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巫咒独尊 >

第150部分

巫咒独尊-第150部分

小说: 巫咒独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对于那个女孩来说,就像是无边黑暗中的一缕曙光。而对于巫马夕来说,这缕曙光能够确保女孩不再胡来,不会影响他回家的计划,这是最重要的。

第185章 起源() 
185

    看完这些木简,巫马夕对于掌控那个女孩多了些把握,心里也笃定多了。随即将那些木简以及兽皮图纸收起来,将那只金属大箱子取了出来。

    这只箱子高方皆约半米,呈暗金色,虽历经千年,却并没有多少腐朽的痕迹。

    箱子前边挂着一把金色的大锁,却并没有锁上。将箱子打开,里边装的也是一些兽皮木简之类,也许是由于箱子的缘故,这些东西保存得很完整。

    在这些东西的最上边,是一张边角有些残破的兽皮。兽皮上边写着数行潦草的文字,仔细辨认,上边写的是:箱内之物皆属巫咒,汝修习之后便为巫咒弟子,当与巫咒共荣辱同进退,若得机缘,须助箱内之物回归巫咒本枝,切记!房诫绝笔。

    居然会是房诫!

    巫马夕曾经在巨树空间得到房诫的太墨碑,也在郜千湖的丰碑上看到过房诫的名字,原以为他早已死在巨树底下,却没想到他能够逃回西北。

    箱子旁边的那具尸骨,看来就是房诫无疑了。

    拖着将死之躯逃回西北,就为了留下了这样一篇文字,以及“巫咒万岁”四个大字。还有临死前的郜千湖,在地底铸丰碑祭奠巫咒,最后留下了的也是“巫咒万岁”四个大字。

    前辈气节,隔着千年仍然令人感叹。

    房诫将死之时,仍不忘嘱咐将东西送回巫咒,不过他在写这些字时,想必有些绝望吧。

    这些属于巫咒的东西,也许会随着密室归于尘土,也许会在时间长河之中化作飞灰,就算是得见天日,也不知将落于何人之手,再与巫咒没有任何关系。房诫留下这些文字,应该是想让继承者对于巫咒产生归属感,增加这些东西回归巫咒本枝的可能。

    由于查徙候和台隐的原因,巫马夕对巫咒的大本营查氏颇有归属感,但是一想到将这些东西送回查氏,他就会想起先祖巫马况。

    弱冠之年的先祖万里赶尸,将查徙候的尸首送回了查氏,最后却只能选择黯然离开,留下一个临死都未能解开的心结。

    先祖的不平遭遇,以及巫马世家千年以来的坎坷经历,让巫马夕对查氏心怀怨气,想到要将这些东西送回查氏,便无端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好在没有人逼迫他,倒也不必急着做决定。

    巫马夕将这些思绪放下,正要将那张兽皮放下,却突然发现在兽皮背面另有内容,正上方写的是“太墨六结”四字,下边画了六个非常小的图案,像是简笔勾勒的符纹。

    丰清许曾说,太墨碑的驱动靠的是枝结,而这太墨六结,想必就是太墨碑的驱动枝结了。

    巫马夕如获至宝。

    太墨碑是古来有名的符箓,威力是可以想象的。无奈巫马夕得到的此碑时,并没有附带驱动方法,这两年多来,他自行摸索过无数次,却只弄出来一些简单的使用方法,如今有了太墨六结,这件至宝终于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巫马夕仔细观看这些兽皮,发现这些图案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看过一般。仔细回想,很快便想了起来,是两年前在地底发现的那些符纹,余亢角留下的。

    余亢角在地底迷失十六载,顺着地下河往上游行走,最后走到绝望,投水自杀,死前在石壁上留下了十六枚符纹。巫马夕当时见那符纹奇妙,便用蛮牛皮纸临摹了下来,这些年偶尔看过几眼,毫无所得,便扔在了象戒一角。

    从象戒中找出那块蛮牛皮纸,摊在桌上,与太墨六结开始作对比。

    详细观察,这十六枚符纹与太墨六结还是有所不同,但是非常相似,几乎是一脉相承,太墨六结,几乎都能在这十六符纹中找到相似的图案,尤其是太墨六结的第二结和第五结,与十六枚符纹中的第七、第十四枚符纹,相似程度极高。

    这十六枚符纹,很可能就是太墨碑的驱动枝结,至少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有了这些驱动枝结,太墨碑必须再现强大战力,巫马夕的战斗力也必然会大幅度跃升,行走在这西北安心多了。

