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龙腾 >

第15部分

乱世龙腾-第15部分

小说: 乱世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提督福建水师。而李无庸也只得放弃自己在南京的基业,吩咐宋献策前来主持大局,当然胆战心惊的顺带把董小宛的事情提了一下。然而期待中并没有刘玲儿的迎来责骂,相反的还说一定要到南京来看看美貌的董小宛,顿时让李无庸的心又落回肚子里。因为这些日子,董小宛用她高超的厨艺征服了李无庸,两人也在意料之中的产生了感情,但都碍于没有得到刘玲儿,都把彼此的心意藏在心中。收到刘玲儿的回信后,总算松了一口气,当天晚上,董小宛就做了一桌的好菜,两人又喝了点小酒,李无庸也乘机采了一朵鲜花。

平日里,众人虽然知道这一切,但仍然是喊董姑娘的喊,此时被刘启这个缺心眼的喊了出来,如何不让两人害躁。

还是李无庸皮厚,很快的冷静下来,吩咐刘墉看着店铺,自己与董小宛去迎接刘玲儿一行。没想到刚走出店门,迎面就见几个人护着一顶轿子行来,而为首的正是矮子宋献策,只见他正用一丝戏谑的眼神看着自己。

饶是李无庸皮厚,脸皮也不由的红了红。宋献策翻身下马,望了望旁边的董小宛拱手微笑道:“主公好自在啊!”

“先生说笑了!”李无庸微笑的拱拱手。

“夫人来了。”宋献策微笑道:“容属下先行告退。”说着挥了挥手,轿子旁不剩一人,让李无庸哭笑不得。但还是走上前,亲自打开轿门。

入眼的正是一位神情雍容华贵的刘玲儿,只见她满面春风,水灵的眼睛里尽是柔情蜜意,让李无庸心中一阵温暖。伸过手轻轻的把刘玲儿搀出了轿子。董小宛也很配合的施了个万福,甜甜的喊了声“姐姐。”顿时把刘玲儿喜的眉开眼笑。抛开李无庸,上前拉住董小宛的玉手笑道:“自家姐妹,不必多礼,走,我们进去说说话去,姐姐还想讨教一下妹妹的厨艺呢!”

李无庸看着两女的背影,摇了摇头,猛的神色一变,也进了闻香斋。

密室中,李无庸与宋献策对面而坐。

“先生,眼下虽然无庸已经凭借登州的功劳,打着收复台湾的口号,取得了福建总兵的职位,但福建海贼众多,更重要的福建的水师都掌控在郑芝龙的手中,该如何是好?”李无庸皱着眉头问到。

宋献策细小的眼睛眯了一下,又闪出一丝睿智的光芒,道:“此事说好办也好办,说难办也难办,就看主公如何取舍?”

“先生先说说看?”李无庸顿时来了兴趣了。

“主公若是爱惜人才,可以收服郑芝龙,郑芝龙虽然是个海盗,但论在海洋里,是他对手的恐怕不多,更何况,眼下他也已经是大明的官员了,若想除掉他恐怕不好对朝廷交代。还不如收服的好。”

李无庸皱着皱眉头,想了想摇了摇头,道:“这个计策不好,我李无庸虽然喜欢人才,但这种人才我李无庸是不会要的,郑芝龙打仗虽然不错,但比他好的还有许多,最重要的是此人权利之心太重,不愿甘服他人之下,一个不小心,还有可能被虎所伤。”

宋献策闻言点了点头,又说道:“既然如此,就只有行第二条了,那就是除掉他了,主公不若先到福建沿海一带招兵买马,想福建靠近大海,天生的水军,更有可能还能发现几个不若于郑芝龙的大将,在适当的时候靠主公一人之力收复台湾,然后再反过来对付郑芝龙等海盗,独霸西洋贸易,敛取大量钱财,以备将来。这条计策,主要是看主公能不能在短的时间安抚郑芝龙等人,又能在短的时间内训练一只强大的水军。”

李无庸想了想,猛的拍着面前的几案道:“就用第二个计策,在短的时间内安抚郑芝龙不成问题,至于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出一只强大的水军,我想他…他是不会让我失望的。”

“不知主公说的是何人?”

