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福谋 >

第363部分

福谋-第363部分

小说: 福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槿回到屋里,诧异道“汪郎君这是怎么了?脸红得跟茱萸似的。”

    柳福儿失笑,道“没什么,就是问他亲事。”

    “他怎么说?”

    赤槿顿时好奇起来。

    柳福儿轻叹了声,道“他想要宜室宜家。”

    赤槿眉头一挑,“那彝娘子?”

    柳福儿摇头,道“那孩子怕是不成。”

    赤槿也跟着叹起气来。

    她还是挺喜欢那个直爽活泼,没有半点心眼的孩子的。

    柳福儿拍了拍她,道“姻缘不像别的,强求不来。”

    “你这些日子多留心些,看谁家有合适的娘子,不拘哪里的,只要人才好便好。”

    赤槿点头应下,转身去收拾床铺。

    待到收拾妥当,便服侍柳福儿歇了。

    南地的秋日说长不长,几场秋雨过后,早晚便有了凉意。

    柳福儿怕南地过来的彝娘子受不住,早早让人糊上窗子,备上炭盆。

    入夜时,炭盆升起,凉意随之驱散一空。

    彝娘子浑身暖融融的躺在被窝里,很是感念柳福儿的体贴。

    翌日,她便窝在院子里,不曾出来。

    一连几天,皆是如此。

    待到第五天,一大清早,她脚步轻盈的来给柳福儿请安。

    瞧着她红润润的小脸,柳福儿才算安下心来。

    见过了之后,彝娘子从腰里摸出个荷包,“阿婶,这个给你。”

    “这是什么?”

    柳福儿接过来,感觉里面包着什么东西。

    “使我们药侗族的秘方,”她嘻嘻的笑,“专管妇人的。”

    “哦,”柳福儿好奇,问“那是治什么的?”

    “什么都治,尤其管生娃娃,”彝娘子坐下来道。

    柳福儿的手顿时僵住。

    半晌,她搁在手边,笑着道谢,道“今天的甜糕是才刚制出来的,味道比从前更好。”

    “真的?”

    彝娘子忙捏着甜糕,咬一口。

    一入口,便幸福的眯起眼。

    根本不曾留意柳福儿已把荷包递给边上的赤槿。

    。

第六百九十九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转眼便是冬日。

    今年的冬天较之往年格外的冷。

    才刚到冬月,天上便罕见的飘起了雪花。

    府衙里的屋舍多高而旷,门板也只薄薄一层,冷风透过门缝,绕过厚帘,直往脖颈里钻。

    柳福儿本就不是个耐冷的,坚持两天,便交代书吏,有事去府里寻她。

    书吏瞧着她泛紫的嘴唇,赶忙欠身答应。

    柳福儿拢着袖管,抱着暖炉,裹紧厚厚的灰鼠皮大氅,疾步钻进搁了炭盆的车厢。

    车夫一甩响鞭,轻甩缰绳。

    才要走,就听有人叠声唤着。

    柳福儿撩了帘子,书吏一溜小跑的奔来。

    “城主,岭南来信,”书吏把手里捏着的竹筒递过去。

    柳福儿展开,扫了眼,面上显出喜色。

    “都尉已顺利拿下临桂。”

    “太好了,”书吏喜滋滋,抬眼瞟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柳福儿,“那里地处极南,又多蛮夷,不知城主有何打算?”

    柳福儿顺手把纸条扔进炭盆,道:“你有何建议?”

    书吏舔了舔嘴唇,道:“小人有一妻舅,通些文墨,脑子也好使得紧,只是性子有些桀骜,不过心却是个善的。”

    “这些年,他一直在外游历,前一阵子也不怎滴,竟想通了,想要安定下来。”

    “所以,小人想,”书吏吞吞吐吐的不敢看柳福儿。

    “你觉得他能胜任岭南职务?”

