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龙腾 >

第45部分

乱世龙腾-第45部分

小说: 乱世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是她,否则我会让她插在我们军中?也不知道这个小丫头到辽东那个苦寒之地干什么?反正过不了多久,崇祯就会带人来催的,不关我们的事情,慢慢走,再有一个时辰就要到山海关了。”李无庸懒洋洋的说道。仿佛前面根本不是刀山火海,仿佛自己是来游玩一样,而实际上李无庸的心里并没有如此的轻松,辽东乃十战之地,更何况历史上记载的这次战役,正是有名的松山之战,战争的结果相当的明显,明朝输了,洪承畴更是被捉了,然后投降了清朝,而历史有名的家伙吴三桂则逃回了山海关。十几万的士兵做了俘虏。

山海关是是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一个重要关隘,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选中设山海卫。“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被称为“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城是一座土筑砖包的雄伟关城,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由于地势险要,素有京都锁钥之称。

山海关在秦皇岛以东约10多公里处,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关城平面呈方形,周长四公里,高十四公尺,厚七公尺。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上悬“天下第一关”匾额,西门名迎恩,南门名望佯,北门名威远,各门上都筑城楼,城中心建钟鼓楼,城外有护城河。在东西城门之外,还各建一个小城圈,俗称罗城或瓮城。

山海关东门保存十分完整,矗立在城门上的城楼,分上下两层,高达12米,为歇山重檐顶。北、东、南三面开有68上红板箭窗,平时关闭,用时开启。城楼上悬挂的横匾——“天下第一关”,字迹雄浑有力,为明朝书法家、山海关人肖显所书。登楼远眺,南望长城伸入大海,北望长城沿燕山山脊蜿蜒而上,正如古人所云的“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长城的入海处——老龙头昂首屹立在渤海的波涛之上。登上“澄海楼”,北望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在崇山峻岭之中;南望渤海,波澜壮阔,水天相接,令人有天开海岳雄襟万里之感。老龙头在山海关城南8里处,也就是长城的尾点。明万历年间,戚继光在这里修筑了高3丈的入海石城。虽然后来古城坍塌,但是李无庸这个时候仍然能在远处隐约可见。

山海关是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也同样是明朝抵御清军的最后防御线。坚固的城池,高高的城墙,无数的火炮,以及十几万关宁精锐,让皇太极寝食不安。

“主公,看洪承畴来接我们了。”

督师蓟辽 第七十八回 枭雄与色鬼 (二)

山海关前,一只黑色的洪流如同伧松一样,站立在关下,手中精钢长刀闪烁着一缕寒光,冰冷的眼神看不见丝毫的颜色,显然是经历了无数生死的人才能有的,一万多人站在一起却没有一点声音,端的乃精锐之师,这只队伍就是闻名天下的精锐之师关宁铁骑了,若真正比较起来,李无庸的军队与这个倒是还有一段距离,毕竟台湾的数万军队建军的时间远远不能与关宁军想比较。再说着经验的问题,也不是李无庸的手下能够相比的,在山海关外,战争的爆发频率象人吃饭一样平凡,虽然的大的战争不会爆发,但小的游骑部队之间的战争还是天天会发生的,如此高频率的战争想不能训练一只铁血之军都难。

“督师大人,想那新来的副督师将军不过乃一个二十多岁的娃娃而已,陛下也真是的,想让那些勋臣之后提拔也不能放到我们大军来吧!还威远伯,想我杨国柱打了半辈子的仗,到现在也不过是个总兵罢了。”说话的正是关宁八总兵之一的杨国柱,四十岁的年龄,满脸的落腮胡子,此时的他正在埋怨着什么。其实不光是他,就是关宁军上下都十分不满,关宁军的上下,哪个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李无庸才是多大,居然被封为威远伯,督师辽东十几万兵马,位在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等八总兵之上。

“杨将军,皇上圣明,他此举必有用意。那李将军也不是个无名之辈,崇祯十一年的孔有德叛变就是他给剿灭的,崇祯十三年,他以一万军队居然敢东征扶桑,而且是获胜而归。杨将军,这样的本事你有么?别说你了,就是老夫也是不行,甘拜下风啊!”洪承畴当然不是在感叹自己老,他是在叹息,他所叹息的却是对崇祯的失望,猜忌之心如此之重。

