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天赐良配 >

第170部分

天赐良配-第170部分

小说: 天赐良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昭恒自然了解他的用意,楚昭业手底下,也是有带兵将领的。

    元帝躺在床上听到玉阳关急报时,心里就是一惊,再听到两个儿子还在纠缠派兵之事,只觉气恼难耐,怒火上头,直冲喉咙口,他咳了几声。

    霎时,房中寂静无声。

    颜皇后最先反应过来,转身扑到床前,“圣上,您醒了?”

    林妃也从晋阳大长公主身边扑到了元帝床前。

    元帝看了两人一眼,“叫叶辅国过来。”他长久不说话,乍然开口,声音暗哑,有气无力。

    “圣上,先让太医给您看看。”颜皇后和林妃先后开口。

    两人对视了一眼,又转回头,看着元帝。

    孙神医和外面的两个太医都被请进来,元帝看人都进来了,也不再反对。

    他此时,还是浑身动不了,连转头都困难,暗自苦笑,看来是瘫在床上了。

    孙神医和两位太医先后诊脉后,都是脸色有些凝重,元帝此刻脉象,并不好啊。

    元帝看了三人一眼,也没问自己脉象如何,又叫了左右丞相进来,让两人将朝中之事,都告诉自己。

    叶辅国和周玄成两人轮流说着,直说了一个多时辰,才将最近的大小事情说完了。

    楚昭业如今,手里有林文裕当年提拔的将领,虽然那些人大部分都不在京城,但是从龙之功,若是这些人带兵到京,就是一场内乱。

    楚昭恒手里,有文臣,又掌握了京畿之地,占着先手,但他显然是不想登基后就来一场战祸。

    最好的办法,是杀了楚昭业和这些不服之人。

    偏偏南诏北燕相继发兵,朝廷,经不起一次动荡换血。

    元帝沉思片刻,吩咐为自己沐浴更衣,到勤政阁议事。

    他被抬出乾坤殿时,看了林妃一眼,“来人,林妃私逃出宫,先关起来。由皇后娘娘审讯。”又看着楚昭恒吩咐,“太子贸然杀害宗亲,行事欠妥,禁足一月,在东宫思过。”

