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红楼之老来子 >

第1部分

红楼之老来子-第1部分

小说: 红楼之老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当贾母有了最为疼爱的老来子,还是和贾敏一母同胎的儿子,黛玉有了与母亲关系最为亲密的舅舅,红楼的结局将会走向何方?感谢美工卉兮大大的封面,棒棒哒!本文在7月1日入v,希望大家支持,么么?
 84854

第1章 办寿宴知孕事() 
荣国府正厅的主座上,一名雍容华贵的妇人正听着下面仆妇们的回话,只听见她们一件件地将府内的大小事务回禀清楚,那妇人点了点头:“既是这样,你们便去吧!只按着往年的旧例便成了,老太太那边也不要怠慢了,老爷最是孝顺,万万不可让人说嘴。”

    其中领头的一个中年仆妇只笑道:“谁都知道老爷太太是最孝顺不过的,万万不敢亏待了老太太。”

    妇人一笑:“行了,赖大家的,我知你素来是个妥帖人,我自是放心不过的,只老太太的寿诞,到时不知道要来多少的王妃、诰命,我不过是白嘱咐一声。”又押了一口茶,问道,“大爷呢?今日怎么不见他来请安?”

    赖大家的回道:“昨儿大爷同许多世交家的少爷们出城跑马,倒是费了不少精力,因昨天回来的迟,老太太就打发大爷睡下了,又禀人来回,说大爷累着了,请太太免了今早的请安,让大爷好生多睡一会。”

    贾母闻言便不说话了,又问:“那二爷呢?”

    赖大家的又笑道:“今儿个一大早,二爷便来给太太请安了,只太太今早没起来,二爷又在外约了同窗一同温习功课,方告罪离了去。”

    贾母点了点头,脸上方有了些笑意,内心却叹:自己的大儿子自一落地起便被老太太抱了去,身边都是老太太的人,竟被养的和自己不亲了,况老太太人老了,只一味地溺爱大孙子,老大文不成武不就的,好在还有祖上传下来的爵位,只好当个纨绔罢了。倒是老二,爱读书,人品也端方,对自己也孝顺,将来阖府的前途怕是寄托在他的身上了。嘴上却道:“老二素来是个孝顺的。”

    赖大家的听贾母这么一说,忙不叠地又奉承贾母有福气,儿子孝顺,竟叫贾母原先便偏了的心更是往老二偏了偏。

    贾母又说道:“打发人到厨上给二爷多炖点补脑的汤,他在外读书想来是极费脑子的。”等下头的小丫鬟脆声声地应了,又吩咐端上来一碗绿豆汤,和赖大家的抱怨,近来也不知怎么了,竟经常有些困乏兼神思不属,胃口竟也有些不大好。

    赖大家的忙笑着回道:“想是最近忙着老太太的寿诞,太太有些累着了,等过了这阵子,必会好些。”

    贾母点了点头,并不说话,往日里她主管中馈,打点家中的一应大小事务,也没有这样的状况出现,且等老太太的寿宴办完再打发人用老爷的帖子去太医院请个太医便是了,这当口正忙着老太太的寿宴,说自己身子不舒服多晦气啊!定了定神,又吩咐了几句要用心操持便挥退了底下的几个丫鬟仆妇。

    日子流转地飞快,转而便到了八月初五这天,正是荣国府里老太太,即开国荣国公贾演夫人崔氏的寿诞,因老太太德高望重,是老一辈四王八公中硕果仅存的几位老人家之一,加之子孙孝顺,国公府此时在圣上面前又颇有几分体面,现任荣国公贾代善也是圣上心腹,故而寿日当天,前来贺寿的同僚、亲朋故旧可谓是济济一堂。

    再加上由于来贺寿的宾客过多,多亏贾母早有预料,先前便同隔壁宁国府商量好了,借了人家的地,有请代化帮忙招待,一来是为了挪出更多的空间摆酒,二来也是为了在外人面前显示荣宁二府之间亲厚同一家。因此,除了一些重要的堂客例如四王八公家的老诰命被安排在荣禧堂外,其余堂客都安排在了宁国府。

    又有贾府为了贺老母六十大寿,在荣宁二府的荣宁街上又开了66桌流水席,凡说几句吉祥话的人,贩夫走卒皆可入席,一时间,宁荣街上下都是一派热闹的盛世气派。

    正当大家喜气洋洋地喝酒时,又有天使到来,原来是在宫中的圣上听闻贾府大喜,特命自己心腹的公公专程出宫给老太太贺喜,并赐下了“百年老檀木手杖一根,三星贺寿玉雕摆件一座,江南上供绸缎十二匹等等诸物”,虽东西并不是价值连城,但这份体面却是极难得的。这说明两代荣国公都是简在帝心的人物,众人的心思不由又转了转,脸上的笑意更深,言辞间又不免更加谦让了些。

