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天赐良配 >

第143部分

天赐良配-第143部分

小说: 天赐良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大理寺接到人报案,有五六个差役走过来。他们不认识林大公子等人,却是认识颜烈的。所以,走上前来请安道,“二公子,听说这里有人纵马伤人,我家大人派我们来看看。”

    “按大楚律,大理寺差役办差,应该先拿出官方文书和令牌。”那姑娘却又接口说了一句。

    这几个差役不知这姑娘是什么来头,不敢呵斥,差役头儿赔笑说,“姑娘教训的是,小的糊涂。这是小的奉令文书和令牌。”

    “就是那个,你们带回去吧。刚才这位姑娘说了,这位林大公子犯了大楚律第三卷二十七条,让你们游大人好好查查。”颜烈冲着林大公子方向努努嘴,说了那姑娘的话。

    “这位公子,请跟我们走一趟吧。”大理寺的差役,走到林大公子面前,伸手一请。

    那姑娘还想说话,后面的丫鬟叫了一句,“姑娘,夫人交代过——”

    那女子略转了转头,好像还在喃喃自语,只是声音低得让人听不清。

    林大公子底下,有两个机灵的小厮,找到张抬椅,将他抬起来,跟在差役后面走了。

    原本,林大公子是不会这么老实的,但是,颜烈在这。他宁可受委屈跟着大理寺的差役走,也不要站在颜烈面前。

    跟颜家人一起回京这一路上,吃的苦,受的惊吓,让他看到颜烈就浑身僵直。

    幸好颜宁不在,估计若是颜宁在,他就要哭着求着大理寺的差役把自己带走了。

    颜烈看人被带走了,转头看看那带着围帽的女子,“喂,你没事吧?可以走吧?”

    那女子摇了摇头,人忽然往边上一歪。

    她歪倒的方向,正是颜烈这边。颜烈一伸手拉了一把,又想起男女授受不亲,连忙松手。这一松手,那女子却直接往地上倒去了。

    颜烈不能眼睁睁看着人家脸朝地摔下,只好又伸手,拉住她的胳膊。

    一停一顿之间,那女子的围帽落地,露出一张苍白的小脸,嘴唇不停地开合着。脸上神情应该是受惊吓后的苍白,她两只玉白的手死死绞在一起,眼睛直瞪瞪地看着身前的地。

    那女子的丫鬟这时才反应过来,一个连忙上前扶住她,另一个丫鬟捡起围帽,连忙给自家姑娘戴上。

    颜烈有些目瞪口呆。

    他练武之人,耳力很好,那女子嘴唇不停开开合合,居然在背大楚律?

    这女子莫不是有病吧?

    刚才他在街对面,看到有孩子要被马踩了,跳过来救人,就看到这女子居然比自己还快。

    待马转向,她却不动,才发现这女子不懂武功。

    等马倒地后,这女子振振有词说得条理分明,连林大公子犯了哪条律令都出来了。

    他还以为这女子和宁儿一样胆大,她却又吓软了脚?

    可寻常女子吓软了脚,不是应该直接晕倒或者尖叫吗?这女子没有叫救命,没有晕倒,居然在背大楚律?

    真是个怪人!

    颜烈有些不知所措,他和这女子素不相识,站在边上好像不合适,可是人家瘫软在地,身边又只有两个小丫鬟,他要是甩手走了,万一出点什么事怎么办?

    “那个——你们是哪个府上的?我帮你们叫辆马车?”他问一个丫鬟道。

    “我们就是来这等家里的马车过来的。”一个丫鬟说道。

    这时,那女子已经缓过气来,扶着丫鬟的手站了起来。

    “请这位公子稍等。”她有礼地说了一句,又扶着丫鬟的手走回身后的首饰铺子。

    颜烈不知人家还有什么事,只好站在店门前。

    那女子过了好一会才出来,显然是重新梳理过了,居然连裙子的褶皱都抚平了。

    她走到颜烈身前,蹲身行礼,“多谢公子救了小女子,家父官居御史中丞,不知公子如何称呼?也好让家人代为致谢。”

    御史中丞?

    “你是杨二本的女儿?”颜烈脑中转了一圈,才反应过来这女子的身份,一句话脱口而出,然后才反应过来,对着人家女儿叫人家父亲的外号,有些不恭。

    他咳了一声,“原来是杨中丞家的姑娘,不用多礼了。那个,那是你家的马车吧?我先走了。”

    他看到一辆带着杨府标记的马车过来,知道没事了,连忙闪身走人。

    杨二本恩将仇报,杨二本的女儿竟然是有病的!

