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天赐良配 >

第155部分

天赐良配-第155部分

小说: 天赐良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昭业看完这份奏折,心中过了一圈,抬头向元帝请求道,“父皇,彭泽所提之事,是儿臣后续考虑不周了。”

    元帝摇摇头,“书生误国,彭泽的话,只是推脱自己的责任而已。”

    右相叶辅国提议,当务之急还是剿匪为要,“臣觉得若能招安,也不失良策。”

    楚昭业建议道,“父皇,依儿臣之见,这些匪徒正是气焰嚣张之时,若只派个文臣去招安,恐怕不能奏效。必须先将他们打败了,打痛了,此时让人去招安,才能事半功倍。”

    元帝点点头,“那就让颍州那边守军继续去剿杀?”

    “父皇,颍州多山川,颍州的守军只有五千来人,彭泽奏折中提到折损了三千人,只怕那边守军已溃败,还是调集英州或益州的守军过去吧。”

    “父皇,李敬刚好要去英州,不如就让他顺势剿匪?”楚昭业直接提到了李敬。

    楚昭恒摇摇头,“李敬一直在京郊西营任职,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

    “太子殿下太谦虚了,哪有天生的常胜将军?不让李敬试试,怎么知道呢?”

    “朝廷已经败了一次,若再败,有损朝廷威严。这种时候,不是练兵练将的时机。”

    “李敬已在军中多年了,怎么能说是练将呢?”

    “京郊四营地处京城,哪有多少实战机会。”

    “太子殿下是顾虑李敬若败了,有损威严?”

    楚昭恒摇摇头,“李敬一人成败何足挂齿,只是,匪徒气焰若更嚣张,招安之说岂不是笑话?”

    他们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得热闹,其他几个大臣们都当自己是哑巴,不开口了。

    安国公之子李敬,的确没有独当一面过。但是,他们若直说李敬不行,岂不是看不起太子殿下的妻舅?而他们若说李敬能带兵,就是倒向三皇子了。不说话,才是上策啊。

    “圣上,英州也来急报了。”康保匆匆拿了一份奏折,呈交进来。

    元帝看了一眼,怒叫道,“这些守军,全是吃白饭的?你们看看,看看!”

    楚昭恒接过那奏折看了一眼,传给了其他人。

    原来那些匪徒竟然又去劫掠英州治下的一个县,将当地洗劫一空。英州守军进山,连给盗匪影子都没摸到,就中了陷阱。

    “父皇,这些匪徒熟悉山中地势,英州和颍州的守军,贸然入山,才会一败涂地。”楚昭恒没有带兵经验,但他说的话分析地有理。(。)

310章 举荐楚谟() 


    “父皇,宜快不宜迟,总不能为了小小的盗匪,调集大军吧。”楚昭业又说了一句,“英州那边,有去年以来新招募的士兵,人数大概有三万左右,这么多官兵,还怕踏不平匪徒老巢?”

    “父皇,儿臣以为,若要一举成功,得选一个熟悉山地行军打仗的将领。”

    “太子殿下不会是要调周伯坚周将军来打吧?”

    武德将军周伯坚,生平几场大胜,都是在山林中取得的。所以,在大楚将领中,若说山林作战,首推周将军。

    “周将军驻扎伏虎山,怎可轻动?”

    “那儿臣还是举荐李敬试试吧。”楚昭业淡淡说了一句。

    元帝看了两个儿子一眼,朝廷政事,这两个儿子还在有私心?

    “李敬做不了主将,一是因为他常年驻扎京郊,不熟悉山林;二是他未曾独自带兵作战,只怕有失。英州当地的守军都败了。”

    “太子殿下太为李敬过谦了,他若没有能力,太子为何提拔他做京郊西营副将,让他去英州带领新兵呢?”

    “李敬为人稳重,在西营任职多年,他的升迁,自有军中定例,三弟问我,我还真不知道为何了。待我回去问问吧?三弟若知道,也可告知我一声。”

    “太子殿下玩笑了,臣弟怎么会知道呢。”楚昭业收了声,他只是想提醒元帝,太子正在京郊四营中安插人,这个目的达到了,别的就不用多说了。

    “父皇,儿臣觉得可调玉阳关颜烈回来。”

    “大楚就颜家人能打仗?”

    “那三弟觉得,济安伯行吗?”

    元帝只觉怒火更盛,抓着御案的手,手筋都暴了出来,“够了,还有什么人选?”他终于按耐不住怒火,将茶碗重重一放,说道。

    “父皇息怒!”

