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天赐良配 >

第186部分

天赐良配-第186部分

小说: 天赐良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想要我做什么?”

    “给荆河码头那边送封信去。”

    “我和他们没有联络,他们只认济安伯的人。”晋阳大长公主这话一出,其实就是示弱了。她被楚昭业说动了心,再说她对元帝一直是有恨的,能让元帝的儿子相争,她很高兴。

    只是,坐在这黯淡的牢中,听着隔壁传来的惨叫,她怕了。她有些后悔,为何要掺和到这些事情中呢?

    就因为憋着一口气,想要出口气,现在,却没有回头路了。

    楚昭恒打量了晋阳大长公主一眼,知道她说的是实话,“待父皇大殓后,姑祖母自请回庵堂清修吧,红尘俗世,不要再沾手了。”

    晋阳大长公主浑身一软,她身边的亲信女官连忙扶住她。

    楚昭恒已经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他骑马走在京城街道上,看着两边已经是一片缟素,趁着积雪,真觉得是天地同悲的黯淡。可他心中,此时,愤怒、焦急胜过悲哀。

    对元帝这个父亲,他记忆中也不过是一个来看望自己的人而已,封自己为太子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但从没有着意保护,也没有刻意教导过自己。

    反而是颜明德这个舅舅,每次回京看到自己,抱抱亲亲,还让自己骑在肩上嬉戏。

    颜煦不怎么见到,可每次稍东西回京时,他总记得给自己一份。

    颜烈性烈如马,从小到大,没少给自己惹麻烦,但是对自己毫无心机。

    而颜宁,自小陪伴,到后来一心谋划,明明才十多岁的小姑娘,却恨不得将母后、将自己,都护在她的羽翼下。

    他有些恨自己,为什么要沉得住气,想等着楚昭业京城和其他地方的势力都一一浮现后再收网,就因为这份心思,将颜家众人陷于险地。

    赶回到东宫中,郑思齐、封平等人都在议事厅中等着,潘肃等人觉得太子殿下这次行事鲁莽,有些急躁了,可是,看着殿下一脸冰寒肃杀之色,劝阻的话再不敢出口。

    封平明白楚昭恒的急躁,“太子殿下,荆河码头那边的十万人,是派兵剿杀还是……”

    “还是看着城门,不许任何人出城报信去,他们等不到消息了,自然会动一动。”楚昭恒说完,又对郑思齐说道,“太傅,您马上找右相他们商议,看看哪里还能再抽调可靠的人马,火速派到玉阳关去。再调集粮草辎重,荆河码头的守卫一破,务必这些人马和东西,都运出去。”

    “殿下,镇南王那边一直未收到消息,此次圣上驾崩,镇南王理应进京的。”郑思齐觉得,像镇南王这样手握重兵的亲王,应该立即召进京来防范着。

    楚昭恒想了片刻,“其他各地亲王进京奔丧,南边有战事,镇南王还是驻守南边,不用担心。”

    镇南王前次进京的时候,他与这位守边王叔见了几面,只要自己这个太子不昏聩,凭镇南王,不会反也不敢反。

    郑思齐看楚昭恒胸有成竹,不再劝说了。昨日之后,他已明白,太子殿下性格或许温和,也能听得见劝谏,但是,他还是很有主见的。在拿定主意的事情上,只怕能劝阻的人没几个了。

    楚昭恒一一吩咐之后,才又回到宫中,此时,已经是夜色朦胧了。

    宫中到处是哀哀的哭声,还有纸钱的烟火气。他在乾坤殿外站了会儿,忽然不想进去了,想要回华沐苑去歇息一下。

    华沐苑还是一样的布置,招福和招寿看着人将寝宫布置了一下。

    楚昭恒站在院中,看着点点积雪,抬头,看到一弯勾月挂于天际。

    夜寒透骨,饶是他披着大氅,还是有寒意钻入。

    招福和招寿两人看房中都安顿好了,太子殿下还不进来,连忙走出来请。

    看到楚昭恒就孤身一人站在院中,抬头望天,招福走过去,“太子殿下,房里收拾好了,外边冷,您快进屋吧。”

    “也不知玉阳关此时是否寒冷。”他喃喃嘀咕了一句。

    鸿影长空说今天年三十啦,今天的两章都是自动发布的,我昨晚码的存稿,大家春节快乐

374章 遥听钟响() 
“奴才以前听表少爷说,玉阳关那边,冷的一盆水倒出去,还没落地,就结成冰疙瘩了。”招福走到楚昭恒身边,听到这句话,接口道。

    “哪有冷成这样的,你听他胡说呢。”