    颜烈想到刚才这姑娘闭目喃喃背大楚律的样子,就啼笑皆非。再想起见过几次杨二本的儿子,那个严谨啊,难怪杨二本参奏别人违法头头是道,感情他们家里,拿大楚律当闲书看?

    这女子正是杨宏文的女儿杨子秋琼英,她看自己自报家门后,这公子居然一下就跑没影了,她有些目瞪口呆。

    这人不是有病吧?真是个怪人。(。)

286章 有女() 


    幸好,颜烈在京城,可是很出名的。

    杨琼英的丫鬟一打听,就知道这是颜家的二公子,大名鼎鼎的颜烈了。

    两个丫鬟扶着自家姑娘上了马车,回家后没敢隐瞒,一五一十向杨宏文的夫人安氏禀告了。

    安氏听说后,后怕不已,连忙让人套车备礼,前往颜府感谢。

    结果,到了颜府门前,安氏让身边的人上前递名帖报了家门,颜府的门房,脸色就不太好看了。

    杨二本家的夫人,来颜府干什么?

    在颜家下人眼里,杨宏文这个御史中丞绝对是忘恩负义的典型,这门房还因为没栓好狗的事,被好一顿责罚呢。

    不过,来者是客,他一个做下人的,也只敢心里嘀咕,让人往里通报了。

    秦氏听说杨宏文夫人安氏来访,也有些意外,她正往外送客,连忙让人请安氏进门。

    这位夫人出门,安氏被人迎进门,两人走了个顶头撞。

    那夫人打量了安氏一眼,不屑地说道,“安夫人,您家杨大人没有同来啊?您家女儿还是莫想了。”

    安氏看这人说话阴阳怪气,有心不理。只是提到自己女儿,做母亲的总是敏感几分,她不由问道,“我家女儿如何?”

    那夫人却是冷笑一声,不再说话,直接往前走了。

    安氏夫人一头雾水,走进颜府。

    秦氏早就在垂花门处迎着了,看到安氏夫人,笑着往里让。

    安夫人坐到客厅后,直接让人送上礼品,感激颜烈从马下救了自家女儿,“多亏了颜二公子,不然我家女儿只怕要重伤了。这些薄礼,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说到后面,有些不好意思了。

    秦氏听她说得恳切,看东西也只有几包,也就不推辞,让王嬷嬷去接过来。

    王嬷嬷一看,差点笑出声来,这果然是薄礼啊,没见谁家感激别人救命之恩,居然是送几包土产的。

    安夫人也是无奈,她出门时刚好遇上了回家的杨宏文。

    杨宏文听说她要往颜家感谢救命之恩,直接说颜家此时刚受圣上称许,不宜风头太过,将她准备的半车礼品,减啊减,就减成这几包了。

    自家老爷不通庶务,她有心等老爷走了再增添些东西,没想到杨中丞还亲自看着装车,送她出门了。

    秦氏看安夫人有些窘迫的样子,她是听人说过安夫人的。

    安夫人和杨宏文是贫贱夫妻,她出身农家女,嫁给杨宏文后才做了这诰命夫人。

    杨宏文发迹后对发妻还是敬重有加,家里人口简单,儿女双全,没什么糟心事,不少夫人还都挺羡慕她的。

    在京城贵妇圈中,说起这位安夫人,说她好的,都赞她性情平和温顺,就是话少了些,人也老实。说她不好的,就会取笑安夫人土气、出身低贱、粗俗。

    “那个……秦夫人,我先告辞了。”安夫人还得第一次到颜府。她平时如非必要,也很少到其他府邸做客,有些局促。

    秦氏觉得安夫人是个好人,倒是乐于结交,“平日请都请不到的客人,哪有这就走的。”

    “本就是来感谢二公子的,今日真是多亏了他,那马,听说就要撞到我家女儿身上了。”安夫人翻来覆去就说这句话。

    “临危救助,本就是应该的。安夫人别说这客气话。我家这儿子,粗鲁顽劣得很。”

    “哪有,二公子这人心好,还能干。我家老爷都夸说恩公家的子女,个个都是好人,还能干。他还要我家琼英多学学颜姑娘呢,说这样才不会吃亏。”安夫人一张嘴,说起杨宏文在家说过的话来,不知不觉就说多了。

