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福谋 >

第356部分

福谋-第356部分

小说: 福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福儿眨巴眨巴眼,记忆里,似乎这是他第二次这么说了。

    她微微点头,表示记下了。

    小童重又端着茶进来。

    崔大起身,道:“这儿的茶不错,喝了再走吧。”

    他拱了拱手,转身出去。

    小童把茶摆在柳福儿跟前。

    柳福儿含笑点头,端起来轻嗅,又尝了口。

    味道清幽,入口回甘,确实是好茶。

    她将余下半盏喝完,搁下杯时,突然想明白了。

    原来,崔大是那个意思。

    她僵了片刻,忽的笑了。

    想来,早在他当初派了管事过来时,就已有了念头。

    没想到,他对她的这么有信心。

    柳福儿起身往外行。

    越走,脚步越轻快。

    昔日有些模糊的念头,在她脑海里恰所未有的清醒。

    待到出了书院,马车已停在门口。

    车夫正要摆脚凳,她一摆手,撑着车辕,跳了上去。

    车夫唬了一跳,急忙伸手要扶。

    只是伸了手,又醒悟不合礼数,急忙收回。

    柳福儿已钻进车厢。

    车夫小意看了眼,听里面吩咐走,便把脚凳摆好,扬鞭回府。

    小院里,梁康几个已经做好功课,正在院子里戏耍。

    经过调养,侯小郎的身子照比早前强健许多。

    许是因着侯泰的关系,侯小郎对刀兵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

    梁康倒也不藏私,把梁二教他的工夫,挑了容易的交给他。

    汪四郎则在边上,捏着棋子,自娱自乐。

    柳福儿过来时,正看到三人这般。

    “阿娘,”梁康眼睛最尖,看到柳福儿,他颠颠跑过去,小手张开。

    柳福儿微展手臂,正等他抱来。

    不想梁康收了手,立在她两步之外,拱手见礼。

    柳福儿挑眉,微微颔首。

    梁康偷眼,看柳福儿表情。

    见她没有反应,不由失望的耷拉下肩膀。

    柳福儿瞧着好笑,故意装作没发现,朝拱手见礼的汪四郎和侯小郎笑着点头,招呼几小只去正院用点心。

    梁康眼巴巴的看着柳福儿,想要伸手,又迟疑。

    柳福儿信步走在前面,披帛飘忽,不时轻擦他手背。

    梁康握了握手,小心的捏住她披帛的边缘。

    柳福儿立刻察觉到重量,但她佯作不知。

    进了屋,几人依次落座。

    重槿上了甜糕和甜浆。

    几小只做了一上午的功课,又玩了好半晌,这会儿早就饿了。

    柳福儿含笑,看着几小只看似淡定从容,实则速度极快的消灭点心。

    或许是适才梁康行为,让她醒悟,儿子已经长大。

    又或许是适才,她心思有些变化。

    这会儿,她看几小只,似乎又有了不同感觉。

    汪四郎年长老成,做事稳重,便是吃东西也是一口一口,慢慢的吃。

    梁康则是举止优雅,虽然也是一口吃完才吃下一口,但速度不慢。

    至于侯小郎,他是低头捧着甜糕,眯着眼啃,不时还朝梁康嘻嘻的笑。

    看起来很可爱,却也能看出,他性格不曾因为家变而有巨变,加之他很识时务,若悉心培养,倒也未必不能成才。

    柳福儿暗自品评一番,待几小只吃完,她无视梁康频频看来的目光,让赤槿送他们回去。

    

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务繁忙() 
转眼便是腊月。

    一年当中最忙的一个月。

    今年梁二收服两地,虽然有谢大坐镇,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她首肯,才能敲定。

    加之南边的其他几地也有事情。

    林林种种,差不多堆了两个案几还多。

    看着这些公文,柳福儿一阵头痛,却又不得不加班加点的赶工。

    入夜,她带着一大叠公文回去。

    梁康跟几小只过来请安。

    柳福儿忙得昏头涨脑,见几小只也没什么精神。

    梁康上前,歪着小脑袋跟着看。

    柳福儿把公文往他跟前斜了斜。

    “看出什么了?”