    罚一国储君思过,这不是小事。

    元帝这一处罚,看着是各打五十大板,但是,显然,太子这边挨的罚更重点。

    颜皇后想要为太子喊屈,楚昭恒用目光示意颜皇后领命。

    林妃关到宫里,楚昭业就得管自己这个母妃,对皇后不孝或许可说不是血亲,但是不管生母,这份无情,就会吓退很多人了。

    楚昭业也想到了这点,明面上,元帝好像袒护自己,其实,这是要自己受制皇后母子啊。

    但他还是脸色如常,也示意林妃领命。

    颜宁离开皇宫后,才听说元帝醒了,她本来还打算给林妃玩个逼供之类的戏码,如今,却是用不上了。

    元帝此时,也无心去管康保死因等等小事,而是要处置国家大事为先。

    她听说北燕居然用了八十万大军攻击玉阳关后,对于苏力红的魄力,倒是佩服的。

    兖州一战后,苏力红和苏力青带人退回北燕,苏力青本就受了伤,回北燕后又被指责战事失利等罪,丢了太子之位。

    北燕国主儿子也多,一群儿子争抢半天,最后还是苏力红胜出了,成为新一任太子。

    而苏力红一听说大楚元帝晕倒,立即禀告国主,大楚虽然有太子储君,但是三皇子一派尾大不掉,必定内乱。

    北燕国主做梦都想带着人到大楚京城来逛逛,觉得儿子所说有理,就同意出兵。

    苏力红本就和南诏乐正弘勾结,当年会在荆楠码头遇到颜宁一行人,就是因为他是去南诏找乐正弘谈联手之事。只是后来他外祖事情牵连,这个同时出兵大楚的商定,一直没实行。

    他当上太子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再去找乐正弘,商议共同出兵大楚一事。

    乐正弘国内正闹着,他还没找到乐正毅,几年前一战又输了。

    两人都想要在国内树立威望,大楚刚好又有可乘之机。

    所以乐正弘一见北燕密使,立即就答应一同出兵了。

    南诏出兵后,趁着大楚兵力在南边集结,北燕又趁机攻打玉阳关。

    双方约定,若是打下大楚,就平分大楚国土。

    乐正弘在南边一开打,苏力红原本还想拖上些时候,但很快发现大楚国内局势不稳,南边粮草也吃紧,他生怕出兵晚了,万一大楚的太子和三皇子分了胜负,那就不好了。

    所以,他连忙派兵,攻打玉阳关。

341章 两人自荐() 
元帝在勤政阁内,喝了两碗浓浓的参汤后,就半躺在坐榻上,让大臣们拟定南边粮草的章程。

    楚昭恒先前已经带人核实了各地粮库账册,元帝觉得楚昭恒所拟定的运粮之策可行。

    在派人增援玉阳关一事上,却是几位大臣各有各的看法。

    往年玉阳关告急,都会派周伯坚增援。颜明德和周伯坚是多年的老交情,两人合得来,增援合兵后协调也方便。

    现在周伯坚镇守兖州,不能离开。

    其他地方的将领,还有何人既能服众、又能与颜家父子相处得来呢?

    一个下午议事,这事还是悬而未决。

    元帝让几人拟了几个候选人选。

    第二日早朝之上,这几个人选一说出来,支持者不一,太子一派和三皇子一派相持不下。

    元帝看楚昭业面色淡然地看着两派相争,这个儿子,是打算让自己看看他的实力?

    “业儿,你觉得何人可为帅?”

    “父皇,儿臣觉得,这几人都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妥之处。”楚昭业缓缓开口,说了一句不偏不倚的废话。

    元帝眼中的冷意,他当然看到了,但是,此时若还不争,要等什么时候?

    “父皇,儿臣想,不如让儿臣带兵去增援玉阳关吧。听说北燕国主御驾亲征,我们大楚皇室,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儿臣愿为国出征,请父皇成全。”他的话,说得大义凛然。

    三皇子一派的人听到楚昭业要亲自带兵,都有些愕然,但很快,就有反应快的,附和起来,“圣上,三殿下大义为国,实在是当世楷模啊。”

    “圣上,臣觉得三殿下如此大义,应该成全。”

    随着接二连三的称赞,太子一派有些憋闷,若不是太子被禁足,难道太子不会自请带兵吗?真是被人捡了个大便宜。

    元帝听了楚昭业的理由,有些为难。北燕国主带着太子出征,士气大涨。大楚若不想弱了声势,

    其实自己御驾亲征是最好的。

    但是,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还能撑几日?只怕没到玉阳关就死在半路上了。而楚昭恒呢?他自小未习武,根本无法带兵。

    楚昭业自小习文练武,还曾跟着林文裕等人学过兵法,与武将也多有交往。若不是其心叵测,他代表大楚皇室,带兵增援玉阳关,对士气的确大有鼓舞。

    自己原本对楚昭业也是有几分满意的。但是昨日醒来后,看了康保的所谓血书,不禁心寒了。

    若是楚昭业是太子,只怕自己昏迷这些时候,早就在昏迷中驾崩了。

    元帝正在为难时,守候在金銮殿外的太监,跑进来禀告道,“启禀圣上,外面,颜……哦不,三品抚远将军颜宁,在外觐见。”

    那太监显然有些不知所措了。

    大臣们听到“三品抚远将军颜宁”这个名头时,各自都呆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这是颜明德的女儿颜宁。

    楚昭业听到颜宁要求觐见时,倒是一下就猜到她为何而来了。

    颜家父子都在玉阳关,她怎么放心让别人带兵去增援?就看她如何说服这满朝文武,让她一个才及笄的姑娘带兵了。

    元帝也是愣了一下,“正在议事,她为何而来?”

    “圣上,颜姑娘,哦不,颜将军说,她食君之禄,特来为圣上分忧。”

    那太监叫惯了颜姑娘,现在,颜宁告诉他,在大殿上,必须称呼自己为“颜将军”,他觉得自己舌头直打圈,往日挺伶俐的口齿,今日老说错。

    元帝听了,也知道颜宁是为何而来了,他倒也想听听颜宁有什么主意,“传!”

    颜宁很快,就走进大殿。她一身三品武将朝服,未戴钗环,一身肃穆。

    这套朝服,还是当初元帝让人给她特制的。

    走进大殿中央,颜宁跪地三叩九拜,“臣颜宁,拜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颜宁,这可是早朝,你要怎么为朕分忧?”

