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被雷劈回小时候 >

第108部分

被雷劈回小时候-第108部分

小说: 被雷劈回小时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人的‘性’格,在十岁前就会基本定型,而一个人的‘性’格,大多时候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成就,这世她觉得她已经心怀抱负,对于这个共处了两世的堂姐,余明月当然也希望她在未来,能有一翻不凡的成就。

    因为余明‘艳’的摊子就摆在自家摊子上,旁边还有两个大人能照顾着,所以在农历二月二十五那天,余明月跟着拖拉机进到区城后,就借着想到政fu大院找江义施玩耍的由头,赖在了仁义区不挪步了。

    快有半个月没到租来当库房的小院看看了,余明月有些不放心,而且也想借这天,把空间里这阵子收来的‘鸡’蛋、鸭蛋拿到收购站去卖掉。

    从年后到现在,有时走走村窜窜户,她都已经收上来一千多只蛋了,乡上的集市都是8分一只,她走到别人家去收,虽然收时都是7分一只,到了收购站也只能卖1角,一千多只蛋也只能挣上三四十块钱,但对余明月来说,只要有钱挣,那就是好买卖,她如今最缺的就是钱。

    如今在余天周眼里,他这孙‘女’就是个小人‘精’,进了城里那更是如同泥鳅进了水溏子,在这仁义区城,他是压根不担心的,余志清还有心阻止,余天周就已经恩准余明月下车自行去政fu大院了。

    照余天周的说法,余明月就是个娃娃,哪有天天拘押着娃娃干活挣钱的,她能想去耍耍逛逛,那是好事,得支持,再说了,政fu大字里那三家,也不是外人了。

    余天周说出这些话,自是不知道余明月心里打的小九九,当余明月听到她爷爷教训她爸爸这些笑时,险些没当时就笑场。

    ‘花’了半天时间,办妥了在仁义区城的事,而且看着余明‘艳’虽说不能独当一面,却也能像模像样的卖上了菜,余明月也没准备再每天都巴巴的跟进城了,虽然她堂姐如今还没正式上过学,现在在算账方面,还有所欠缺,但有她家两个大人在旁边照应着,也没什大事了。

    自此,余明月开始把重心放回了家里,因此这时候果苗已经都陆续开始长了起来,而且是最脆弱的时候,对于这些决定了家时下一步致富路的果苗,余明月每天是下足了功夫的照管起来。

    好在这时候,余志宗田里的蔬菜也陆续开始上市,四季豆、黄瓜、茄子也都合卖了,相对来说,田里的活计最多的就是在每天摘菜卖菜上面,余志宗在这时候,就开始了每天跟着进城卖菜。

    当然了,他家摆了摊位还是挨着余明月家一起,余明月家搭了三个‘门’面的地头,其中一间一直都是当仓库用,所以余志宗的摊子就摆在了余明月家当成仓库的棚子房前面,也倒合适。

    农历二月近三月的季节,正是山上野菜最多的季节,前世余明月在余天向家生活时,在这季节的每个周末,都喜欢和余明‘艳’一起,跑到山上摘野菜。

    斑鸠菜、糖梨儿‘花’、苦剌‘花’、水芹菜、折耳根,这几个品种,是这方大山上最多的野菜,也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一种野菜,虽然在90年前后,这些个野菜卖不上什么高价钱,但对于当时的余明月和余明‘艳’姐妹两来说,每次上山,能采上些野菜,到乡集市的早市上换上两块三块的钞票,那已经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了。

    别小看这每个周末只挣两三块钱,一个‘春’季下来,就是这些卖野菜的钱,就够她们姐妹买上一年

    的作业本和铅笔了。

    所以,在余明月开始减少进城后,就开始跟着孔兴钢到山上放羊了,一方面跟着孔兴刚到深山林巡陷阱,一方面就是采野菜,每次菜得了野菜,第二天一早就让进城的大人带去卖。p

    ps:五一假又来了,祝亲们节假日快乐,么么哒。

第136章 尾巴() 
野菜这东西的价值,在90年代后期,开始在城市中受到追捧,野菜往往比普通蔬菜贵上不少。

    如今还是80年代后期,物质生活还相对匮乏,对于食疗啊,膳食营养学和绿色食品之类的东西还没闲情去重视。

    只不过曾今上过山上过乡的不少城市居民,当知青时还是吃过些野菜的,此时不少人在见到市面上有野菜卖时,生出了种忆苦思甜的心态,所以余天周他们每次带进城的野菜,虽卖不出比一般蔬菜还高的价格,但如水芹菜这类样的,还是能卖上个芹菜价,2角5一斤。

