡谨目光扫了眼在场的官员,缓缓道:“连续几日来,每一日,都有数千人马进入冀州军的营中,时至今日,算下来恐怕不低于两三万之众。不仅如此,看对方的架势,可能还有军队源源不断的赶来。我们四个县的兵力合起来,也没有对方多。”

此话一出,所有官员都沉默下来,面颊更没有血色。

当初,淳于琼带着一身的伤抵达元城县,找到县令蔡谨,让蔡谨调集各县的士兵来元城县伏击王磊的军队。

平恩县、清渊县和馆陶县的县令答应了,派遣各自的军队赶来。

几个县的兵力抵达元城县,兴冲冲的等着王磊率军赶来。

淳于琼的说法没错,王磊率领的冀州军目标真的是元城县,直奔元城县而来。在军队抵达的第一时间,蔡谨得了士兵回报,得知对方有五千余士兵。

对方的兵力不多,蔡谨心中大喜,平恩县、清渊县和馆陶县的带兵主将也非常高兴,觉得五千士兵不是他们的对手。

平恩县有两千余士兵,清渊县有两千余士兵,馆陶县实力略强有三千士兵,而元城县作为一个大县,也有三千士兵。四个县的力量合拢,拢共是一万余士兵。

王磊只有五千,明显不是四县兵力的对手。

蔡谨在当时是踌躇满志,一心想擒拿王磊在袁绍的面前露脸。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

四县的主将为了争夺先锋而吵个不停,谁都想第一时间出兵拿下王磊。这一争斗,一天时间过去,还是没有争出个结果。没等蔡谨带兵出战,仅仅隔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忽然有四千多兵马抵达了王磊驻扎的军营。

一晚上的功夫,王磊的兵力变成了上万人。

这一下,双方势力拉平。

蔡谨心中那个恨啊,恨他自己没有果断的直接出击,失去了大好的机会。对方实力相仿,蔡谨觉得取胜的概率对半分,而其余平恩县、馆陶县和清渊县的主将也觉得王磊的实力增强,不愿意出战。四县的主将又开始推卸责任,不愿意作为先锋。

这一争论,又过了一天时间,最后还是没有弄出个结果。如此一来,王磊军队抵达的第二天还是没有出战。

第三天一大早,又出现令蔡谨惊悚的事情。

这一早上,又有近五千士兵抵达元城县,算下来,王磊的兵力多达一万五千人。面对比自己更多的军队,蔡谨心中露怯,清渊县、馆陶县和平恩县的带兵主将也胆怯,觉得这一战悬乎。

说不定,是他们战败。

即使淳于琼在旁边劝说,各县的主将就是不愿意出兵。

蔡谨有心无力,即使他想出兵挽回局面,可他只有三千人马,对方却有一万五千人,根本不敢出去。而且蔡谨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士兵,所以各自休战,继续拖延时间。

越往后拖,事情越恐怖。

第四天早上,又出现了五千大军,大张旗鼓的进入王磊的军营。

蔡谨得了消息,如遭雷击,鲜血昏厥过去。

清渊县、馆陶县和平恩县的各县主将闻言,瞬间石化,再也没有半点迎战的心思。他们的一万人是拼凑起来的,很少上战场,士兵也都缺乏训练,战斗力不强。王磊能征善战,麾下的两万军队凶戾残忍,一交手,他们肯定是兵败如山倒。

交手必败!

这是各县主将的心声!

没有了求战的心思,各县的主将只得闭门休战。

陆续的,他们还得到消息有军队赶来。

两万的数量,还在继续往上飙升,这数字让各县的主将毫无战斗的心思。正是如此,蔡谨才把各县的主将全部召集起来,一并请到大厅中议事。

蔡谨见众人不说话,只得说道:“诸位,该怎么办?总得拿一个章程出来。”

平恩县的主将喟然轻叹,无奈的道:“事已至此,能怎么办啊?王磊不断的增兵,摆明是要蓄积更多的力量,到时候再一鼓作气拿下元城县。”

蔡谨点点头,看了眼淳于琼。

清渊县主将眼珠子一转,接着道:“王磊背后有韩馥支持,实力强大啊!我得到消息,韩馥把收藏的湛卢剑交给王磊,拜王磊为扬武将军,让王磊带兵先斩后奏。王磊大权在握,背后还有整个冀州支持,他能够源源不断的调集兵力杀来,我们打不赢啊!”

