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天赐良配 >

第150部分

天赐良配-第150部分

小说: 天赐良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敢!要不是冲着这点作用,他以为他那儿子,我很看得上啊,长得那么娘。”颜明德嘀咕了一句。

    秦氏被他说得,伤感冲了大半,为他收拾好衣裳行装,催颜明德早些歇息了。

    第二日,秦氏坐着马车,将颜明德父子两个送到城外。颜宁又是一身男装打扮,跟随在秦氏的马车外。

    因为颜明德的离京日子是早就定了的,封平一早就到颜府,跟秦氏和颜宁一道送他们。

    楚洪和楚谟、秦绍祖等人已经在城外等候了。

    秦氏看到楚洪父子,再看看自家女儿,不由有些担心,待看到楚洪和楚谟都神色无异,楚谟甚至高兴地不停地看向颜宁身上,她才松了口气。

    女儿一定要抛头露面,她深怕镇南王父子俩会看轻颜宁。如今看人家一点惊异之色都没有,秦氏只觉大是欣慰。

    她当然不知道,颜宁的男装打扮,镇南王父子在南州早就见过了,要惊异也早惊异过了。

    林文裕被斩后,朝中职务变动不少,秦绍祖如今任着工部书。有他在京,颜家父子也是放心不少。

    众人没想到的是,安国公李继业居然也来送行了。

    自从李锦娘与皇家结亲后,安国公府在京城各府中走动多了起来。随着太子地位稳当,巴结李家的也不少。

    安国公看到封平跟在秦氏马车外,执礼甚恭,行的居然是子侄礼,不由愣了一下。

    封平如今很少出来,都住在东宫的幕僚属。但是,太子身边第一谋臣和亲信的身份,却是日渐稳固。

    众人殷殷送别,颜明德父子与楚洪父子、秦绍祖和安国公等人喝了几杯离别酒,上马往北而去。

    楚洪和秦绍祖分别回府去了。

    楚谟自然是要送秦氏和颜宁回颜府的,封平早上就从颜府出来,此时,也骑马随在秦氏马车边,打算与楚谟一起送秦氏母女回家。

    安国公个踱了过来,邀请道,“封先生是不是要回东宫吗?我也要去东宫拜见太子殿下,不如同行?”

    封平皱了皱眉,想要拒绝。

    颜宁在边上轻声说道,“封大哥,你放心吧。楚谟送我们回去,你也回东宫去忙吧。”

    封平知道颜宁是不想让自己被安国公记上一笔,毕竟是太子未来的岳丈,封平略一沉吟,嘱咐颜宁小心,又下马走到秦氏马车边上,行礼恭声道,“夫人,我先回东宫去了。有什么事,您让人找我吩咐。”

    秦氏掀开车帘一角,嘱咐封平不可过于劳累,王嬷嬷拿出一瓶消暑药丸递给封平,让他小心暑热。

    封平也不推辞,含笑接过药瓶收入袖袋中,待秦氏马车行后,他才上马,来到安国公边上,与他同行。

    安国公知道封平是受过颜家恩惠的,笑道,“封先生知恩图报,真是义气男儿!”

    封平一笑,谦辞了几句。

    安国公又说道,“听说封先生年末,要与秦书家的大姑娘成亲了,我想着先生在京城还未置宅院。特意为先生在桉树胡同那边置办了一所两进院子,先生有空不如去看看?”

    桉树胡同靠近安国公府,封平知道安国公的拉拢之意,摇头道,“倒是辜负安国公好意了。前几日我看榆树街那边有所宅子出售,价钱合适,已经买下了。无功不受禄,不敢再有劳安国公了。”

    榆树街?

    李继业想起来,颜府后面的街道,就是榆树街。

    封平这是打算与颜府比邻而居啊。(。)

300章 新贵旧人() 


    安国公没想到,封平居然挑好宅院了,还是在颜府后面。

    他笑道,“榆树街虽然好,就是到底是京城老地方,桉树胡同到底是京城新贵云集之处啊。”

    这话,却是意有所指了。

    封平看了看李继业。

    安国公府在京城的公侯权贵之家中,一向是比较低调的。李继业继承安国公之位前,卖命读书,继承安国公之位后,如非必要,否则绝不多嘴。

    只是,自从皇家定了李锦娘为太子妃后,安国公父子,在京城活跃不少。

    京中官宦人家,上门拜访的也多了。

    这位安国公,最近风头太盛,失了往日的谨慎和低调。

    “安国公指点的是,只是封某念旧,当初在颜府住过,倒是习惯那边地方了。说来颜府只是封某客居之地,但是,想起来,却如同家一样。”