    柳福儿问。

    “小人以为,可以一试。”

    书吏是听他讲过这些年的事的,所有以他的阅历和经验,能成。

    但到底能不能行,他毕竟没跟着一道游历,也不敢打包票。

    柳福儿微微点头。

    在外多年,所闻所见肯定比在家闭门造车的更能变通。

    岭南一地的风俗与这边大相迥异。

    即便梁家军和柳家军可以震慑,但那毕竟只是一时。

    待到大军撤走,治理一事还是就要靠他们自己。

    所以那里办差的定要机变且不死板才行。

    “那就去试试,”柳福儿拍板,“让他担个书吏,以后看情况再说。”

    这话就很有灵活和深意。

    书吏一呆,片刻回过神,连连拱手。

    “多谢城主,小人这就回去让他准备,这就启程。”

    “不急,那里离离这儿远得很,若过去几年也未必能回来,等他准备妥当,跟船一道就是。”

    书吏连称是,作揖着退后,待到府衙门口,转身直奔后衙。

    柳福儿落下帘子,车夫甩了缰绳,驾着车回到府里。

    经过几天调度,前往临桂的人选便已敲定。

    书吏的妻舅王齐跟着十来个同仁登上前往岭南的楼船。

    书吏遥送楼船远去,暗自舒了口气。

    他反正是把能做的都做了,要是自己不争气,那可是谁也帮不了。

    冷风贴着城墙边缘,直往里刮。

    书吏缩了缩脖子,把领子立得更高些,转头下了城墙。

    回到府衙,他把人过去的消息传出去,同时附上自家妻舅简单说明。

    信鸽照比楼船快上许多。

    待其到时,谢大一早就到了临桂。

    安排完事情之后,谢大着重观察几天王齐,心里有了大抵评价,才给柳福儿去信。

    而此时,柳福儿正捏着收到的信,眉头紧皱。

    半晌,她叫来老常,让他往汴州去信。

    徐家今日调兵频频,似乎有意动作,让其多加提防。

    老常吃了一惊,急忙往鸽笼去。

    柳福儿把信丢进炭盆。

    盯着火苗将纸条烧成灰烬,才用碳夹将其彻底搅碎。

    南地战事拖进梁家和柳家大半兵力。

    照当下情势来看,这场厄长弥久的战事根本不知道几时才能停歇。

    徐家想来是看出他们弱点,伺机而行了。

    柳福儿轻叹了声。

    徐家到底还是有底蕴的,胆大心细之人不乏有之。

    五日后,全四的信再次追来。

    徐家已屯兵泗水,领兵之人乃是徐大郎之妻舅宋大郎。

    据闻其自幼聪颖,宽仁好学,在江南很有才名。

    此番出征,跟随其左右的不乏名扬江南的饱学之士。

    看完信,柳福儿有些牙疼。

    饱学之士定是博览群书的。

    既是群书,孙子兵法、太公六韬、黄石公三略想来也在此之列。

    梁家现在能领兵出战的大将,也就周小六一个。

    对上这些满脑子兵书的,这个只知道蛮力的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柳福儿转手把消息传去汴州,叫来老常。

    她要去趟崔家。

    老常望了眼阴沉沉的天。

    有心劝她明天再去,但见她一张脸紧绷,只得去准备,又交代车夫慢行,万万要以城主安全为重。

    车夫连连点头,趁着柳福儿没来之前,检查车轴车辕。

    确认都结实得足够奔波几百里,车夫起身。

    转头就见柳福儿步履匆忙的行来。

    他急急放下脚凳,绕去一边撩了车帘。

    柳福儿踏上脚凳,一猫腰,钻进车里。

    车夫一溜小跑的把凳子放好,跳上车辕边走。

    老常跟到门边,望着远去的车子,吩咐门房待会儿勤清理夹道和门边。

    说着话,天上就飘起了雪花。

    老常沉沉叹了口气,瞟门房。

    门房不敢耽搁,赶紧拎着大扫帚出来,把落下的雪花以最快速度扫去墙边。

    车内,雪才一落,柳福儿便察觉。

    车夫罩上羊毛毡子,顺手把车帘压好。

    柳福儿撩起车帘,望了眼外面,道:“趁着雪小,再快些。”

    车夫答应着,鞭子甩得越发的急了。

    终于,赶在天色擦黑之前,车子停在崔府门口。

    门房瞧见车厢边上的徽章,急急迎出来的同时,又有人进去禀告。

    车夫拿了脚凳,撩起车帘。

    门房三两步奔下开阔的石阶,想要搀扶。

    柳福儿却已利落的下到地上。

    门房见状,忙止了步,作揖见礼。

    柳福儿略一颔首,问:“崔三郎可在?”