    等梁康直起身,她问。

    梁康沉吟片刻,“先生曾与我说过,衡州受过重创,便是经过这些年的调整,也还是不曾恢复早前的水准。”

    他道;““人口太少,劳力就不会多,庄稼耕种的自然就少。”

    “衡州土地,相对更南之地,已是肥沃。”

    “需得尽快送人过去,方能带动商贸,满足阿耶将来所需。”

    柳福儿挑眉,笑问:”可那里并不富庶,阿娘治下的几城百姓皆不想背井离乡,几番努力也只三千人肯过去。”

    “这个不难,”梁康道:“商人逐利,我们可以把田地以租赁的形式租给商户,商户家中自有仆从,仆从又有亲眷,亲眷还有亲眷。”

    “这一层层连带下来,人自然就多了。”

    “待到他们在那里安家生根,我们可以再行他策。”

    柳福儿微微点头,问:“何策?”

    这办法她早前也是盘算过的,只是这些商人算盘一个比一个精,接管了土地,定会想法子开荒,到时要收回时,定会生出麻烦。

    “这个吗,“梁康笑眯了眼,”阿耶总说,谁拳头硬,谁就有厉害。”

    “到时就把地收回来,再分给已经在本地落户生根的百姓。”

    “这样,就算商户不服,也闹不起来,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柳福儿呵笑,指了另一案几上的关于衡州的公文,”这些从今天起,就归你管了。“

    “我?”

    梁康惊讶。

    柳福儿看了眼站在案几之后的侯小郎和汪四郎,笑着朝梁康点头,“阿娘信你能管好。”

    梁康眨巴眨巴眼,忽的皱了皱鼻子。

    “阿娘该不会是懒得看吧。”

    “臭小子,”柳福儿一改慈母模样,瞪起眼睛,“那么多话,还不赶快。”

    梁康答应着转脸。

    汪四郎忍了笑,过去帮他搬。

    侯小郎也赶紧过去,和梁康一人一半,把余下的都抱起来。

    案几瞬间清洁溜溜,柳福儿心情大好。

    一摆手,道:“去吧,晚上给你们做好吃的。”

    梁康扯了扯嘴角,朝她皮笑肉不笑的呵了声,慢吞吞的走了。

    看着儿子背影,柳福儿皱着鼻子嘀咕,“臭小子,越来越不可爱了。”

    有梁康几小只帮忙,积压成山的公文很快解决。

    待到腊月二十九,年前的最后一天。

    柳福儿从府衙回来,便歪进榻里。

    赤槿把收到的信送到她跟前。

    “汪夫人来的。”

    “阿娘,”柳福儿坐正,将信看完,不由笑了。

    “大兄和十娘已经到了,阿娘跟我报平安呢。”

    “这新造的船还挺快,才小半个月就到了,”赤槿惊讶。

    “是不慢,”柳福儿笑着点头。

    照当前的情况看来,以后水战定然不会少。

    梁家军和柳家军皆不善水战。

    想必徐家和刘家,这是他们无法避免的短板。

    好在,现在他们有快船能依仗,真要不敌,柳福儿只希望尽可量的让他们多些逃跑的希望。

    柳福儿把信折好,递给赤槿。

    重又起身往外去。

    赤槿正准备热水,见她出去,急忙跟上。

    “不用你,”柳福儿摆手,去前院找了老常。

    她要记得不错,那两兄弟这些年一直沉迷船舶修造,就连自己的终身大事都没着落。

    转眼就是一年,再不张罗,这两人怕就要一辈子打光棍了。

    老常听完柳福儿想法,顿时笑了。

    “你当我没说吗?”

    他道:“他们根本就没那个心。”

    “在他们眼里,木头可比媳妇亲多了。”

    “我是嘴皮子磨破了,也说不动的。”

    “这样,”柳福儿皱眉,“那你让孟婶看看,挑老实本分,娘子通情达理又能干,又能理事的。”

    “等选好人,我去说。”

    “这感情好,”老常眉眼皆笑得开怀。

    他跟这兄弟两也有十几年交情,感情自不必说。

    自然不能看着这两老了无依。

    当晚,老常就把事跟孟氏说了。

    孟氏脑子一转,心里就有了谱。

    赶紧把自己觉得不错的人家念叨一遍。

    老常听完,把觉得不大合适的剔除,道:“明儿你去探探口风,也别说得太明,只问问人家意思,有什么条件。”