    将两张图纸一并收好,继续向下翻去。

    下边是几张兽皮图纸,翻开来看时,却是几张六视图,线条绵密,是巫咒意境一脉相承。

    最上边的一张叫做吞天吐地。

    名字很豪气,巫马夕原以为这是一个加持自身的意境,仔细一看注解才发现不是。

    这个意境的原理,是误导敌人大量吸气,然后封锁气管,挤压肺部,通过气压将人的肺部挤炸,最后将所有的内脏从肛门挤出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巫咒意境。

    从注解可以看出,这个意境威力强大,但是效果就有些令人恶心了。

    巫马夕不在乎效果是否恶心,但是这个意境需要意枝三十六枝,这就确实把巫马夕给恶心到了,只能悻悻地收入象戒,决定有时间再阅读。

    第二张图纸叫做赤蛟。

    所谓的赤蛟,指的就是人身的血脉。这个意境跟心血狂潮一脉相承,都是通过误导人的血脉来进行攻击。巫马夕当年曾用心血狂潮将汇珍阁的女掌柜打成红眼。心血狂潮还只是一个境士意境,就有那般凶狠的冲击力,赤蛟作为一个二十三枝的境师意境,想必会更加厉害。巫马夕立即便决定了要修习这个意境。

    第三张图纸,叫做瞑寐。

    这是一个强制昏睡意境。

    这个攻击性很弱的意境,曾经导致了一桩很有名的人命案。

    曲真国有一位皇帝中了此意境,倒在御花园中呼呼大睡,正好当天下了一场大雪,于是这位皇帝就失踪了,宫女太监们满世界找都找不到。两天之后雪化,皇帝再次出现,尸体都冻硬了。之后有传言,说这位皇帝之所以会中此意境,是因为失眠,想用此意境睡个好觉,不想一下就醒不过来了。

    这类意境见效比较慢,对于搏杀没有多大帮助,但是这种意境也有一个好处,对于编织速度的要求不会太高,只要能织成就行。

    巫马夕看中了这个意境的功效,若是将它加持在绿衣女孩身上,应该能够为她减轻不少痛苦,也能给巫马夕减去不少麻烦。

    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意境。

    第四张图纸,叫做天祭。

    这是一个治疗意境,注解上说它是“引天地之伟力,补人身之残缺”,说得很是玄乎,而且看其编织结构,似乎也确实很精妙。

    治疗意境是巫咒的拿手好戏,几乎是每个境修都必须修炼的意境,就连天象和驭形也会跨界学上一两个低阶治疗意境。巫马夕原先用的治疗意境是木棉传香,性能有些不足,如今有这个意境,生存能力将大上许多了。

    这个意境刚好二十四枝,就像像是为巫马夕量身订做一般。

    第五张图纸,惊蛰。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了,粗略看了两眼,与在地底得到的完全一样,便将它扔进了象戒。

    第六张图纸,大封神术。

    查氏很有名的顶级传承,小封神术的终极版。

    一千三百年前的兰池之会,巫咒宗师祝瓷皇曾用这个意境夺冠,对手暴蠖被折磨得几乎发疯,下台之后还叫嚣着要肉搏。

    看到这个意境,巫马夕便想起当初如意送他小封神术的情景,她站在阳光明媚的院子里,如同一朵含羞的铃兰,声音轻柔,像是微风吹过耳畔。

    记忆仍然清晰,却已恍如隔世。

    巫马夕很想学习这个意境,可惜它需要意枝数三十二,所以只能搁置。

    这些意境的编织规模都极为夸张,光是图纸就占了极大空间。除了这六张图纸外,还有

    大量的配套书籍,里边是关于这些意境的注解以及典故。

    将这些图纸及配套书籍收拾完,整个箱子就几乎空掉了。

    在箱子最底下,放着一本棕黄色兽皮编的书册,书皮上写着意境起源四个篆字。

    翻开书页,第一页上写的是前言,用的是蝇头小篆,却写出了一种豪放大气的感觉,正是郜千湖的笔迹,里边写的是:

    境元二零四八年,两万巫咒与简氏大军死战,劫余四十三人退入乱境原深处,在大凶之地中跋涉穿行,经险地,历奇境,战凶兽,众人或惨死,或迷失,三月之后,仅余十三人仍艰难前行。正当疲惫困苦,几至绝望之余,却觅得一古陋洞府得以安身。此洞原为喻门弟子鱼之敖静修之所,遗有笔记数卷。众人休整之余,将之整理翻译,装订成册,因其主要诉说境祖创境之故事,故名之曰意境起源