    对于这种情况,余明月还算是满意了,这季节,山上的山箐沟边,野芹菜可以说四处可见,加上余明月如今自带着这功能还算可以的空间,放开手的收割,一天弄上几百斤根本不在话下。

    至于山上相对稀少人野蕨菜、糖梨儿花、苦刺花、斑鸠菜、折耳根一类的,一方面是因为山上数量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采摘不易,所以价格相对要高些,能卖到3角5到4角。

    别看这价格高了不少,可就算余明月爬到山上,使用空间作弊,一天下来,这几种野菜的采摘量,也只能各得几十斤。

    当然了,余明月不会傻傻的每天都把采到的野菜都明目张胆的拿出来,她除了每天回家前各取出三两斤做做样子外,其它的都被她存放在了空间里。

    别小瞧这点东西,其实作为一个六岁不足的娃娃,每天能采回家十来斤的野菜,已经很让余明月家的几个大人吃惊了。

    像孔明英,看到余明月这样下着苦力的挣那么三四块钱。早就心疼得不行,几个阻止无果后,只得三番五次的叮嘱,让余明月每天别再带那么多东西会来,说小孩子家家的,经常背重东西怕要长不高。

    三月初一,余明月早早的在家喂完了兔子等物品。煮好了饭菜。饱饱的吃上后,把饭菜温在锅里,十点不到就背上小背篓。又准备到红土坡去和孔兴刚会合,然后一起上山。

    刚关了大门正要上锁,孔明英就扛着锄头赶了回来。

    “小月啊,你天天往山上跑也累得慌。今天别去了吧,好好在家呆一天。”边往大门走。孔明英边和余明月打着商量。

    听到孔明英的声音,余明月一脸笑的回过身,摇头撒娇道:“奶奶放心吧,我不累。再说了我也喜欢爬山,而且每次摘了野菜,都是我小舅帮着我背回来的呢。今天我们还准备去看看深山边的陷阱。”

    说完,看到孔明英还要再劝。余明月赶紧的转移话题,问道:“奶奶,你怎么回来了?早包谷的水灌好了?”早上孔小玉和孔明英出门的时候,余明月听她们说,是要去给早市玉米灌水。

    “你啊,这小滑头,又想打岔是不是?”孔明英走到大门边,伸手戳了一下余明月的小脑袋,还是说道:“嫩包谷背包了,这次灌水准备顺便给加点肥,我回家拿桶,到村里挑几担氨水灌进去,这些包谷卖的时候,应该也能大个些。”

    余明月也是时常到她家玉米田边找兔草,对于田里早玉米的长势,余明月心里还是清楚的,如今玉米已经开始挂包了,加施一次肥倒确实不错,虽然这次买几挑氨水是得花上十来块钱,但等卖玉米的时候,产量至少也能增上几百斤。

    孔明英手边还有正事,见余明月是铁了心的要上山,也就又叮嘱了余明月几句要小心山上的虫蛇、少背重物之类的话后,也不再强劝。

    余明月一一应下后,撒开腿就往红土坡跑,她怎么说也是成人的心智,自是知道小孩子背多了重物的厉害,前世时她就是因为年小不懂,加上条件也艰苦,吃了这方面的亏,所以如今每次上山回来,她从空间里取出那点东西,大多都是她小舅帮着她背回来的。

    余明月赶到红土坡时,孔兴刚已经等在他家大门外的牛路边了,远远看到余明月顺着牛路走进来

    ,孔兴刚就回家把羊群赶了出来。

    孔兴刚如今对从山上采野菜卖,可是很上心的,他毕竟已经是16岁的小伙子,所以在采摘能力上自是比一个娃娃强,每天采回二三十斤的野菜,次日一早再让他两个哥哥给带进城去卖,每天算下来,也能得十来块钱。

    对于这突然一个月能多出300来块的无本买卖,孔兴刚可是看得很重的,他如今天天都放羊,采野菜那就是一便手的事,此时孔兴刚都开始又计划着,再采半个月的野菜,就准备进趟城,给家里添置一台400来块的电视机了。