    “放心,我懂,”孟氏斜着老常,“这事,我又不是第一次办。”

    老常呵呵的笑。

    “我这不是担心嘛,那两兄弟,成不成的,也就这一次了。”

    孟氏叹了口气,满脸的赞同。

    又两日,便是新年。

    清早,梁康和几小只来给柳福儿拜年。

    柳福儿笑着把荷包分下去,又把才刚收到的信递给汪四郎。

    汪四郎接过,看到上面的字迹,顿时激动起来。

    但他强自忍住,向柳福儿拱手道谢。

    柳福儿知道他定是心急看信,便摆手,让他自便。

    汪四郎确实很着急,也就没推辞。

    侯小郎眼望他匆匆离开。

    眼眸蓦地一黯。

    柳福儿看在眼里,笑着把他招到跟前,道:“年前,衡州城里已经张贴了你们拟定的公告。”

    梁康瞪大了眼。

    柳福儿道:“这种事,早前并没有先例,所以我想派人过去,随时调整。”

    “阿娘,我去,”梁康眼眸闪动,跃跃欲试。

    侯小郎看看梁康,看看柳福儿,也露出意动神色。

    柳福儿笑看两小只,道:“这事我做不得主。”

    梁康皱眉。

    柳福儿道:“需得你们先生同意。”

    梁康眼睛瞬时一亮。

    先生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若他与其说,先生定会答应的。

    “我这就去说,”他跳起来,就往外跑。

    “等一下,”柳福儿喊住他,侧头示意。

    赤槿将准备好的礼物拿过来。

    梁康摸了下脑袋,提上礼物,又叫上侯小郎,这才拱手告退。

第六百八十八章 吾家有儿初长成() 
下晌,梁康带着两小只过来。

    三人都很高兴,一见柳福儿便道:“先生许了我们两个月假。”

    “真的,”柳福儿笑。

    崔大比她更早看清局势。

    对这种事,他定是喜闻乐见的。

    梁康几个人坐定,喝了两口甜浆,缓和喉咙的干渴之后,三小只互相对望,暗自打眼色。

    柳福儿看在眼里,不动声色的垂下眼。

    半晌,梁康被两小只合力推举,只得起身道:“阿娘,衡州路途遥远,船行得又慢,所以我们想”

    他梗了下,汪四郎和侯小郎赶忙打手势,让他一鼓作气。

    梁康深吸了口气,道:“所以我们想尽早动身,如此也能多看看那里情况,以作应对。”

    柳福儿挑眉,另外两只赶紧点头,并露出渴求神情。

    “那你准备几时走?”

    柳福儿声音平静。

    “我们想这两天,”梁康试探的道。

    见他如此小心翼翼,柳福儿失笑。

    “行。”

    柳福儿答得痛快。

    三小只忍不住欢呼。

    柳福儿笑意加深,看汪四郎。

    “你兄长来信,是要接你回去吧?”

    汪四郎点头,道:“我会给兄长回信,回去一事,不急。”

    “也好,”柳福儿点头。

    西北之地,先生不少。

    但似崔大这般学识见识的,肯定没有。

    汪四郎如今学业未成,留下来才是正确的。

    她又向侯小郎。

    “只是这次出门是办事,跟前伺候的,一人只能带两个,不可扰民。”

    侯小郎眨巴眨巴眼,心里盘算起带谁更好。

    “阿娘放心,”梁康则是正色拱手,“我定约束好下面人,绝不给当地百姓和官员造成困扰。”

    柳福儿点头,道:“我会给你姨夫去信,若有事是当地书吏都没办法的,便去请他帮忙。”

    三小只起身,拱手行礼。

    抬眼时,三人对视一笑,欢快的退去外面。

    脚步声渐渐远去,赤槿从边上过来,道:“娘子便是想要历练他们,也不急于一时。”

    “这大年下的,孩子们都走了,府里也就冷清了。”

    “孩子大了,早去外面看看,对他们将来更好,”柳福儿笑道。

    赤槿叹了口气,去一旁把炭火拨旺。

    柳福儿却很悠哉的捏了本闲书,看了起来。

    一天的时间足够梁康等人准备就绪。

    待到清晨,三小只来与柳福儿道别。

    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