“福建晋江施琅。”李无庸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海霹雳施琅,郑芝龙你就等着人给你收尸吧。

“先生在南京主持大局,我略做安排,就去福建上任。”李无庸吩咐道。宋献策点了点头,毕竟南京这个地方没有一个人主持是不行的。

而此时的李无庸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福建已经有人在筹划着怎样对付自己了。郑芝龙、郑芝虎、郑芝凤、郑芝豹、郑彩兄弟等郑氏家族中人,纷纷齐聚一堂。

“大哥,眼下朝廷又派个总兵来,这不是明显的不信任我们吗?”排行老五的郑芝豹嚷嚷道。郑芝虎也跟着嚷着起来。

郑芝龙拍了拍脑门,皱着眉头道:“如今我们好不容易有了着落,靠着朝廷的威望控制了整个西洋的贸易,要是再反了话,恐怕没如今这样逍遥了,更何况我听说这次来福建的李无庸不过是个二十上下的青年,靠的是他的泰山大人诚意侯的保荐,才当了这个官,也是个纨绔子弟,我们先看看再说。”

一向以文人自居的郑彩点了点头道:“大伯言之有理,我们以金银厚结之,想那些纨绔子弟也没什么别的本事,控制他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错,上次不是从扶桑要了几个女人吗?还没开过苞呢,送给他。”郑芝凤淫笑道:“扶桑银子多,女人多,尤其是床上的工夫,有一套。嘿嘿。”忽然想到什么马上停了下来。

郑芝龙皱了皱眉头,挥了挥手道:“就这么办吧!”

风起东南 第二十四回 晋江施琅

福建古称“闽”,闽南的晋江地区位于东南沿海,晋江下游南岸,依山临海,东接石狮市,东北临泉州湾,东南与台湾隔海相望,西及西北与南安市接壤,北与泉州市区毗连,古时为闽越族居住的地区。秦汉时期,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开始入闽,晋江地区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接触遂日渐频繁。东晋年间,中原战乱不息,衣冠士族纷纷南渡,许多人便聚居在晋江中下游地区。五代十国至南宋末年,又有大批中原汉人进入闽南地区。北方大批移民的定居,给这里的世风民俗带来丰厚的古中原文化积淀。闽南民风淳朴,闽南人勤奋坚毅,崇尚礼仪,侠义乐善,有“海滨邹鲁”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多样,以丘陵山地为主,可耕之地较少,番薯、大麦和小麦成为主要农作物。由于少耕地,临大海,这里渔业繁盛,盐田高产,当地人们的生计以渔盐为生。北宋时期,晋江以浔美和丙州为中心地,开始制盐,并设置了管理盐场的大使厅,对盐实行官府专卖。到了南宋,允许私人开盐场,不再实行专卖,便于增加收益。到了明朝,在晋江设有盐场畦丁,负责对盐税的征收。浔美盐场和丙州盐场在当时最为著名。盐场是依照明代的里甲制来组织的,每个盐场分为五团,每团有总崔、称子各一人,团首四人。总崔相当于里长,负责对盐民的管理和盐税的交纳。

这日,晋江的官道上,缓缓行来两骑,为首的是位相貌英俊,衣着雍容的青年,跟在他后面的是为三十左右的壮硕汉子,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握着一柄大刀,而那大刀足有几十斤重,端的吓人。

“姑爷,那个施琅真的有您说的那么厉害吗?”壮硕的汉子疑问道。

“刘启,怎么不相信我。”青年慢悠悠的回答道。

“不是,不是。”那名叫做刘启的人连忙摇头道:“小的只不过不敢确认罢了,世上居然还有这样的人。”

“世上奇人比比皆是,刘启,你要记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施琅可是当今豪杰,你日后莫要怠慢人家,不论是武艺还是论行军打仗,他可是比你强多了。你可以以师礼之。”青年皱着眉头道。

