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朝凶猛 >

第30部分

南朝凶猛-第30部分

小说: 南朝凶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台阶有了,实在没理由招惹这群凶神恶煞,叔孙建想一想还是见好就收,于是便乖乖回去述职了。

可刘裕的话,从来就得辩证来看,终他一生,滑台从未归还。

坐忘江山老,今古一雕栏。

终于到了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洛阳了,此时驻守洛阳的是后秦在关东的最高负责人,陈留公姚洸。姚洸这个人很民主,面对着山雨欲来的东晋大军,他自己没有主意,便把手下人全部集中起来开民主生活会,结果在同一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宁朔将军赵玄主张:收缩兵力,放弃外围阵地,将全部兵力集中到洛阳和金墉城(洛阳边上的一座军事要塞),互为犄角,相互支援。

有的人以德服人,而有的人以德忽悠人。

司马姚禹便是这样一个人,他先是拼命夸姚洸英明神武,天下无敌。接着又拿出爱国主义大旗上纲上线地批斗赵玄,指出多少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中原天下,就这么不战而退,一定会天怒人怨,历史上最著名的败家子也没这么干过。

一笔写不出俩姚字,自家亲戚这么一说,彻底激发了姚洸的爱国热情,立刻下令所有部队一步不退,分散在千里广阔的战场上,在原地消灭来犯之敌。

姚洸还嫌不够作死,又把他认为的卖国奸臣赵玄派出去迎击晋军主力,而且只给他配备了一千残兵。

老将赵玄悲愤不已,临行时对着姚洸痛哭流涕:忠言逆耳,文人误国,你却任由奸臣摆布,兵败城陷之日,你必死无其所!

客观地回顾下这两个建议,姚禹的建议虽然在道德上占领了制高点,但在军事上实在没有立足点。刘裕兵多,且士气旺盛,还跟人家拼消耗,争一城一地得失,实在是拿己之卵撞人家之石。而退守洛阳和金墉,两地城坚墙固,粮草齐备,再加上各地军马,一定能和北府大军消耗些时日。如果再等到长安的援军,那么胜败极为难料。

问题是姚禹怎么会提出这么脑残的提案?原因很简单,他收了刘裕钱了。虽然他是姚家人,但他爱财,所以早被刘裕养的马甲们策反了。

钱是个好东西,能通神,能驱鬼。听说十万块就能演著名大型魔幻影视巨著里某山某洞某小妖,再加五万还能露半边脸。不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在秦奸姚禹的忽悠下,各位死守的秦军将领揭竿投降。兵粮全无,势不如人,还不准后退,不投降就不是主流思维了。

只有赵玄率领他那可怜的一千多人拼死抵抗,但实力太过悬殊,全军战死,也算留下了后秦帝国最后一点血性。

姚洸这时不淡定了,他开始找姚禹商量对策,结果发现姚禹早已投敌,于是在抵抗和自杀的勇气始终都提不起来的时候,姚洸打开城门,光荣投降刘裕。

中原的故都,重新回到刘裕怀抱。

刘裕的大军在中原打得热火朝天,但后秦的皇家精锐始终没有驰援,不是他们不够爱国,实在是没时间爱国。

因为比外敌更让人头痛的是家贼。

卿本家人,奈何为贼。只是因为眼红,眼一红,心就黑了,觉得别人的位置比自己高尚,别人的生活比自己幸福。

邻居家的小丫头曾经一脸神往地问我,大学是否真的很好。我踌躇片刻,还是决定对豆蔻年华的她讲现实的真话。

大学是很好很美很让人着迷的——但那只存在于没考上大学的向往和大学毕业后的回忆里,处在其间,不过是个精致点的“围城”。人生如负重远行,每换一个位置,都会有新的麻烦来代替旧的麻烦,当你想有所成就时,必然被野心和竞争折磨;可当生活跟生存压力无关时就离无聊的感觉很近,老天总是这么微妙地公平着!