    “就是就是,当时表姑娘也说表少爷胡说。表姑娘说,最多就是落地后马上结成冰疙瘩。”招寿听到后,也说道。

    还没落地就结成冰疙瘩,落地后结成冰疙瘩,好像,也没多少区别?楚昭恒想着颜烈和颜宁当时必定吵得不可开交的样子,微微一笑,想到玉阳关此时的形势,心中却又沉重难当,忍不住一叹,“宁儿,阿烈,你们要等我啊。”

    “表姑娘能干着呢,殿下不用担心。”招福安慰道。

    “就是就是,您还记得不,那次都说表姑娘掉到荆河了,后来表姑娘不就没事的。奴才觉得,表姑娘肯定是上天保佑的福将。”招寿也凑趣说着。

    三人说着说着,不由又说起颜宁当年在宫中闯下的祸、惹出的事。

    颜宁的性子,在宫里没少闯祸,就在楚昭恒这华沐苑里,她就没少惹事。

    楚昭恒转身走进房中,含笑听着招福和招寿絮絮叨叨的说话,偶尔,还纠正他们说错的地方。

    比如哪次与人打架时颜宁没多打,只踹了人一脚,哪次颜宁为了让自己陪她出去玩,故意撕坏了自己哪本书。

    李锦娘听说太子殿下回了华沐苑歇息,特意让御膳房做了几样清淡的点心和粥,带着宫人,亲自送过来。

    她也不让人通禀,走进院门,却听到三人的说话声,楚昭恒那含笑温和的声音,让她觉得有些发寒。

    身边织梦连忙扶住了她,“太子妃娘娘,颜姑娘从小和太子殿下一直长大,太子殿下当她是妹妹般疼爱的。”

    “你说的是。”李锦娘低声说了一句,看看天上的弯月,她的大哥,也在玉阳关啊。她长出一口气,挺直了脊背,让人通传。织梦扶着她,李锦娘接过宫人手中的食盒,亲手提了,含笑走进房中。

    京城原本因为被人截断音信,恍如一座孤城。现在,随着城中戒严,却是成了一汪死水。

    驻扎在荆河码头的郝明远和韩望之一行人,听到京城内外的寺庙,那沉重的钟声。三万声钟声,这是圣上驾崩才有的仪式啊。

    郝明远站在荆河边,听着耳边钟声嗡嗡,有些茫然。

    郝明远是员儒将,少从文,屡试不第后投笔从戎,居然很有天分地一路从小兵做到了将军。

    他做了三品将军后,曾进京觐见过元帝。当时,帝王坐在高高的庙堂之上,他抬头也只能看到模糊的样子。当时,元帝赞他勤勉忠心,甚至,还能说出他刚入伍时是谁的麾下。

    郝明远只觉得心中激动。

    如今,那个赞他勤勉忠心的帝王,就这么驾崩了?

    几乎是下意识地,他跪了下来。

    韩望之听人说郝明远正在荆河边跪地痛哭,他也听到了丧钟,自然知道郝明远为何而哭。他让其他人走远些,自己走到郝明远身边,一同跪了下来。

    韩望之和郝明远,少年时即相识了,两人在同一个书院读书,曾是同窗好友。郝明远是屡试不第,韩望之却是一路考运亨通,中举中进士,直到做了户部尚书。

    可惜因为楠江水患,尚书这个京官做不成了,三殿下安排之下,他到英州做了州牧。

    自从韩望之做了尚书后,与郝明远许久没有往来,到了英州,他才知道,郝明远居然也被调到英州,带着英州大军。

    他不知道是不是三殿下知道两人是少年好友,故意如此安排的。三殿下楚昭业,平时话语不多,但是看人却能看透人心,他一直觉得这人是明主,抱着效忠之心。

    所以,到了英州后,很自然的,他与郝明远又交好起来。

    郝明远做了三品将军后,感觉自己这官已经做到头了,再升无望。而且,因为颍州和英州闹匪患,他剿匪不力,元帝大怒。楚昭业斡旋之下,英州剿匪之后,郝明远因为带兵协助楚谟有功,成了二品将军。对于三殿下的知遇提携之恩,他大为感激。

    韩望之的儿子,还娶了郝明远的女儿,两人做了儿女亲家。

    此次奉命北上援助玉阳关,韩望之极力劝说郝明远投效楚昭业。郝明远听他说了太子种种懦弱不仁,如何残杀二殿下、四殿下同胞手足后,对楚昭业的处境大为担心。韩望之游说他从龙之功、取代颜家,他不由胸中一热,一口就答应效忠三殿下。为将者,谁不想像颜家一样,成为赫赫将门、手握兵权征战四方呢?

