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天赐良配 >

第175部分

天赐良配-第175部分

小说: 天赐良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州牧连忙派人,将来人请到城外大军扎营处。

    来的人,是孟良。

    颜宁坐在帅帐当中,黄岐、夏仲天等几位将领都在帐下,楚昭业在颜宁旁边安了一张椅子坐下。

    孟良大步走进,一看到颜宁,就有了焦急之色。

    不过,他看到还有其他将领在,按捺住焦急之情,上前参见。

    “玉阳关情形如何了?你快说来。”颜宁心急父亲和两位哥哥的消息,这一路见到流民,让她心中不安。

    孟良站起禀告说,“玉阳关外,现在有北燕大军八十万,他们粮草充足。而且,近日,近日我们丢了关外一座山寨。军情紧急,玉阳关那边的大雪,比冀州这边还大,都埋到膝盖了,粮草辎重运输很是不便。”

    孟良不用再多说,在座的人就都知道情形有多紧急了。

    玉阳关关外,.有左右两座辅寨,分左右辅卫玉阳关主城,如果有敌攻城,只要兵力不是数倍于己,就可形成夹击之势。

    如今北燕人一来,将攻下了一座山寨,那玉阳关辅卫实力就差了一截了。

    “守寨的人呢?”

    “大部分人,退回来了。”

    能在敌人围攻时冲出来,倒是令人欣慰。

    玉阳关到冀州这一带,是一片平原。若是玉阳关失守,就只有到邙山这边,才有天险可守。

    而北地的大雪,就是深得一人多高,也是有过的。

    这种天气,要往玉阳关运送粮草辎重,所耗费的人力时间,更是平时的几倍。万一碰上冻雪,开路更难。

    冀州这边,现在集结了三十万大军,算上将要赶到的益州兵马,也才四十万。

351章 颜烈是饵() 
再把人留在这也不放心,颜宁索性让孟良和孟秀直接把封平抬上马车,带回颜府去。

    她为了与王家姑娘斗气,收留了王贞曾经的未婚夫,这,就是她传达给众人的想法。

    封平被抬出来,看到站在店堂门口的少年,站在颜宁身前,身形单薄,笑容温和,就是脸色有点苍白,但应该是个贵人。

    “我也很久没见过舅舅和舅母了,难得今日出来,跟你一起回去吧。”楚昭恒说道,他怕颜宁带着封平回去,会被颜明德夫妇责怪。有自己在边上,至少求情比别人管用些。

    舅舅?舅母?

    封平知道,这应该是太子楚昭恒了,倒不像传闻中病的要死的样子。

    楚昭业气恼的离开后,想起颜宁的决绝,想起她对着楚昭恒的笑语如花,失落,嫉妒,气恼……种种情绪交缠着。

    “殿下,殿下……”他将所有情绪都变为快速催马,边上刘明看到林文裕的官轿,连忙提醒的叫道。

    楚昭业勒住缰绳,林文裕下轿后走过来,“殿下,为何神色郁郁?”随即想到这里不是说话之所,“殿下难得出宫,不如到府里坐坐?”

    “好久没去拜望舅母了。”楚昭业吸气平和了自己的情绪,说道,“那我与舅舅一起回府,拜望一下舅母吧。”

    林文裕坐轿,和楚昭业一起回到林府,来到书房,上茶后让下人退下,关心的问道。

    “殿下为何神色郁郁?封平的事不顺利吗?”

    王家最近对自己频频示好,为了搭上三皇子这条船,透露说封平此人,圣上曾暗示王家不许对封平起杀心,据王思进推断估计封家的财富可能都在封平手中。

    当年查抄封家,国库充盈。

    若是那些财富,还只是封家明面上的,那封家手里得有多少银子?

    皇子们争位,要争圣宠圣心,也要争臣心争民心,后两者可都需要银子的。

    林文裕立刻告诉楚昭业这一消息,两人计议半天,觉得王思进的推断有点道理,而收留封平这事,明面上是违背圣意。

    但文帝对几个皇子培养的势头来看,绝不会因这点事对儿子不满,说不定把封家的财富献上后,文帝还会觉得三子有胆有识,不是一味懦弱听话的人。

    元帝自己,虽然不是马上皇帝,但手腕铁血却不输父辈。这样的人,自然不会立一个懦弱的只知道听话的皇子做储君。

    “人被颜宁带走了,现在也许封平已经见过太子了。”楚昭业闷声说道。

    “颜宁?她一个姑娘家,怎么会收留封平?殿下没有问她要人吗?”林文裕自然知道颜宁对自己外甥痴迷和种种荒唐之举,那也就是颜明德能容忍,自己女儿若敢如此不成体统,在外丢自己脸,他早就打断她腿了。往常来说,楚昭业要是开口了,颜宁断没有拒绝的理啊。