“是,我一定好好的向施琅请教。”刘启粗声粗气的回答道。

“走,我们赶一阵,进了城找个人带路。”青年人狠狠的抽了一马鞭,坐骑一阵嘶鸣,顿时跑的更欢了。

不用说这两人就是李无庸与刘启了,再交代南京诸事后,就迫不及待的与刘启两人朝晋江赶来。

在晋江县城,问起县太爷也许有人不知道,但一问起施琅,几乎是个个都知道,李无庸花了一两银子随便找了一个人,让他带自己去了晋江南浔乡一个名叫衙口村的小渔村。领路是位中年汉子,一路行来,李无庸也问了问施琅的情况,不问不知道,问了才吓一跳。那位中年汉子从施琅的祖父施大宣说起,说他继承了其父仗义好施的品格,路遇不平,常挺身而出,主持公道,且为人谦和,热心助邻。而施琅的父亲却没有那么好的运道,原来自明洪武三年起,倭患不断,嘉靖四十年,浙江人王直、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等海盗集团,与倭寇勾结,大肆侵掠浙江、福建沿海。后虽经俞大猷、戚继光等共同抗倭,泉州一带倭患基本平息,但仍有小股倭寇流窜于台湾海峡,对福建沿海一带进行烧杀掠夺。万历年间,西班牙和荷兰殖民者又先后入侵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四处抢掠。可以说,晋江地区在整个明朝时期,一直战乱纷纷,加之连续不断的地震、台风、水患等自然灾害,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仅万历三十一年泉州的一场暴雨,加之台风突袭,海水暴涨,晋江沿海所泊船只悉数损毁,溺亡万余众,人畜尸首浮于海面,其状惨不忍睹。施家所在的南浔乡衙口村常遭倭寇和土匪的抢劫,施一举在一次避难途中摔断了腿,一只眼也因伤失明。不久后夫妻俩相继去世,从此家道衰落。而少年施琅因家贫而开始了采薪贩盐做佣工的生涯,以分担家庭重担。除了上山砍柴,少年施琅还要和成年人一起去盐场挑盐。早晨天未见亮就上路,到盐场装上盐,再走上十多里的山路,将一担数百斤盐送到海边码头的船上。

李无庸闻言,叹息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这位少爷说的倒是正理。”中年人得意的说道:“这个施琅倒还真不是一般的人。是天上的星宿下凡。”

刘启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问道:“老哥,你且说说听听。”

中年汉子得意的大声道:“那可是我亲自看见的,嘿嘿,那还是天启元年二月十五的时候了,我们衙口村的村民正忙着整理自家渔具,做着出海的准备。我无意见施琅家屋顶满是红光,原以为是着火了,于是大呼:‘施家着火了!’我们这些人闻声向村东头的施家望去,果见红光映天。于是大家忙扔下手中活计,赶往施家救火。待到了施家门外,却发现红光消失,只听得一阵婴儿洪亮的啼声传来。那嗓门大的,嘿嘿,不是星宿下凡是什么啊?还有许多呢…”

看着旁边两人一个说的有味,一个听的精彩,李无庸眉头一皱,冷冷的说道:“这位兄台,你且说说施琅这个时候一般在什么地方?”

那位中年汉子见李无庸神色不对,虽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但还是说道:“这个时候,他应该还在浔美盐场赶工呢!”

李无庸拍着马,道:“去,浔美盐场,找施琅。”

浔美盐场分南北二埕,南埕辖衙口、埭头、前港、后宅、埔头、鲁东六团乡,有晒丁五百二十五名,丘盘四千零九十六坎,漏井三百二十八口;北埋辖岑兜、沙美、西岑、杆柄、林蒲、金埭、港边七团乡,有晒丁五百九十六名,丘盘六千九十二坎,漏井四百五十口。施琅就是在这衙口团。

李无庸望着一望无际的盐场,对刘启喊道:“去,把这里的的总崔给我喊来。( 在明朝每个盐场分为五团,每团有总崔、称子各一人,团首四人。)”

不一会儿,就见刘启领着一个满面油光的、肥胖的中年人颤悠悠的走过来,看着他那臃肿的身体,李无庸一阵厌恶,这与二十一世纪的那些只知道吃喝的官员也没什么两样的。当下冷声问道:“你就是这里的总崔。”

“下官钱百万见过总兵大人。”

“钱百万?”李无庸冷冷一笑,“你这里有个叫施琅的人吗?”

“施琅?”钱百万想了想,猛的大声道:“有,有,这个人力大无穷,一个人能干好几个人的活。不知…”

“去,把他给我请来。”李无庸闻言大喜。

不一会儿,李无庸就远远的望见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人,走了过来,在他旁边的正是钱百万正在不停的作揖,而这个青年却没有答礼,两眼平视,脸色漠然的朝李无庸走来。李无庸点了点头,刚直不阿,得志不猖狂,冷静沉着,大将之才,忠勇之士也。当下也翻身下马,迎了上去。

风起东南 第二十五回 晋江施琅 (二)

黝黑的脸庞,大概由于常年海风的侵蚀,那刚毅的脸庞现出一丝沧桑,一双虎目中闪着炯炯精光,粗大的手掌上隐约可见是老茧,一身粗布短衫遮不住爆炸似的肌肉。果然是一员虎将也。李无庸暗自点了点头。

“钱总崔,你先下去吧!”李无庸淡淡的吩咐道。那钱百万虽然很想与李无庸搭上关系,但见人家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也只得黯然离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