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被雷劈回小时候 >

第181部分

被雷劈回小时候-第181部分

小说: 被雷劈回小时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小月,你大舅母是不是快生了?”一个叫刘文艳的媳妇,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让余明月有些反应不过来。

    “没有啊。”余明月本能的摇了摇头,她表弟小军,如果没太大出处的话要等明年农历二月二十那天才能出生呢,现在可才九月初,还有整整五个月还多。

    “喔,我还以为你大舅母是在城里快生了,你外婆这才是收了东西进城里去伺候月子呢。”

    提到听说在城里开了店的牛桂枝那新嫁到彩云村的新媳妇时,刘红艳脸上少了些八卦,多了些羡慕,口气中还透着一丝丝酸味。

    孔兴明原本长得一表人才,当兵回来后看上去更是精壮不少,如今又这么能干的做起了贩菜的小生意,现在还给怀上的媳妇开了店,想当年她和孔兴明也是一村长大的,一起同班上学一起换工做活,当时村里的年轻人还时常拿她和孔兴明开玩笑呢,说他们是一对。

    要不是孔兴明去当了兵,她家老娘又催着给她找了现在这个以前看着不错的杨家嫁了,要是让她再等几年,嫁孔兴明的应该就是她了。

    越是这么想,刘文艳的面上的表情越是酸了几分,心里也更不是滋味起来。

    “啊,刘姨你上午看到我外婆进城了啊?”这突如其来的信息让余明月太吃惊了,眼巴巴的盯着眼前这一直让余明月不喜的刘文艳,想要再确认一次,都没去管刘文艳脸上那酸味代表着什么。

    其实有着前世的记忆余明月哪里不知道,当年自牛桂枝跑了以后,这听人说很的刘文艳就不知怎么的勾搭上了她大舅孔兴明。去给刘文艳家换工吃饭喝酒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村里人后来都把两人有奸情的事传得沸沸扬扬的。

    她外公一直在管都没管住,直接把她大舅分出去单过了,但她做为小辈,却是没有资格管这事的,也不能评论什么。而这刘文艳,是刘文红的堂妹。与余明月家是老亲。所以余明月不能称呼她为婶子一类的,要叫姨。

    “哪可不是啊,今天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我刚好到河边菜田里去灌水,正好看到你外婆在我们村水井上边公路湾道边拦车呢,问她说是进城里有事呢,多的她也没说。我还以为是你大舅母怀着的那孩子出。。。。额,嘿嘿。以为她进城是有什么事。”

    刘文艳表情有些尴尬,刚才她也不小心就把心里盼着的想法说出来了,当时她看罗正芬在路边赶车就过去招呼,罗正芬却只说进城。她问半天没问出所以然来,就猜想着在城里的牛桂枝是不是怀得不稳或是什么的,要婆婆进城去照顾了。虽然早就听说那牛桂枝现在只怀了四个多月,但谁知道那女人是不是身子不好又没福气。连四个月的孩子也能怀掉的呢,这事也不是没可能。

    “哟,堂嫂你这是说的什么呢,小月她舅母如今可怀了四个月多了,哪里会像你说的那样,别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这是心里犯酸见不得人好呢。”

    刘文艳正为不小心说错话尴尬着呢,旁边一个和刘文艳差不多年纪的女人,就这么笑着剌上了一句,说话这女人余明月认识,是同村的叫杨志晾的女人,是刘文艳男人杨志兵的堂妹。

    她虽叫着刘文艳堂嫂,但和刘文艳却是同年的,当年大家都笑传刘文艳与孔兴明将来是一对的事,杨志晾可是记得清楚得很,所以在听到刘文艳竟然酸得说出了咒人家孔兴明媳妇孩子出了事的时候,杨志晾一想到当年的传言,心里就不舒坦了,回着她一向与这堂嫂不对付,所以就用话剌起了刘文艳。

    “杨志晾,你乱说什么呢?”刘文艳被人一下戳破了心事,再想到这杨志晾是同村大家一起找大的,知道的事情不少,气愤之余还有些心慌。

    余明月哪管得了两个女人那明朝暗讽你来她往,在确认了外婆罗正芬是赶车走了后,虽然没法去追回已经往山区找人的两拨人,但也急着想回去把这消息告诉孔小玉知道。

    刚好,王文英也端着一葫芦瓢鸡蛋出来了,余明月也没功夫去核对点数了,直接就把兜里备好的1块6角钱给了王文英,只说明早再还瓜瓢,就端着鸡蛋回去了。

    看余明月走得急,王文英还笑:“呵呵,看这孩子说得,大家都是这么亲近的亲戚,一个瓜瓢算得了什么,还还什么还啊。”说完,一副很大方的样子,冲都走了几米远的余明月喊:“小月啊,一只破瓜瓢而已,明天早上你别想着还了哈。”