    在贾母的精心操持下,老太太的寿宴可谓是被办得井井有条又热闹喜庆,荣禧堂内,几个老妯娌围着今日的老寿星说笑,纷纷夸奖今日的寿宴办得好,老姐姐子孙孝顺,是个有福的。

    又因为天使赐下各色寿礼,众人不免又夸了又夸,赞了又赞,直把这八分的喜事说成了十二分。

    崔老太太听了之后心中不免有些自得,对贾母不免也生出了几份满意之情,都说婆媳之间总有点问题,崔老太太平日里自认为也是个温和慈爱的婆婆了,只对儿媳史氏有两点不满:

    一是儿子代善同史氏感情极好,史氏竟把持了儿子的后院,使得代善膝下仅有贾赦、贾政两个儿子,其余庶出的也不过是几个丫头,这便也罢了,毕竟老太太自己也看不惯庶子;

    二是史氏竟因为大儿子贾赦养在自己膝下有些不满,觉得是因为自己的溺爱导致贾赦不求上进,因而竟对老大有些不满,每次母子二人见面都淡淡的,反而是对自己养的老二疼爱有加,认为老二将来必有大出息,每次自己一看到大孙子因为母亲的偏心而难过自伤时,自己心中不免有些不满,虽自己的大孙子没有什么大本事,可他将来是袭爵之人,守成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何必强求,只当个富贵闲人便好了。

    今日竟难得对贾母有了几分满意,便夸道:“几位老姐妹说得极是,我这儿媳,不是我自夸,是顶顶孝顺的,平日里有什么好的吃的玩的,都来孝敬我,我平日里,只享清福便是了。”

    旁边南安王府的老王妃素来是个伶牙俐齿的,笑道:“可算是你有个好儿媳妇,便眼巴巴地在我们面前炫耀。”

    一群老妇人七嘴八舌地凑趣,直说得老太太眉开眼笑。

    正在这时,前面传来了一阵喧哗声,老太太皱了皱眉头,这史氏真是不经夸,好好的过寿又出了什么幺蛾子,忙打发人去前院瞧瞧发生了什么。

    过了大约一刻钟,一个丫鬟喜气洋洋地飞奔回来,磕头道曰:“恭喜老太太,刚刚前院里太太忽感不适,干呕了几下,刚打发人去请了大夫,原来是太太有喜了,已经两个多月了!”

    崔老太太一听,大喜过望,这可是家里添丁进口的大喜事,又是在自己的寿辰上曝出的喜事,忙道:“这真是件大喜事,吩咐下去,阖府上下,多发三个月月钱。”

    想了想,又嘱咐下去:“吩咐你们太太,万万不可太劳累了。”

    那丫鬟喜不自禁地磕了个头便下去了,原本因为今日的老太太六十大寿,全府上下便多发了三个月的月钱,这下可好,今年竟多出了半年的月钱,等明年太太诞下麟儿,又是一笔赏钱。

    因为这件喜事,老太太旁边的老诰命们,纷纷恭喜。一旁北静王老太妃羡慕地说:“这下可要恭喜老姐姐了,来年又可以抱个大孙子了。”想到自己家里子嗣不丰的情况,又不由暗恨自己的儿媳妇不贤惠,打定主意回家一定要给儿子添几个贴心人。

    在外边正跟着几个诰命交际的北静王妃正羡慕地看着正被人团团围住贺喜的贾母,不由打了个喷嚏,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回府将会遇上的糟心事。

    一旁贾母正被众星捧月般地团团围住,一只手温柔地抚着自己的肚皮,巨大的喜悦感充满了自身,自己都这么大的岁数了,竟又能有孕,这一胎想必是三个月前老爷回京述职时留下的,这既是老爷对自己宠爱不减的象征,也是自己作为女子的极大资本——能生。

    看到自己周边向自己道喜的妇人们脸上,露出的羡慕、嫉妒的表情,内心不由自得,又有谁能像我这般岁数了还能得夫君眷顾。

    想到此,对腹中的胎儿又多添了几分喜爱。

第2章 为保胎辞管家权() 
上回说到因在崔老太太寿宴之日,贾母意外被诊断出孕事,因而阖府上下喜不自禁,特别是贾母院中的丫鬟仆妇们,走起路来更是步步生风,快活极了,因她们知道,只要伺候好了太太的这一胎,那时赏钱自是不能少的。