    李继业看封平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却毫不妥协,心下有些不悦。

    封平是颜家引荐给太子楚昭恒的,如今又受着重用。他本想拉拢封平,大家携手,将来太子即位,李家就是皇后娘娘的娘家,外戚第一家。这封平若身居朝堂,大家也可互利。

    没想到封平居然不识相,断然拒了。

    两人一路无话,到了东宫。

    楚昭恒正与太傅等人忙着讨论政务,听人禀告说封先生回来了,又说安国公来拜访。

    毕竟是将来的岳丈,他答应娶李锦娘是为了让人知道,自己对功臣的看重。那自然对李继业,也得给足颜面。

    少傅潘肃听到安国公李继业来了,哼了一声,没有开口。

    太傅郑思齐却是直言道,“殿下,安国公近来,到东宫来得太多,却无甚建树。”

    楚昭恒温言道,“太傅说的是,我去见见他就回来。”

    楚昭恒与李继业交谈了片刻,看李继业也没什么要事,就让他先回府了。

    楚昭恒前两日已经去颜府,和颜明德父子告别过了。

    今日为免太过扎眼,他没有亲自去郊外送行。

    李继业走后,他索性叫来封平,问了今日送行种种,知道颜明德已将家中安排妥当,倒是放心了。

    封平最后说道,“太子殿下,刚才回来时,安国公要送属下一套宅院,在桉树胡同那边,属下拒绝了。属下已经在榆树街买了一套小宅院,将来若成亲,就打算住在那套院子中。属下的未婚妻是秦夫人的外甥女,住得近,也好有个照应。”

    楚昭恒听了后,点点头,“好,你那宅院,倒是要早些布置布置。”

    “太子殿下,安国公说,桉树胡同新贵云集之处。”

    这话说出来,楚昭恒脸色一沉,在房中走了几步,“李继业最近,是有些忘形了。”

    李继业离开东宫回府后,也有些不虞。路上遇到几位翰林,邀他一同喝酒。

    他有些微醺,想起今日之事,就更是憋闷,沉着脸来到后院。

    安国公夫人正和李锦娘一道,在那做针线活。

    嫁入皇家,嫁衣不需要再准备了,太子妃的礼服自有定制,内务司早就派人来量过尺寸了。新房中被套等物,也有定制。

    但是,一些贴身衣裳、荷包等物却是要做的,做皇家媳妇,也讲究心灵手巧,贤惠能干。

    李锦娘婚期定了后,就不怎么再出门了,在家与母亲和嫂子商量着,要准备哪些针线活,尤其是新妇第一日拜见圣上和皇后娘娘的礼,李锦娘准备亲手准备。

    母女俩看到安国公脸色沉沉地走进院中,有些奇怪。

    安国公夫人挥手,让院中伺候的人退下后,亲自为安国公端了杯茶,“老爷这是怎么了?早上不是说出门要给颜大将军送行吗?莫不是送行出了什么事?”

    李锦娘自定了要嫁给楚昭恒后,本就对楚昭恒芳心暗付,如今又是名正言顺的夫妻了,对与太子相关之事都留心几分。

    而颜家,是皇后娘娘的娘家,太子与颜家人感情又好,她更是留意。

    李锦娘听到母亲问是不是送行不顺,她不由也停下手中针线,想要听一听。

    安国公摇了摇头,“和送行没什么关系。是那个封平,不识抬举的东西。”

    “封平?是太子殿下倚重的那个封家的人?”安国公夫人想了一下,记起封平不就是封家唯一活下的人吗。

    安国公点点头,“我有意将桉树胡同的那栋宅院送给他,没想到,他不识抬举,居然自己买了榆树街那边的宅子。”

    “老爷,人家不收重礼,你又何必生气?”