    舅侄两人来到深山边上,孔兴刚把羊群赶进路下方的小灌木林,就与余明月商量好汇合的时间,并再三叮嘱了余明月注意安全什么的后,就分头行动。

    要说这上了山两人不走一路,而是分开行动的建议,初时还是余明月提出来的。

    余明月很清楚,她带着空间利器,在这季节正是大肆收割的时候,可这利器却是万万不能示人的,如果与孔兴刚一路采野菜,她再要使用这在采摘方面功能比收割机还无敌的空间,那绝对会被孔兴刚发现端倪。

    余明月埋头猛爬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一片蕨菜林,这地方,一星期之前,她已经来采过一遍了,目光在蕨菜林里搜索了一圈,看到如雨后春笋一般,三三两肉冒出土一尺到半尺不等高矮的蕨菜台,余明月满意的翘了翘嘴角。

    “呵呵,又长出来了,那就让我再收割一遍吧。”

    心念一动之间,以余明月为中心,方圆32平米内的嫩蕨菜台,瞬间从原处消失不见,再看那原本长着蕨菜台的地方。只留下了离地三寸左右的桩子,刚才还长在这娇嫩欲滴的嫩蕨菜台,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到了空间之中。

    收完这一片的蕨菜台,余明月放开步子,脚下不停的穿行在蕨菜林中,所过之处,大大小小的嫩蕨菜台。全被无一遗漏的收入了空间之中。

    “啊~”突然间。视线扫到一个土黄色会动的影子时,余明月吓得脚下一停惊叫一声,回身就想逃跑。但随即在看清了这站在蕨菜林中的物体竟是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时,余明月扶着胸口,放弃了要逃命的动作。

    “是你啊,怎么不声不响的呢。”三米之外。站着一个穿着土黄色破旧衣服,头发乱蓬蓬。脸上更是脏得像只小花猫的小姑娘,这家伙余明月记得,她叫小红梅,大名沐红梅。在前世时,被余明月和余明艳姐妹视为山上的宿敌。

    何为山上的宿敌,这还得从前世时说起。

    前世时。从90年开始,余明月八岁。余明艳九岁的时候,姐妹两个每年春季都会上山采野菜,拿到大平乡集市上卖了钱做为买学习用品的开支,到了秋季,姐妹两个就上山采野菌,到了深秋就进深山采松子卖,这些东西卖了钱后,积攒起来充当她们学费的一部分。

    但不管是采野菜的季节、菜野菌的季节,还是菜松子的季节,姐妹两人都会遇上这个大名叫沐红梅的花脸猫丫头。

    山上的这些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很多种类都是在特定的某一个地方生长得最多,所以当余明月和余明艳姐妹两到那些地方去采摘的时候,大多时候都会遇上这个小花脸猫。

    东西有限,双方都要采,那就有了竞争,余明月至今还清楚的记得,那时候,每次她和堂姐两人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沐红梅。

    每次,她都和堂姐两人商量着,怎么样比沐红梅上山更早,怎么样采到更多的东西。

    久而久之,她们双方之间的战争,终于在1991年秋天的一个鸡枞坑边爆发了。

    鸡枞,西南这一地秋季时山林中的一种菌类,营养价值虽然不如南方被称为菌中之王的松茸、北方的猴头,可其鲜味,余明月自觉得比起那两种菌类不逞多让。

    鸡枞,就是这地从野菌中的王者,在当时的乡集市上,鸡枞是价格最高,也最好卖的,能卖到八角到1块钱一斤。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鸡枞的生长习性说起,这种菌类,每年农历的五月后期开始生长,而且有固定的生长地点,和大概相差不多几天的生长时间。

    也就是说,今年你六月初一在这地点捡到了鸡枞,那明年的时候,在同一地上,六月初一的前后几天,还会长出数量基本相差不多的鸡枞来。

    前世时,余明月和余明艳姐妹都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她们每学期的学费家里都快负担不起,姐妹两人商量过后就打定了主意,要努力挣钱,挣上自己的学费,让爷爷少操点心。

    所以说,对这能卖上高价的鸡枞,姐妹两人是上了心的,不光从大人口中,还靠着实践,摸清了鸡枞的习性,并特意搞了一个小本子,记录了每次捡到鸡枞的地点和时间。

    姐妹两人是1989年开始上山采山货卖钱的,到了1991年的时候,因为有着这些个准备,所以姐妹两人开始迎来了丰厚的战果。

    那天,姐妹两人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