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可惜设身其中,并不一定就能看得穿。当幸福来敲门,你或许已不在家。

这个凝望他人幸福的人叫姚懿,是后秦皇帝姚泓的弟弟。

聚会时,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位新朋友,说他炒股成了百万富翁。哇!厉害!佩服佩服!我坐在他边上,悄悄地请他传授秘诀。他一脸木然地对我说:“其实也没啥秘诀……我原来是千万富翁。”

姚懿便是这样一个败家子弟。吟风弄月才情不够;附庸风雅知识不够;市井田园生活不够;悲天悯人情怀不够;冲锋陷阵胆气不够。总之,德性不够。

他一直很不服他的大哥,当年都是一个饭碗里吃饭的,如何证明他就是天子。于是他偶尔经常性地发呆!一直在思考这个比希区柯克还柯南道尔的问题。

在苦闷中他学会了喝酒,想把寂寞和悲伤给淹没,没想到,它们居然学会了游泳……那段日子,他失落的次数比中国足球失利的次数都多。

不过还好,刘裕来了,洛阳失守,关东沦陷,自己大哥那天之骄子的牌坊一夜之间被打得粉碎,姚懿认为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天赐良机。

他和他的军师孙畅密谋着抢班夺权的计划。

孙军师的计划是这样的,想造反,先要收买人心,让所有人都说你好。姚懿很认同,于是他干了一件古往今来最能收买人心的事情——开仓放粮!

但问题是在他治下的并州当时并没有闹饥荒,百姓家里都有余粮。但本着有便宜不能不占的逻辑,家家都好像春节快到了,并州大地一派洋洋喜气。大街小巷排满了各种型号的屁股,一眼望过去,黑压压的后脑勺像丛生的蘑菇。广大人民被派送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不顾体能地疯狂搬运,那架式不像是去领粮,而像是去抢粮,一举一动透着当家做主的底气,就这样把姚懿的储备军粮瓜分一空,然后个个暗笑自己老板。

但分军粮这事实在动静太大,刘裕虽然还没打到并州,但前线的将士早就食不果腹了,这样一个私分国有财产的败家行径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皇帝姚泓只好把后秦第一名将皇叔姚绍召来分析局势。姚绍军旅生涯几十年,立刻就识穿姚懿这点伎俩,于是他立刻向皇帝建议清理门户,大义灭亲。

姚泓还是有点于心不忍,不能因为有过节,就把人家当节过。

姚绍着急道:你这次给他机会,下次他就把你击溃。虽然你们血浓于水,生理距离不能再近,心理距离却不能再远,下手吧,犹豫者抑郁。

于是一张大网向姚懿铺开,先是一纸调令要把孙畅军师调走,然后姚绍皇叔率领中央秦军向陕津、潼关一带集结,准备包围姚懿。但却并没有动手,只想让姚懿先举手,毕竟没有正式举旗造反,还有挽回的余地,于是给他送去一纸契约,放下武器,给你自由。

可悲的是那时的国人喜欢相信传说,而不怎么相信契约。于是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姚懿同志为了一朝皇帝,而放弃了百世诸侯。他立即发动叛乱,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当时是后秦并州的首府)称帝,并向自己管辖的河东各郡县发布文告,征集军粮。

然后一个最大的问题来了,军粮都派送了,然后,没有然后了。

现实往往就是这样滑稽,整个世界就像个旋转木马,彼此追逐,却永远隔着可悲的距离。

他的百姓永远和他保持着可悲的距离,要粮没有,要命不给。而他手下的头号猛将宁东将军姚成都也宣布归顺中央,反过来,讨伐逆贼了。

姚懿在率领自己的亲兵进行了几次没有质量的抵抗后,终于发现自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他握着孙畅的手,执子之手,方知子丑,泪流满面,子不走我走。

在他走的时候,他向着老爹姚兴的坟拜了拜,他很懊悔,从量变到质变,他忘记关注保质期了。

一个晚上的高潮,是怎么也满足不了生活的低潮的。

这个道理,他至死方知。

第十四章江山我有

计划没有变化快,在攻下洛阳之后,刘裕的第一阶段战略目标全部完成,然而在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上,出现了重大分歧。

刘裕原先的计划是,四路大军在洛阳会师,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应暂停进攻,等待刘裕本人亲自统率的战略总预备队到来后,发起总攻。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关中和关东截然不同,前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是后秦国都所在,精兵良将极多,只有自己才有能力确保胜利。

但他手下的将领们明显不这么认为,后秦军的不堪一击让他们觉得没有打过瘾,因此几员大将都不由自主地喊出了那句斯巴达名言——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