    “妇人之见!”安国公叱了一句,转头对李锦娘谆谆教导,“锦娘啊,你将来嫁到东宫,一定要记着,安国公府好,你的地位才稳。你看皇后娘娘,若不是她出身颜家,太子殿下能不能坐稳储君之位,还真是两说。后妃和娘家,是唇齿相依啊。”

    李锦娘点点头,这些话,安国公每隔几天就要提一遍,她都会背了,“父亲,女儿记住了。”

    “也是我们李家走运,嘿,不然这太子妃之位,搞不好又落到颜家手中了。”安国公想起宫变那夜,自己破釜沉舟之举,很是自豪。

    这话,李锦娘有些不爱听,不由劝道,“父亲,您不是也说太子殿下如今还是要小心,您这些话,可不要说了。”

    “这不是在家里说说嘛。”安国公打了个酒嗝。

    安国公夫人看他有些醉了,连忙吩咐人去煮醒酒汤来,又扶着安国公到内室躺下歇息,叫小丫鬟守在床边扇扇。

    等她安顿好,回到前面,看到李锦娘正盯着手中的花绷子发呆,轻轻咳了一声。

    李锦娘回过神来,轻声叫了一声“母亲”。

    安国公夫人走到女儿身边坐下,轻抚着女儿肩膀,知道女儿什么都好,就是对太子殿下一片深情,安国公那句太子妃之位搞不好又落到颜家手中,是刺到她心了。

    她不由劝道,“锦娘,你能嫁入皇家做太子妃,真是上天祖宗保佑,天大的福分。只是,那到底是太子殿下,将来,若是顺利,三宫六院总是少不了。今年还有良娣要进门,你可要拿好主意。太子殿下,母亲看着是个宽厚的。只要你做好本分,量来不至于亏待了你。”(。)

301章 传神之作() 


    李锦娘知道,母亲是要自己守好本分,不能善妒。

    她点点头,皇宫内院,本就是天下无情地方。

    想起那个温文尔雅的男子,她不怕他心里没自己,皇室子弟无情,他自小又过得苦,自己以后全心全意为他着想,水滴石穿,总有一日,他的心里会有自己的。

    安国公夫人看女儿听进去了,往内室看了一眼,又叹道,“你父亲的话原也没错,女子出嫁,都是仗着娘家撑腰。只是,天下谁的娘家,能越过皇家去?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将来你出了门,都要自己有数了。”

    这话,是怕将来李锦娘一心为了娘家,惹怒夫君。

    李锦娘自然还是点头答应着。

    安国公夫人看着李锦娘柔顺的样子,叹息一声,“好快啊,母亲总觉得你还是当年那个小小的样子。如今,都要出嫁了。”

    “母亲——”李锦娘有些伤感又有些羞涩,将头靠在安国公夫人的肩膀上。

    安国公夫人伤感了一会,将李锦娘拉了起来,“颜宁与镇南王世子定亲,你还没去亲自恭贺一声呢。今日颜大将军父子离京,不如我们娘俩去一趟,既是恭贺,也是慰问之意。”

    李锦娘答应了,回屋去收拾起来。

    安国公夫人不论在家还是在外,都受人敬重,与她会做人自然是有关系的。眼看女儿出嫁在即,她更是恨不得将自己所知的一股脑教给她。

    两人让人去颜家送拜帖,母女俩收拾好后,就到了颜府。

    秦氏带着颜宁接了出来,安国公夫人与秦氏聊着,李锦娘则跟着颜宁去她蔷薇院坐坐了。

    颜宁看着越发仪态端庄的李锦娘,打趣道,“锦娘姐姐,不对,以后应该叫太子妃娘娘了。”

    “宁儿——”李锦娘红着脸无奈地叫了一句,“还说我,你可是也是定亲的人了哦。”

    “我只是定亲,还早呢。”颜宁大方地回到,“我父亲说啦,要留我越久越好。”

    镇南王与颜明德开打谈亲之事,京城里知道的人不少。

    李锦娘当然也听过,此时听颜宁说起,不由好笑。不过她没颜宁这样大方,可不敢再打趣了。转而说起玉阳关来。

    谈到玉阳关风光,颜宁有说不完的话,从那边鱼龙混杂的胡人商人,到各种胡饼吃食,还有红河大水、草原牛羊。

    李锦娘遗憾自己从未离京,去的最远也不过是皇觉寺,“宁儿,真羡慕你啊。一直听你说玉阳关啊红河啊,我这辈子是没机会去看看了。”

    做姑娘时是最舒服的,李锦娘嫁入东宫,就算将来贵为皇后,也没多少机会出宫门,更不要说去玉阳关看看了。

    虽然是嫁给自己的心上人,只是,想到将来,难免怅然。

    颜宁看李锦娘有些心情低落,想到宫中的姑母。颜明心听她说起玉阳关时,也是一脸回忆之色,遗憾此生不能再去看看了。颜皇后的如今,就是李锦娘的将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