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金玉良医 >

第40部分

金玉良医-第40部分

小说: 金玉良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芽过来笑道,“饭已经摆好了。”

    陆漫同祖孙两个一起吃了饭。

    王妈妈坚持不跟陆漫一桌吃饭,无奈陆漫自己在炕几上吃,他们祖孙和绿绫在小几上吃。

    饭后,王妈妈洗了澡,换上干净衣裳,又同陆漫说起悄悄话。别的丫头都很知趣地退出去了,把小豆子也领走了,卧房里只剩她们两个。

    她们一直说到睡觉,陆漫睡在床上,王妈妈搭地铺,还在继续讲着。

    陆漫本想让王妈妈来床上跟她一起睡,无奈王妈妈不愿意,“那怎么使得,主子再是体恤老奴,上下尊卑也得有。”

    随着王妈妈的讲述,陆漫也知道了更多有关何氏和陆家的情况。

    何氏闺名何明珠,长得非常美丽,陆漫的模样就是随了她。何晃中年才得了这么一个闺女,对她是疼爱有加,爱若明珠。

    却不愿意让她嫁人,只想她招婿继承何家家业和衣钵。还着重培养了几个女婿人选,就是他的几个徒弟,其中还包括了现在的李掌柜。

    何明珠单纯温柔,也就按着她爹给她规划的生活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尽管有许多人家来提亲,其中包括一些看上何明珠美貌的高官子弟,何晃都没应。

    直到何明珠十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在外出的时候遇到恶人调戏,正好被陆放荣所救。陆放荣长得高大英武,又武功高强,让何明珠芳心暗动。

    陆放荣也一眼喜欢上了这位美丽温婉的姑娘,不仅自报家门,还说自己刚刚中了武状元。他问何明珠家庭住址姓甚名谁,何明珠没有任何欺瞒,都说了。

    几天后,陆放荣就亲自领着媒婆上门提亲。

    何晃连那些高官子弟都不愿意,别说这个寒门小户了。那时陆放荣刚中了武状元,进军里当了个正六品的护军校,大哥陆放明还在备考。为了两个儿子走科举,陆老太太卖了家里的大半家产,仅余二十亩地和京郊的一个破院子渡日。

    何晃就说自己闺女要招上门女婿,继承自己的家业和衣钵,若陆放荣实在中意何明珠,就入赘何家当上门女婿。

    陆放荣当然不可能上门,但又实在倾慕何明珠,就承诺会让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姓何,继承何家的香火和衣钵。

    何明珠在屏风后面听到陆放荣的承诺,更被感动了,跑出来对何晃说,她非陆放荣不嫁。若何晃不同意,她就出家当姑子。

    何晃无法,只得同意。

    而陆老太太虽然不愿意儿子的第一个儿子送给何家,但听说何晃是太医院院判,那可是仅次于太医院院使的六品官。而且何晃医术高明,又跟许多高官相熟,连宫里的娘娘都认识,对两个儿子的仕途肯定有帮助。特别是老大,即使考上进士,没有门路也不好谋缺。于是,也就咬着牙同意了。

    因为陆家穷,又因为何家只有这一个闺女,所以在第二年何明珠出嫁时带走了何家一小半家产。包括一个京城的宅子,五百亩地,一个庄子,四千两压箱银子。

    为了迎娶何明珠,陆家在京城租了个四合院。两房人加一个老太太,还有何氏带来的八个下人,拥挤不堪。

    何氏一嫁进陆家,就包揽了所有的生活开销。她不好意思自己有下人,而让婆婆受苦,又给陆老太太买了个丫头。又说自己在京城有个三进宅院,让婆家人都搬去那里住。陆老太太十分傲气地不住儿媳的嫁妆宅子,说怕人戳她脊梁骨。

    何氏怀孕后,因为住不惯这个小院子,也因为感念丈夫和婆婆愿意让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姓何。就拿银子出来买了个三进宅子,连买带装修、做家具,花了近千两银子,还落的是陆放荣的名字。

    是陆家人的宅子,老太太和大房一家都高高兴兴搬了进去。何氏又掏钱买了几个下人,给老太太和大房用。

    那年陆放明如愿以偿考上了进士,何氏又掏银子为陆放明走关系谋缺,还是何晃求了人才在通政使司给他谋了个八品小官。陆放明高兴,先后纳了两个小妾。

    王妈妈咬牙骂道,“那一家人就是山洞里的吸血蝙蝠,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还纳小妾,吸的都是先二太太的血。”