    秦氏倒是笑了,她听颜明德提过杨宏文的性子和为人,后来又有颜宁跟她分说。所以,在心里,她对杨宏文一家是亲近的。如今听了安夫人这话,更是觉得杨宏文这人有趣。

    她与安氏聊起儿女,又说起当年在南州时,跟着父母在南州乡下田庄的日子,安夫人人实在,说起这些更是滔滔不绝。两人倒是聊得投机。

    安夫人直待了近一个时辰,外面又有人来报有客上门了,“哎呀,耽搁您这么老久,我先告辞了。”安氏这才发现居然说了这许久,不好意思地告辞。

    秦氏有些无奈地笑着说,“还想留您好好说话,今日看来是不行了。”她本想说以后有空多来家中走动,又想起杨宏文的避嫌,改口说,“以后有空了,我约夫人一起出门逛逛。”

    安夫人自然答应着,秦氏又亲自送她出门。

    安夫人上了马车,“今日来得不巧了,没想到秦夫人这么忙。”

    “听说是因为不少人家,这几日上门保媒说亲的多呢。”安夫人身边的婆子凑趣说了一句。

    “啊?可颜姑娘不是打擂赢了,要嫁给镇南王世子了?这些人来保媒,不是白费功夫么?”安夫人也是听过颜宁的消息的。

    “不是颜姑娘,是颜二公子。奴婢听说啊,颜二公子还没定亲。京城不少人家,都想嫁女呢。今儿来的几个夫人,要么是自家有女儿的,要么是帮人保媒的。”

    “啊?难怪那夫人说那些话。”安夫人想起刚来时碰上的夫人,说的那些怪话,终于知道原因了,心里不由有些羞恼。

    杨琼英的婚事,一直是她的心病。

    她和杨宏文也不求男方门第,只求男方人好对女儿好,得是个人口简单的人家,家境不求多好,只要过得去就行。

    只是,京城这里,有几家是人口简单的啊?这就少了一批人家。

    有为官的上门提亲,杨宏文还要看看人家是不是官声好的,这又少了一大块。

    好不容易遇上合适的人家,一相亲。

    人家年轻公子恭维杨宏文为官公道。杨琼英很实在地说他说话不实,按大楚律,御史风闻奏事当不得公道二字,刑官才能当得公道二字。

    这还如何相亲啊?

    杨琼英针织女红样样出色,相貌也不错,也会操持家务,只是性子太实在了。

    相亲几家后,如今都没人上门提亲了。

    安夫人心里怨怪杨宏文,没事就在家读大楚律,别人家女儿看女戒,自家女儿倒好,背大楚律令。(。)

287章 再遇() 


    安氏有安氏的苦恼,秦氏也有秦氏的苦恼。

    晚间的饭桌上,秦氏跟颜明德抱怨,颜烈的亲事,他这个做父亲的一点也不上心。

    这几日为颜烈保媒的太多,可秦氏总觉得不够合心意。

    颜烈听着母亲说着这家姑娘如何,那家姑娘如何,听得头都痛了,直接想找个借口开溜。

    颜明德不能溜,正襟危坐,听着夫人将连日来的事说了一遍。

    听到颜烈要走,他一把提了回来,“这是你的终身大事,怎么能不听听?”

    秦氏难得觉得颜明德做事合自己心意,点头数落颜烈,鲁莽闯祸,和人打架,末了想起今日安夫人来感谢的事,终于赞了一句,“今日你救了杨家姑娘,这事做的不错。男子汉大丈夫,就该救人于危。”

    “杨家姑娘?怎么了?”颜明德还不知道这事。

    秦氏将安夫人来访的事说了一遍,颜明德也难得点头称赞了两句。

    颜宁听母亲提起杨琼英,想起听人说起杨琼英的事,当闲话说了起来。她难得知道这些闲话八卦,实在是这几日听到不少次,想不知道都难。

    颜烈听到颜宁提起杨琼英的“耿直”,想起那个脸色发白背大楚律的女子,有些好笑。

    颜明德和秦氏也有些愕然。

    “这杨姑娘居然熟背大楚律?还真是个奇女子啊。看安夫人性情和顺都不多话的,杨姑娘这性子,一点也不像她母亲。”

    “哈哈,这性子,倒是有点像杨宏文,一板一眼。”颜明德点评道,又想起颜烈背大楚律来,“难怪当初杨宏文要圣上赐烈儿一部大楚律,莫非杨家孩子犯错,都是背律条当惩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