    按照三殿下的吩咐,他们驻扎在此,一是等南边战报,若是南边奏捷立即攻入京城,二是等京城消息,若是济安伯传信,他们也要立即攻入京城。

    不想,南州没有报捷,现在,元帝驾崩了,济安伯却还是什么消息都没送过来。

    “圣上驾崩了,或许是太子下的手。”韩望之跪在郝明远身边,压低声音说了一句。

    郝明远一惊,“太子胆敢弑君?”

    “那是皇位啊,太子登基之后,只怕三殿下要遭殃了。”韩望之感慨地说了一句,“可怜三殿下,此时还在玉阳关为国征战,太子却谋划着登基大典了。”

    郝明远一惊,“京城有消息来吗?”他转头,压低声音问道。

    韩望之摇了摇头,“或许济安伯已经传不出消息来了。”

    济安伯前两日传信,是说元帝或许驾崩了,待他证实之后让他们准备带兵勤王。

    结果现在,元帝驾崩,济安伯那边一点音讯都没有。

    “如果太子发出诏令,让各地亲王进京奔丧,我们在这边,只怕拦不住了。”郝明远想了一下,“要不,我们派人进京去看看?”

    最近,北地来的流民越来越多,他们这么一支大军,再能藏,也做不到滴水不漏啊。

    韩望之摇头,“现在派人进京不妥,三殿下那边也没消息送来,不如,我们趁京城忙乱,带兵攻打京城?”

375章 三岔路口() 
“郝兄,我们还是尽快兵京城吧。天籁ww我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啊。”韩望之觉得这么久没有京城消息,必定是济安伯那出了问题。

    郝明远有些犹豫,“等我召集众将,说一声吧?”

    韩望之知道他还是有顾虑的,看了他一眼,“郝兄,开弓没有回头箭,你尽快与众将说明吧。”

    郝明远召集众将,韩望之直接命亲兵守在营帐内。

    那些将领们一走进营帐,就觉得气氛不多。

    “诸位将军,今日叫大家来,是想商量一下,现在,太子铲除异己,挟持谋害圣上,郝将军打算带大家进军京城,清君侧匡扶正义,大家意下如何?”

    几位将军早就知道自家将军的打算,但是,乍一提出来,还是有些犹豫。

    郝明远环视一圈,“我身受三殿下大恩,士为知己者死,诸位兄弟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

    其实,现在的英州大军里,都是郝明远信得过的人了,那些不听话的,拔除地差不多了。

    但是,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这要是攻打京城,就是造反了。

    有人有些犹豫。

    有机灵的看看守在营帐中的亲兵,大声说道,“我听将军的。”

    有人表态了,其余人就好办了。

    很快,大家就都同意了。

    韩望之看大家都说话后,他大声说道,“三殿下宅心仁厚,是明君之选。待到成功之日,论功行赏,在座的将军们,就是头一份了。什么大将军侯爷,那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万里觅封侯,有韩望之的鼓动,原本只是随大流的,也觉得一阵热血,封侯拜将,总要冒点风险的。

    韩望之倒是鼓动人心的好手,经他这一游说,再有郝明远与大家的情分,很快众人就计议妥当。

    “大家回去各自安排,吃好饭后就开拔,待到入夜,我们连夜行军攻城。”

    郝明远觉得,十万大军,可以趁着夜色掩盖,打京城守军一个措手不及。

    胡成和耿大壮在队伍中,接到大军开拔的消息后,胡成问来传令的校尉,“兄弟,我们都在这驻扎这么久了,这是要开拔到哪里去啊?”

    “将军不让多问,反正大家收拾好东西,晚上动身。”那校尉也不多说。

    为了防止消息走漏,除了今日到营帐议事的将领们,其余人只通知要开拔,但不知道要去哪里。

    那个校尉走后,耿大壮有些紧张地拖着胡成,走到一个营帐角落里,“二哥,他们这是要动手了吗?”

    “八成是。”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