    余明月听到这话,当下脚下有些发软,这声势造的,倒底是让我别还瓢,还是在提醒我明天一早记得还啊,无语。

    余明月没多理这向心眼多又小气的女人,只就那么随口“哎”的应了一声,快步走了,搞得王文英听了心里七上八下的,心里猜想着这刚剧了没用几天的新瓜瓢明天一早是要还是不要好。

    余明月回家把罗正芬的去向一说,孔明玉终是安心了不少,心里也是唏嘘不已,她这老母亲怎么就这么不省心呢,跑到二妹小晾家里去,让小晾在那个没分家的大家庭里不好做人不说,也不知道要受多少的闲气,但想到老母亲将要看人脸色吃饭时,又有些心疼。

    看到孔小玉长吁短叹的,前世看着两次二姨婆婆脸色,知道那家子是什么的人余明月心里也有些不好受。

    “妈妈,你别担心了,下午两三点我爸也从城里回来了,晚些时候我外公和两个姨也回来了,到时让我爸爸载着他们去我二姨家一趟,把我外婆接回来就是,要是我外婆实在不想呆在家里,要不我们就接了我外婆来家里住一阵子吧,反正我奶奶和我爷爷也不在,外婆应该也会同意的。”

    话是说出来了,但余明月心里也忍不住有些担心,要是外婆罗正芬来了家里后,会不会每天向从前一样摆脸色给她妈妈孔小玉看,但看到孔小玉脸上的担心少了些后,却也不后悔了,外婆怎么说毕竟都是妈妈的亲生母亲,说不得借了外婆来住这机会,她们母亲两的感情能更快的改善呢。

    劝完了孔小玉后,也到了差不多该去上学的时间,把家里的脏衣服丢了洗澡房里那洗衣机里搅上后,余明月直接就和余明艳一起去了学校。

    下午余明月急火火的赶回家时,去两处找人的孔明富和两个女儿都还没从山区回来,但余志清已经和同去卖菜的孔兴江开着拖拉机,到区郊接罗正芬去了。

    五点过孔明富和孔小兰孔小菊姐妹才先后回到了余明月家,同他们父女三人回来的,还有罗正芬的亲大弟如今已五十出头的罗正宏,和罗正芬的亲小妹快近五十的罗正芳。

    两拨人进门都是一脸的着急相,但听说罗正芬是进了城,应是去了二女儿孔小晾家后,这才是都松了一口气。

    家里来了亲戚,自是得好好招待,余明月和孔小玉杀鸡煮肉的,又是一阵的忙活,虽然大家都着急心什么心思吃饭,但煮好了饭也没等余志清他们,孔小玉就劝着大家先吃上了。

    直到下午七点多钟天开始黑下来时,余志清才回来,一起进门的只有同去接人的孔兴江,罗正芬并没跟回来,说是这个家容不下她,她要住在与她最亲的二女儿家了,要让与她最亲的孔小晾给她养老送终。

    听余志清把情况一说,在场的人心里不是滋味的不是滋味,黑了脸的黑了脸。

    黑了脸的罗正芬两个娘家亲兄妹,心里为他们的大奶叫屈,对事情起因了解不完全在心里憋着火,而其他人,却是不好说了,有腹诽罗正芬这一把年纪的人,怎么经了一事后做起事来却还是这么不着调,竟然事事都只想到她自己,就没有为处在那个大家庭里为难的孔小晾想想的,也有担心罗正芬在孔小晾家得看人脸色,日子不好过后,怕罗正芬再生出其它不好的心思的。

    特别是孔明富,心里更是又气急又恼,上午看到罗正芬这么走了,孔明富担心的同时也心软了,想着接了罗正芬回来,如果罗正芬经了这事不像从前一来耍浑哭闹,就不再提分家过的事,可他千算万算也没算到,罗正芬竟然这么不要脸面了,听罗正芬那口气竟然要巴着二女儿过活了。

    恼火的孔明富听完了消息后,也没在孔小玉家这多呆了,好声的劝着他那黑着脸的小舅子,和同样阴着脸一副想骂人的小姨子回了家,准备回家再好好给两人解释罗正芬出走这事的,而且在面对这两个要上门算账的娘家人时,孔明富心里其实也不好受。

