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都市之人生修改器 >

第448部分

都市之人生修改器-第448部分

小说: 都市之人生修改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光速自行车的销量太低,一年只卖出几千辆,几万辆的话,那的确是会出现卖一辆亏一辆的,而且亏损额度还非常严重,甚至是几十万辆的年销量,也是不可能赚钱的。

    毕竟,光速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自行车,从材料到模具和生产工艺都是需要全新设计的,如果是低产量的话,那成本肯定是极高的。

    别的不说,就单单是光速自行车所用到的新型材料,哪怕是用新型生产技术,但如果产量不高的话,那材料的生产成本就会极高的,只有高产量,才可以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加上其他方面的话,成本就更加惊人了。

    所以,如果光速自行车的产量不理想,那生产成本的确是非常高的,也会如这些自行车企业所想的一样,卖一辆亏一辆。

    但这是建立在光速自行车的产量不理想的前提下,而实际上,产量高到一定程度的话,成本是会逐步降低的,产量越高,成本就会越低,而利润就逐渐出来了。

    光速自行车在首日预售,就卖出了10万辆,而且在五秒之内就售罄,那就意味着光速自行车的销量是不可能太低的,基本上就排除了几千辆、几万辆的可能性,实际销量一定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对于光速自行车来说,一旦产量达到几十万辆以上的话,那就可以控制住成本,至少是不会亏损了,而年产量在数百万辆的话,那利润就会很不错了。

    实际上,对于光速自行车的年销量,苏睿和沈晴是定位一千万辆的。

    一千万辆的年销量,这在自行车行业里,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到的销量,很多自行车企业一年的销量都没有一千万辆,更别说是单独一种车款了,那更是极难卖到一千万辆。

    所以,如果是其他自行车企业,推出一辆千元级别的自行车,并且说要一年卖出一千万辆的话,只会被人当作笑话来看待,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只不过,光速自行车不同,在首日预售就有十万辆的成绩,那在未来一年里,卖出一千万辆也有很大的希望可以做到的,苏睿和沈晴对其都非常看好,认为光速自行车是有这个潜力做到的。

    如果光速自行车的年销量可以达到一千万辆的话,那单车平均利润,就会非常可观。

    在年销量达到一千万辆后,光速自行车的生产成本会降到极低的程度,比起一些售价几百元的普通自行车,可能生产成本都不会相差太大,甚至可以说是生产成本是差不多的,比起一些售价千元的自行车,可能生产成本还要略低一点。

    当然,这生产成本不高,不代表光速自行车会用上劣质材料。

    事实上,光速自行车所用的材料,不但比这些千元级别的自行车好,就连万元自行车的材料都是比不上光速自行车的,主要是因为光速自行车的材料,都是采用新型工艺和先进设备,只要产量保持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品质更好,而且生产成本是会低于同类材料的。

    所以,只要光速自行车的产量高于一定数量的话,那生产成本才可以做到比千元级别的自行车要低很多。

    在年销量为一千万辆,零售价为1000元的情况下,光速自行车包括税收在内的生产成本,是低于400元的,就算按照最高估计,也不过才400元。

    并且,这400元的生产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只要产量继续上升就可以做到继续降低成本。

    最重要的是,400元的生产成本,已经算上各自税收的,包括增值税在内,而且都是按照国家的税收来算,但实际上,在很多税种中,是可以做到减税免税的,而且还有机会可以争取到政策优惠,实际税收成本是要低于这个数字的。

    所以,光速自行车的生产成本,比400元只低不高,这已经是按照最高标准来算的生产成本。

    从这点来看的话,光速自行车的生产成本,的确是不高,比起同价位的自行车,成本可能都要低很多了,加上其他品牌的自行车,可能运营成本还要高出许多,这更是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因此,光速自行车的生产成本,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一个足以吓到人的成本。

    正因如此,苏睿才会非常自信光速自行车,是不可能赔本赚吆喝,也不会以本伤人的,实际是有不错的利润才对,只是同行不知道光速自行车的生产成本,才会判断错误。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光速自行车的年销量,可以达到一千万辆,如果达不到这个销量的话,那当然是不可能做到这种生产成本。

第九百一十六章 扩张的必要() 
对于光速自行车的销量,苏睿有信心,才会定下1000元的零售价。

    如果,他对光速自行车的销量,没有足够的相信,认为不可能达到1000万辆的年销量,那自然就不会把零售价定为1000元,而是会定在一个更高的价格。

    只不过,苏睿认为光速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自行车,必然会做到引领潮流,销量是低不到哪里去了。

    可以这样说,光速自行车独一无二、炫酷到没朋友的外观,就足以保证1000万辆的年销量,加上这只是光速自行车的优点之一,还不算上是最大的优点,凭着强悍的性能,以及优越的骑行体验,这足以保证光速自行车的销量,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字。

    光速自行车和其他自行车不一样,其他自行车得不到这个销量,但光速自行车不一定达不到。

    所以,一千万辆的年销量,对于光速自行车来说,并非是可望不可即的,相反,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光速自行车在1000元的零售价时,生产成本可以降低在400元以下,也就是说最少有六百元的利润,也就是百分之六十的利润率,这对千元级别的自行车来说,已经是非常可观的利润了。

    在这个行业里,同价位的自行车是很难做到这种利润率,就算是价格更高的自行车,也很难拥有六百元的纯利润,更别说是达到百分之六十的利润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光速机械制造公司想要拿这个年利润率,那就是需要在人生官方商城出售才行,如果不是在自家渠道出售的话,是没有办法保持这个利润率,销售渠道同样也是要赚钱的话,那只能降低利润,或者是提高零售价,这样才可以继续保持这个利润,而销售渠道也有利可图。