    荣国府一向豪富,素来也讲求个“仁善”的好名声,给下人们发赏钱也是极丰厚大方的,不少下人们已经在私底下盘算着等来年太太这一胎出世,到时又能拿多少赏钱,犹记得当年大少爷和二少爷出生时全府上下都多拿了三个月的月钱,前去给老太太、老爷报喜的人更是拿了各色吉祥如意样式的金银裸子,这等好事可是寻常碰不上的。

    因代善此时还奉皇命在边关视察,约么要个把月之后才能回来,因此老太太只速速打发了几个管事小厮前往边关报喜,又有当日来参加寿宴的各个夫人在宴席上知晓了这件大喜事,虽有些人心中不免酸溜溜的,但回府后,还是忙不迭地准备礼单子打发管家前来贺喜。

    一时间,贾府可谓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贾母一是因为人情来往频杂了些,二是实在是怀孕的缘故有些精力不足,操持了几日,一日正在理事时,肚子忽的抽痛了起来,忙打发人请了太医来看。

    这请来的黄老太医已是耳顺之年,因而倒也不必避讳,只拿手细细地把了把脉,恍然,摸了摸胡子,摇头晃脑好一会儿,看着有些担忧的贾母,才确定说:“夫人不必忧虑,腹中胎儿并无大碍,只是劳累过度导致的身子有些不适罢了,只夫人以后注意保养,安心修养,万不可过度操劳。”

    贾母一听是又喜又愁,喜的是腹中胎儿并无大碍,愁的是全府上下这一大家子,若是她这个当家主母不能理事,又有谁能替她分担。

    又听老太医开了张安胎的方子,叮嘱了几件孕期的注意事项,大多是些老生常谈,贾母先前怀孕时也都知晓的,倒有几件她未曾听说过的忌讳,忙命赖大家的记下,又用上等封好生礼送老太医出了门,方歪着身子忖度着管家这件事。

    按说府里老太太原也还在,自是有人分担的,可问题是老太太年事已高,身子骨向来不大好,万一要是出个什么好歹,她可怎么和在外的老爷交代啊!比这更遭的,要是老太太提溜出来后院的那些姨娘们出来给她“解忧”,那可大大不好。

    想着这件事,贾母不禁有些烦躁,但好歹在赖大家的的劝说下用了午膳,午膳后又在她的服侍下歇了一晌。那边崔老太太已经知道了老太医的诊断结果,知是因为操劳过度的原因,不免忧心自己的孙子孙女,因而午后在贾母醒后也派了人前来荣禧堂唤贾母前去回话商量。

    听闻婆母召唤,贾母忙换了衣服,去了崔老太太所住的荣庆堂,不同于国公府的正院荣禧堂那般巍峨大气、富丽堂皇,这荣庆堂原本就是为了老太□□享晚年而特意修造的,因而更显秀美精致,颇有一种江南水乡的雅致。

    贾母携着仆妇进了门,老太太见状忙叫她坐下,贾母也就告了罪方坐下。只听见老太太关切道:“我听说今儿个你请了老太医前来,可是身子有什么不爽利?”

    贾母心知婆婆在府中耳聪目灵,这件事是瞒不过去的,方道:“牢老太太挂念,媳妇今天的确是动了胎气,好在老太医说只要好生调养便好,倒无甚大碍,只一件事——”,贾母望了望老太太,为难道,“老太医说媳妇这胎因为是岁数大了怀上的,因而有些精力不济,需要好生歇息,只是这府里上下的大小事务,媳妇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崔老太太见贾母这么说道,心里倒是有些满意,到底是大家子出身,眼界不像是那些寻常夫人那般浅,只一昧要强硬要挺着管家,她原也不是什么恶婆婆,这次只是担心贾母为了管家亏了肚里她的孙儿,这才叫她过来,也算是敲打敲打,见她这么知情知趣,便也罢了,何必和儿媳妇对着干讨嫌呢。

    这么想着,老太太和蔼地笑道:“即使这样,还是孩子最重要,这府里上下原不该劳累你,只是这回是特殊情况,虽我岁数大了,精力有些不济,倒也能替你顶上一二。”

    说完后,又笑着看了看立在贾母后面一脸恭敬肃穆的赖大家的,对贾母说:“我瞧着,你这个陪房倒是个好的,这样吧,府里近段时间倒也没有什么大事,一切按着旧例来便是了,叫你这陪房给我搭把手就好,另外,善儿过段时间也就回来了,也能叫他看顾一二,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