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天赐良配 >

第2部分

天赐良配-第2部分

小说: 天赐良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虹霓?”颜宁不确定的叫了一声。

    “奴婢在,姑娘。”虹霓答应了一声,奇怪平时生龙活虎的姑娘,今日的声音听着怎么这么脆弱,仔细看了一下,没觉得脸上有不舒服的样子啊。

    “虹霓!虹霓——”颜宁忽然扑上去抱住了虹霓,泪流满面。

    外面绿衣听到虹霓说话声,走进来伺候,看到的就是颜宁死死抱着虹霓,吓了一跳:“虹霓,姑娘怎么啦?”

    “才刚还好好的,我也不知道啊。”虹霓也很莫名,拍着颜宁的背,“姑娘怎么啦?奴婢在啊,是不是做噩梦啦?”

    “绿衣——”颜宁靠在虹霓怀里,向绿衣伸出手,绿衣连忙拉住,探了探额头,没事啊。

    颜宁一把死死的抓住了绿衣的手,她从小跟着哥哥们习武,手劲也大,把绿衣抓的手掌生痛。但是她不管,只是死死的一手搂着虹霓的腰,一手抓着绿衣的手,这是从小伴她长大的丫鬟,这是为她而惨死的丫鬟,她要抓紧她们,再也不松开。

    虹霓和绿衣不知她出了什么事,不敢惊动,只好任她抱着,拉着,面面相觑。

    默默的哭了好一会,颜宁连眼皮都肿了,绿衣低头看到她泪流满面的样子,轻声说:“姑娘,奴婢先拿毛巾给您擦擦脸,眼皮肿着待会夫人看到要担心了。有什么不开心的,可以跟奴婢两个说说,或者告诉夫人,告诉二少爷也行,他们肯定会为您做主的。”

    颜宁慢慢的回过神,听着绿衣轻声细语,手上感受到她们温热的体温。

    温热?

    夫人?

    二少爷?

    她松开手,低头看自己,手也小了几号,她一下从床上跳下来,冲到自己的梳妆镜前,看到的是一张熟悉的稚嫩的脸,镜中的自己,容颜已可见几分美丽,一双眼睛瞪的圆溜溜的。

    “虹霓,绿衣,我几岁啦?”她转过头,看着两个丫鬟问道。

    虹霓扑哧一声笑了起来,“我的好姑娘,您今年十二岁,要是您还嚷着要长大,那奴婢说您十六岁也行。”

    十二岁?

    十二岁啊,那脑子里的那些记忆是真实发生过的,还是只是南柯一梦?若说只是梦,那种惨痛,真的只是梦吗?

    自己要证实一下,一定要证实一下。

    颜宁定下心神,在心里对自己说。

    虹霓和绿衣都是她从小伺候的丫鬟,两人同岁,比她大了两岁。虹霓性子比较泼辣,说话爽利。绿衣温柔胆小,说话也是柔声细语。两人性子一刚一柔,对自己都很忠心。

    绿衣看她又哭又笑的,像中邪一样,“姑娘,夫人昨天交代说让您今天早点去正厅,吃完饭一起坐车去城外接将军呢。您要是不舒服,奴婢去跟夫人禀告一下,让您在家里休息?”

    “我父亲回来?是从玉阳关因伤回来吗?”颜宁搜索了一下记忆,对于绿衣口中的昨天有点模糊,就循着梦中的记忆问道。

    “是啊,昨天夫人不是说了,不过是旧伤,您不用担心呢。”绿衣说着,扶着颜宁坐下,开始给她梳头。

    虹霓也绞干面巾,给颜宁净面擦手。

    “我没事,只是做了个噩梦,你们别担心。好久没见父亲了,我一定要去迎接,你们给我打扮的漂亮点哦。”

    两人笑了起来,“是,奴婢两个一定给姑娘好好打扮一下。”

    颜宁仔细的回忆着,梦中父亲颜明德在自己十二岁的时候,因伤从玉阳关回来,留下大哥颜煦镇守玉阳关。

    父亲回来时,还送了自己一匹小枣红马,那可是大哥在玉阳关驯服的野马产下的小马,为这二哥还抱怨好几次说大哥偏心。

    去迎接父亲时,自己穿的是什么衣裳?好像……好像是……

    “姑娘,夫人昨晚送来的新衣裳,要不就穿这件吧?”虹霓拿出一套衣裙展示。

    颜宁如遭雷击,梦中的自己好像就是穿着这件大红石榴裙,梳着双平髻……“早上不练武了,我们快点去母亲那里吧。”

