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巫咒独尊 >

第77部分

巫咒独尊-第77部分

小说: 巫咒独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巫马夕选择练习的握持手法叫做数情丝,据说,这种手法能够美化手形,是以有许多女孩子都会去练习这种握持手法,尤其是在妓馆之中,这种手法更是姑娘们的必修功课,数情丝三字也是从妓馆中传出来的。

    数情丝的优点是用刀柔和,转折灵巧,对于一些繁复精微的结构时游刃有余。缺点则是力道不足,对于一些转折强烈的纹形,往往无法达到刀劈斧凿式的力度,而且对于一些简单而深刻的纹形,通常需要反复刻划,用时较长。

    巫马夕之所以选择这种握持手法,主要是因为,这种握持手法能够在睡觉时练习,虽然比较痛苦,但是进度却极为不错。

    数情丝的手法需要左右手配合,两只手的手势各不相同,但是同样扭曲难受。当天的睡眠,巫马夕便将两柄封刃的套锋缠夹在两手五指之间,等到第二天睁眼的时候,两只手几乎全部麻木了。

    整整几个小时,巫马夕都在揉着自己的双手,对于这种数情丝的手法真是心有余悸。但是他没有太多的时间,为了取得更快的学习进度,那么练习便必须比别人更加艰苦才成。

    好在他心性狠决,待双手稍为舒缓之后,立即握持着套锋,拿着两块报废的母材开始练习雕刻。这一路骑在符纹豹上边,一边前进一边练习,大约两天之后,巫马夕已经初步适应了这种握持手法,对于南离的箓纹也是心中了然,便重新磨制了一块子欧石圆盘,开始尝试雕刻。

    这一次的雕刻,巫马夕极为小心,将速度放至极慢,几乎是一点一点地向前磨。这一次的雕刻,断断续续地耗去了巫马夕三四天的时间,好在其中并没有再出现失误,顺利完工。

    最后一刀刻完,巫马夕长出了一口气,将套锋仔细收好,取出曲金打磨成粉,嵌入刻纹之中,接下来的开光、固纹、淬火三步并不算太复杂,巫马夕小心应付,大约几个小时之后便将这一套程序走完,一枚完整新鲜的南离箓便呈现在了眼前。

    由于刀法不够过硬,这枚南离箓的做工略显粗糙。巫马夕输入灵力测试了一下,火力喷涌出来,色作纯青,炎而不燥,是极为纯净的火焰。在灵力的变化之下,火力大小及热量分布操控虽有迟滞,但还算是准确。

    从测试结果来看,这个南离箓的制作还算成功,性能称得上合格,不过不大多都得益于用料奢华。制作南离箓的这些材料,无不是极品,光论价值,已经在一枚南离箓之上了。

    巫马夕将箓收好,稍为学习了一些意境理论,便开始休息。

    第二天睁眼之后,便开始为生平第一次练丹做准备了,这平生的第一次,巫马夕选择的丹方是青丹。

    这是一种在境修界极为普及的丹药,所用药材平常,炼制方法也不难。这几天的时间,巫马夕早已经将这个丹方读了许多遍,胸中早有丘壑,趁着神气饱满,又在心中仔细回想了一遍。确认无误之后,便开始备药,将需要用到的药材预先分类放置好。

    这次炼丹,用的是一方紫色的小型丹炉,名字叫做紫解,是扶摇斋十几年前推出的限量版极品丹炉,当时的售价是三万金币,这些年来还一直在涨,已经涨到了近十万的高价。

    初次炼丹,便拿这样的极品丹炉练手,可谓奢侈。

    居寒松的南离箓是特制,用的是义珠供灵,好处是稳定省力,缺点是不够灵活,而且义珠充能也是一笔成本。而巫马夕则是准备采用自输灵力,将南离箓置于火室,输入灵力,开始用微火预热炉膛。

    待炉膛微温,取八十克兇螳血注入丹室,然后下边猛然用凶火狂烧,在兇螳血沸腾的刹那,迅速投入血蛭花、追思节、葛根等七种药材,继续用猛火狂烧,让所有药材全部融化在兇螳血中,随后火热转为温和,缓缓熬煮,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待药材精华尽出,兇螳血由碧转紫,再投入狨淀,开始用微火凝丹。