    “她一定要带人走,不肯放。她说王贻讨厌的人,她就要收留。我还未再劝说,太子殿下来了。”

    “原来是女孩子家斗气啊。”林文裕放心了,“那殿下不要急,过几日带些礼物去,再去接人好了。人在颜家就好办。我让柔儿去挑些颜宁会喜欢的东西,回头殿下带过去。”

    “不,舅舅!虽然颜宁是这么说的,但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内情不是如此!颜宁好像变了个人,我担心封平会变成太子的人。”

    “太子殿下的身子,我问过太医了,他的寒疾已经深入脏腑,加上……就算封平落入他手中,殿下也不用多虑,太子活不了多久了,圣上显然也对太子爷不抱希望。不然太子就该入住东宫了,而不是还在内宫养着。

    ”林文裕胸有成竹的说道,“倒是颜宁是个变数,可惜年纪太小了,不然殿下明年离宫开府时,就定下她做三皇子妃,颜家就是我们一大助力。”

    “舅舅,我总觉得不安心。”

    “我们派人打听过了,颜家一切如常。”

    “太子的身子若是好了呢?”

    “殿下,你不要自乱阵脚。再说,若要太子病上加病,也不需我们动手啊。当务之急,殿下还得把颜家结交过来。”

    “舅舅,或者我先与颜宁定亲呢?”

    自己以前的态度,时亲时疏。尤其是她病了这段时间,除了派人送过一次礼物外,再无表示,让她有点不安心然后生气了?若定亲了,她就应该放心了吧。

    以前一想到要娶颜宁,他就觉得烦心。可是想到昨日她自信的落笔作画,想到楚昭晖那句“美人”的赞语,想到她对太子笑语盈盈,对自己不假辞色,他忽然想快点把人定下来。

    从小到大,只有这个颜宁,傻乎乎的眼里心里只看到自己,不管场合不顾身份,任何时候看到自己,就如飞蛾扑火一样向自己走来。

    她的性格太浓烈,自己有点不喜,但是这火不再照着自己,却忽然有点寂寞了。

    “殿下也不用急,我们先静待几日。封平若真的握着封家的财富,那他肯定是要拿这换些东西的,比如为封家正名之类?圣上至今不曾让人见过他,或许就是看几位皇子谁能有心呢?颜家只能庇护他一时,但是他所求的事,颜家帮不了。等他失望了,殿下再出面,或许更能事半功倍呢。”

    林文裕不愧是帝王新晋宠臣,他倒是把元帝的心思把握准了。前世,楚昭业收了封平后,的确让元帝大为高兴。

    “殿下也不用急着去找颜宁。颜家一向标榜忠君中立,等太子死了,他们没了选择。到时圣心所向之人,就是他们效忠之人了。娶到颜宁,只不过是为了以后更听话些。”

    林文裕难得看到楚昭业这样烦躁。这个外甥,是天生的帝王,小小年纪冷静自持,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但到底年纪还小啊,今日这受挫,让他急躁了?

    “殿下要是不放心,也可以通过娘娘,从颜皇后那边入手,将颜宁给定下来。”

352章 黄岐不服() 
此时,已经是十月廿二。

    元帝当初下令,让各路大军赶在十一月初一前到冀州。

    现在,只有处州和英州两处援军还未到。

    颜宁心急如焚,见到益州援军后,算算日子,廿五日前,处州和颍州两路大军应该能到。她索性下令后军变前军,运送的粮草等先出发,送到玉阳关。

    万一大雪封路,东西过去了,人总是能快些。

    同时每日擂鼓点卯,让诸将带领各自麾下练兵,鼓舞士气,也让京城过来的几路人马尽快适应严寒地方的作战。

    楚昭业知道,颜宁是做了让这些人到了玉阳关后、就马上迎敌的主意。

    可是,黄岐对颜宁的安排,却大为不满。他觉得颜宁让自己这一军的人也一起操练,实在有损威风。

    这日晚上,曾成请他喝酒,他喝了几杯后,大吐苦水,“老曾啊,不是我说你们京城的几个,你说你们一个个大老爷们,怎么让个女娃子当了主帅?”