    换好衣服,颜宁连镜子都不敢照了,双手拎起裙摆就向正院跑去,虹霓对绿衣说了一句“我先跟着去”,连忙就追了上去。

    颜家占地极广,听说这宅子是前朝一个实权王爷的府邸,楚国建立后,开国太祖分封开国功臣,就把这个府邸指给了颜家。

    颜宁奔到正院时,将军夫人秦氏还在梳妆,看她跑的气喘吁吁的,笑着说:“急什么?你父亲要中午才能到京呢,发髻都松了,哪有女孩子的样子。”

    秦氏身边的王嬷嬷连忙拉了颜宁坐下,“老奴帮姑娘拢拢头发。”

    王嬷嬷原本是秦氏身边的大丫鬟,嫁给了颜府里的家将,还是颜宁的奶娘。只是颜家的孩子为了怕太娇养,过了九岁都不许奶娘跟着了。男孩子身边带小厮,女孩子身边配丫鬟,王嬷嬷不做颜宁的奶娘后,就回到秦氏身边伺候了,可看到颜宁还是特亲。

    颜宁站在门口,呆呆的看着秦氏,故作镇定的叫了一声:“母亲!嬷嬷!”

    梦中的母亲是自尽而死的,嬷嬷跟着惨死了。那只是个梦而已,虽然安慰自己那只是梦,但是那种失去的痛,还是让她忍不住扑上去,也不管秦氏还在梳妆,扑到她怀里,软糯的又叫了一声“母亲,我好想你”,埋下头,闻着母亲身上那淡雅的香味,空落落的心,感觉有了归依处。

    “这孩子,越大越像孩子了。”秦氏听着颜宁一声声叫着,心里只感觉酸酸涩涩的,不知女儿的声音里怎么带着这么深的疼痛,嘴里抱怨着,手已经搂住了女儿。

    “姑娘这是有孝心呢。”王嬷嬷说着,“姑娘,快点让夫人梳好头,等下该吃饭了。”

    颜宁才坐了起来,任王嬷嬷帮自己整理头发,虹霓跑进来看她无事,在边上帮王嬷嬷打下手。

    秦氏梳妆完带着颜宁到正厅,颜烈已经等的不耐烦了,一看到她们就嚷道:“母亲,你们今天好晚,我都饿死了。”转向颜宁打量了一下,“宁儿,你今日没去练武场啊?是不是不舒服了?”

    “不是呢,只是今天不想练了,想陪母亲。”

    “果然是黄毛丫头长不大。”颜烈知道她不是不舒服,放心了,很老成的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功一日都不能废。”

    “是是是,知道啦。”颜宁皱了皱鼻子回道。

    颜烈比自己大了两岁,人如其名,性如烈火,勇武但少谋,性格还有点急躁,基本是拳头比脑子动的快。但是自己兄妹两人从小一处长大,所以感情很好,大哥颜煦比自己大了六岁,自小颜宁都是和颜烈一起玩的。

    秦氏跟颜烈说:“妹妹是女孩子,又不上战场,少练一天也没事,快吃饭吧。”

    颜烈不说了,看到颜宁笑着看自己,默默的低头吃饭。秦氏生了两子一女,颜宁是幺女,又是秦氏三十来岁才生下的,在颜家,颜宁是第一得宠的,他刚刚真是傻了才会当着母亲的面教训她,对着颜宁翻了个白眼,低头吃饭了。

    因为颜明德昨日就让人先回家送信,今日中午前后会到京城。三人吃好饭后,秦氏就吩咐套车,带着颜烈和颜宁去城门前迎接。

04章 又见封平() 
♂,

    颜宁跟着秦氏坐车,要是按她性子,她还是喜欢和颜烈一起骑马。只是今日醒来她就想黏在秦氏边上,所以没有骑马了。

    秦氏和颜烈都奇怪她怎么转性了。

    王嬷嬷倒是高兴的直夸她:“姑娘还是坐车好,京城里的大家闺秀,都是坐车的。”

    颜宁也没解释,笑着坐上马车,靠在秦氏身边坐好,颜烈上了马,护在马车边上,一行人往城外行去。

    一路上颜宁不停的掀起车帘一角,看外面的街景。秦氏当她是这几天在家闷了,也不约束她。

    颜家武将世家,不论男女都会骑马。

    小时候,颜宁跟着父母在玉阳关,战况危急时,秦氏都曾站上城楼,带着城中妇女们送饭、为伤兵包扎。颜明德并不因为颜宁是女儿就不让她习武,他总是说“我颜家就算是女儿,也得上得了马,拉得开弓”。

    颜宁从小跟二哥颜烈一样,三岁时就习文练武,晨起扎马步,白日读书启蒙,细读兵书。她自小也喜欢,日日苦练不辍,家传枪法和箭法都练的不错。在玉阳关的时候,比箭法二哥还不如自己呢。