    这所有的步骤在丹方里边都交待得很清楚,巫马夕一跟顺着指示操作,虽然有些手忙脚乱,好歹是没有出什么意外,第一次便凝丹成功。

    一排排的小青丹,如在炉底长出来一般,渐渐地越来越大,而丹室中的青紫色汁液却越来越少,最终全部消失不见,只留下丹室之中八十几枚滴溜溜圆滚滚的青色丹丸。

    巫马夕将丹炉收好,取了一枚青丹略为测试,这种青丹大约能够提高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修炼效率,比之居寒松的要差了许多。

    巫马夕将这处地方收拾好,骑上符纹豹继续上路,一边走一边思考这次炼丹的得失。

    成丹八十,增加百分之四十的修炼效率。这种成绩对于一个炼丹新手来说,应该是极为不错了,但是这个结构很显然是无法让巫马夕满意的,成丹数量他不在乎,但是他要的是百分之六十甚至以上的效率。

    整个炼丹过程,都是按照丹方指示来做的,只是细节方面还略有不足。

    药材加入的节奏与间隙,药材的聚散,入炉之前的温度与湿度,火候的精确掌握,这种种的细节,都有待提高。也许这些并不是自己存在的所有问题,但是只有将这些都做好了,才能够进一步发现自己的不足所在。

    巫马夕一路边走边想,很快便将这次的炼制想了个彻底,也制定好了下一次炼制青丹的方案。随后便将炼丹的思考暂且清空,坐在符纹豹的背上,翻开意境说解,开始了意境原理的学习。

    对于一个境修来说,炼丹制箓只是辅助,意境才是他的根本。巫马夕很清楚这一点,无论何时何地,都将意境的学习列在第一位。这几天制箓带给他的最大收获,便是学会了坐在符纹豹上,一边赶路一边学习。

    这样子的学习似乎是分心二用,不单是无法达到最大的学习效率,对于四周环境的注意力会也下降许多,在这鬼神莫测的地底,也许会遇到些不可预知的危险。但是这些巫马夕全部都顾不得了,他起步太晚,学习的任务实在太重,不得不争分夺秒。

    况且,面对着这无边的黑暗,若是无法用学习分散些自己的心神,往事涌上心来,会让人疯狂。

第92章 溶洞() 
92

    旅途一直向前延伸,粗略算来,距离巫马夕进入地底,已经将近两月了,绘制的地图上,线条千回百转,岔路横行交错,已经延伸到图纸的三分之一了。

    已经有十几天,没有任何人声,四周全是黑暗寂静,悲伤孤独一直在噬咬着灵魂。巫马夕将所有的时间用来学习,以期望将悲伤排挤出自己的灵魂,只是在喘气的间隙,孤独与悲伤就如弥散在四周的黑暗,在光线消逝的片刻,疯狂地侵袭。这让他不敢有任何的停顿,一心沉浸在各种学习之中,纵使是在行走之时,也总是不让自己的心神放松。

    此刻,他骑着符纹豹行走在黑暗之中,手中拿着套锋与一块磨制成球状的荧玉,凭着手感与记忆进行箓纹的雕刻。他现在要雕刻的,是一种叫做独照的照明箓。

    通过这些天的刻苦练习,他的数情丝已经初步成型了,持刀的稳定已经有些保障了,只是灵活度仍然不足,不过独照箓的箓纹并不复杂,对精度要求也算不上多苛刻,所以并不考验巫马夕的雕功。

    似乎隐隐有风在流动,让这黑暗逼仄的通道不再是那么死寂。

    巫马夕停下来感受了一下,风是迎面吹来,很微弱,似乎还带着一丝寒意,前边应该又有一道寒泉。

    近两个月来,在这地底兜兜转转,这种寒泉已经见识过好几次了,从岩石之中喷涌而出,又没入了未知的岩缝石隙之中,甚至像上次那道寒泉,有源而无出口,寒潭却盈而不溢。

    虽有些微寒风,但是巫马夕却知道那道寒泉也许还有很远的路程。他并没有放在心上,继续沉心雕刻箓纹。

    手中的箓纹雕刻持续了三四天,已经接近尾声了,巫马夕迎着寒风又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这个独照箓的箓纹便雕刻完成了。巫马夕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用套锋做了一些细微的修正。在宿营的时候,将后续工序逐一完成,这颗独照箓便大功告成了。输入灵力,立即光明大放,将这处狭小的洞穴照得清晰如描。

    四周是青赤相间的嶙峋岩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这些岩壁刻画成大写意的炼狱图,让人心底平添悲郁。