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和后秦的真正精锐交手,于是在一次前敌会议上,大家达成了一致,要用雷霆万钧的手段给后秦以毁灭的一击,用铺天盖地的胜利来迎接刘大帅的船队。

另外插一句,这次会议挑头的是王镇恶,他用他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赢得了刘裕的尊重,但这次的擅作主张还是引起了刘裕的不满,也为他最终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于是洛阳的晋军兵分两路,主力由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三人率领,西进攻击潼关,直捣黄龙。而朱超石和胡籓二将则沿河东下,扫清后秦余孽,迎接刘裕大军的到来。

西进的王镇恶、檀道济等部开头延续了以往的顺畅,他们很快就拿下了宜阳、渑池、蠡城。

但好运到此为止,很快不好的消息开始一个接一个。

先是偏将苟卓进攻匈奴堡,被刚刚拨乱反正的宁东将军姚成都击败,这是晋军北伐后秦以来打得第一场败仗。第一的意思是并不唯一。

檀道济对蒲坂的进攻也不顺利,后秦的并州刺史尹昭据城死守,任凭后来撰写了《三十六计》名扬天下的檀大将军如何用计,就是坚守不出。反正俺有厚厚的城墙和铁打的营盘,你又没用美人计,其他三十五计,对俺都没用。

更让王镇恶、檀道济等人大失所望的是:那个姚恢实在是太不争气了!要造反就该有点专业精神嘛,怎么这么快就让姚绍给打没了!由于姚恢失败得太快,让后秦能够迅速抽出兵力,驰援潼关、蒲坂前线。

然后更倒霉的消息到了,后秦第一名将姚绍因为平叛有功,被侄子皇帝充分信任,晋位为太宰、大将军、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带着后秦全部精锐,猛虎出笼般地涌向潼关。

姚绍不愧是名将,一到前线便把檀道济团团围住。

檀道济倒霉了,城里进不去,城外又被围,只好修筑工事,深沟高垒,坚守不战,局面异常艰难。

但战争就是这么奇妙,下一秒钟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看似倒霉的未必真的倒霉,看似得意的也未必真的得意。最近一年见谁灭谁的姚绍在思量着该把檀道济包回饺子还是包子,在仔细勘察了晋军营地之后,他决定亲自带队去攻打晋军守卫最薄弱的西营。

然后他悲剧了,因为守卫西营的是晋军第一防守专家沈林子,沈林子放在现在一定进意大利国家男子足球队。因为他生平的唯一特长兼爱好就是防守反击,当年曾经把鲜卑铁甲和卢循的妖兵都闹得极不通畅,这回他要让姚绍也极为干燥。

姚绍麾军一头撞上去,碰了个头破血流,手下死了七七八八,小小的西营却巍然不动。

姚绍伤自尊了!自己贵为后秦第一名将,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居然连个刚施工的营地都打不下来,于是脑袋一发热,名将发挥失常了。

他下令全体秦军都攻击西营,就是挤,也得把西营挤开。但问题是晋军并不只有西营啊。

檀道济看到兄弟为了自己受苦受难,立刻一面派哨兵向王镇恶求救,一面领着敢死队来抄姚绍的后路。

结果哨兵刚出阵地,就看见了王镇恶的援兵。原因很简单,是自己挑头让两个兄弟跟着自己违背刘大帅的指示单干的,要是这俩兄弟有了闪失,刘裕肯定拿自己的脑袋当门神。

三路大军夹击下,姚绍伤不起了。秦军大溃,血流成河,狼的流浪是躲枪,鱼的流浪是觅食,人的流浪是在二者之间。姚绍带着残兵向潼关流浪。

神话一旦被打破,就只剩下笑话了。

败退的姚绍前脚刚跨进潼关城,突然发现自己的队伍有些很眼熟的生面孔,原来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的追兵也紧跟着冲了进来。惊慌失措的姚绍当机立断:逃跑,放弃潼关,退守麟趾原。

一个人的外表有多风光,他的内心就有多悲怆!

仪表堂堂,器宇轩昂的名将姚绍,如三国吕布、列国子都,如今落魄得凤凰不如鸡。他不甘心,毕竟自己不是败给战神刘裕,事实上他连刘裕的影子都没见到,他只是败给了刘裕几个马前先锋,叫他如何肯低头。

滚滚长江水,东去不回头。人生何短暂,须臾白发愁。他想证明自己还有抗争生活的勇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