    曾成给黄岐又倒了一杯,“黄将军,我们有什么办法?谁让人家有个太子做靠山呢。”

    “太子?太子怎么?太子也不能任人唯亲。”

    “嘿,您在北地不知道,现在京城里,可都是太子的人。你看三殿下……”

    “我是大老粗,朝政不懂。”黄岐还没醉到人事不省的地步,听曾成这话,他截了,“我就知道,颜明德倒是好汉,他女儿?别说他女儿,他大儿子都才打了几仗啊?”

    “那是那是,黄将军为国征战这些年,大小战事下来,没有八十也有一百了。”曾成看黄岐不愿谈太子之事,也改了话语,与黄岐聊起了当年的战事。

    “黄将军,军中如今算战时,不许多饮。您少喝几杯啊。”

    “没事,这点酒,老子再喝十坛照样带兵。”

    黄岐一高兴,说着喝着,没片刻,已经醉了。

    曾成叫来黄岐的亲兵,让他帮忙,将黄岐抬进营帐安睡了。

    他看看天色已近深夜,避开了巡逻的士兵,来到楚昭业的营帐外,“殿下,末将曾成求见。”

    “曾将军,快请进来。”楚昭业让着曾成到帐内坐下。

    曾成走进帐内,感觉还是冷,四下一看,原来里面就烧了一个炭盆,难怪比外面也好不了多少。

    楚昭业看他胡子上都有些水珠结着,让李贵将烧着的炭盆,往曾成那边挪了挪,“曾将军,烤烤火吧。”

    “多谢殿下。”曾成也实在冷得受不住了,伸手往炭盆上烤了烤,压低声音道,“殿下,黄岐喝醉了,明日点卯必定起不来。就看那位,”他往中军帅帐那边指了指,“明日敢不敢对黄岐行军法了。”

    楚昭业对此不担心,颜宁不仅胆子不小,还有些傲气。“恩,明日必定会乱,我到时趁乱离开。”这种时候离开,他不怕因为自己的离去让军心不稳,颜宁自会安抚。

    曾成觉得楚昭业对颜宁有些高看了。

    黄岐明日不能点卯,按照军营的规矩,擂鼓三遍还不到,属于擅自离营,轻则板子,重则杀头。

    就算颜宁念黄岐初犯,只打板子,以黄岐的资历和傲气,就必定会闹起来。他一闹,冀州这边的人肯定跟着闹,那颜宁压得住吗?

    “殿下,若是颜宁安抚不了,怎么办?”他不由担心地问道。

    “不用担心,她必定能处置的。”楚昭业对此倒不担心,颜宁若是拿帅令出来,黄岐再不服也会听的。路上就算人心不齐,到了玉阳关,有颜明德压着,就不会有什么事。

    曾成听了,也不再多说,他跟了楚昭业后,对这位主子的识人之能很是佩服。

    第二日卯时初刻,颜宁照例在军营中点卯,很快,诸将都到齐了,黄岐却还没到。

    颜宁坐在中军帐内,楚昭业坐在她下首位置,看她皱了眉头,轻声到,“不如让人去看看?”

    颜宁叫楚六带人去看,发现黄岐还在呼呼大睡。

    黄岐的亲兵将他叫醒,黄岐穿了衣袍,来到颜宁的帅帐,却毫无怯色,只是如常行礼。

    “黄将军,您为何来晚了?”

    “我喝醉了,望颜姑娘恕罪。”黄岐酒意还未散去,听了颜宁的问话,行礼之后,满不在乎地说了一句。

    夏仲天等几人,都看向了颜宁。

    颜宁看楚昭业气定神闲的样子,问道,“三殿下,您看……”

    她这一问,黄岐更是不屑,插嘴道,“颜姑娘,三殿下是监军,您是主帅,难道您自己不知军法吗?”

    “黄将军,那您教我?”

    “点卯迟了,轻则三十大板,重则推出辕门砍了。”黄岐大声说了一句。

    “既然黄将军知道,那就好办了。”颜宁笑着点点头,拿起案上的令牌,“念黄将军初犯,拉下去,打三十大板。”

    黄岐一愣,发现自己被颜宁给僵住了。

    若不是场合不对,楚昭业倒真想一笑,这黄岐,是酒没醒,还是一直如此一根肠子?

    营帐外,走进来几个亲兵,拿了令牌,就想去拖黄岐。

    黄岐不由大怒,“老子大小那么多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