    与逼仄的四壁不同的是,洞顶却极高,几乎都超出了独照的探照范围,在独照光线的边缘,几道虬劲的弧线隐约在微光之中,像是什么植株的根系,可惜的是此处过于狭窄,飞龙无法展翼,没办法升空探查。

    在独照箓中嵌入一颗兽珠,兽珠能够自动供灵,自动回灵,这颗箓便成了长明灯。巫马夕将独照箓置于符纹豹的嘴里边,明亮的光线从那张犬牙交错的嘴里照出来,将巫马夕沐在其中。

    独照箓的光线偏黄,是一种温暖的色调,光线落在巫马夕的眼中,却让他的悲伤重新泛了起来。

    清空心思,学习了几个小时的意境理论,在临睡之前做了次修炼。最后,豹嘴合上,四周的光明立即收敛,黑暗来袭。在黑暗中巫马夕轻轻叹了口气,缓缓闭上眼睛。

    睡眠之中,不知时光流逝几许,似乎只是眼睛一闭,再睁开时,眼前黑暗依旧,寂静依旧。巫马夕在黑暗之中发了片刻的呆,随即起身,开始为旅行做准备。

    吃了些东西,跨上符纹豹继续行走,向着寒风吹来的方向。

    独照温暖的灯光在伴随着他,灯光下,巫马夕拿着一本理论典籍苦读不辍。这些日子以来,他基本已经习惯了在行走中的学习,颠簸的豹背根本影响不到他的用功。意境说解他已经读完了,此刻学习的是胡止续的波形与波频,这本书同样是古匕的收藏。

    灵力的波动研究,已经算得上是意境学的中级理论了,通常都要到境师阶段才会开始接触。巫马夕现阶段便开始阅读显得有些早了,尤其是他并没有固化探测意境,基本上没有监听意境波动的经验,此时便开始研究灵力波动,确实有些过于艰难。

    但是,巫马夕也有着阅读这本书的充分理由。一是象戒中关于意境理论的书,差不多都已经粗略读了一遍,轮也轮到这本书了。二就是因为夏夜萤语,他的夏夜萤语发生了变异,巫马夕怀疑这是因为他的心境影响了灵力波动,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巫马夕花了五六天的时间,将这本书粗略翻看了一遍,在全书的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叫做“境引初探”,里边对于境引的定义说道:境修的志趣、情绪、性格、感悟,都会对灵力波动的波形以及频率产生影响,有时候情绪过于强烈,甚至会让整个意境的味道性能大变,出色的境修编织意境时都是随心而为,以情感与感悟入境,称之为境引。

    果然如此。虽然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暂时却没有解决的办法。想要消除境引的影响,一是改变心情,让情绪配合意境的结构,二是修改编织结构,让结构配合自己的情绪。这两者巫马夕都做不到,只能将这个问题暂时搁置。

    巫马夕将这书本翻完,放进象戒,取出台隐赠与的一枚玉扣,叫做意境解析规。这个玉扣由于要编织阅读小意境,巫马夕无法再维持赶尸咒,只能一边步行一边学习。

    意境解析是意境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贯穿始终的一门功课,意境编织之中的所有牵引、干涉与作用原理,皆是靠着这门课程来解析,只有将这门课程学透,才能接触意境改编。

    在三千年的境修历史中,这门课程被发展得极为艰深庞杂,其内门门道道极多,比如说多元多次解析规则、三角函数、投射原理、波动干涉施氏三大原则、微积解析法等等等等。

    巫马夕正在学习的是三角规则中的勾股定理,整个定理很简单,在意境解析之中应用却颇为奇妙。

    巫马夕一边学习,一边用这个定理对几个熟悉而适合的结构进行解析。效果非常神奇,原先这些结构落在眼中,只是单调的意枝转折,此刻在解析之下,各种干涉波动与作用方式都是清晰分明。

    由于立体结构学的基础扎实,巫马夕的心算能力很强大,不必借用纸笔便能够完成大部结构的解析计算,这让他的学习进度快了许多,大约两三天之后,勾股定理便已经使用得颇为熟练深入了。

    而在这几天的旅程之中,迎面而来的寒风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吹得衣服在矿洞之中猎猎作响。逆风而行,寒风吹在头脸之上,将长久以来沉郁而逼仄吹散,终于体会到了阔别已久的清爽与舒畅。

    步伐加快,转过几个小弧度转折,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