    陆漫也是气愤不已,陆家那一大家子太不要脸了,何氏也太圣母了。

    结果何氏只生了个闺女,也就姓了陆,取名陆漫。并说好,下个孩子是儿子就姓何。

    还没等何氏再怀一个,在陆漫一岁多的时候,何晃就出了事,何老太太几天后也死了。

第八十三章 偷换() 
何氏痛不欲生,但为了女儿还是坚强地挺了下来。因为何晃被斩,得罪的又是新晋皇后,皇后娘家又势大,陆家两兄弟的仕途一下黯淡下来。不仅升官无望,他们的上峰还在找机会把他们踢出自己的衙门。

    那时,陆老太太就想把何氏休了,但陆放荣坚决不同意。她又看到何氏拿银子为两兄弟找关系,也就忍了。可陆放荣到底还是被整去了辽省乌城,老太太也彻底怒了,在陆放荣走后就作主休了何氏。

    何氏也觉得是自己连累了陆家兄弟,若继续留在陆家,陆家兄弟怕是永无出头之日。所以,被休了也毫无怨言。

    她娘家人丁不旺,世代单传,到了何晃这一代更惨,只有何氏一个女儿。何家没有兄弟,甚至没有族亲。何氏被休后,不敢呆在上京城,只得去投奔远在蜀中的舅舅家。

    何氏自嫁进陆家,承但着家里几乎所有开支,还掏钱为兄弟两个跑官,甚至老太太的娘家有事了她也会支助,花银子如流水。几年间,嫁妆就用去了大半,还只剩下几百两银子,一个宅子和五百亩田地,外加后来添上的仁和堂。她把宅子卖了六百两银子,再加上原来剩下的银子,总共一千多两。

    何氏带走了七百两银子,五百亩田地和剩下的五百多两银子送给了陆家,仁和堂留给了陆漫。

    并跟陆老太太言明,陆漫出嫁之前,仁和堂挣的钱一半给陆漫存着当嫁妆,一半给陆家用。陆漫出嫁时,那些存下的钱和仁和堂必须给陆漫当嫁妆。她知道陆老太太爱财,觉得给陆家留下了足够富余生活的银钱田地,陆漫又是她的亲孙女,老太太和大老爷就是看在钱财的份上也会善待小陆漫。

    在她想来,仁和堂还在她的嫁妆单子上,只要陆漫活着,别人就谋不走。

    之所以把这么重要的仁和堂留在陆家也是迫不得已,她怕自己此去千里迢迢,万一有个意外怎么办。陆家好歹是官宦之家,肯定能保住仁和堂。

    不过,何氏还是留了一手。就是把仁和堂的房契交给了王妈妈和抱琴,让她们务必保管好,等陆漫长大后再交给她。而且,她们手里有房契的事要绝对保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抱琴和抚琴原来都是何氏的丫头,何氏被休,带走了抚琴,把抱琴留下服侍小陆漫。

    王妈妈抹了一把眼泪,“这是先二太太的一个失策,她太良善太单纯,根本看不懂人心。她该把房契交给老李掌柜叔侄的……”

    陆老太太把何氏休了后,怕夜长梦多,二儿子会去找何氏,又急不可待地聘了她娘家侄女小陈氏。

    按大楚律法,陆放荣是守边将士,陆老太太是不能不经过他的同意就善自休弃他媳妇的。陆放荣回京后听说媳妇被老娘休了气得要命,但木已成舟,也敢不把这事闹大,闹大了老太太会被仗刑。

    他跟陆老太太大吵了一架,还是娶了小陈氏。但也跟老太太明言,除了第一晚,以后便不会再碰她,成亲三天后他就又走了。

    走之前跟小陈氏言明,陆漫必须得由王妈妈和抱琴两人服侍,若敢把她们两个弄走,把他闺女养废,或者让闺女得个什么病死了,都会算在她头上,让她以命抵命。

    小陈氏气得要命,既不敢把手伸向王妈妈和抱琴,也没敢让陆漫得个什么急病死了,小陆漫才得以活下来。

    陆放荣走后不久,小陈氏就诬赖王大伯偷东西,打了他二十板子,把他和大儿子王大旺、小女儿王小娟罚去乡下给她种地。陈家也不是什么大地主,给她的陪嫁是南县五十亩坡地,还分了两个地方。

    王妈妈气道,“陆老太太背信弃义,当着先二太太的面答应会对姑娘好,可先二太太一走,就对姑娘不理不踩。先二太太和老奴也看走了眼,没想到抱琴那个死丫头老早就对二老爷存了那个不要脸的心思,会做出卖主求荣的事……”