    只不过,目前苏睿和沈晴都没有打算,开发其他销售渠道,暂时只准备在人生官方商城出售光速自行车。

    这样一来,光速自行车的利润率,的确是可以保持百分之六十的,也就是每卖出一辆,就有600元的利润,但想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光速自行车的年销量可以接近一千万辆,差距不能太大,才有这个销量。

    其实,比起其他自行车企业,光速机械制造公司在生产光速自行车,是有很大的优势。

    可以这样说,就算苏睿把光速自行车的生产工艺,包括新型材料的生产工艺,所有的技术公布出去,除了光速机械制造公司以外,也没有一家自行车厂商可以把光速自行车的生产成本,控制到1000元以下,哪怕是做到年产量为1000万辆也是如此。

    如果光速自行车的零售价依旧是1000元不变,年销量在一千万辆,这些自行车厂商也没有把握保证可以盈利。

    因为,光速机械制造公司比起这些自行车厂商,所拥有的优势,不仅仅只是设计、工艺等方面的领先,而是全方面的领先,其中生产设备都是遥遥领先,比起同行来,优势要大很多,不但可以保证更高的产量,而且良品率更高,人力成本也会更低,这都是显而易见的优势。

    正因如此,光速机械制造公司才可以做到把光速自行车的生产成本,控制在四百元之内,而这是其他自行车厂商所无法做到的。

    所以,苏睿才有信心在未来的几年里,光速自行车都可以保证绝对的优势,一直处于领先。

    在首日预售里,光速自行车在五秒之内就卖出了10万辆,按照一千元的零售价来算的话,那就是一亿元的收入,如果按照平均利润为六百元一辆的话,就代表为光速机械制造公司创造了六千万元的利润。

    一天之内,光速自行车就创造了六千万元的利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有了这样的成绩后,对于光速机械制造公司未来的前景,苏睿是更加期待了,至少现在看来,是不缺发展的资金,有光速自行车,就足以让光速机械制造公司拥有足够的发展资金,不但可以扩大规模,还可以开发更多不同的产品。

    不过,也因为光速自行车的首日预售成绩太好了,以至于之前所做的准备,就略显不足了。

    苏睿和沈晴当时规划建设的自行车生产基地,年产量也只是按照一千万辆来算,平均每天也可以2。8万辆自行车。

    而现在,这个自行车生产基地,已经有一部分厂房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可以做到1。5万辆的日产能,而且用不了多久,这个生产基地就可以完成全部的建设,那日产能就可以做到2。8万辆,年产量可以超过1000万辆。

    为了这次的上市销售,自行车生产基地已经加班加点的生产,目前已经做到有50万辆光速自行车的库存。

    50万辆的库存,苏睿之前还认为是挺多的,以为可以销售相当一段时间了。

    但现在看来,这50万辆光速自行车,也支撑不了多久,从首日预售的十万辆来看,如果放开销售的话,这50万辆光速自行车,有可能几天就被抢光了。

    所以,现在看来,这个自行车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还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就算按照最高设计产能来算,一年一千万辆的产量,可能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看到这个首日预售后,苏睿和沈晴都认为光速自行车的年销量,是可以超过一千万辆的。

    最重要的是,光速机械制造公司日后是不可能只出售公路自行车,会推出不同类型的自行车,这都是需要不小的产量。

    这一来,这个自行车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只有一千万的年产能,的确是有些跟不上需求了。

    因此,苏睿就是在考虑,是不是要提升自行车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让自行车的产能更高一些,好为以后的生产需求做好准备。

    还好的是,没找过自行车生产基地在规划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日后的扩张计划,提前就预留足够的土地。

    所以,如果想要扩大生产规模的话,这还是不难办到的。

第九百一十七章 50亿元的扩张计划() 
关于自行车生产基地的扩张,苏睿已经考虑清楚了。

    光速机械制造公司未来的自行车产品,不可能只有公路自行车,肯定是会有其他类型的自行车。

    这就表示光速机械制造公司未来的自行车年销量,不可能只有一千万的,肯定是会高于这个销量的,那现在的产能,自然是满足不了未来的发展需求。

    所以,自行车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必须得到扩张。

    而且从光速自行车的势头来看,这个扩张计划,还必须尽快进行,不能拖延太长的时间,是越快越好,这样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因此,苏睿已经决定自行车生产基地,必须要扩张。

    只不过,关于这个扩张计划的规模,他觉得还是必须认真考虑的,不能随便决定的,少了没用,多了又浪费。

    对于这个问题,苏睿认为沈晴会比他更了解情况,知道光速机械制造公司的实际需求,

    所以,他就找沈晴,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交流,最后才把计划定了下来。

    在两人交流之后,这个自行车生产基地的扩张计划,就是准备增加4000万辆的年产能,加上本身就已经规划好的1000万辆,这意味着只要这个生产基地完全投入生产的话,就可以做到年产5000万辆自行车。

    当然,1000万辆的年产能,提升到5000万辆,相当于原来的五倍,其中所需要的投资,也是不低的。

    按照这个计划来估算的话,需要50亿元的资金,才可以完成这个扩张计划。

    不过,这个自行车生产基地,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自行车零配件生产,意味着大部分的零配件都可以做到自产自销,而不需要对外采购,这是大大节约的成本,同时也不用担心于会受限于美玛集团等零配件厂商,可以有更高的自由度,而不会受到其他企业的影响和控制。

    最重要的是,这个自行车生产基地,会比同类生产基地,要更加先进,在人力和管理等成本方面,都有更大的优势。

    所以,这个自行车生产基地的投资虽大,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