蔡谨再点头,又看了眼淳于琼。

馆陶县的主将摇头道:“这一战,咱们失了先机。若是在王磊刚抵达时出城交战,或许还有一战的机会,现在出战,晚了!”

“一群废物,不思考怎么打胜仗,却只知道说丧气话!”

忽然,不合群的声音传出。

说话的人,赫然是在元城县养伤的淳于琼。经过这些日子的修养,淳于琼身上的伤好了七七八八,已经能自由的行动。淳于琼和在场的官员不一样,各县的官员心思不定,可淳于琼是死忠袁绍的人,不允许畏战的情况发生。

淳于琼说话,蔡谨脸上浮现出了笑意。

蔡谨眼眸一眯,淡淡道:“淳于将军,我们都不是带兵打仗的人。若是治理一县之地还可以,但若是去征战沙场,力有未逮,能力不够啊!”

淳于琼吼道:“即使是不敌,也得迎战!”

平恩县的主将说道:“士兵在城中驻扎,不如由淳于将军带兵担任先锋?”

清渊县主立即附和将道:“淳于将军是袁公帐下的猛将,是袁公的左膀右臂。莫非,淳于将军连带兵出战的勇气都没有吗?”

馆陶县的主将也不是好鸟,激将道:“淳于将军带兵在邺县被王磊击败,难道不想一雪前耻吗?我们要士兵有士兵,要武器有武器,要粮食有粮食,是男人,就带兵去击败王磊。”

“战就战,我淳于琼何惧之有!”

淳于琼一巴掌拍在案桌上,噌的站起身,昂身而立。

各县的主将露出喜色,连连抱拳夸赞淳于琼。只是,淳于琼看着这一张张露出笑容的面孔,心中凉飕飕的,忽然升起不妙的预感。

第169章 郭嘉算无遗策

元城县外,城外三十里。

这里,驻扎着王磊率领的军队。

说是王磊率领的,其实领兵的人是郭嘉,而王磊和典韦都没有留在营中。中军大帐,郭嘉和一个刚刚四十出头的中年人相对而坐。中年人面色白净,一双眸子炯炯有神,唇上两撇小胡子,颌下三缕短须,盘腿坐在营帐中,正在煮茶。

缭缭云烟弥漫,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在营帐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浑身舒畅。

“文和先生煮的茶,真香啊!”

一声赞叹,郭嘉端起一碗茶在鼻前轻轻一嗅,露出沉醉的神态。

煮茶的人,赫然是贾诩。

在虎牢关时,贾诩被王磊蛮横的擒拿,而后贾诩就一直在王磊的军中。

贾诩倒是想离开,王磊却不放人。

贾诩给自己舀了一碗茶,轻轻的呷了一口,笑说道:“喝了我的茶,若是你想报答,完全可以做到。放我离开,就当是给我的报酬。反正王磊没在,你放了我没人知道。”

郭嘉摇头道:“文和先生,为什么执着的想离开呢?”

贾诩仔细的沉吟一番,又抬头看了眼郭嘉,说道:“王磊一直没有展露野心,但我能感受到王磊的野心,他所图不小。跟着他,我觉得不安全,说不定哪一天就引火烧身。”

“哈哈哈……原来如此!”

郭嘉感慨道:“我真不知道应该替主公感到高兴,还是感到失落。”

贾诩轻轻摇头,继续饮茶。

郭嘉说道:“文和先生是智者,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

“冲着这段时间你对我的款待,直说无妨。换做是王磊那小子,我肯定不搭理他。可你不同啊,你小子不错,对我很尊重,不像某些人,蛮横霸道,哼!!!”

一想到自己被王磊蛮横的绑走,贾诩心中就耿耿于怀。

郭嘉心中好笑,心说,这位贾先生可真是记仇啊!郭嘉回归正题,严肃的问道:“敢问先生,这天下间,哪里还有平安乐土?”

贾诩想都不想,回答道:“我的心安乐,处处都是人间乐土!”

一句话,却是避重就轻。

郭嘉哂笑一声,索然无味的道:“我没打算和文和先生辩论玄机,若是坐而论道,先生的话自然是完美的答案。但我们谈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