    “臣听说北援将领迟迟未定,特来自荐,臣愿带兵赶赴玉阳关解围。”

    “胡闹!朝廷大事,岂容你一个女子胡说!”颜宁刚说了一句,有老臣已经叫起来。

    “你一个女子,当满朝将军们,带兵都不如你吗?”济安伯也训斥了一句。

    颜宁立时抬头,看着济安伯,“济安伯若是不服气,可以和我比试比试。”

    济安伯听了这话,却泄气了。

    楚昭业暗自摇头,济安伯这是上赶着让颜宁打脸啊。

    济安伯不说话了,颜宁却不依不饶了,“济安伯,既然您觉得我不可带兵,是觉得我兵法不熟,还是武艺低微啊?”

    杨宏文此时也在朝班中,他前几日,不知为何拉肚子,已经在家养了好几日了。今日其实也没好全,但还是撑着来上朝了。

    他听颜宁说完,楚昭业想张口,抢先说道,“圣上,臣要参济安伯刘唤狂妄自大、藐视朝廷命官,参颜宁御前失仪擅自回话。”

    颜宁刚才参拜后,元帝还未叫起,她就起来跟济安伯呛声了。这个往严重了说就是藐视圣驾。

    郑思齐做为老儒,对颜宁女子上朝议政,心里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他还没老糊涂,当然知道颜宁是太子一派的,所以,他听了杨宏文的参奏,立即求情道,“启禀圣上,臣觉得颜宁只是初次上朝才失了仪度,圣上仁心能容,且容他一次。”

    元帝当日也不会此时治罪,济安伯和颜宁两个一起恕了。

    济安伯被颜宁这一挤兑,倒是想起来了,“三殿下刚才已经请命了。圣上,臣觉得三殿下做为皇子出征,更能鼓舞士气。加上殿下文武双全,领兵也能服众。”

    颜宁听说楚昭业已经自请出征了,刚好,她也不想自己离京的时候,让楚昭业在京城里折腾。她立即大声说道,“圣上,三殿下不曾领兵过,臣却是曾领兵守城过。不过济安伯所言也有理,臣倒是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342章 一起出征() 
“哦?你说来听听。”元帝也想听听,颜宁有什么办法。

    “圣上,让臣带兵增援,让三殿下做随军的监军啊。”颜宁直接建议道。

    这个建议,却是让人吓了一跳。

    大楚军队中,监军的权利极大,甚至若是领军大帅与监军意见相左时,往往会以监军的建议优先考虑。

    一般如玉阳关这种地方,会设监军,也算是帮皇帝看着地方军的意思。这种临时凑起来增援的大军,都不会设监军一职,以免意见相左,让军心不稳。

    颜宁让楚昭业做自己的监军,不是将自己置于三殿下的鼓掌之中?

    楚昭业虽然知道颜宁必定不会让自己待在京城,但他本以为颜宁最多也就建议让自己随军之类,她居然推荐自己做监军,倒是意外。

    摸不准颜宁想做什么,他一时没有开口。

    元帝议了这些时候,已经有些撑不住了,他今日是半靠在御座议事的,相左,只觉眼前一阵阵发花,索性一手抵在御座的扶手上,撑着头,慢慢揉着自己的太阳穴,“业儿,你怎么看?”

    “父皇,儿臣觉得,颜宁虽然在兖州一战中英勇善战,但是各地将领都是多年征战、经验老道,让颜宁带军不能服众。”

    “那你可以?”元帝淡淡问了一句。

    楚昭业听出其中的不悦之意,但现在,自己这父皇,还奈何不了自己,所以,他并不避讳,“儿臣觉得儿臣可以,因为儿臣首先是父皇的儿子,是大楚三皇子殿下,其次,才是领军将领。”

    他这理由,倒是充足。

    元帝又看向颜宁的方向,“颜宁,你觉得三殿下的话有理吗?”

    “圣上,臣只知道军中一向军令如山,若是有人因为不服气主帅,就不听将令,这种人,怎么配当将军?大楚肯定没这种人。三殿下未在军中待过,不知道‘军令如山’这句话,也是情有可原。”

    朝中的大臣们,此时对颜宁,倒是有些刮目相看。

    一直只知道颜明德的女儿颜宁胆大包天、武艺出众,

    现在才知道,嘴皮子居然也这么利索。这一番话,捧了将军们,还踩了三皇子一脚。

    颜宁身姿挺拔地站在大殿中,落落大方地任众人打量,脸上神情坦然自若。

    她心中有些得意,楚昭业,你只了解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