    一路回来时,他可没少被小舅子数落,只是还顾着罗正芬那点面子,他没把事情原原本本的经过给讲出来,只说家里闹了矛盾,现在看两人一副要算账的模样时,不把事情的原委讲清楚,看来也是不行了。(未完待续)

    ps:亲们,新的一章送上,罗正芬的事,到这大体数完结了,后边都是挣钱的那些事里,顺便提一提罗正芬后来的安排。最后,娃娃和亲们打个商量,每月里每满20张粉红票加一更,每满500张推荐票时加一更,满20个平安符或是有亲打赏桃花扇加一更如何呢?嘻嘻,娃娃努力的码字,满心都期盼着亲们送上的票票了哈,么么哒~~

第194章 大丰收后的风暴() 
罗正芬不愿意回家,说要让孔小晾给养老送终,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孔明富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反正第二天把都有些不好意思带着愧疚的罗正宏和罗正芳送走后,也没提让儿女再去接罗正芬的话,但在第二天早上,给了孔兴江200块钱,说让下午卖完菜路过孔小晾家门口时,带去给孔小晾,说是让孔小晾交到她当家的公爹手上。(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稳定)

    孔明富虽没明说,但在知道孔明富让孔兴江带钱的事后,大家都猜着,近一断时间孔明富是不打算接罗正芬回来了,不然哪用担心孔小晾为难,去交那应该算是生活费的200块钱呢。

    让外婆去看看那家人的脸色,说不得就明白家里人的好了,余明月如是想着,也就没再劝孔明富,其他几人其实也大概都是这个心思,也就没再跑去孔明富面前劝说,只是宽慰了孔明富几句。

    但为着罗正芬这事,两家人的心情都不算好了,但心情再不好,钱还得挣饭还得吃不是,余明月也是照常的每天上学,除了心情不美丽外,还是过着如往常一样的生活。

    时间一转眼,到了九月底,天气一天天凉了,村里人秋收后的山地水田旱田都种上了一季小麦,余明月这三家人却不同,除了山地还是让王长证和刘学高两家帮种了小麦外,收了水稻的水田和旱田都种上了冬季合种的白菜、萝卜、莲白一类的蔬菜,还留一些田,准备再晚一个月的时候,种上早玉米、早四季豆豇豆一类的早春里合卖的蔬菜。

    敢在无雨的冬秋种这么多蔬菜,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就在这一个多月了,三家除了各自修好了计划里的水池外,还在家里旱田的上方荒地里,也挖了两个大能蓄水几十立方的水池子。

    虽是三家人的旱田,但也都多少不一的挨在了这两处,挖这两个池子也是足够了,买了些水管子和两接头回来,从原来山上架水回来的主管上接出了分管子,用把水管埋到了池子边上,就算大沟里不开水库,冬天里也不少雨,但冬天里旱田里蔬菜的用水也就不愁了。

    其实照余明月的想法,把山地和旱田都栽上果树是最好的,反正这些田一年不管是种粮和种菜都挣不了多少钱,还很是麻烦琐碎,根本比不上搞成果园那么方便又来钱,但如今她手里一是缺少果苗,二来房子周围的荒地都还没有那么多果苗栽了号上地呢,所以也就没提这茬。

    再有,余明月也长了个心眼,知道家里包产到户的地早栽完栽果树,那都是自家的地跑不了,现在大张旗鼓的就往田里栽树的话,难保不会让有心眼的人发现这栽果树的好处,村民们跟着往田里地头栽树事小,倒时要是有那有心人注意上她家,发现她家在大量的往荒地上栽树,结果跟着她家抢着荒地栽或是往乡政府上去告上一状那就不好了,所以余明月也不想打草惊蛇。

    等她们三家把该号的荒地都号上,再有人跟着栽或是去告状,她家可都不怕了,那些占了的荒地如果乡上要管,大不了她们三家花些钱多交上那些地的农业税也就是了,这在前世是有例可寻的,前世村里也有新号屋基盖房或是在山上开了荒地的,被一些小臭狗告到村上后,唐富贵也就是让那些多占了地的多交了笔农业税的事,她还是记得些的。

    至于那钱,唐富贵往没往上交,余明月倒是不知道,但她现在也不怕唐富贵会针对她家,反正到时如果唐富贵单抓她家这尾巴,她家直接找乡上交钱就是了,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