    “圣上息怒!”

    元帝发了火,楚昭恒和楚昭业都站不住了,跪了下来,大臣们也连忙跪下,请求帝王息怒。

    “息怒?哼,几千灾民聚集成匪,这匪徒还将两地官兵给打败了!你们两个,在争什么?朕还活着呢!”元帝狠狠将茶碗砸到了地上。

    楚昭恒和楚昭业连忙磕头,不敢再说。

    元帝吸了口气,将这股怒气压回去。太子在京郊安插人他知道,三儿子也在安插人,他也知道。只是,他不能完全压制。底下的大臣们在选边站,他不能将这些对自己不够忠心的人,全给杀了。

    可是,此时正在说剿匪,这两人还不知大局为重?

    叶辅国这时抬头大声道,“圣上,臣举荐一人。”

    “何人?”

    “镇南王世子楚谟。”叶辅国说道,“楚世子在南边与南诏作战,勇猛善战,而南边多山林,楚世子能获胜,必定善于山林作战。再来楚世子人就在京城,只需让他赶赴英州带兵即可。”

    “臣附议!”

    “楚世子可带兵!”

    其余几位大臣听了叶辅国的建议,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人选。

    楚昭恒皱了皱眉头,一时却没想出合适的反对理由。

    楚昭业却是暗中一笑,终于,有人说了他心中想说的人了。

    这个人选,楚昭恒不会说,他不能说,一定要这些大臣们来说才行。

    他看太子嘴巴一动,附和道,“儿臣也觉得致远可以胜任,不过,一切请父皇定夺。”

    元帝将京中能派的将领想了想,楚谟确实合适。一来他善战有谋,二来他也的确是带兵山林作战过。

    剿匪说来简单,但若不速战速决,也是要消耗钱粮的,再说,如今南北战事刚歇,国内万一有其他歹徒呼应,岂不是多生事端?

    “康保,去传楚谟来吧。”

    众人听了这话,知道皇帝也是同意这个人选了,暗自吁了口气。

    楚昭恒本想趁机让颜烈回京,可是元帝立即否定了,他也没有比颜烈更好的人选。

    这举荐的人得能服众,还得有打赢的把握。

    若是让李敬带兵,只怕打败战还算了,就怕连命也丢了。

    他现在就后悔,自己在太子位上,尸位素餐这些年,若是早早安排,何至于一时无人?

    右相提了楚谟后,楚昭业立即附议了,难道他一心要楚谟去打这仗?

    楚谟来得很快,很快就到了勤政阁。

    元帝告诉他颍州匪患后,楚谟请命道,“小小盗匪竟敢如此猖獗,当朝廷治不了他们吗?皇伯父,您给我五千兵马,我去荡平他老窝。”

    “哈哈,好!好气势!”元帝终于高兴了,“大楚将军,就得有你这气势!”

    “英州那边有三万士兵,颍州和英州守军也有几千,这些人都随你调动。朕只要你做到一条:速战速决。”

    “是!臣遵旨!”楚谟很干脆地磕头领旨,一句废话都没有。

    楚昭业看他如此,暗赞了一句识时务。

    楚谟也的确是识时务,来时就听说了勤政阁里,为了让谁领兵剿匪,吵得不可开交。右相推荐了自己,元帝立刻就传自己进宫了。

    他倒是不想离京,在京城,时不时去颜府见见颜宁,多好啊。

    领军打仗,还是在那种深山老林中,天热蚊子咬,天冷寒风吹,多受罪。

    可是,都问到自己头上了,与其等着被元帝任命,还不如主动请战。

    定下了领军将领,其他事情就容易了。楚谟人都不用带,只要拿着圣旨,快马赶赴英州,直接在当地点兵即可,粮草等物都可当地调用,倒也便宜。

    “父皇,那招安的人选?”楚昭业又提了一个问题。

    “有致远在,招安人选何必再议,不如让致远一肩挑了吧?”楚昭恒当然不会再让楚昭业提人,免得给楚谟多加掣肘。

    楚谟对元帝说,“皇伯父,若空口白话,臣觉得招安有点难。不如先让臣带兵去给那些盗匪一些教训,然后再看招安之事?”