第186章 源起() 
186

    境祖喻雨迟共收了十二个徒弟,被后世境修界尊之为喻门十二贤,鱼之敖在喻门十二贤中排行最末。著名意境史学家劳西亚在其所著的意境溯源中记载,鱼之敖天赋妖艳,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继承境祖衣钵的弟子,无奈中年时不幸走火入魔,之后就“史无记载”了。

    从这篇意境起源的前言中,可以知道鱼之敖曾经在乱境原中静修,就是不知道是在走火入之前还是之后。乱境原凶险万分,鱼之敖能在此地静修,足见其修为了得。

    境祖创境,是三千年意境的源起,由于年代久远,当年的故事早已湮没在了时间长河中,劳西亚皓首穷经地探寻意境源起年代的历史,但是大多数时候,都只能从神话传说中猜测摸索,难辨真伪。

    几乎每一个境修都曾憧憬过那个年代,从神话传说中,从一些语焉不详的文字中,而这些残缺的记载又为那个年代笼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令人越加向往。

    巫马夕自然也曾憧憬过那个年代,如今看到这本意境起源,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郑而重之的翻开书页,从第一篇开始,以朝圣的心情阅读下去。

    “起初,吾师行走在大陆之上,见亿万里苍茫大地,修者或锤炼肉体,或锻铸精神,艰难困苦,然,能入意境而得神通者,万中无一。吾师乃发下誓愿,欲创一绝学,令所有修者尽得意境神通。其后,吾师遍游大陆,及至天底下所有奇诡平凡之所在,遍观世间百态,体察细碎之物理,终有所得,乃创意境编织之法。

    “编织之法初成,试之无往而不利,如天威浩荡,如万兽摧城。大宗师池恒赞之曰,此术当开千年修炼之盛世。然,否责之言亦随之而来,宗师梅子华道,意境乃有灵之物,编织之法以丝络拘之,其灵性不得发舒,与死物何异?宗师谭三淮亦否之曰,丝络编织之法,必将意境程式化,此为邪道,不足取也。随后,乐都宗师之子强学编织之法,不得其要,走火入魔而死,乐都迁怒于吾师,幸赖池恒大宗师庇护,吾师才得无恙,然千夫所指,否责之言如狂潮怒浪,吾师身处其中,终日难得安宁。

    “次年,吾师于东海之滨观日出,忽有所感,乃乘船出海,探寻日出之源。此去亿万里,历遍世间之玄奇浩瀚,尝尽凶险艰难,十六载后,编织之法大成,方重返大陆。适逢众修士于兰池召开盛会,吾师受乐都之邀登台,败尽诸宗师,池恒大宗师称之为天下修士第一人。意境编织之法,由是而闻名于大陆。

    “吾年十五而始志于境,从吾师修习意境编织之法,初期进境神速,三十而有小成,挟境行走大陆,遍访诸方修士,探讨得失。然其后数年,进境日慢,心渐茫然而性愈躁急,屡为过急之尝试。吾师言于吾曰,意境编织之法精细入微,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须谨慎而为,万不可贸然躁进。然吾之心猿已失其缰,例行不改,四十而灾祸突至,遽然残废。

    “旦为仙神,暮落凡尘,吾之失落可想而知,颓废邋遢,几欲自绝于人世。吾师悲吾之堕落,携吾重走昔年之旧路,观天地玄奇,历世事精微,十年,吾心渐清明而无惑矣!并立于东海之滨,吾师问吾,所忆最美之旧事为何事?吾答曰,童蒙之时,尝行于夏夜之小径,稻香盈鼻,星辰若语,流萤舞动于前,似与吾嬉戏,此景如在昨日,清晰难忘。吾师曰,善,遂为吾创夏夜萤语,录于画仙紫玉,意境成而吾师身体已衰,丙申年四月三日,羽化于海角竹庐,享年二百四十七岁。

    “吾师丧后,吾于海角守陵九年,其后脱去素服,重走昔年旧路,脚步日稳而心思日纯,年八十,结庐于乱境横行之灵原,忆及吾师昔日之音容笑貌,乃一一笔录,以为思念。愿吾师英灵自在,亦愿吾师绝学后继有才,万年长流。”

    意境起源第一篇至此结束。

    巫马夕掩卷而思,心潮起伏难平。

    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