让李无庸到辽东来,一方面辽东也确实缺少象李无庸这样的大将,但另一面同样也是对他洪承畴的猜忌、防备之心,让一个功高卓著的将军到辽东来,不是防备他是来干什么的,不是来分他的权是来干什么的?同样,作为官场上的老油子,他也看出了李无庸的无奈,所以他才会帮李无庸说上两句。

话由心出,旁边的一个长的鹰视狼顾的英俊将军,闻言却是寒光一闪,然后莫不做声,阴冷的双眼朝远方望去。

不一会儿,地面传来颤抖声,显然有骑兵过来了。吴三桂轻声道:“三千零四骑。恐怕是李将军来了。”在关外长期与后金铁骑作战,对方的骑兵多少,是关宁军上下都要具备的技能之一,但能否判断的这么清晰,那就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了。

果然不一会儿,一只黑色的洪流就出现在众人的眼里,领头的大旗上鲜红的“李”字,表明了来者正是蓟辽副督师、钦命威远伯李无庸。

“这也算是骑兵。连我们关宁军一个最差的小兵都不如,也不知道是怎样打败扶桑军队的?”吴三桂的耳边传来一阵冷笑声,又是杨国柱,当下不由的皱了一下眉头,“如此嫉妒他人的成就,如何能够超越别人。”,吴三桂不同,他很佩服李无庸,从一个世袭小侯爷凭借自己的努力,创下了如此成就,让崇祯都对他如此猜忌,可见此人不简单,更何况,眼前的这只军队是有着一些弱点,还不能与关宁铁骑相比较,但他却是知道,北方马匹,南方舟船,在南方马匹不如北方的健壮,骑兵更不是主要的兵种,李无庸的军队同样如此,一个步兵只经过了很短时间的训练居然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很让人吃惊的了,可见李无庸远不是杨国柱所说的那样无能,甚至可以说是个杰出的军事天才。

“督师大人,不愧是诚意伯的后人啊!断短数日,居然能训练出如此一只骑兵来,想必过不了多久,这山海关外,皇太极闻之也会丧胆啊!”吴三桂淡淡的夸道。

洪承畴望了身边的爱将一眼,并没有做出任何反映,不论是他,还是他的部下,对李无庸的到来都有种敌视的态度,不过这种态度有大有小,有的放在表面,有的放在心里罢了,比如说吴三桂,或者还可以说他洪承畴自己。

“走,我们迎上去。”洪承畴并没有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但也就是这么一句话,吴三桂的嘴角现出一丝笑意。

李无庸望了不远处的关宁铁骑,尽管在路上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一见面还是吃了一惊,虽然同样是精锐,但自己部下的兵马与对方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无论是控弦、还是坐姿,都要好过自己的三千精锐,李无庸不由的一阵叹息,同样是骑在马上,同样是精锐,为什么两者差这么大呢!

不过时间并没有让他考虑多少,因为洪承畴率领着关外数十位将校都在翘首以盼。李无庸也做开颜状,翻身下马迎了上去。微微发福的脸庞上,却没有任何风霜之色,红晕的两颊不见丝毫的老态,微眯的双眼偶尔精光射出,李无庸暗暗点头,不愧是个人物,难怪了能庄妃传出暧mei。

英武的脸庞,幽深的眼神以及那行动间的一丝威严,洪承畴不由的为眼前的家伙感到叫好。“李将军,洪某可是等候多时了。”

“有劳老大人等候,真乃无庸的罪过。”李无庸也回了两句,丝毫没有年少而得志猖狂的模样,让洪承畴这个老狐狸又给李无庸在心里提了一层。

“属下吴三桂见过督师大人。”

李无庸闻言不由的认真打量了眼前的这个历史名人,“冲冠一怒为红颜”可是传诵了很久,不过现在恐怕也“怒”不起来了吧!