    大楚的大家闺秀们虽然都是坐车坐轿,但是作为颜大将军的嫡女,一向特立独行,骑马过街也是常事,元帝知道后还夸她是巾帼不让须眉。有皇帝的夸奖在,那些官员们和夫人小姐们再有非议也只敢私下嘀咕嘀咕,又不是自家女儿,想管也管不了啊。

    九岁的时候,京中祖母过世,父亲带着母亲、二哥和自己回京治丧。祖母灵柩返乡后,留下母亲带着二哥和自己住在京城,父亲又回玉阳关去了。

    镇守边关的武将,尤其是颜家这样掌着三十万精兵的世家,是不能举家在外的。

    原本祖母在世,自己一家才能在玉阳关待着,祖母过世后,父亲和大哥在玉阳关,母亲就得留京里了。

    其实颜宁不喜欢京城,九岁回到京城,跟着母亲到很多人家做客,那些人家的女孩子们总是说着琴棋书画、诗词曲赋,这些颜宁也不是一样都不会,她的棋就下的不错,可是实在不喜欢那种娇柔做作,比如看到一只飞虫都要叫上半天,自己在玉阳关的时候,还跟哥哥一起,在关外草原上打猎呢,还亲手射下过大雁、兔子。

    刚在京城住下时,有一次她听二哥要去打猎,高兴的换上骑装拿着弓箭跟着去,结果到了猎场,其他四家人家来的姐姐妹妹们都是坐在猎场外,吃吃茶点看看风景,帮自家兄弟叫个好,就自己跟着去打猎了。

    最糟糕的是,除了二哥颜烈,就属她打到的猎物多,那四家的公子们觉得没面子,后来还背后笑话她“粗鲁无礼”,二哥知道后把那四个人揍的鼻青脸肿,母亲只好一一去赔礼,几家长辈嘴里说着小孩子玩闹当不得真,背后可没少说闲话。

    “宁儿,前天林家姑娘下帖子说下月她生辰,你不是一直叫着要准备礼物,等下要是看到好的,不如买了带回去?”秦氏看女儿上车后就看着街景不说话,找个话题问道。

    “我还没想好送她什么呢,等我想想。”林家女儿,那就是林意柔和林意怜姐妹了。在这京城贵女里,她们是自己的朋友,一直对自己表现的很亲近很善意。

    马车出城驶过城隍庙,那里是京城乞丐最多的地方。

    咦?

    颜宁看到城隍庙那边,十几个乞丐散布在门口,向往来行人乞讨着,可在左边靠墙处,有个乞丐正靠墙而坐,一头乱发披散遮挡住脸,面前放着个破碗,也不见他乞讨,照理说乱哄哄的人群里,这人是很不起眼的。

    可是,颜宁却还是一眼就看到了他,而且认出了这人是谁。

    秦氏看她一直盯着庙前的那个乞丐,也跟着看了一眼,“原来是他啊。王嬷嬷,你让人过去,拿一吊钱给庙前那个乞丐吧,就是封家的七哥儿封平。”

    “夫人就是心善,每次看到都要给他钱,可听说他傻了,除了吃喝拉撒睡,什么都不知道了,连话都不会说了。”王嬷嬷唠叨着,探头到车外叫来小厮交代了一下,又拿出一吊钱给小厮。

    “这封平也是个可怜人,年纪轻轻的,不知大赦的时候能赦免不。”秦氏看着那个乞丐感慨道。

    “也就夫人心善,听说有些人家的公子哥还去作践人家呢。”

    “这孩子小时候还叫过我伯母呢,虽然我们和封家没什么深交,但不管别人家如何,咱们家的人嬷嬷帮我约束着,不许对他无礼。”秦氏这人看着刚强,其实人后是个心善不过的人,可是这封家是元帝御笔亲口抄家的,又说出封家三代不得入仕的话,钱给多了这么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也守不住反而害了他,所以每次都是见到就给点,也算尽尽心意。

    王嬷嬷感慨着封家的没落。

    颜宁却还是盯着外面,看到那小厮跑过去,把钱扔进破碗里,不等别人有反应,就跑了回来。

    那乞丐等小厮跑出一段路后,才惊醒过来一样,看了这边一眼,伸手去抓破碗,没想到斜刺里一个看着就很强壮的乞丐伸手就抓了他的破碗,其乞丐也冲了上来。

    封平!

    脑子里闪过这个名字,这名字京城里的人都不陌生,可颜宁闪过的,却是脑子里记得的那一系列场景。

    封家,世袭定国公,掌管天下盐政,开元六年,被举报贪墨抄家,家产全部充入国库,定国公处斩,成年男子流放,嫡系子孙三代以内不许入仕。这个封平当时只有十一岁,元帝开恩饶了他,家族被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