    陆放荣走后的几天,陆老太太便开始给陆放荣寻摸样整齐的丫头,说儿子离家那么远,得有女人照顾。陆放荣讨厌小陈氏,根本不带她去任上,老太太只得找个女人送去照顾他。

    那天,王妈妈突然听说抱琴被陆老太太提成陆放荣的通房丫头要送去乌城,还是小陈氏举荐的,着实吓了一跳。心里恨死了那个丫头不要脸,但想着陆放荣总会有女人,让抱琴去,或许对自己姑娘还有好处。

    便压下心里的膈应嘱咐她,莫让老爷忘了二姑娘,让他时常写信敲打小陈氏。最好能劝二老爷把姑娘弄去乌城,彻底脱离小陈氏的魔爪,姑娘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王妈妈又气道,“……老奴还留了个心眼,怕那个死丫头拿契书去换富贵,她走之前,还专门去看了藏在姑娘床底下的契书,看到契书依然在那里,才放了心。”又哭道,“哪里想到那抱琴是个奸的,她答应得好好的。一去了乌城,就把二老爷哄得五迷三道,两个月后就来信说怀了孕,根本不管姑娘……一年后,仁和堂的李源突然来找老奴,说小陈氏把仁和堂整个都租出去了,包括前面的铺子和后面的院子。还拿出房契说,先二太太早托人把这个铺子以五千两银子的价格卖给她了。老奴吓得赶紧把藏着的契书找到拿出来,李源看了,说这契书是假的,定是被抱琴调包了……呜呜,都是老奴没用,识的字不多,看到那纸上有字有印章,就以为契书好端端地放在那儿……”

    王妈妈吓得魂飞魄散,跑去找陆老太太。陆老太太虽然强势,贪财,爱骂人,又极其讨厌何氏和陆漫,但为了陆家的脸面和儿子的前程,还做不出偷换契书的事来。

    而陆老太太也是在前一刻才知道小陈氏和抱琴的所做所为,气得不行。她倒不是心疼陆漫,她是怕自家的声名被毁连累两个儿子的仕途。

第八十四章 一箭三雕() 
面对陆老太太的责骂,小陈氏又哭又求又撒泼,说自己是被老太太和她爹娘哄骗着嫁进陆家的,她就不该来陆家守活寡。陆放荣心里想着何氏,又让小妾生了儿子,根本就不搭理她,连封信都不给她写,甚至没拿过一文钱的生活费给她……还威胁说,若老太太气不过,就去告官府吧,陆家已经有了一个罪臣女的先二太太,现在再多一个偷拿继女房契的后二太太,反正她也不想活了。

    小陈氏敢那么做,是笃定陆老太太和陆大老爷为了脸面,也不敢把事情揭发出来。继母占孤女的便宜占得理直气壮,多少家都这样。肉烂在锅里,只不过是把何氏女儿的嫁妆给了小陈氏的女儿,都是陆家孩子的。即使以后二老爷知道了又如何,那个薄情男人自始至终就没待见过自己。同时,她也笃定,陆放荣依然不敢把这事闹大。仁和堂是罪臣何晃的,闹大了,弄不好会被官府没收,更有可能影响他们兄弟的仕途……

    陆老太太还真不敢把这事闹出来,甚至不敢跟二儿子说。何况,在她心里,小陈氏的女儿比何氏的女儿更令她疼爱。

    她不仅为小陈氏做掩护,还跟王妈妈说,钱是身外之物,陆漫能平平安安长大才是最重要的事。等陆漫出嫁的时候,她作主,给陆漫陪送多多的嫁妆。还用陆漫作威胁,不许王妈妈出去跟任何人说,甚至不能跟陆放荣说。

    为了堵住大老爷和大太太的嘴,又把何氏赠陆家的那五百亩地划了二百亩给大房,应该私下还给了他们银子。

    王妈妈哭得很伤心,“老奴就害怕了。二姑娘已经没有了亲娘,亲爹又远在千里之外,若亲祖母再使坏,可就真活不成了,只得忍着……那年抱琴跟二老爷回京休假,她已经生了两个小子。老奴想着,抱琴有了倚仗,就让她求老爷把姑娘带去乌城,脱离小陈氏的管制,再想法子把仁和堂替姑娘弄回来。抱琴当面答应,可背过身就吓唬姑娘,说老爷脾气不好,要打人,乌城挨着大金国,那里的人要喝人血吃人肉,把姑娘吓坏了……唉,老奴对不起先二太太,对不起姑娘,没把仁和堂替姑娘守住。”

    陆漫也记得来了一个情节,那是在小陆漫六岁的时候,陆放荣领着琴姨娘和她所生的两个庶子,三岁的陆畅、一岁的陆丰回来休假。

    因为抱琴一下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