    “恩,你所言有理。这样吧,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既然你管了剿匪的事,如太子所说的,招安之事也由你定吧。”

    “臣遵旨!”楚谟又大声领了旨。

    大事说完了,元帝想起身,却感觉一阵眩晕。(。)

311章 守株待兔() 


    元帝扶住御案稳住身子,额头冷汗流了下来。

    康保就站在元帝边上,连忙走到元帝身边,元帝摇摇头,止住了他的动作,站了一会儿后,才觉得那阵眩晕过去了。

    底下的几个都低着头,不知是没看到,还是装作没看到。

    “你们都下去,各自办差去吧。”元帝提了提声音,说道。

    太子楚昭恒为首的几人,慢慢退出了勤政阁。

    楚昭业看着楚昭恒,“太子殿下举贤避亲,对李敬未免有失公允啊。”

    楚昭恒一笑,“我以为三弟会举荐刘岑呢。”

    “刘岑资历太浅,我有心想举荐,也得为国考虑啊。”楚昭业也是一笑。

    一行人走到勤政阁院门处,右相等人向楚昭恒行礼告退,楚昭业也离宫走了。楚昭恒留在门口,等楚谟出来后,边走边聊。

    因为楚谟此次剿匪,虽然不是大战,但是若是耽搁到入冬,进山后万一遇上雨雪,山路泥泞难行,所以,楚谟还是想快些出发,赶赴英州。

    两人到了宫门处,楚谟行礼告退。

    他径直到颜府来找颜宁。

    随着楚昭恒成婚,封平和秦婉如成婚,这两桩喜事,让颜宁觉得最近心情大好。

    尤其更有一桩喜讯传来,秦氏告诉颜宁,玉阳关来家书了,颜明德和颜烈顺利到了玉阳关,大嫂秦可儿马上要带着侄儿回京了。颜明德见到孙子后,当即为这长孙取名颜文彦。

    颜宁听到颜文彦这个名字,想起前世,自己到底未能护住这个孩子,心情有些低落。

    秦氏以为她是想念父兄,劝道,“你父亲和大哥二哥都很好,等明年,或许你大哥也能回京一趟呢,到时也好见见。”

    颜宁不想让母亲担心,只好装出兴奋的样子,“母亲,我做姑姑啦,我可得准备些礼物,回头不能让文彦笑话我这姑姑小气。”

    “孙少爷还小呢,现在一岁多,正是有点认人的年纪,姑娘这姑姑一见,孙少爷肯定喜欢您。”王嬷嬷笑着凑趣。

    秦氏被两人说得高兴,张罗着让人收拾颜煦当初住的听竹苑,又担心那地方会不会太冷。

    “母亲真是高兴糊涂了,要说冷,京城哪里比得上玉阳关冷啊。”颜宁看秦氏担心的样子,“可见有孙子就不要女儿了,入冬后,您可没管我那蔷薇院冷不冷。”

    “这孩子,你那院子住了几年了,冷不冷母亲还不知道啊。”秦氏嗔了一句,“你玩儿去吧,母亲得盯着人收拾听竹苑去。你说得也有理,京城比起玉阳关可暖和多了。对了,我还得准备些御寒衣物,让人送玉阳关去。”

    秦氏只觉又很多事要忙,嫌颜宁碍事,将她推出正院了。

    颜宁正有些心情低落,秦氏让王嬷嬷来告诉她,楚世子有事来访,正在外院书房等候。

    颜明德离京时,交代秦氏,自己走后,京城里的事可由颜宁处置。

    所以,秦氏索性将外院的书房收拾出来,供颜宁见客议事之用。

    颜宁匆匆来到外院书房,楚谟正等在房中,看她进来,第一句话就是,“宁儿,我要离开京城了。”

    颜宁今日一身裙装,耳边一副珍珠耳坠,听到楚谟说离京,她猛一抬头,耳坠更是晃了好几下,“出了何事?要离开多久?”

    楚谟苦了脸,“不知道,英州出了匪患,圣上派我去剿匪呢。现在都秋天了,楠江那边的山里,这仗不好打。”

    “怎么派你去了?当地守军呢?”

    “就是当地守军败了啊,只要让我这大将出马了。”楚谟看颜宁为自己担忧,笑得眼睛都晶亮晶亮的。

    颜宁对英州的地势不了解,也没有研究过山中作战,思索半晌,感觉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你到英州后,一切小心,我对那边不知道。”说到最后,声音低了,有些内疚。

    “英州那边,自有当地官员和守军协助,你不用担心。圣上允我便宜行事,领英州的新兵作战。若是匪徒愿意招安,我也可全权处置。”

    “当地守军……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