不过在李无庸的脑海里,吴三桂不是个情种,相反可以说是个枭雄,“为红颜”这个借口,根本不能掩盖他本来的面目。

督师蓟辽 第七十九回 主将无能 累死三军

洪承畴又为李无庸介绍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等七位总兵,而从几人的态度当中,也只有王廷臣与曹变蛟对李无庸的到来表示欢迎,至于吴三桂,虽然他对李无庸也十分的恭敬,但同样是位野心勃勃的家伙,李无庸并不相信自己见到的就是真相。

众人有互相恭维了半响,才在洪承畴的带领下,进了山海关。而洪承畴等人也设宴款待李无庸这位新来的主将。

帅府大厅内,洪承畴坐了上桌,李无庸、罗振川、王廷臣、曹变蛟、马科坐在左边,坐在李无庸对面的正是鹰视狼顾的吴三桂,再往下就是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等总兵。

洪承畴举起酒杯站起身来,大声道:“今日李将军驾临山海关,凭借李将军的威名,想那皇太极必定望风而逃,不日将凑凯歌而还,来,诸位将军,我等同敬李将军一杯。”

李无庸见状,连忙站了起来,做慌张的说道:“李某不过一竖子而已,谈到饮马黑龙江,攻克盛京,活捉皇太极还是陛下的威名以及诸位将军的勇武了,李无庸再次敬诸位将军一杯,诸位将军常年坐镇山海关,饱受风霜,才使我大明百姓安享太平生活,才有了我大明江南国土一片繁华,李无庸敬佩诸位将军,来,喝。”说完端起面前的大酒碗,一口气喝了下去,咽喉一阵火辣,也心知在关外苦寒,也只有喝此烈酒才能抵御寒冷。

而对面的众总兵闻李无庸的一阵恭维,虽然对他的恶感为除,但心里的也减轻了不少,也同样端起面前的大碗,喝了起来。

上首的洪承畴暗暗点了点头,对于辽东众人的态度,洪承畴当然心知肚明,但自己却没有任何办法,这种事情只有李无庸自己努力才能赢得众人的好感,才能三军效力。眼下李无庸虽然取得的效果甚微,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步一步的做,能取到眼下的这种效果,已经很是不错了。

高兴之下,端起酒碗大声道:“同为朝廷效力,大家当同舟共济,来,今日不醉不归。”

“不醉不归。”大厅内气氛顿时上了起来。

而正在李无庸准备借酒桌上的工夫,拉近彼此的距离时,突然一旅精骑闯了进来,“圣旨到,洪承畴、李无庸接圣旨。”一个尖细的嗓音传了进来。

“圣旨?”大厅内两位主将互相望了一眼,彼此的眼睛里闪烁着疑问的光芒,李无庸到此半日未到,圣旨居然跟在后面来了,不由的不让两人感到惊奇。

“准备香案。”洪承畴毕竟是官场老人,很快的反映过来,连忙吩咐左右道。

不一会儿,就见大厅外,迎面走来的正是内廷副总管曹化淳,此时的他脸上正带着一丝皮笑肉不笑的笑容,手上拿着一黄帛,一步三摇的走了进来,而在她身后却跟着十几位身着绿衣,满脸横肉,浑身冒着杀气的大汉。“缇骑?”洪承畴心里一惊。东厂专使没有圣旨,只有以东厂缇骑名目发出的缉拿令,东厂缇骑在外面可以任意ling辱朝廷命官,更是声称缇骑出京有如钦差,眼下缇骑的到来,恐怕是有大事发生了。

“奉天承云,大明皇帝诏曰:朝廷征剿辽东叛逆日久,却毫无效果,洪承畴坐守山海关,吝于王事,罪莫大焉!着带罪立功,然兵将甚多,每日所耗响银甚多,令尔等务必速战速决,早日平定辽东,凯旋之日,朕必重赏之。另着中官曹化淳为监军,以鼓舞士气。钦此。”

跪在堂下的李无庸与洪承畴两人又互望了一眼,从彼此的眼里看到的是失望与不安。吴三桂等将更是一阵大哗,“是何人为陛下献此计策,陷我等于险地?”说话的正是曹变蛟。

曹化淳闻言忍不住退了两步,但又想到什么,上前两步,大声喝道:“洪承畴,李无庸,还不接旨,想抗旨不成。”

洪承畴连忙山呼道:“臣洪承畴接旨。”然后恭恭敬敬的接过曹化淳手中的圣旨,又令人安排曹化淳等人找了个富户家休息。

等送走曹化淳后,大厅里,一阵寂静。吴三桂望了上首的洪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