    “在呢,”门房半躬着声,应道:“三郎君今天过午就回来了。”

    柳福儿点头,往府门去。

    内里,崔家族长带着管家迎来。

    见到柳福儿,崔族长赶忙见礼。

    柳福儿敛襟回礼,淡笑道:“族长见谅,事出有因,来的有些唐突。”

    崔族长早在知晓柳福儿来时便已有了些念头,再听得她这么说,心里顿时打了个突。

第七百章 形势分析() 
崔族长抬手一请,将柳福儿请入府内。

    门房小心上前,把柳福儿要寻崔三一事告知管家。

    管家趁着柳福儿前行之时,小声告诉崔族长。

    得到示意,他悄步转去边上的小院。

    崔族长引着柳福儿入书房。

    才一坐定,崔三郎便走进来,其后仆从端着两盆烧得极旺的炭盆,轻手轻脚的摆好。

    没出两息,滚茶也摆上案几。

    三人小品片刻,柳福儿入了正题。

    徐家有意北上,柳福儿想请崔三前去汴州,伴周小六左右。

    听得这要求,崔族长沉吟的捋起胡子。

    自家这个儿子是他苦心培养的接班人。

    若是有个闪失,崔家接下来便要面临无人支撑的境地。

    而今,汴州的兵力大半都去了南地,留下的那些,除开守城的,不足两万。

    只怕不是徐家对手。

    崔族长顾虑重重,迟迟不肯开口。

    柳福儿端着茶,慢慢的品,将崔族长变幻的神情尽收眼底。

    崔三坐在她对面,看她眼眸一片深邃,莫名的心一跳。

    “既然城主有命,莫自当效力。”

    “三郎,”崔族长眉头轻蹙。

    柳福儿眉头微挑。

    “此番,我需提防徐家在后偷袭南地,根本无力出兵支援。只靠汴州那一点兵力,只怕难与徐家抗衡。”

    “无妨,我信梁家军的实力,”崔三郎一笑,“且我在淮南之时,一直想与他们较量一下,现在有这机会,若不相互印证,岂不遗憾?“

    柳福儿勾起嘴角,眼底闪过一丝笑意。

    崔族长抿着嘴,看儿子。

    昔日,崔家在淮南之时的情形历历在目。

    柳福儿转了下眼眸,见崔族长一脸的有话要说,便起身。

    “这事不急一时,毕竟事关生死,郎君还是与族长商议一下吧。”

    她朝崔族长略一颔首,与崔三郎对了个眼神,转身出门。

    崔三没有错过柳福儿那一瞬的变化,跟着起身。

    崔族长急急追上来相送。

    经过崔三时,他斜眼剜了眼。

    崔三正提步紧跟,见父亲这般,他微晃了下头,苦笑。

    崔族长送了柳福儿登车,待其走远,再按捺不住低斥,“随军出征,何等大事,你竟擅自做主。”

    “你可有把我,把这个家放在心里。”

    崔三垂下头,侧身让他入府。

    待到回到书房,他关上门,道:“阿耶,这些年来,咱们家的田母商铺,别个世家的商铺又有多少,你可曾细比过?”

    崔族长抿唇。

    他是一族之长,这等事情他怎会不关注?

    不过,这是他们所有人合力拼搏的结果。

    似乎没必要在这儿说吧。

    崔三郎见崔族长一副理所当然,顿时头痛。

    “放眼中原,远的不说,只看柳福儿辖下的几城,你可见有谁似我家这般,发展如此迅速?”

    崔族长猛地抬眼,片刻别开,垂眼喝茶。

    “别家可没有儿郎日夜巡视防务,护卫城池。”

    “那那些兵士呢?”

    崔族长斜眼。

    那等庶民如何与他们这等人家的儿郎比。

    看着父亲不经意流露的傲然,崔三郎笑了。

    “我与八郎闲话时,他曾与我说,在柳家军中,升官进衔从不以世家地位为依凭。”

    他道:“我也观察过一段日子。”

    “确如八郎所言,在她眼里,所有人都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崔族长微微动容。

    但见崔三郎看着自己,他忙绷紧面皮。

    “所以,她又为何宽待我家?”

    “崔家绵延千年,累世书香,多少学子仰慕,又有多少有学之士以我等马首是瞻?”

    崔族长挺了挺胸膛。

    “从打我等落户此地,她辖下的城郡便接连开了几家书院。”

    “若她因此挟私,我等再换一地就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